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與啟示:“相互保”變身“相互寶”觀察心得

自從看到相互保出來,隱約覺得會有點兒什麼事兒發生,就想要寫點兒什麼。還沒等到動筆,緊接著,行業爭議漸起,相互保人數仍不管不顧地瘋長到千萬,跟進者京東相互曇花一現……期間種種或彈或贊,都讓我們這個小小的團隊拼命汲取養分,受益匪淺,然而……突然,"相互保"變身"相互寶"!

畢竟,曾經為中國第一個網絡互助——抗癌公社搖旗吶喊,也曾力挺互助翹楚壁虎保,為e互助拍過手,我看好網絡互助,更希望、樂見其一步步進化到相互保險這種高級業態。

然而,僅僅月餘,幾乎是一夜之間,此"保"變彼"寶",人見人愛的黑白熊貓,變成了黑白兩隻熊。轉瞬之間,輿情再起。我等無意參與論戰,謹從"傳統保險轉型互聯網"角度,將感悟和收穫分享出來,希望能對關注者有點兒幫助就好,就當是《讀書筆記》吧。

衝擊與啟示:“相互保”變身“相互寶”觀察心得

心得一:怎麼這麼快?因為快得有道理!

超速增長,到底是什麼原因?

· 是因為先不付錢嗎?是,但不全是。很多保險公司白送的贈險,從頭到尾一分錢不要,達不到這個增速。

· 是因為巨大的流量嗎?是,但不全是。微信九宮格的微保背後也有巨大的流量,也到不了這個數量級。

· 是因為"相互制"這一形式嗎?是,但不全是。那麼多網絡互助平臺經年累月,一夜之間就被超越。

· 是因為"看上去便宜"嗎?是,但不全是。用心算算,平攤下來,未來的保費支出加上管理費,每年也得三位數,不一定便宜。

道理在哪兒呢?有這麼幾點:產品簡單、過程透明、後付費體驗佳、海量流量、超級背書,缺一不可!

產品簡單,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內容簡單",一個是"表達簡單",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前提,後者是前者的升級遞進。

保險產品極少能做到一句話能說完,還說得準,"相互保"做到了:"0成本加入、理賠時分攤,10%管理費,不到330萬解散",僅僅20來個音節。如果一個產品的核心描述太長,那麼註定無法成為網紅。上一個能這樣一句話說清楚的互聯網保險,也成了網紅"1萬以上,300萬以下,100%全賠",這個保險叫做"尊享e生"。

"表達簡單"則是決定產品能否在互聯網上流行與否的基本功,交互、操作的順滑,取決於對用戶行為的洞察和對應設計,以及強大的數據複用,才能做到"看得明白、決策快速、付款痛快"。這個能力能與之相媲美的,還有騰訊微信九宮格里的微保一族。

"過程透明"是對用戶最大的吸引力,也是對競品最大的殺傷力!

透明到等幾近一絲不掛!

任何用戶都看得到每一分錢的來源和流向,看得到整個池子的費用結構,看得到每一單賠案發生後所有環節的前前後後裡裡外外,甚至用參與者構成的"賠審團"來實現"民主自決",以及大大方方告訴大家平臺各方的收入就是10%,最敏感的"佣金"一項,相互保模式明明白白告訴你:"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佣金是0!

唯一不確定的,就是那10%管理費,到底是賺還是賠、賺能賺多少、賠能賠多少……但那是平臺方自己成本控制的事兒,與消費者無關。

在與消費者切身利益相關的環節中,相互保已經透明到可怕:我已經脫光了,這個事兒就是這樣的,我毫無隱瞞,就這個條件,你愛信不信,你愛來不來……還有什麼能比"裸裎相見"更能有效獲取信任呢?相互保,就是這麼幹的!

爆湧而至的2000萬人,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現在的人們,不缺風險意識,都想買保險,但是現有模式的種種不透明和負面印象,帶來的是信任危機,於是停留於"想買不敢買"。

"相互保"把"透明"做到極致,消除了猜疑、不信任,剩下的自然只有心甘情願。

"透明"這種態度,是捅破"不信任"窗戶紙的那一根針。如果有任何企業,能高度透明到公開收支、渠道佣金打到0、公開自己的理賠過程,如果現有產品和營銷、運營模式,也能——或者早於相互保,把"透明"做到如此程度,力推IQA等品質

衝擊與啟示:“相互保”變身“相互寶”觀察心得

而非單純追求保費規模,那麼2000萬用戶或許就沒有相互保什麼事兒了。

至於後付費,雖非相互保首創,但確實解決了保險行業"無法事前體驗"的多年痛點。那麼商業保險能不能後付費呢?比如某些險種先約定好保額,並將個人信用授權給保險公司使用,賠付時再扣除應付的計息保費……這種想法幾乎等同於"拿信用當錢花",讓保險公司們拿著一堆客戶的信用來發工資、做投資?

未必不行,但遠不是現在——"見費出單、絕無賒欠、停供斷保"的商業保險底層邏輯已歷經數百年,難以顛覆,只有馬雲這種理想主義者才可能有這種痴人說夢,或許,只有區塊鏈才能打造這個理想的烏托邦。

"過程透明"和"後付費體驗佳"這兩個相互保的獨門秘籍,衝擊的不是商業保險本身,而是現有保險的供銷模式!但這是趨勢,我們不該也無法抵禦,只有學習、迎合、超越,否則極有可能成為擋車的螳臂。

至於"海量流量+超級背書

"則容易理解,是相互保成功——不,是螞蟻金服成功的不二法門,也是其他早期網絡互助望其項背卻難以企及的唯一原因和基礎。

綜上,即便有了"海量流量+超級背書",也不足以解釋暴漲2000萬的原因,只有"產品簡單、過程透明、後付費體驗佳"這幾條綜合作用,才能有效激發、充分釋放保險需求。君不見,支付寶中原來就有數以百計的保險產品陳列其中,無一能超過後發先至的相互保。

互聯網保險的轉化率,能達到千分之幾已極為難得。然而相互保的轉化率極為可怕:保守估算,芝麻分650以上的支付寶用戶可能在數千萬到2億之間,轉化成效超過2000萬,並且仍然在飛速增長中!完全不是同一個數量級!

衝擊與啟示:“相互保”變身“相互寶”觀察心得

心得二:幹創新,得有個大心臟!

做創新這事兒,團隊心理素質是一大硬門檻。多數情況下,創新的初心只是為了贏得市場和用戶、打破既有的桎梏,以善為始,卻未必以善為終,因為有可能疏於防範暗處的流彈。

如果相互保的用戶達到百萬量級,其實已經完全可以交代。但用戶增速太快,還大剌剌公佈在頁面上,才是招致非議如潮的根源。

這些,創新者都得扛著,面對非議,需要壓住火、虛心聆聽。

創新的前路,可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可能是無底深淵。旅途中,會感受到戰友情,也會領略虛幻如霧的關切,會陷入老於世故的諄諄勸阻而糾結……創新,註定要心路艱辛。

這些,需要創新者有顆大心臟,篤定、堅信,還得賭上命運。

創新路上,萬全的方案並不萬全是常事兒。那些不希望發生的、"出乎意料"的事情,一定會發生。須知,保險是三大重度監管行業中"最後的閘門",再怎麼審慎甚至放緩腳步都不為過,所以,永遠都需要多留一口氣、做好PLAN B,預備著迎接"一切都被推倒重來"的那一天。最後的結果,極有可能與初心相去甚遠,但只要到達目的地,是保險還是網絡互助,可能反而並不重要。

白熊和黑熊撞到一起,出來的結果可能是可愛的熊貓,也可能是暗淡的灰熊,抱定"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就好。用互聯網的力量,實現了"最簡單的形式、最合規的載體、最低的用戶成本、最高的用戶保障"的目標,是唯一不變的核心,至於叫"保"還是"寶"、究竟是不是保險、是團險還是網絡互助亦或相互保險的種種糾結,可能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最重要的人——"用戶"並不關心這些概念,只關心實惠。

創新之旅,有如孤身走夜路,有時星星月亮都沒有。經常盡了全力仍難以迎合所有人,那麼該向誰低頭?要麼首先聽聽用戶的想法,再回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自然心裡有路。

比如很多行家存疑的"剛性兌付",即"188元攤分上限,如有多出部分全部由螞蟻金服承擔"這句對相互"寶"承諾的質疑,是壓力,也是機會。

多數質疑並非指向螞蟻金服的兜底能力,而是"身份、角色、資質"是否合適。其含義極有可能是:你有錢就可以任性嗎?你以為你是誰?你以為你是國企還是政府?你真把自己當成保險公司甚至再保公司了?你憑什麼做這個承諾?

從螞蟻的解釋來看,因"剛性兌付"而被指責其實有點兒冤。首先,剛兌是網絡互助與商業保險的區別,讓網絡互助承擔剛兌的使命,等於是將其視同商業保險,似乎有類比不當的邏輯無厘頭;其次,螞蟻金服願意承擔兜底,已是白紙黑字的承諾,視同"擔保"是可以的。可以說,"相互寶"是一個背後有大樹的網絡互助,但絕不等於是商業保險,得區別開。畢竟,螞蟻金服只是一個商業企業,承擔有限責任。

就像有些專家如南大孫武軍教授也明確指出:補貼是針對超過188元總分攤費的,並非是針對互助金補齊,所以和剛性兜底不是一個概念。

相互寶的用戶服務條款中對"互助金額"說明,明確了"我們不承諾您能獲得確定的風險保障","相互寶"在用戶加入沒有任何預付款的前提下,存在最終互助金不足額的可能性。如果發生不足額,螞蟻來兜底,其實是賭上了自己的招牌,而用戶的選擇是"我相信你"。

可能,有些行家鬱悶之處也就在這裡:我辛辛苦苦吭哧吭哧拜訪客戶都沒讓客戶首肯,你一個H5就讓客戶點頭蜂擁而至……氣兒不順可以理解。

對於"剛兌"的質疑的解讀可能過分,或有陰謀論的腹黑,是這個創新的勢頭之猛,確實動到了商業保險的蛋糕,又恰逢2018年行業滯漲、2019年開門紅前夕。橫空出世的相互寶,可能讓某些目標消費者降低買商業保險的預期,甚至拿相互保反過來詬病商業保險,商業保險睡眼惺忪就在被窩裡被驚醒,無論如何都不大舒服。生產力進化史上,此類博弈是常態,需要從業者也得有個大心臟。

這些年,學生罵老師的事兒,在保險行業並不鮮見。香港保險就曾經歷過邊被內地同行罵邊被偷師,也正是在高性價比的香港保險刺激下,才有了蓬勃的內地的百萬醫療等保險產品,而且堂而皇之地用"性價比堪比香港保險"的廣告語來致敬;業界黃埔軍校為行業輸出了大量人才、技術、理念和價值觀,但平安仍舊難逃網絡負評居高的窘境。

前行的巨人,從不因路人吐口水而停止腳步,可能連擦都不擦,唾面自乾、繼續前行。德雲社班主曾有句名言"幹這行,掙的就是捱罵的錢",巨人內心的驕傲,往往來自於那些曾罵你的人,也是最快模仿的追隨者。他們唯一需要做得更好的,僅僅是唱《感恩的心》之後得記住歌詞。

所以,一定得明白一個殘酷的現實:創新者自帶招黑體質,路人的掌聲一定稀稀拉拉,遠遠少於謾罵:你不承諾定額、兜底,有人說你"沒有剛性兌付不靠譜",你承諾了剛性兌付,照樣有人說你"你以為你是誰就敢說剛性兌付?!"

因此,如果真的、真的、真的打算創新,那麼心臟真的得足夠強大,強大到裝得下一切。心眼兒小,就別幹創新這事兒,試都別試。鯰魚,不是那麼好當的。

衝擊與啟示:“相互保”變身“相互寶”觀察心得

鯰魚效應

心得三:屁股決定腦袋,從買家角度出發,動作應變得快!

邊走邊看,邊幹邊優化,不停迭代升級,是互聯網產品最大的特色。網紅保險,從醜小鴨變成白天鵝,少不了千錘百煉:眾安尊享e生3年12次升級,平安e生保5次升級,連網絡第一罵名的平安福也經歷了5次升級才修得"個險狀元"的金身……相互保面世月餘,已經迎來了第一次升級。

其實升級的內容並不多:首年分攤設了188元的上限、管理費下降到8%、承諾人數低於330萬不解散。可以看到的是,這三點都是對行家和用戶聲音的正面回應,直接增加了運營方"減收增支"的財務風險。

如果是商業保險的行家,不妨問問自己:如果換做是自己,如何判斷是否值得冒這個風險?

這個評估的背後,需要評估整個商業邏輯。換做是商業保險公司,極難做此決斷。"減收增支導致償付能力下降"這一條,就卡死了決策。但是換到網絡互助的模式下,根本無需有此擔憂,只要有人撐腰、有盈利模式,就玩的下去,這裡不賺錢,其他地方能找補回來也行。只是,聚光燈下少了信美相互,是相互保運營方的損失。

2000多萬的用戶利益,是巨大的品牌聲譽,才是首要的。行大事者,不拘一城一地得失,短暫的、局部的利益以後再說。一旦下了決心,互聯網公司的動作效率是驚人的!這幾點小小的改動,換做商業保險公司,單是評估、討論、決策,就得以"月"為計量單位,遑論協調、實施等一系列執行動作,"保-寶"轉身涉及到跨公司的法務、產品、運營、系統開發等一系列複雜動作,只花了40余天。

衝擊與啟示:“相互保”變身“相互寶”觀察心得

心得四:從互助構建最佳保險場景!

保險歷來被認為是流量黑洞,自己不帶流量,還消耗流量——消耗場景的流量,因此理所當然"只能"嵌入別的場景,如旅遊時買航意航延險。

之所以"輕鬆籌"、"水滴籌"們能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用戶基本上是沒有卻急需商業保險的人構成的,因此,成為最佳的天然保險場景入口。事實也已經證明,數以千萬計的各種網絡互助和"XX籌",其運營過程就是商業保險消費理念培育過程,輕鬆無縫地完成了商業保險轉化,成為有效的商業保險變現通道。

同理,即便"相互保"沒了,但是用戶仍在,而且增速絲毫不減,那麼積累的龐大用戶,幾乎就等於已經手握千萬優質商業保險潛在客戶!

這些用戶年輕、信用佳,天然接受保險,只要有適當的產品和服務,在10-30萬度基礎上增加額度,或直接購買其他更多的商業保險,會極為容易。而且,最關鍵的是,支付寶完成了品牌卡位,對用戶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對商業保險這一供給側的拉動作用也會更大。

這樣推演分析下來的結論是:網絡互助,是消費者從保險小白到商業保險之間的最佳過度狀態!而相互保變相互寶,雖說是從相互保險降級成了網絡互助,但是卻有可能因禍得福、轉身迎來商業保險更廣闊的空間。

原來的"相互保"只能有信美獨家享用,變身"相互寶"後,更多的保險品牌將有機會共享這一龐大的優質資源,信美只是其中之一,等於打開了商業保險更寬的入口。如果螞蟻金服確有此意,也兌現了"行業助推器"的自我使命。

衝擊與啟示:“相互保”變身“相互寶”觀察心得

保險這行裡有句話"剩者為王",暴風驟雨只當洗禮,再次披掛上陣的"相互寶"看上去除了換了身兒衣服,人數增速並未受影響,就已是民心所向。

期待更多的好戲上演!擁有更廣袤關係鏈基因的騰訊,比支付寶更適合做互助,期待二馬創新不斷,自會精彩不斷。學習完畢,能交付的答卷,就是推薦給家人、同事、朋友去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