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氣荒”是否再次重演?

2017年冬季,由於天然氣短缺,“2+26”座城市中頻繁出現煤改氣的居民用不上氣、供不了暖的投訴,LNG卡車司機哭訴由於氣價調高生意沒法做的慘劇,“煤改氣”後卻無液可加、無法開工的工業小業主對負責供氣的燃氣公司老總拳腳相向……“氣荒”大劇在全國範圍內上演。

隨著2018年冬季臨近,今冬“氣荒”是否會再上演?


2018,“氣荒”是否再次重演?


每到冬天,“氣荒”總是被人討論最多的問題之一。沒有一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天熱氣沒來,也不讓燒煤了,屋裡沒了暖氣。

然而,氣荒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從2004年開始,中國已經經歷了十年氣荒,2015年峰迴路轉出現過一次天然氣過剩。兩年後再次遭遇氣荒問題。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中國總是在氣荒?

究其原因,供需不平衡首當其衝。在中國,70%靠燃煤供給能量,然而在霧霾大規模爆發後,煤炭被認為是造成霧霾的“罪魁禍首”。從2013年9月開始,國家開始大力推行“煤改氣”,各地天然氣需求大增。

需求大幅度提升,但是供給端卻出現了意外。一者,原定於2017年投運的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無法按計劃投產。二者,管道天然氣進口被減供。中國天然氣最大進口源土庫曼斯坦在入冬後,寒流來臨違約減供,相比合同計劃供應量減少了4000萬-5000萬方/日,北方地區供氣突然大幅減少。

中國對天然氣的進口依存度非常高,有專家預計,到2019年中國或成為世界上第二大進口天然氣國家。在此條件下,2017年始料未及的“煤改氣”強度,和進口天然氣的銳減,供應部門並沒有準確、及時按照需求量組織供應,最終導致“氣荒”愈演愈烈。

那麼在2018-2019年採暖季“氣荒”是否再次上演?

財經專家這樣分析↓↓↓

2018,“氣荒”是否再次重演?


新聞記者分析↓↓↓

進口價大漲四成 經銷商提前“御冬”

不僅進口量大幅增加,液化天然氣的價格也是節節攀升。由於和原油價格掛鉤,今年國內進口液化天然氣價格同比漲幅已經高達四成,這也給進口液化天然氣的整條產業鏈帶來不小的挑戰。現在已經有經銷商開始為今年冬季的市場提前做準備。

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華南銷售市場部主任張大為表示,今年冬天預期,從整個資源供應的情況和市場需求來看,可能還是處在比較緊張的狀態。

記者瞭解到,今年進口液化天然氣價格隨著油價的上漲和匯率的下跌,整體的上漲幅度大概在30%到40%左右。目前,每噸進口液化天然氣的價格為4500元左右,但相比去年冬天,終端銷售每噸超過1萬元的價格,還是有很大的空間,不少中間貿易商也是看重這一點。

張大為說,“他們主要是希望夏天基準量的銷售,這樣會獲取到冬天供應量的保證,通過供應量的保證才能得到一個合理的利潤。”

在北海當地的終端銷售市場,像液化天然氣加氣站和工業用氣價格並沒有出現快速上漲,上游進口商和終端銷售商承擔了大部分上漲的成本,使得下游銷售的價格漲幅基本在7%左右。

專家表示,目前進口液化天然氣在國內天然氣供應體系中扮演的是一個調峰和機動的作用,價格也完全市場化,按照目前市場供應的情況,預計今年冬季價格不會出現去年的高點。

南氣北送補缺口 今冬保供“氣勢”足

進口天然氣量價齊升,與不斷增長的用氣需求息息相關。今年冬季,“氣荒”的緊張局面會不會再次上演?天然氣市場又該如何保供呢?

近日,深圳迭福液化天然氣項目正式投產,這也是國家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重點項目中首個投產的項目。今年冬季,中海油深圳的LNG接收站每天將為北方居民提供近17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相當於3000萬個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氣量。中國海油深圳液化天然氣項目總經理苑作雲表示,目前正在緊張施工的一條連絡管線,雖然只有1.2千米,但可以經由大鵬LNG的管線從南方輸送到北方,也就是國家現在冬季保供期間的南氣北送。

為了緩解冬季北方地區的用氣緊張局面,我國正在推進一批管網聯通,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管道相連通,做到資源的南北調配,及時補充缺口。今年冬季,在廣西就能實現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天然氣資源互聯互通。

業內人士認為,受去年影響,今年國家加大天然氣保供力度,資源端加強了中亞資源保供和進口液化天然氣的採購,消費端按照“以供定需”原則有序開拓市場,預計今年供應形勢不會比去年緊張。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姜克雋表示,2018年仍然會出現天然氣的某些短缺,但是不會很嚴重。從氣代煤規劃或項目實施的進程中就會放得比較平緩一些,不會出現2017年比較大的變化。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劉毅軍也認為,這兩年都會緊張,但今年比去年更樂觀,經過各方面的努力,今年的民生相關用氣是有保障的。

怎樣破解“氣荒”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採訪中獲悉,天然氣的生產企業與地方政府建立了密切的溝通機制,上游供氣企業嚴格按照合同執行,下游用氣的企業和地方政府及時反饋需求情況,提前制定預案。去年冬季出現大規模的煤改氣,今年改成以氣定改,也就是依據上游供應的情況,確定煤改氣的進展。

除此之外,去年冬季過後,相關政府主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核心都是為了避免在冬季出現氣荒,比如天然氣的產供銷體系的建設、儲氣庫的建設,等等。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業內對這些措施的執行落地情況,大多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一些企業切實感覺到政府在批覆儲氣庫、天然氣接收站等相關工程建設申請時的進展明顯加快,但在這個過程中,依然存在市場主體積極性不足的問題,亟待加速破解。

從供應面看,中國的天然氣儲量並不豐富,當前支撐供應增長的主要是以頁岩氣為代表的非常規天然氣,供應的增長保持在個位數,而需求的增長保持在兩位數。作為中國能源結構向清潔和高效轉型的主力能源,天然氣的需求還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供需矛盾下,天然氣的供應不足凸顯,國有石油公司承擔起保供的責任,一方面大量進口天然氣以保障天然氣供應,另一方面加大國內資源開發的力度,一些由於歷史原因形成的高價進口天然氣,形成的價格倒掛,對石油公司的生產經營形成巨大的壓力。有消息稱,由於氣價倒掛,石油公司的虧損額已經超過2000億元。

要破解當前天然氣市場的供需困局,需要加快推進改革。採訪中,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應當加快天然氣的價格改革,才能從根上破解制約行業發展的供需矛盾,比如當前困擾各方的儲氣能力不足問題,建立起調峰氣價,鼓勵市場主體參與到基礎設施的建設中。

從兩廣(廣東、廣西)地區的天然氣價格改革試點,到現在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步伐並沒有停歇,甚至要快於石油和煤炭的價格改革。但由於與眾多居民的生活密切相關,天然氣市場的供需,通常會成為每年冬季,與霧霾天氣伴隨而來的另一個話題,氣荒成為敏感度特別高的詞彙,所以需要進一步加快價格改革的進程,特別是在當前國際油價創下近幾年新高,天然氣與其他可替代能源的價格倒掛日趨嚴峻的背景下,需求正在不斷放大,需要加快破解當前制約行業發展的供需結構不合理問題,加快價格改革的進程。

改革有先後的步驟,價格改革只是天然氣市場化進程中的一個方面,要形成健康的市場,還需要充分的競爭,要形成放開兩頭,管住中間的價格機制,因此,與市場公平準入相關的天然氣管道獨立,也需要加快推進。

氣荒只是天然氣市場多年快速發展中積累的諸多矛盾的外在表現方式,是天然氣產業鏈上各個環節之間協同性不足,相關管理制度落後於市場的發展體現出來的外症。治病需要從內因入手,要開對方。從今年以來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看,大的方向和框架已經形成,關鍵在落實。

期待未來氣荒不再成為每年冬季的熱詞,保供被市場化供應取代,天然氣產業在市場之手和行政之手之間找到平衡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