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數”說蕉城40年成就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改革開放四十年 發展邁上新臺階

改革開放40年蕉城區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蕉城全景

蕉城區是寧德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閩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地處福建省東北部沿海,位於中國海岸線和太平洋西岸中點,又處於大長江經濟板塊與粵港大珠江經濟板塊的融匯中心點。海岸線201.8公里(其中島岸線96.0公里),總面積1664.53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積172.96平方公里,轄11鎮、3鄉、2個街道辦事處,截至2017年底總人口為44.8萬人。

蕉城區原為寧德縣,1988年撤銷縣建制,設立縣級市;2000年9月撤市設區。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三都澳 鄭承東攝

蕉城區以其聞名世界的天然深水良港三都澳而享譽國內外。三都澳口小腹大,不凍不淤,四面環山,避風極佳,其海岸線、水域面積、深水面積均為世界之冠,是我國大陸沿海進入臺灣海峽這一國際航道的最便捷出口,是寧德市實施“開發三都澳、建設新寧德”發展戰略的主體。

改革開放40年來,蕉城人民在區委、區政府領導下,齊心協力,開拓創新,奮力拼搏,順利完成了各個歷史階段確立的主要任務,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生產水平跨上新臺階,人民生活質量日益提高,整個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的歷史性變化。

人民生活不斷美好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經濟結構日益優化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鳥瞰上汽寧德基地 黃鉦平 攝

2017年,蕉城區生產總值突破300億元大關;固定資產投資突破200億元大關;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00億元大關;公共財政總收入突破20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突破10億元;出口總額突破5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8萬元;城鎮居民和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突破2萬元、1萬元。

生產總值快速增長。2017年全區生產總值390.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是1978年的112.1倍,年均增長12.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26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是1978年的70.8倍,年均增長11.5%。經濟總量佔寧德市的份額由1978年的11.0%提高到2017年的20.3%。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財政收入穩步提升。蕉城區積極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營改增工作,財政總量快速增加為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1978年,蕉城區財政總收入僅565萬元,2017年財政總收入達到24.39億元,比1978年增長了430.7倍,年均增長16.4%。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三次產業協調發展。2017年,蕉城區的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9.8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是1978年的17.7倍,年均增長7.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71.21億元,是1978年的195.4倍,年均增長14.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52.33億元,是1978年的194.6倍,年均增長14.5%。三次產業呈現出一產穩定發展,二、三產高速發展的態勢。三次產業結構從1978年的39.5:35.9:24.6調整為2017年的11.0:47.1:41.9,第一產業比重下降28.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比重分別上升11.2和17.3個百分點。非農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年提高,實現了由傳統農業為主導向現代工業、服務業為主導的成功轉型。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特色農業持續發展 項目帶動凸顯成效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赤溪農業園 鄭承東攝

農業發展走“名、優、特”之路。改革開放以來,蕉城立足於地區優勢,在國務院一系列惠農政策措施的引導下,蕉城農業走上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農業人口合理轉移、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的發展之路。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形成以漁業為支撐的發展格局。2017年,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76.7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是1978年的16.1倍,年均增長7.3%。其中,漁業產值46.89億元,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7.5%提高到2017年的69%。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品牌效益取得新成效。蕉城區自2008年9月被中國漁業協會命名為“中國大黃魚之鄉”以來,通過品牌創建和推介,已成為全國最大規模的大黃魚人工育苗、養殖、加工、銷售和出口基地,形成了完整的大黃魚產業鏈。

項目帶動戰略促進工業崛起。改革開放初期,蕉城區工業經濟十分落後,主要是開發礦產資源,化工和農副產品加工等初級加工工業。改革開放後,蕉城先後引進了特色水產行業以及新能源電池等項目,帶動工業迅速崛起。2017年,蕉城區工業增加值突破百億,達到104.52億元。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寧德時代新能源 阮曉昕 鄭維偉 攝

工業發展有序推進。2017年鋰電新能源產業持續壯大,寧德新能源企業產值突破300億元。新能源湖西數碼項目一期實現試生產,動力電池項目部分投產;時代新能源完成上市輔導,並與青拓集團跨界協同發展三元材料,與省汽車集團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機電控系統;寧德思客琦機器人智能裝備、萊普汽車衝壓件等8個產業鏈配套項目動工建設,引進總投資10億美元的新能源科技公司生產擴能項目,有力促進延鏈壯群。中鋁銅冶煉基地項目啟動建設,完成投資約22億元,引進3個產業鏈配套項目。聯德企業4條生產線全部投產。嶽海、金盛、三都澳、海揚等水產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提升烤鰻、魚鬆、水產罐頭等系列水產品精深加工水平,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三大需求拉動有力 第三產業跨越發展

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改革開放以來,蕉城區堅持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不斷擴大投資規模,固定資產投資從1978年的808萬元擴大到2017年的240.3億元,年均增長22.1%。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消費市場繁榮活躍。改革開放以來,蕉城區認真落實中央關於積極擴大內需的戰略部署,積極推動消費需求轉型升級,在汽車、建築裝潢、旅遊、餐飲、數碼產品為代表的消費熱點帶動下,消費市場持續活躍;自2008年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量穩居寧德市第一,閩東商貿中心的地位持續加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1978年的3697萬元擴大到2017年的176.73億元,年均增長15.9%。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九都綠友生態園 鄭承東攝

旅遊資源持續開發。蕉城區旅遊業起步於二十一世紀初。2003年後,隨著沿海高速公路的開通,全區旅遊業迅速發展,旅遊環境日趨成熟。自然景觀景點有三都澳、霍童溪、支提山、南漈山公園、鏡臺山公園。人文景觀有以畲家寨、畲族宮為代表的畲族風情旅遊景區、景點,及福海關、三都修道院為代表的近代遺址,以南漈寺、天后宮為代表的古建築。蕉城區還是革命老區,是土地革命時期全國18個革命根據地之一,也是當年閩東“海上交通站”,擁有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蕉城的民間文化積澱深厚,有被評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霍童線獅,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畲族歌舞等。2017年,蕉城區接待遊客已突破400萬人次,達401.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1.8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8.1%、26.3%。

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改革開放以來,蕉城區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對外貿易規模持續擴大,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出口總額從1995年的712萬美元擴大到2017年的9.32億美元。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第三產業跨越發展。充分發揮寧德市政府所在地的優勢,大力發展物流、信息、商貿等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1978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僅0.14億元,佔GDP的24.6%;1988年,第三產業增加值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04億元,佔GDP的比重提高到35.3%;1996年突破10億元大關,佔GDP的比重達45.1%之後,第三產業呈跨越式增長態勢,規模不斷擴大,到2017年完成152.33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41.9%;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6%,超過同期GDP年均增長速度1.5個百分點。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交通配套持續完善。改革開放以來,全區交通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縱行南北的瀋海高速公路貫穿市區,104國道連接浙、閩、粵等東南沿海各省、橫向延伸至內陸諸省,坐擁廣闊的經濟腹地。

通訊事業快速發展。2017年末全通訊事業快速發展,2017年末全區擁有固定電話(含小靈通)用戶10.31萬戶,比1978年增長250.2倍;移動通訊、互聯網從無到有,全區移動電話用戶已達57.07萬戶,互聯網寬帶用戶已達16.85萬戶。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改革開放以來,全區基本實現了由溫飽向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5年的492元提高到2017年的31790元,增長63.6倍,年均增長13.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79元提高到14843元,增長38.1倍,年均增長11.8%。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和諧社會積極構建

社會保障工作紮實推進。1993年,蕉城區社會保險體制已初步形成以養老保險為龍頭,工傷和生育保險相配套的“三位一體”格局。1999年,全面深化以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為重點的社會保險制度改革。2005年,蕉城區社會保險體系基本覆蓋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項目。2013年,初步建立起全民基本社會保障體系,2017年,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努力提高民生和社會保障水平。財政民生支出24.06億元,同比增加2.87億元。深入開展脫貧攻堅行動,實現脫貧3621人。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寧德五中新校區 李錕攝

教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1997年,蕉城區實現“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目標。2000年始,蕉城區大力鞏固和發展“兩基”成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推動“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推動“雙高普九”目標的實現;進一步開展教育改革,加強薄弱學校建設,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2013年,蕉城區實施的“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暨“兩項督導”通過寧德市級核查驗收,又以“雙優”成績通過省級評估驗收。2017年已形成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幼兒園、小學、中學、中等專業職業技術學校、電大院校以及特殊教育學校多層次化;公辦、民辦、社會辦教育多元化;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學歷教育和自考、短期培訓非學歷教育多樣化。全區擁有各類全日制學校144所、教職工8960名,專任教師6584名,在校學生106333人。幼兒園入園率96.3%,小學入學率99.9%,初中入學率98.9%,高中階段入學率96.4%。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醫療衛生體系逐步健全。改革開放以來,蕉城區深化城鄉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改善農村醫療條件,突出抓好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全面推行農村合作醫療和鄉村醫療機構一體管理,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搞好預防保健。提高醫療質量,強化衛生監督執法,加強衛生技術隊伍建設,努力提高衛生技術人員的基本素質。2017年,全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9個,衛生技術人員3514人,是1978年的7倍;擁有衛生醫療機構床位數2594張,是1978年的6.1倍。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picture-1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picture-2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picture-3

文體事業碩果累累。2005年7月,蕉城區開始組織申報市、省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2009年,推出一批“非遺”保護名錄。2012年蕉城區成立福船研究會,以搶救、保護和傳承“漳灣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把“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進校園”列為重點工作,同年“霍童線獅館”建成並對外開放,2017年蔡威事蹟展陳館入選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霍童黃鞠水利遺址被納入中國水利博物館永久性展陳。改革開發以來,蕉城區的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無論是全民健身運動,還是競技體育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學校體育不斷加強,區內中小學多次獲《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先進單位。全民健身運動不僅在城市普及,並向農村延伸。競技體育更是捷報頻傳,蕉城區運動員在國際、國家、省級比賽中多次獲得優異成績。

(撰稿:蕉城區統計局 鄭鑫程)

·End·

值班主任丨林翠慧

改革开放40年|“数”说蕉城40年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