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生談融資租賃業:合規是底線,迴歸本源與專業化是方向

“融資租賃企業要回歸租賃本源。”11月28日,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在“2018(第五屆)全球租賃業競爭力論壇”上表示,“租賃業務和傳統銀行的信貸業務存在著一個重要的區別,傳統貸款業務主要關注的是企業信用,而租賃業務更多的是關注資產的信用。但是多年來,市場對兩者區別重視不夠,往往把租賃業務尤其是銀行業的金融租賃公司開展的業務,都當做是一種類信貸的業務。”

楊凱生認為,目前我國金融體系中,並不缺乏傳統的信貸融資機構,缺少的是多元化的融資機構和融資形式。這恰恰是融資租賃的長處所在,如果融資租賃企業沒有讓融資租賃迴歸到本源,僅僅辦成一種類信貸的業務,這一金融業態和它的優勢也就不存在了,這不利於自身的發展,而且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功能也會受到影響。

“作為一種特殊的金融工具,融資租賃在本質上具有引導金融脫虛向實的作用,能夠有效的服務實體經濟。”楊凱生稱。

首先,融資租賃業是與傳統融資業不同的金融業態,融資租賃企業上方是資金供給方,下游是實體企業,通過轉移租賃物的使用權實現租賃資產相關權益在實體經濟運行過程中的轉移。

“堅持把握好融資租賃的本質,可以體現出融資租賃業植根於實體經濟、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天然屬性。”楊凱生稱。

其次,融資租賃能夠起到為生產企業穩槓桿、降槓桿的作用,“早些年,我國宏觀經濟的槓桿率尤其是企業的槓桿率上升很快,目前來看,中國非金融企業的槓桿率仍然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這固然與我國金融市場長期以來,一直以間接融資為主的特點有關,但如果任其發展,對經濟金融長期穩定發展肯定不利。”楊凱生稱。

2016年以來,我國實施“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得我國總槓桿率趨勢上升明顯放緩,其中非金融企業槓桿率和前幾年相比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降。融資租賃是依靠資產的信用開展的一種融資行為,租賃有可能把企業的部分生產運營資產獨立出來,使企業對這些資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實現一定程度的分離,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達到部分改善企業資產負債表的目的,直接降低企業的槓桿率,從而為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創造一定的條件。

再次,相比於信貸融資,融資租賃在風險把控上具有自身優勢。從目前來看,我國絕大部分融資租賃企業開展的融資租賃業務都是基於物的融資,在面對承租人違約的情況下,與傳統信貸業務中抵質押貸款相比,承租人可以比貸款發放者更能自主回收並且處置租賃物,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使出租人的損失得到控制,從而更好的把控風險。

在經濟繼續下行、外部不確定性仍然存在的情況下,融資租賃業應該如何發展?

楊凱生表示,要堅持合規發展的底線。在新的監管制度下,加強合規意識,視合規為行業發展首要的前提;同時要堅持專業化的發展,目前租賃行業已經從高速發展邁向重質量、重服務的新階段,但同時出現了租賃專業人才隊伍欠缺,專業化經營能力不夠的新情況。“租賃公司要堅持在人才專業化培養、業務聚焦等方面下功夫,一味追求擴大規模,必然導致風險聚集、不良資產繼續增加。”楊凱生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