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美真美代


这个问题非常好,首先家长要有正确的导向,孩子做错事情不要盲目的批评,要告诉孩子这样为什么错,什么才是对的

在创意和思想上要鼓励孩子发散思维,多带孩子开阔眼界

学习上和孩子之间要抱着相互学习的姿态,这样孩子才能在学习上有更高的积极性

家长要起到带头作用,孩子的模仿性和可塑性比较强,有些时候家长的一个举动会影响孩子的很多事情

不要攀比,攀比心过强容易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心里困扰


延庆圈


其实我觉得如何教育孩子还是需要根据孩子的性格来,每个孩子性格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1、如果你的孩子平时就乖,也听话。犯了错的话,你想教育,那建议直接告诉孩子哪里错了,为什么错了,做错了造成了什么影响,小孩子还是听得进去道理的,不像成年人。当然这种真的只针对平时就比较乖的孩子,能听得进去你的话的。当然如果你说的太多,每次都死不悔改,建议让家庭中他最害怕的人来教育,这样比较有威严,显得出事件严重性。

2、如果你的孩子本身就比较皮,还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得话,这种比较难搞定,你骂也不是,不骂气着自己。可以试着让孩子换位思考,同样的事情,问问他,如果有人这样对你,你怎么办。

3、如果你的孩子还很难知道这些道理得话,平时就教教正确的价值观,在家里外面应该有的礼貌,多教教,培养一下善良和同情心。





科学育儿日记


关于如何教育孩子,我想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纬度探讨一下。

先说家庭,之所以把家庭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很多家长往往都想当然以为,教育孩子单纯只是学校的事情,从而长久以来忽略了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从呱呱坠地到呀呀学语,再到长成青春小伙和明眸少女,培养好一个孩子着实不易。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呢?我认为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端正自身品行,亲力亲为为小孩子健康成长树立起一个好的学习榜样,让孩子从小就开始明辨真善美,对人对事学会养成一颗爱心。然后,家长要努力营造一个安定祥和的家庭环境,夫妻双方要学会相敬如宾,凡事都要学会平心静气好好商量,切忌肆意动粗,尤其是当着孩子面。很难想象一个家里夫妻整天吵架,锅碗瓢盆满天飞,噼里啪啦砸东西的家庭会教育出一个多么优秀的孩子。君不见,多少孩子成年之后走上邪路歪路,都是和从小乱遭没有安全感的不良家庭是有很大关系的。毕竟在走向社会前,家庭教育还是占据了孩子教育的很大一部分。一个人成人后对世界,对人对事的看法,也多半和从小家庭成员是否和睦是密不可分。此外,家长要注意搞好和孩子的沟通。要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尤其是青春叛逆期,扮演积极的角色,和孩子多谈谈心,切忌单纯的给钱完事,孩子犯错不知所措时粗暴辱骂。要多引导孩子,正确的看世界,正确的处理事情,给足其面子和充足的安全感。

再说学校,相对于家庭的狭隘,学校生活要丰富的多,如何教育好一群同龄处于统一起跑线的孩子,这与老师的因素息息相关。老师要多引导孩子在平日的学习中,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初步培养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感受到公平和温暖,相信世间的美好和受教育的宝贵意义。同时,也要善于观察,因人而异,对个别有问题同学单独辅导,让其感受到老师对其的重视和不放弃,引导其重新养成正确的学习理念和重塑适宜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取得双赢。同理,切忌因为学生一时学习差,在语言和人格上矮化,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最后,再说社会。经过了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后,孩子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如何解决好初入社会的恐惧和不适应,并在遭遇挫折时,教育好孩子有勇气积极去面对和克服,这与社会这所“大学”所能提供的有益引导也是分不开的。国家应出台更多有益学生就业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鼓励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或者返校接受回炉教育。让整个社会明悉教育的意义和终身学习,终生受教育的价值所在。让每个成年人都能发挥其特长,以其收到的教育,为建设强大的新中国,实现宏伟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真正做好孩子的教育,以上三点缺一不可,你说呢,朋友?希望大家各抒己见,积极奉献出个人宝贵的观点,帮到每一个需要更多教育的孩子,谢谢。



苍宇之神


当前家长教育的急功近利的功利性尤为突出。

一般来说,小学一年级刚入学的家长都对孩子未来充满期望,对老师的要求也是言听计从,总觉得只要认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督促孩子认真完成老师的任务,由小及大,由少及多,孩子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孩子,成绩也一定不会差。

不久家长就会发现孩子并没有想像得那么优秀,考试得不了满分,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于是家长就根据自己的想法掌控孩子的学习过程,给孩子布置大量作业以期望孩子成绩会更好,替孩子画手抄报以便能够入选班级黑板报,陪着学生写作业希望全对得到老师的表扬……

慢慢地家长会发现为了孩子学习自己越来越累了,要陪孩子做作业,替孩子做手工,督促孩子多做练习并进行批改,盯着孩子练琴、练字、练舞蹈……。而且家长会发现孩子在你盯着时候很认真,但只要离开家长的视线他就会开小差。家长与孩子之间成了警察与小偷的关系。

这应该就是当前多数家长的境遇和感受。问题出在哪里?根本上看是家长对孩子和教育本质的误解造成的。

1.对自己的孩子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你的孩子可能不是天才、全才,你不能要求他各方面都优秀,特别是初始阶段,在一二个方面优秀就已经不错了,即使没有一个方面是优秀的也很正常。

2.孩子学习不是家长用来炫耀的资本,你不应该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不能与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比成绩,与班里体育最好的学生比体育,与班里画画最好的学生比画画,并责备孩子没有努力做到更优秀。不要在乎孩子在班级的排名和老师是否经常表扬,不要在乎别的家长在你面前夸耀孩子优秀。比较会令家长失去理智,陷入焦虑。你要做得是了解自己孩子的长处和短处,让长处越来越有优势,短处不断得到弥补。

3.要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不要求过程的完美。没有错误就没有进步,允许孩子在学习中犯错,并给孩子自主纠错的机会。比如陪孩子作作业并不是在旁边指手画脚,孩子边写你边指导,这最终会导致孩子越来越依赖家长,越来越不自信。初期陪孩子做作业是为了培养孩子好的写作业习惯,监督孩子认真、高效完成作业,可以在完成作业后给孩子指出问题,再针对问题给孩子辅导薄弱环节,教会孩子如何利用作业找自己的错误并纠正。随着孩子表现越来越好,家长就不应该再陪孩子做作业了,完全让孩子掌控自己的作业,自己去面对作业对错的结果。

4.成绩好不好只是表象,能力培养是关键。不要以孩子的成绩来衡量孩子的学习,要看到成绩背后孩子的能力发展情况。比如数学成绩不好可能不是练习题做少了,可能是计算能力不强,也可能是理解能力不足。语文成绩不好可能是拼读能力不强,也可能是识字数量不多,还有可能是对题目的理解有偏差等等。另外,孩子的专注能力强不强、书写能力是不是又好又快、思维是否条理等都是成绩不好的内在原因。找到问题后可以针对孩子这些方面进行能力强化训练。

5.读课外书、玩玩具、外出旅游同样能增强孩子的能力。读书能增强孩子的理解能力,玩玩具强化思维创新能力,旅游开阔视野和眼界,使课堂的知识在社会中得到印证和应用。没有丰富的业余生活孩子就没有了生活和学习的激情,也就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行行复行行


孩子从婴儿开始,家长从方方面面把孩子照顾得非常好,但孩子在逐渐长大,家长要一点一点地放手逐步地教孩子做人做事,既减少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又锻炼小孩一切靠自己。比如自己制造的垃圾扔进垃圾桶一一收拾茶几一一收拾房间一一洗衣服一一扫地拖地一一外出购物付款一一交水电气费等等。外出拜访客人,教孩子的礼仪和规距等等


user5681353277708


教育孩子从良好的沟通开始,良好的沟通需要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上。这之前都需要一个发前提:双方不应该带有任何情绪,这样沟通才会有效。


艳丽读书


多学习教育心里学,多思考,勤反思,先教育好自己,先做榜样!孩子自然像样!


刘志民888


首先是要诚实善良,然后就是三观要正。


她是他姐


小孩好好学习,听说


洛雨奶奶


首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百样米养百样人,树立好的榜样,给孩子温暖的家庭,让孩子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