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香榧節」七萬畝香榧茁壯成長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榧香飄萬戶,果樹漫山野。從浙江省"香榧南擴"示範縣,到浙江省香榧產業發展示範縣,經過近20年的不斷推進,如今的松陽成為名副其實香榧種植大縣,初步形成了“平原茶發家,山區榧致富”的發展格局。

7.3萬畝在山間地頭茁壯成長的香榧樹,遍及19個鄉鎮(街道)230餘個山區村,形成了64家香榧家庭農場、42家香榧專業合作社、涉及1.1萬餘農戶的產業佈局。這些香榧樹,或成增收致富的主要手段,或成精準幫扶的重要依託,或成林農安享晚年的期待。

若是追溯松陽與香榧結緣的時間,其實早在明朝就有了榧樹種植的記載,從海拔170米的赤壽鄉萬壽山,到海拔900米的玉巖鎮上杭村,自然分佈的古榧樹幾乎遍及全縣所有區域,其中胸徑5釐米以上的榧樹就有14170株。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但是就整體產業而言,松陽發展香榧種植其實並不早。回顧松陽香榧產業發展,1990~1993年的引種試驗期,從浙江諸暨林科所引進香榧在榧樹(草榧)分佈較集中的餘葉村進行引種和高接換種試驗。2000~2003年的小規模推廣期,玉巖鎮政府出臺相應扶持政策,形成區域內香榧種植的小高潮,餘葉、吳山頭、白麻山、沙丘等村共引入香榧苗木5萬株。2006~2008年的項目推進期,結合省“香榧南擴”工程,通過相應的獎勵措施引導、鼓勵林農種植香榧,3年共引種香榧6011畝。2009年以後的快速發展期,將香榧產業發展列入全縣三大農業支柱產業,在縣級層面多輪出臺產業扶持政策的同時,早期種植的香榧樹經濟效益也開始初步顯現,山區群眾發展香榧積極性高漲,松陽縣進入了香榧發展快速期。2017年8月,國家商標局正式受理“松陽香榧”證明商標註冊申請,2018年9月,國家商標局正式發文公示,松陽榧農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松陽香榧”。

從30年前嘗試零星種植,到20年前進行小規模推廣,再到2009年開始松陽縣委、縣政府先後五輪編制出臺香榧產業發展相關扶持政策後,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快速發展。2016年全省林業精準幫扶會在松陽玉巖召開,松陽縣“基地+零星”和“香榧+”的發展模式得到充分肯定,更加激發了鄉村振興、香榧同行的情懷。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聚指成拳,種下“希望樹”

說起香榧在松陽縣的發展,那肯定離不開玉巖鎮餘葉、吳山頭、白麻山等行政村。2003年,結合老香榧產區資源,玉巖鎮黨委政府率先出臺了相應的引種香榧扶持政策,在當地掀起了香榧種植的小高潮。如今的香榧種植大戶葉偉華就是受益者之一。

2003年,葉偉華一家在餘葉村種下近10畝香榧,2014年開始進入盛產初期後,一家人嚐到了十多年艱辛種植後的喜悅。而就在同年,松陽縣委、縣政府出臺了《松陽縣加快推進香榧產業發展意見》,繼續加大對香榧產業的扶持力度,讓葉偉華一家堅定了擴大香榧種植基地的決心。

“政策扶持內容包括了大小苗造林、交通灌溉設施、苗圃撫育等內容,僅大苗造林每畝補助就達1000元。”葉偉華介紹,結合相關政策,2014年他一口氣在三都鄉流轉了200多畝林地,全部用於香榧大苗種植。如今新、老基地都進入了出產期,通過人工授粉等措施,兩邊的收成差不多,青果採摘總量超過了6000公斤。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在板橋畲族鄉潘八村,松陽縣許鴻家庭農場負責人許巖富打理的180畝香榧基地也於三年前開始掛果,雖然目前產量還只有2000多公斤,但是每公斤35元的青果收購價格還是讓基地在初產期就有所收益。

“農場的香榧林是2010年開發的,三年的建設過程中看到三份文件,堅定了我的種植信心。”許巖富說,2011年出臺的《松陽縣2010~2020香榧發展總體規劃》,將香榧產業發展納入省第一輪特扶項目進行扶持;2012年縣第九屆黨代會上提出將香榧發展成為松陽農業三大支柱產業之一;2013年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促進香榧產業發展的意見》,隨後還建立了“香榧貸”金融助榧融資平臺為榧農解決資金,這些都讓他看到了黨委政府發展香榧的決心。

“政策資金扶持是帶動產業發展的一方面,技術扶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松陽縣香榧產業發展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在先後出臺扶持政策的同時,松陽還根據育苗、授粉、病蟲害等發展中面對的不同問題,統一給需要的榧農實施人工授粉,並每年外請專家教授為林農進行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還組織林技人員到浙江農林大學進行技術培訓,為香榧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最可喜的是,松陽在2017年與原國家林業局香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對接,讓香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浙南工作站落戶在了當地,並藉助該平臺聘請了香榧產業發展最高端最前沿的9位專家,專門為攻克香榧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加快香榧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推進香榧產業的產學研結合等方面出謀劃策。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精準施策,種好“幫扶樹”

眼下正值香榧加工的黃金期,在葉村鄉河頭村的松陽縣昌明香榧專業合作社標準廠房內,工人們正忙著香榧炒制和包裝。

“我們幾年前就通過了SC認證,註冊了‘雅貞’品牌,並加入了‘麗水山耕’協作,基地產出的香榧青果全部由自己企業加工銷售,實現了生產、加工、銷售的一條龍。”該合作社負責人葉學根介紹,連續幾年的這個時間段,上海、江蘇、四川等地的老客戶就會與他聯繫採購新出爐的香榧乾果,平均售價超過了每公斤300元。

原來,早在2003年,葉學根就和6個村民一起在玉巖鎮的白麻山村種下了70畝香榧小苗,到現在登山看去已是枝繁葉茂的一片林地。“還在向盛產期過渡,但是我基地青果採摘量從2014年開始就超過了5000公斤,今年則達到了近8000公斤。”葉學根說,十幾年前抱著試試看心理種的榧樹,沒想到真給大家帶來了好收益。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無獨有偶,在葉學根和村民們依託香榧致富的同時,在三都鄉、西屏街道等5個鄉鎮(街道),都有名為“天薈天放”的香榧基地通過產出,向惠及的69戶低收入林農輸送“養分”。

2010年,有位八十歲高齡的沈先生得知松陽發展香榧產業,個人捐資15萬元,選擇了包括三都後灣、四都塘後在內等5個鄉鎮的6個村建立“天薈天放”香榧基地,通過無償贈送香榧大苗、發放勞務資金等方式扶持困難群眾“種樹養老”。西屏街道活源村村民葉根基就是受益者之一。

8年前,葉根基得到30株贈送的香榧苗木,並在林業技術人員的細心指導下,套種進自家的一畝多茶葉地裡。“今年採摘了60多斤青果,賣了1000多元。”葉根基說,頭一年掛果的香榧樹就額外增加了1000多元收入,不出意外明年還能增產3倍,養老有了指望,生活就更有盼頭。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與葉根基一樣有盼頭的,還有玉巖鎮交塘村的吳金妹夫婦。2002年初,從事茶葉種植的吳金妹開始在自家茶園套種香榧小苗,後來根據扶持政策不斷擴大土地承包面積補種大苗,2014年開始初產後,香榧林每年為他們夫婦增加了近10萬元收入。

而根據歷年統計,松陽香榧產量從2014的8000公斤,增長到2016年的4萬公斤,再到今年的近15萬公斤,青果銷售價格也一直穩定在每公斤30元以上,可以預見的到的是:幾年或十幾年後,這些林農的種植收益就會如期體現。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融合發展,種成“致富樹”

赤壽鄉黃山頭村的蘇國成原本在杭州上班,2011年回村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後,就一心瞄準了香榧產業,準備以此帶動村民致富並助力村莊發展。

“早在2006年我父親蘇昌金當村里黨支部書記的時候,他就與幾戶村民小規模的種過50畝香榧,但是因種植週期長、收益慢,其他村民都望而卻步。”蘇國成說,為了堅定村民信心,他回村第一件事就是自己帶頭再種下了100畝香榧大苗,並與村兩委幹部合計,在縣裡政策的基礎上,定下了符合黃山頭村的香榧種植扶持政策。

“一邊有政策配套,一邊有實際收益,村民這幾年種香榧的積極性逐年提高,全村香榧面積已超過600畝。”蘇國成說,2016年時他父親發展的50畝香榧終於投產,第一年總計收益就達到了15萬元,看見前景的村民們信心高漲,荒廢多年的山地都被重新開墾了出來。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趁熱打鐵,蘇國成馬上召開村民代表大會,一致通過了將集體所有的100畝板栗山重新整合開展香榧種植,對外承包後,年租金從原有的5000元漲到了5萬多元,僅這一項的集體經營性收入就增長了10倍。

“現在我們這批村幹部跟村民聊天的底氣都足了。”蘇國成說,70%的村民種上香榧後,依託產業凝聚起了大家的團結幹勁,如今其他集體項目進展也變得非常順利。

在三都鄉後灣村也有一塊香榧基地,400多畝閒置山地在2010年土地流轉後種下了1萬多株香榧苗,今年掛果的就有3000多株。“我們在香榧林中修建了遊步道,並種上了油茶花等景觀樹木,開始探索觀光遊、採摘遊等林旅融合模式。”基地負責人佔宗興說,連續幾年都有遊客慕名前來,為此合作社已開始著手流轉承包與基地相鄰的山地,準備套種上多花黃精、三葉青等中藥材,嘗試將基地打造成生態香榧公園,往林業觀光產業進軍。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不過,基地式的土地盤活只是香榧種植在提升閒置用地利用率中的部分表現。依託於松陽香榧專項補助資金,多數山區鄉鎮的農戶也按照自家田地分佈,多則上百株、少則幾十株地在房前屋後、田頭地角進行了零星香榧種植。楓坪鄉高寮村的何偉華就在6前種過20多株小香榧苗,雖然未像規模化的基地那般規範管理,但是長勢倒也挺好,而在全縣,像他這種農戶數以千計。

為了實現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2017年9月19日,松陽縣在原有香榧產業協會的基礎上,成立了香榧產業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通過組織化運作,為全縣榧農提供集生產、銷售、信用“三位一體”的共享服務平臺。

“藉助協會和經濟組織聯合會舉辦的各式活動,榧農間經驗交流就更密切了。”松陽縣香榧產業協會會長王朝金說,全縣的香榧種植戶如今已擰成了一股繩,不僅集體倡議開展全縣香榧完熟採摘的行業自律行為,還自發組織去諸暨等香榧種植大縣考察學習以取長補短,共同探討“松陽香榧”公共品牌推廣、標準化生產加工、全產業鏈打造有利於產業發展的關鍵事項,全心致力於產業種植戶共同發展,共同書寫松陽香榧產業的燦爛明天。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製作:

松陽新聞網

如果您有什麼新聞線索或者奇聞異事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聚焦香榧节」七万亩香榧茁壮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