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大軍馳援千里只為營救26名被困士兵,堪稱中國版拯救大兵瑞恩

7000大軍馳援千里只為營救26名被困士兵,堪稱中國版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是美國導演斯皮爾伯格拍攝的一部經典電影,它根據二戰真實歷史改編而來,講述了在二戰時期的歐洲戰場上,瑞恩一家四兄弟全部參與美軍的反法西斯作戰。不幸的是,瑞恩的三個哥哥在兩週之內分別陣亡,而他自己也和美軍大部隊失去了聯絡。為援救失聯的詹姆斯瑞恩,美軍司令馬歇爾將軍特令前線美軍組織一支8人小分隊趕往戰爭第一線,負責將瑞恩平安帶回後方。最終經過千難萬險,任務最終完成,瑞恩平安的被救回後方。這部電影表現出的不拋棄不放棄精神,以及深厚的人文主義關懷都無不令人動容。

7000大軍馳援千里只為營救26名被困士兵,堪稱中國版拯救大兵瑞恩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也有類似拯救大兵瑞恩這樣的感人故事存在,它發生在遙遠的漢朝時期。

東漢永平18年(公元75年),北匈奴單于以2萬精兵出擊位於漢朝與匈奴之間的車師國,而恰在此時,漢朝大將耿恭正隨軍駐守在西域的金蒲城。車師國堪稱西域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只有保證它不被匈奴攻陷,才能保護中原的安全。

耿恭派大軍去解車師國之危,卻不幸在途中遭遇匈奴埋伏而全軍覆沒。車師國淪陷後,匈奴又以重兵圍困耿恭駐守的金浦城,面對城下幾百倍於己方的敵人,耿恭決定放棄生死之念,死守金浦城,以捍衛大漢最後的尊嚴。在此期間,耿恭在城內用毒箭將匈奴擊退,解了一時之危。

7000大軍馳援千里只為營救26名被困士兵,堪稱中國版拯救大兵瑞恩

此後,耿恭將屬下部隊轉移到離水源地更近的疏勒城,並以此為據點繼續堅守西域。不久後,北匈奴捲土重來,繼續圍攻疏勒城,意圖迫使耿恭所部最終屈服投降。在久攻不下的情況下,匈奴開始截斷疏勒城的水源,城內守軍一度不得不以喝馬尿、馬糞汁為生。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不久後,大家在城中挖出水源,這也解了漢軍的燃眉之急。得知消息的匈奴人以為漢軍有神明相助,於是便撤退了。

此時正值漢明帝剛剛駕崩,沉浸在國喪之中的東漢政府對西域之事有心無力,這使得北匈奴在西域地區愈發猖狂。匈奴首先派兵攻下車師國,此後一路進犯到柳中城。至此,耿恭所部完全與東漢政府失去聯繫,四周均被匈奴勢力所包圍,可謂孤軍犯險。

雖身處險境,且彈盡糧絕。但耿恭和其僅存的26名部下仍然堅守待援,拒不投降匈奴。一年之後,繼位的漢章帝終於派出援軍7000餘人,跋涉數千裡前往救援耿恭和其餘部。到達西域後,漢軍一舉攻下交河城,斬殺俘獲北匈奴3000餘人,使其畏懼漢軍神威而被迫撤軍。

7000大軍馳援千里只為營救26名被困士兵,堪稱中國版拯救大兵瑞恩

眼看勝利在望,此時漢軍內部卻發生了分歧。其中範羌主張一鼓作氣,趁勢營救仍然堅守孤城的耿恭一部,而其他將軍因為擔心此舉要深入敵人腹地而不敢貿然前去。

於是範羌獨自率領2000軍士孤軍深入,歷經艱險後勉強到達耿恭所部駐地。得知援軍到來,城中士兵齊呼萬歲,於是兩夥人馬開城匯合,相擁而泣。

接回耿恭後,大部隊返回途中又遭遇到北匈奴兵的圍追堵截,漢軍一路且戰且退。由於長時間的缺水、飢餓、營養不良,耿恭的軍隊沿途不斷死亡,在第二年三月返回玉門關時,26人中只剩13人健在。他們衣衫襤褸,形容枯槁,狼狽不堪。然而不管怎麼說,他們總算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捍衛了大漢朝的主權和尊嚴。

7000大軍馳援千里只為營救26名被困士兵,堪稱中國版拯救大兵瑞恩

13名漢軍勇士的故事在漢都洛陽廣為傳頌,成為一時佳話,而耿恭也因功被漢章帝封為騎都尉。

耿恭以區區幾百人之兵力抵抗數萬匈奴近一年之久,體現了作為軍人不畏強暴,勇猛頑強的作風和忠於職守,鞠躬盡瘁的職業操守,他的所作所為完全配得上用英雄二字來形容,也值得後世學習和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