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病治不好要醫生幹嗎?

當今醫學界對人體疾病對治療的轉歸有如下共識:“人類的疾病三分之一不治也好,三分之一治了就好,三分之一治也不好”。

那麼有人就要問了,那多多病治不好,還要醫生幹嗎?

這麼多病治不好要醫生幹嗎?

如今的年代是一個知識爆炸的年代,醫學上亦如此。當今醫學專科越分越細,專業性越來越強,如今的大夫再也不像過去那樣是個百事通或萬金油了,一把刀、一隻聽筒走天下早已成為黃曆。很多疾病的診斷都依賴於高精尖的實驗室檢測手段以及先進的醫療檢查設備來完成,既便是這樣,各類的檢測數據還需要經過臨床醫療團隊二維、三維、甚至四維空間的分析後才能得出相對清晰的診斷思路,只有這樣才能對疾病制定出精準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這麼多病治不好要醫生幹嗎?

當代醫學對醫生的要求不僅是博學多識,專業技術上除要求他們熟悉各種門類的檢查和疾病知識外,還需要他們有豐富的人文及心理學知識。所以看病的過程是一個辛苦、複雜的過程,醫生考慮的不僅是對疾病的診斷和如何合理地處置肉體的痛苦,還要考慮在減輕患者心理上的痛苦上下功夫。因為醫生面對的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病。所以,做一個好醫生是件苦逼的事。

這麼多病治不好要醫生幹嗎?

在這個全新的時代,病患對自身疾病的恢復及健康也有新的要求,醫患之間如何互信以及配合是一個值得討論和研究的課題。

這麼多病治不好要醫生幹嗎?


這麼多病治不好要醫生幹嗎?


從大夫層面上希望面對的患者是:“對醫生充滿了信任,對疾病知識有一定的瞭解,對戰勝疾病充滿著信心”。在診治疾病過程中,醫生和患者之間就如同大橋兩端的橋頭堡,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各盡所能。醫生端盡職盡力地施展自己精準的專業技術,患者端則從改變生活方式、外界環境及飲食習慣等方面積極配合,彼此各司其責。只有醫患之間這樣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提高疾病的治癒機率。

這麼多病治不好要醫生幹嗎?

我經常遇到一些病人或熟人拿著一兩張化驗單,要求我做出明確的診斷,還有一些病人在看病過程中老是糾結檢查中的某1-2個檢測數據。也有一些家長針對小孩尿液中的一些“加號(十)”死追不放,反覆複查,簡直是把孩子當仇人一樣對待,這個顯然是不合適的。患者本人應對自身疾病的基本知識做相應瞭解外,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掌握預防疾病的相關知識,特別是導致疾病復發、加重的相關誘因的瞭解,而不應該針對某個檢查結果糾結半天,因為那是臨床醫生們的管轄範圍。

請記住:醫生不是救世主,而是與患者並肩作戰,戰勝疾病的協作人

(俞雨生撰寫)

關注健康,關注俞雨生大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