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阀花光积蓄,请人把自己的2万多部下杀光,从此留下1个成语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我国诞生了多少英雄豪杰,发生了多少惊天动地感人的大事。自古以来,我们经历了无数代帝王的更替,在这历朝历代中,每一代都有人才辈出,更有的青出于蓝胜于蓝呀。在三国时期,就有一代枭雄曹操,他那决心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气魄,是我们现在多少人望尘莫及的。还有宋朝将才的文天祥,宁死不屈不做卖国贼,最后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成为千古名句呀。更有清朝的爱国英雄邓世昌,为了打到列强主义,不惜牺牲自己,最后悲壮牺牲。这些英雄事迹,虽然已经成为了历史,可是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世世代代的后人永远学习的,他们对于历史的贡献,不会被人们所忘记,最终被写进了历史,名垂千古。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成为我国的灵魂精髓。下面,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畅游历史吧,一起穿越历史感受一下这些名人轶事吧。

在长期实行皇权至上的封建时代,文武百官的生杀大权,王侯将相的祸福安危,全部操之于皇帝一人之手。碰上个贤明之君还好说,万一碰上个昏暴之君,一言不合,眨眼之间让你脑袋搬家。所以才有“伴君如伴虎”之说流传千年。在这种极端而残暴的皇权至上体系之下,逐渐催生出一个“毒瘤”。

一军阀花光积蓄,请人把自己的2万多部下杀光,从此留下1个成语


这个“毒瘤”的学名就叫军阀。表面上看来,军阀与普通武将没什么大的区别,都是手握兵权,都是冲锋陷阵的武人,实则却有本质不同。举个例子来说,明朝末年,崇祯在位期间,蓟辽督师袁崇焕一手掌握明朝关外十余万大军,忠心耿耿立下大功,崇祯一道圣旨就让他死无全尸。而明朝大将左良玉多次违抗圣旨,临阵脱逃,崇祯却不敢动他一根毫毛,原因很简单,就因为袁崇焕不是军阀,冤死也不会造反,而左良玉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军阀,逼急了他要么投敌,要么造反。因此军阀与普通武将的区别只有一点,就是对皇帝的忠诚度。普通武将心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皇帝,而军阀心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他自己的安危与富贵。

一军阀花光积蓄,请人把自己的2万多部下杀光,从此留下1个成语


所以,军阀之所以会出现并绵延千百年而不绝,完全是皇帝们逼出来的恶果。军阀们的生存哲学很简单,只要手中有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就有了与皇帝讨价还价的资本,皇帝就轻易不敢动他们一根毫毛。所以历代军阀,无不以此作为信条,苦心经营自己的私人武装力量,以之作为自己的护身符。

一军阀花光积蓄,请人把自己的2万多部下杀光,从此留下1个成语


不过,军阀玩弄这套护身符的把戏,也有失手的时候。唐末五代期间,就曾发生过一起这样的典型事例,军阀爱如珍宝的私人武装,由护身符变身催命鬼,不得不耗费重金把他们铲除掉。此事还要从安史之乱说起。安史之乱末期,唐朝大军在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带领下,逐渐扭转战场局面,连战连胜,安史叛军败局已定。

在此背景下,原来安禄山、史思明的部下武将眼看前途无望,开始大批投降唐朝。有一个叫田承嗣的武将,也被迫归降。不过这个田承嗣狡黠诡诈,心机深沉,他生怕唐朝皇帝来个秋后算账,竭力要保住自己的军队和地盘。当时唐代宗眼看大局已定,为了尽快稳定局面,《旧唐书》记载,他来了个“一切不问”,既往不咎,只要投降就是兄弟。田承嗣对主管北疆的唐朝大将仆固怀恩“重赂之”,结果居然被授予魏博节度使的重任,占据六州之地,隐然已经有了军阀的苗头。

一军阀花光积蓄,请人把自己的2万多部下杀光,从此留下1个成语


《旧唐书》记载,田承嗣“外受朝旨,而阴图自固”,千方百计征赋敛财,招兵买马,“数年之间,其众十万”,迅速成为割据一方的土皇帝。即使如此田承嗣还觉得不保险,他别出心裁,又从军中选出“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卫”,建立一支“牙兵”,也就是他的私人卫队兼嫡系武装。

一军阀花光积蓄,请人把自己的2万多部下杀光,从此留下1个成语


为了保证这支队伍对自己的绝对忠诚,田承嗣对他们“丰给厚赐,不胜骄宠”,待遇最高,赏赐最多,且百般姑息纵容,听任其肆行不法而不加禁止。这支“牙兵”最终让田承嗣富贵善终,终其一生皇帝也没敢动他。然而世事难料,田承嗣死后,这支“牙兵”却逐渐失控。

《旧唐书》记载,“牙兵”内部的武将们骄横跋扈,互相拉帮结派,“父子相袭,亲党胶固”,铁板一块,竟然成了一支独立的武装,既不听命于朝廷也不听命于任何军阀,恰恰相反,他们还任意“变易主帅,有同儿戏”,谁来当魏博节度使,谁说了都不算,他们自己说了算。节度使反而成了他们的傀儡,被他们任意玩弄于股掌之中。

一军阀花光积蓄,请人把自己的2万多部下杀光,从此留下1个成语


这种局面一直从唐朝持续到五代初期,“自田氏以后,垂二百年。”先后十几任节度使被他们随心所欲地废立,甚至到了主帅只要让他们“小不如意,则举族被诛”的地步。唐朝最后一任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就吃尽了这种苦头。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性命,他身为节度使,却整天对部下“牙兵”们低三下四,百计讨好,“以货赂姑息”。

罗绍威也是个心狠手辣之人。他盘算着,既然部下这支“牙兵”已经不肯听命于自己,甚至还危及自己的性命,不如把他们铲除掉。但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时的魏博“牙兵”已经发展到两万多人的规模,且都是骄兵悍将,万一不成,很可能打虎不成反遭其害。罗绍威思来想去,终于找到了办法。这个办法就是请“外援”。罗绍威的儿女亲家朱温,也就是日后那个后梁皇帝,当时也是个大军阀,手中有精兵十余万,实力雄厚。

一军阀花光积蓄,请人把自己的2万多部下杀光,从此留下1个成语


他跟朱温暗中一商量,朱温很痛快地就答应了。并非他讲义气,而是他想趁机吞并罗绍威的土地与财富。天祐三年正月,朱温亲统大军杀奔魏州而来,与魏博“牙兵”展开激战。当然他不做赔本买卖,他管出兵,罗绍威负责出钱出粮,朱温十多万人马的军饷粮草,都归罗绍威供应。

一军阀花光积蓄,请人把自己的2万多部下杀光,从此留下1个成语


结果一打就打了半年多,魏博“牙兵”两万多人被屠戮一空,连他们的家属也都被斩草除根,“皆赤其族,州城为之一空”。然而,罗绍威虽然得偿所愿,付出的代价也让他无法接受。《资治通鉴》记载,半年之间,“罗绍威供亿,所杀牛羊豕近七十万,资粮称是,所赂遗又近百万,”“蓄积为之一空”,“自是衰弱”。

一军阀花光积蓄,请人把自己的2万多部下杀光,从此留下1个成语


罗绍威花光了所有积蓄,落得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不听话的“牙兵”虽被杀尽,但他手中从此再无争雄四方的兵力,六州之地尽落朱温之手,罗绍威从一方诸侯变成朱温帐下一个武将。罗绍威后悔不迭,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尽人皆知的成语“铸成大错”即由此而来。魏博“牙兵”虽然就此灭亡,但五代十国时期的军阀混战中,催生出更多的类似的军阀私人武装,直到北宋建立后,这种丑陋现象才彻底消失。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些名人趣事以后,有没有被感动得眼泪直流呢?大家是否被这些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所震撼,被他们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伟大人格所慑服呢?也许,他们已经成为了历史,成为了过去,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融入了历史,融进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当中,当为我们的精神粮食和精神支柱了。现在,同样身为中华儿女祖国未来的我们,也应该向我们的先辈们学习,学习他们那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学习他们一样,多做对社会有用的事情,不要就这样默默无闻的了解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