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保持飢餓 食量減少40%可能會多活20年

英國倫敦大學健康老化研究所研究發現,食量減少40%可能讓壽命延長20年。所以,如果想老得慢些,請適當保持飢餓。

而很多人常常是這樣:為了避免浪費,把盤子掃乾淨;美食真誘人,吃撐了再吃口。就是這每頓多吃幾口,讓你肚子越來越大,也加快著生命的倒計時。

吃得多死得快?這要從美國科學家曾做過的一個實驗說起。


適當保持飢餓 食量減少40%可能會多活20年


研究人員將200只猴子分成兩組:一組猴子不控制飲食,另外一組嚴格控制飲食,只讓吃七八分飽。10年後,敞開吃的這100只猴子中,很多體胖多病,100只猴子死了50只;而控制飲食的那100只猴子中,只有12只死亡。這說明適當控制飲食是有利於長壽的。而且,很多病都是吃飯“撐”出來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壽命。


適當保持飢餓 食量減少40%可能會多活20年


長期吃得過飽,胃部長期“負重”,消化不良。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消化內科陳洪主任醫師介紹說,胃部黏膜上皮細胞每2~3天就會修復一次,如果上頓還未消化,下頓又填滿,胃長期處於飽脹狀態,胃黏膜得不到修復。胃部會大量分泌胃液,腐蝕胃黏膜,繼而可能會誘發胃炎,長此以往還可能導致胃潰瘍等。

不僅胃“不高興”,腎也“抗議”了。中大醫院副院長、腎病專家劉必成教授指出,長期過飽飲食會導致肥胖,會直接增加腎臟負擔,可以導致內皮細胞、足細胞及系膜細胞損傷,破壞腎小球濾過屏障,導致蛋白超濾。

內分泌系統可能也會跟著被打亂。中大醫院內分泌科金暉主任醫師介紹說,肥胖症孩子體內胰島素的分泌不僅來不及調節體內多餘的糖、脂肪和蛋白質,還容易產生胰島素抗體使調節功能大打折扣,最終導致血糖升高發展成糖尿病。

此外,肥胖也會加重關節面的負擔,使得關節結構加速磨損、老化,引起變形性關節炎,從而引發骨關節的病變,特別是膝關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