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歷史上趙佗建立的南越國興亡始末

大家好,我是竹吟風。今天和大家聊一聊秦漢之交一直到漢武帝時期存在於我國兩廣、海南以及現今越南中北部地區的一個割據政權南越國的興亡始末。

自秦始皇征服南越後,在嶺南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以中原移民為基礎,設立了一些縣。陳勝起義爆發後,南海郡(治番禺,今廣州市)尉任囂病重,臨終前他召來龍川縣令、真定(今河北正定縣西南)人趙佗,命代理自己的職位,擁兵自保。任囂死後,趙佗下令封鎖與中原相通的關隘,清洗了秦朝的官員,安排自己的部屬控制了南海郡。秦亡後,趙佗出兵併吞了桂林和象郡,在公元前206年自立為南越武王。

聊一聊歷史上趙佗建立的南越國興亡始末

劉邦滅項羽後,繼續忙於對付異姓諸侯和匈奴的入侵,加上嶺南與漢朝並無衝突,所以直到十一年(前196年)才派陸賈出使南越,封趙佗為南越王。趙佗接受了漢朝的封號,不再自稱皇帝,但依然保持著獨立地位。大約在公元前181年前後,南越滅安陽王,擴展到今越南北部和中部,直到北緯13度,今巴江一帶。

呂后執政時,有關部門要求斷絕關市,禁止向南越出口鐵器,這對南越的經濟有很大損害,引起了趙佗的強烈不滿,他認為這一定是與南越相鄰的長沙王出的主意,以便吞併南越,因而自稱南武帝,併發兵進攻長沙國,破壞了幾個縣。呂后派隆慮侯周灶率軍隊還擊,因天氣炎熱,環境潮溼,士兵得了傳染病,連南嶺也過不了。一年多後,呂后去世,軍隊撤回。趙佗軟硬兼施,使閩越、西甌駱服從他的控制,還設立了像漢朝皇帝一樣的儀仗隊。

聊一聊歷史上趙佗建立的南越國興亡始末

趙佗通過隆慮侯周灶提出了三項要求:尋找他的親兄弟,撤退在長沙國的漢軍,調整南越與長沙國的邊界。文帝即位後立即作出反應,為趙佗在真定的祖墳設立守墓戶,逢年過節祭祀,召來他的兄弟,封官賞賜,並派陸賈第二次出使南越。在給趙佗的信中,文帝說明已經滿足了他的前兩項要求,對最後一項,即對南越與長沙國之間犬牙交錯的邊界進行調整,文帝強調這是高皇帝有意的安排,他不能擅自改變,但這並不是貪圖嶺南的經濟利益,希望他能取消帝號,雙方捐棄前嫌,恢復友好關係。趙佗向陸賈表示,接受文帝的詔書,下令取消“黃屋左纛”的儀仗。此後,南越對漢朝稱臣,但在國內依然以國君自居。

聊一聊歷史上趙佗建立的南越國興亡始末

兩千多年後,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一幅西漢初長沙國南部的地圖,證明當時長沙國與南越間的邊界的確是犬牙交錯,而不是按照南嶺的自然地形劃分的。這樣的劃分使漢朝在南嶺南側佔有若干突出的據點,在以後的軍事行動中發揮了特殊作用。

漢朝將東甌、閩越、南越三國稱之為“外諸侯”,以區別於異姓、同姓王這些“內諸侯”。外諸侯實際上是藩屬國,接受漢朝宗主國、皇帝的地位,向漢朝稱臣,但在國內則保持獨立。這三國在秦朝時都已建立郡縣,是秦朝的正式行政區,西漢初變為“外諸侯”,使西漢的疆域實際縮小了,不能不說是一種倒退。

經過“文景之治”,漢朝的經濟得到了恢復,積聚了大批糧食和物資,人口翻了一番。在平息吳楚七國之亂後,內部分裂割據的威脅已經消除,可以集中精力對付外敵了。這些都為漢武帝的開疆拓土準備了條件。

建元三年(前138年),閩越圍攻東甌,東甌向朝廷求救。武帝立即派嚴助率會稽郡(今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安徽東南部)的軍隊渡海前往救援,閩越軍隊聞風解圍。武帝以東甌怕漢軍撤退後閩越會捲土重來而要求內遷為由,將大部分東甌的越人遷至江淮之間,東甌國不復存在。

建元六年,閩越王郢進攻南越邊境。當時的南越王趙胡是趙佗的孫子,他派人上書漢武帝,表示南越和閩越都是漢朝藩臣,他不敢擅自出兵對付閩越,請天子作出處理。武帝對南越的態度很讚賞,命王恢和韓安國出兵討伐閩越。漢軍還沒有到達,閩越王之弟餘善就將閩越王殺死,向朝廷報功。武帝下令罷兵,另立無諸的孫子醜為越(粵)繇王。

聊一聊歷史上趙佗建立的南越國興亡始末

武帝派嚴助去南越宣佈對閩越的處置結果,示意南越王入朝。趙胡派太子嬰齊隨嚴助去長安“宿衛”(藩王表示忠誠的方式,名義上派太子至首都擔任皇帝的警衛,實際是作人質),表示自己處理完國內事務後就入朝。嚴助回去後,大臣紛紛勸阻趙胡入朝,認為漢朝出兵閩越實際是向南越示威,入朝就不可能回來,必定導致亡國。於是趙胡就稱病,十餘年後去世,太子嬰齊歸國即位。嬰齊在長安與漢女結婚生子,回國後立為太子。漢朝幾次派使者勸嬰齊入朝,嬰齊怕入朝後南越會成為內諸侯,也一直稱病,只派兒子次公入宿衛。

元鼎四年(前113年)嬰齊死,太子趙興即位,漢朝再次派使者到達南越,並命令衛尉路博德屯兵桂陽(今湖南郴州市),策應使者。趙興與太后商議,上書武帝,要求像內諸侯一樣,3年朝見一次,撤銷南越與漢朝間邊關。得到批准後,趙興與太后就著手籌備行裝。

南越重臣呂嘉是趙佗以來三位國王的丞相。宗族擔任官員的有七十多人,與趙氏王室普遍通婚。呂嘉在國內的威望比趙興還高,他堅決反對歸入漢朝,見國王不聽他的意見,就稱病不見漢使。太后主張殺呂嘉,但與趙興、漢使意見不一,無法採取行動。呂嘉密謀策劃反叛,但一直在等待時機。

元鼎五年,韓千秋請求去南越殺呂嘉,武帝派他與南越太后之弟率2000人前往南越。得知他們入境,呂嘉就發動叛亂,殺掉了趙興、太后和派駐南越的漢使,並襲擊殺害了韓千秋一行,派兵駐守邊界。武帝下討伐令,徵調越人和江淮以南十萬大軍。

聊一聊歷史上趙佗建立的南越國興亡始末

當年秋,漢軍分五路進攻,伏波將軍路博德從桂陽(今湖南郴州市)順湟水(今連江、北江)而下,樓船將軍楊僕從豫章(今江西)出發,經橫浦關(今江西大餘縣大庾嶺南)入南越;二位歸漢的越侯分別被任命為戈船將軍和下瀨將軍,從零陵(今廣西全州縣西南)進軍,一路沿離水(今灕江)而下,一路進入蒼梧(今潯江流域);還派人率領巴蜀士兵,南下徵調夜郎(今貴州安順市一帶)軍隊,順湟柯江(今北盤江、紅水河)而下,最後會師番禺。元鼎六年冬,楊僕一路攻佔尋狹(今廣東清遠市西),突破了南越在石門(今廣州市西北)的防線,繳獲大批船隻和糧食,收編了數萬越軍。稍後,路博德的軍隊也到達,兩軍合圍,攻陷番禺城。呂嘉與他所擁立的南越王趙建德逃亡入海,被歸降漢軍的舊部俘獲。南越的蒼梧王趙光投降,桂林郡監居翁招降了甌駱地區,其他三路軍隊尚未會合,南越全境已經平定。漢朝在南越屬地設置了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個郡,其中的交趾、九真和日南三郡都在今天越南的中、北部,珠崖和儋耳兩郡在今海南島上。

至此,南越從公元前206年趙佗自立為南越武王建政至元鼎五年即公元前112年秋,南越全境平定,歷時94年稱王五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