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应该从小就教育让孩子没有童年,还是等孩子过完了该有的童年生活再对其好好辅导教育?

张三说生活


把对儿童的教育和快乐童年对立起来,是一种儿童教育的误区,或者是没真正理解“教育”的内涵。

1.孩子自出生以来,时时处处事事都在接受教育,也在一刻不停地学习。他们通过学习和成人的教育、现实事件和现象的教育,认识世界了解和适应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2.对孩子的教育要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与孩子身心发展同步进行。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亡羊补牢式的速成培训,都不会产生理想结果,甚至严重影响孩子成长成才。

3.“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育孩子很有指导意义。无论家长的辅导指导、还是幼儿园、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都应着眼于最近发展区,为孩子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让孩子跳一跳摘桃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还要保护孩子的兴趣和热情。童年时期的不仅要注重学习知识,更要注重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完善人格和性感培养。

4.幼儿期和小学低年级应该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重视健康快乐品质的教育,培养孩子的情商,掌握基本的自立自理能力,引导孩子学会融入集体生活,热爱大自然。并通过游戏、文体活动等发现孩子爱好和特长,给孩子提供享受美好时光的环境。

5.有些幼儿园和家长,迎合部分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的家长,带着功利性去做教育,把学习和教育狭隘地理解为学习文化课,让孩子学习超出认知水平和心智发展阶段的知识和技能,严重扼杀了孩子上学的积极性,埋没了孩子的创造力。





心理督导师郭老师


恕我直言,你的认知中,教育=严厉、痛苦、没人性。这实在狭隘和偏激!

什么是教育?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那,做了最精彩且富有诗意的回答:“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就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从来都是一种潜移默化而深远持久的影响。

不是有教育就没了童年,也不是说,有童年就不要教育。


教育存在于生活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


孩子不好好吃饭,你可以教育他,这样会长不了大高个,打不了怪兽;

孩子公共场所大声吵闹,你可以教育他,这样会影响他人;

孩子摘树上的花,你可以教育她,花朵离开了大树,就像孩子离开了妈妈,会伤心、会难过.......


这样的教育,不是打,也不是骂。而是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接受事物能力,点滴渗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间明白事理、辨别是非。


你觉得,这样的教育,孩子就没有了童年吗?、

或者,你觉得,这样的教育等童年结束,再进行,还来得及吗?



欢迎关注、留言、转发!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怎样教育孩子,并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一、并不矛盾。

教育孩子和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本该是一体的。只是当前应试教育极端的做法,让两者看似矛盾。

首先这是一个家长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玩了会耽误所谓的学习知识。国外的小孩儿在低年级的时候并不过分关注知识和分数,但是国外创造的成就并不比我们少,说明我们的教育没有抓到本质和重点。

其次,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寓教于乐。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就是游戏。用说教的方式教育小孩和用游戏的方式教育小孩,效果截然不同。我们的教学方式迟早也会走向这条路。二者合一才是根本的方法,怎么会相互矛盾呢?

二、怎样做到?

一方面家长要有正确的认知。家长应该去学习,类似于游戏力和育儿专业的书籍。不要盲目的被应试教育逼牵着鼻子走,在现实中是有既学得好又玩的好的方法的。

另一方面老师要有正确的认知。教育的方法应该符合小孩的成长特点。不要与老师这种成人的感觉来要求小孩,老师应该成为育儿方面真正的专业人士,可惜现在很多老师都不是。


致良知平天下


这位家长是不是对小孩的教育有误区?

(1)比较多的家长认为,小孩的培养就是认多少字,做多少加减法,背多少唐诗,……。这是对早期家庭教育的严重误读,是走向了科学育儿的反面。

(2)早期家庭培育的本质是快乐

孩子出生后,除了满足Ta吃的需要外,有妈妈的陪伴、爱抚和话语的抚慰,Ta就觉得有安全感,有快乐。

儿童时期,父母多同孩子做一些家庭游戏、做一些家务、做一些体育运动、做一些户外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快乐,学到知识,发展能力。

当然,需要父母事先学会育儿知识,掌握孩子成长规律。

(3)没有科学的养育,就没有快乐的童年

亲欲养而子不待,就是说,到孩子长大点,父母才想起辅导孩子学习,就比较吃力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已错过。

你会发现孩子语言能力比较差,数学思维也不行,注意力、专注力也没有。孩子学习吃力,家长辅导吃力。费力不讨好。何谈快乐的童年?

谢谢


快乐成长社区


这个问题本身提的是有问题的,孩子的教育与孩子应有的童年并非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共荣共生的。

良好的教育同样会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的,教育之所以被称为良好的教育,也就是要求教育要符合儿童成长的规律,符合孩子年龄和心理特征,并非是拔苗助长,这种正常的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培养发展符合孩子自身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的教育,也同样会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科学的教育应该是根据孩子随不同年龄段,根据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不同能力的训练,不同习惯的养成,这样才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并且固化为孩子的自身素质。

比如: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个阶段未很好培养,让孩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错过了这个黄金阶段,过后到初中阶段再对其进行培养或者对坏的学习习惯进行改正,而此时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强,这时侯可能会事倍功半。

因此,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注意教育的阶段性与时效性,不要错过教育孩子的最佳黄金时期,错过了再补回来可就不是一般的困难了。


星言心语123


教育是一种礼仪道德,习惯形成的引导过程,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教孩子懂礼貌、有规矩,品德好是从小,就应该去引导教育的,孩子从小就形成习惯,他在其一生的路途中,有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规规矩矩就不会走错路弯路,对孩子是何等的益事啊!

至于,说到怕教育孩子,会影响了孩子童年的天性释放,有点多虑了,释放天性不是胡作非为,想要星星就不能给太阳,现在,就有很多所谓熊孩子,作为无法无天到在任何地方,大声扰乱公共环境,甚至于要做一些违法违规的事情,不让做他就给躺在地上打滚儿哭闹,甚至于还怒打父母长辈,孩子在生长过程中,一开始就形成了这样的行为习惯,做父母的你觉得长大了还可能改吗?

各位:以上所诉的熊孩子,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吗?请留言讨论讨论😄











快乐懂生活


几乎每个人都会认同教育孩子应该从小做起,教育孩子和孩子的童年不发生关系,好的教育不是捆绑和约束,而是让孩子轻轻松松的就从心里面接受你的想法,心甘情愿的去履行,这种教育方式孩子容易接受,不会起逆反心里!

教育不能等孩子长大了在进行,本来一棵小树经过浇水、修理枝叉等的精心培育,而慢慢笔直成才。可在无人管的情况下任其成长,等到各方面已经成型了,再去修理也难成为原本该有的模样!悔之晚矣!



9佛缘人生9


孩子就应该从生活当中去引导,不要给他报那么多的辅导班,这样他会很累,你可以经常带他去旅游,话说读万卷书 不如行万里路、

性格方面是从生活中根据大人的生活状态去引导的,不要一味的给他报那么多兴趣班、你有问过他真的喜欢吗?

也要看他对哪一方面有兴趣,那就给他报那一门就好了。


一个人的路不好走阿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反复谈及"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你所说的过完童年再好好辅导可能就是科学的获知。

科学的获知等他进入社会自然有专业老师教,获知的过程是一步步的,幼儿园一小学一初中一高中乃至大学。

但精神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环境是外界给不了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精神成长的好环境。


海天一州走天涯


如果是为了其一辈孑着想,必须从0岁就开始,给其听好听的曲孑,到了二、三岁便教其看图识字,说话走路,到了四、五岁教其唱歌跳舞,六、七岁上小学一年级,在班上须中上成绩,培养其尊重长辈,团结同学,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这样,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他会走得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