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遼太宗到遼世宗

簡明:遼太宗到遼世宗

(拙作之一)


遼太宗耶律德光(902年—947年,字德謹,小字堯骨)的人生多是在馬背上的度過,南征北戰也落下了不少毛病。

946年,太宗率軍南下親征後晉,雖一舉攻陷汴京並生俘後晉出帝石重貴,然中原軍民的抵抗讓遼軍狼狽不堪,太宗亦不堪重負、身心俱疲,只好北撤。到達鎮州欒城(今河北欒城縣)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暴病徹底擊垮了耶律德光。

如果說遼朝開國鼻祖太祖耶律阿保機以“家天下”統一契丹、北收蠻夷、東平渤海、建國修政、初定遼朝國祚的話,那麼太宗耶律德光則是遼朝、契丹人百年基業的奠定者,他勇敢地進入了中原腹地,帶領契丹、漢、庫莫奚人領略了中原“正宗”漢文化,大大開闊了契丹統治階級、貴族、官僚階級的視野和眼界,為遼朝的長期統治提供了無法以財富衡量的精神文化滋養。

到太宗末期,儘管還有一批契丹守舊勢力對朝政的漢化頗有微詞,但遼朝的主流文化毫無疑問地成為以漢文化為主體的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了。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從古至今就是這樣一個國度:儘管有過眾多的族群稱謂,然而對中國人的界定從來就是以文化作為識別標誌,而不是以種族、民族或基因而區分,換言之,無論隋唐、遼金、兩宋甚至遠至兩漢的西域,無數金髮碧眼、或者服飾習俗迥異於漢人的其他族群,當他們由仰慕到融入中華文明的時候會自豪而堅定地認同為華夏兒女,同時也為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不斷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享年45歲的耶律德光突然離世,並沒有讓遼廷和遼軍亂了手腳,建國初期的遼朝將星閃爍、人才濟濟,另一位耶律皇族的代表出現在人們面前,他就是太祖耶律阿保機曾立之皇儲、人皇王、太宗同胞長兄的長子耶律阮。

太宗生前非常喜歡這位親侄子,每次出征必攜耶律阮,這是因為後者不僅擅於騎射、勇敢善戰,而且為人寬厚,在契丹貴族和軍隊中擁有僅次於太宗的威望。

特別是契丹軍隊進攻後晉、攻陷汴京進程中,耶律阮一路隨行太宗左右出力獻計,立下汗馬功勞,因而獲得了上下普遍的尊敬。

可能是繼承了父王耶律倍基因的緣故吧,耶律阮宅心仁厚,對物質看得很淡,得到朝廷賞賜或戰利品後,他總是慷慨地饋贈他人或手下。

耶律阮文武雙全,由於從小受到漢儒教育,後來與中原漢儒、漢化的渤海人士交往甚密,具有很高的文化修養,是一個為國民普遍認同的皇家子弟。

有智識的耶律阮在為叔叔耶律德光去世而悲痛的同時,沒有“拒絕”皇權的巨大魅力,他迅速設計了自己的“路線圖”並開始果斷實施,宗室同時也是重要將領的耶律安摶(音“tuan 團”)、耶律吼、耶律窪等擁戴下,立即在太宗的靈柩前稱帝,是為遼世宗,改元“天祿”。

耶律阮自認為皇位本來就應該是他的,因為他是皇太孫、皇長孫,並且是先皇儲之子。

但還是招致強大的反對。

首先是代表契丹貴族守舊勢力的祖母述律平(879年—953年)的反對。述律平是太祖阿保機的皇后,系一位政治強人,在丈夫去世後,為了穩固權力,不惜斷腕,因此被稱作“斷腕太后”。

但是自己最屬意的第三子耶律李胡實在不成器,又不喜歡長子耶律倍,遂不得不採取折中之策由二子耶律德光即位。

但是在母后壓力下,太宗冊封李胡為皇太弟,隱隱有身後由其即位之意。

這一次耶律德光離世,述律後真急了:退一步,即使太宗的兒子即位也輪不上耶律阮啊!

實際上,這裡還隱含了一個深層次的文化衝突,那就是以耶律倍、耶律阮甚至包括耶律德光在內的勢力,代表了中原世襲制度與述律氏、耶律李胡所代表的契丹人落後保守勢力的激烈碰撞。

世宗在河北即位後,立即犒賞有功人員,同時鞏固自己的統治基礎:設置北院樞密使(掌握兵權),由總宿衛事、孟父房耶律安摶為主管,冊封叔祖父耶律安端為東丹王,安端之子、耶律察割為泰寧王等。

“斷腕太后”不愧是老驥伏櫪的女中豪傑,她以68歲的高齡,親自徵召兵馬、各歸建制,交由李胡率軍南下,到河北大平原上堵截北返途中的耶律阮,結果李胡軍隊被之子耶律阮擊敗。

遼軍在耶律阮帶領下甩掉包袱、星夜兼程,追擊李胡,直到西拉木倫河。述律後看到李胡不成,親自披掛上陣,欲帶兵與自己的親孫子決一雌雄。

儘管耶律阮已經承繼大統,但對於漢族和漢化契丹人而言,畢竟不是名正言順的事情,而離契丹上京和本部越近,述律後的影響和勢力自然越大,加之孫子與奶奶之間劍拔弩張甚至刀槍相見怎麼說也有違人倫,是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所以,雙方的對立看似危機四伏,其實已到轉機之時,試想,戰端一開,遼朝的生死存亡和阿保機、德光兩代人打拼的基業可能因為這場戰爭而徹底毀滅。

關鍵時候,一位叫耶律屋質的皇室成員出現了,他力挽狂瀾,挽救行將危亡的遼朝於一旦。

耶律屋質(915年-973年),字敵輦,遼朝著名政治家和學者。他成功地幫助遼朝度過了世宗與述律氏交兵的危機,而且在耶律璟“接班”、從而穩定國政等方面做出了別人無法企及的貢獻。

耶律屋質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人選,作為長期生活在述律氏身邊的皇室成員,他以自己的博學和公平深得其信任,同時又擅天文、地理,作為居間調停者在遼室有很高威望,同時耶律屋質又以公允斷事著稱,與世宗交往甚久,互相欽慕。

這次調停非常艱苦,耶律屋質往返折衝於雙方之間,勞心勞力。他很清楚,擁戴世宗上臺的除了與其長期在軍中共事的情感之人外,還有很大一批人是極度反感述律氏的,因為述律氏當年為了不讓耶律倍即位、自己獨掌大權,不惜以侍奉先帝(指遼太祖)的名義毫無人性地坑殺上百位貴族、朝臣,這些人的後裔與述律氏不共戴天,因而毫不猶豫地支持耶律阮,如貼身侍衛耶律安摶的父親就是當年以“黨附耶律倍”之名被斬殺的。

另一個因素,遼朝的南院大王耶律吼、北院大王耶律窪都隨太宗征戰中原,後因反感李胡而一致擁戴耶律阮,他們地位僅次於四帳皇族首領,也有一言九鼎的效用。綜合看來,與其說世宗的支持者實力強大,不如說述律後和其支持的耶律李胡的一些做法太不得人心。

這樣一來,耶律屋質的調停工作就有了清晰的目標,那就是在述律氏一方比較“體面”的情況下,維護和平,由世宗繼續執政。他除了私下密集的溝通說和,還堅持把這件事拿到契丹貴族的會議中討論。

在一次次激烈的辯論中,耶律屋質不畏強權和威脅,明確指出了述律氏、李胡所作所為的不當,認為應該按照垂直繼承的中原模式傳承皇位。

貴族們逐漸傾向於耶律屋質的意見,輿論的天平倒向世宗這邊。畢竟也不願意骨肉相殘的述律氏看到大師已去,遂表示了和解之意,甚至告訴李胡:“我非不欲立汝,汝自不能也。”

一場可能毀掉遼朝的衝突暫時平息了,世宗即位的合法性得到了確認。

世宗是遼朝第三位皇帝,後來被曾擁立他的耶律察割所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