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低层次的朋友圈


远离低层次的朋友圈



01


5年前做翻译的时候,我因为经常带客人入住,和酒店的前台熟悉起来。

她们几乎都是95后,高中毕业后开始工作。

印象最深的是,有两个同是96年的妹妹,性格对比很明显。

小英爱聊天,总是笑容满面的,她当时和我很熟,经常和我说不想当接待员,想再去读书。

我鼓励她可以趁年纪小多学点东西,她点点头表示认同。

连子则安静得多,她唯一一次主动和我搭话,是问我关于进修室内设计的事,但我对这方面了解很少,没能帮到她什么。

她也是当时唯一一个要求加我微信的人。

后来我工作变动,这几年和她们的联系很少。

最近机缘巧合,一个朋友住到这个酒店,我前去拜访,顺道去前台看了看。

发现小英居然还在前台,而且还记得我,打过招呼后她主动加我微信,让我以后找她订房间,比网上便宜。

忍不住问她:“你怎么没去上学呢?”

她说:“我也想啊,但是没时间读书啊,上班时间太长了。”

开始的时候我挺奇怪的,因为她们前台的工作是实行三班倒制度,每天工作8小时。

按理来说,业余时间并不少。

后来,看了她的朋友圈,我有点明白了,小英哪是没时间呀,她是浪费了太多时间。


远离低层次的朋友圈



小英的朋友圈里,每天除了游戏,就是晒和朋友到处吃喝玩乐,偶尔插播一两条酒店广告。

反观连子,几年前她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报了培训班,看了很多书。后来就辞职去了一家设计公司实习,现在已经是一名室内设计师了。

她的朋友圈,也一直都是清清爽爽,偶尔发几条,也都和工作相关。

昔日境遇几乎相同的两个人,如今却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真是应验了那句话:

你把时间花在哪里,你的价值就在哪里。

02


生活中有一种社交,能给你带来一时的愉悦,但是对你的个人提升毫无意义,也没起到放松的作用。

这种通常被称为无意义的社交,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会有,但我们应该学会把它的比重控制在小范围内。

以前,我也曾陷入社交困境中。


远离低层次的朋友圈



记得在刚进大学时,每周都有很多的社团活动、同学聚餐、跨系联谊等,刚开始有新鲜感,我很热衷参与。

到后来,我发现在这些活动里,大家都只是混个脸熟而已,聊天也不过是寒暄客套。

虽然不想去了,但我却不敢拒绝这些邀约,怕自己显得不合群

那时的我,心有上进的愿望,却在那些无意义的社交中消耗着着时间。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期末的考试成绩出来,每科低分飘过的成绩狠狠给了我一记重击。

第二学期开始,我开始尝试拒绝一些社团聚会。

刚开始害怕会影响他人,但结果证明所有的聚会照常举行,没有人因为我的缺席而难过。

当我真正硬下心肠,剔除掉无意义的社交后,生活才算有了秩序

我不必脑袋里想着背单词,却陪人去玩游戏;我不必推了好朋友的邀约,去参加千篇一律的饭局;我不必再讨好,也不必再纠结,省下来的时间,足够我投入到真正有意义的社交中。


等到毕业时,我拿下了本专业的两本最高等级证书,交到了知心朋友,也当过学生会干部。

越长大越明白,很多时候的纠结都是源于,我们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觉得“非我不可”。

却不知,在大部分人那里你其实可有可无,他们随时可以找到很多替代你的人。

所以,何必为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人,浪费自己的大好时光呢?

时间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停留,过了四年,还会接着下一个四年,至于他是否在被消磨,没人在意。

如鲁迅所说:“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人生有多少春秋可供你浪费?


远离低层次的朋友圈



03


如今这个时代,你可以在微信上有上千个好友,也可以在微博上有几百个粉丝,你甚至可以在抖音上收获上万个赞。

于是,很多人花了很多时间沉浸在“朋友圈”里,无意义的社交占满了闲暇时间。

更无奈的是,很多人一边抱怨着自己不喜欢现在的生活,一边下了班又去逛吃逛吃。

每天见着相同的人,玩着重复无聊的游戏,说着鸡毛蒜皮的八卦。

第二天又继续抱怨,无休止地循环下去。

我知道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害怕寂寞,害怕自己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

但实际上,我们真正要害怕的不该是寂寞,而应该是怕那些寂寞的时光被浪费。

像作家李尚龙所说:你以为你在合群,其实你是在浪费青春



梵高终身未娶,在孤独中给世界美术史添上了熠熠生辉的一笔;梭罗只身一人,走进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隐居两年之久,写出了《瓦尔登湖》;齐白石用10年时间关门谢客,潜心研究,摸索出自己的艺术之路......


真正厉害的人,都把寂寞当成自己最好的增值期。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加了很多新媒体大号原创作者的微信,然后发现所有大牛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他们都很珍惜时间,会利用寂寞的时光给自己升值,而不是成日疯狂地发朋友圈、点赞、聚会。

当我们羡慕那些活出了自我,人生就像开挂似的人时,不妨先看看自己是否有所欠缺,是否浪费了太多时间在“朋友圈”中。

因为过多无意义的社交,真的会毁了你的生活,乃至你的人生


远离低层次的朋友圈



04


从现在开始,试着为自己算一笔社交账吧。

问问自己,你每周、每月、每年用来社交的时间有多少?

其中,“无意义的社交”占的比重又是多少?

终身成长词典词条《308:无效社交》中说:每一种社交圈,都有各自的维持成本。

时间有限,与其耗费在无意义的社交中,不如把时间留给真正重要的人,留给自己。

每个人都该学会在寂寞中富养自己,别让“朋友圈”毁了你的人生。

希望你我都能跳出闲人坑,耐得住寂寞,用好增值期,成为更好的自己。

与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