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弟弟弘昼,生前为何多次为自己办葬礼?

用户67572469


弘昼是乾隆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弘昼一生都无心政治,更无心帝位,然而生在帝王之家,又其能随心所欲,所以弘昼更像是一个自导自演的王爷,导出了人世间的“黑白喜事”。


△弘昼剧照

弘昼说“不想做演员的王爷不是一个好导演。”

且看弘昼是如何给自己导的一出好戏?

01

康熙在位时期,受到儿子雍正的邀请,前去菊花台赏菊花,期间二人谈的甚欢,雍正无意间提到了乾隆,康熙心想:“这孙子都十几岁了,我还没见过。”


于是叫雍正把乾隆和弘昼带出来,一出门的乾隆,走路威风凛凛、抬头挺胸、完美展现了帝王姿态,回答康熙的问题时从容镇定,还不忘将自己小学水平的诗卖弄一番。

反观弘昼,他一出门就东倒西歪,没有一点规矩,面对康熙更是全身发抖,回答时也是结结巴巴,更像是故意装出来的,可能因为演技好,康熙并没有发现。

也正是这一次,乾隆被康熙带去自己的办公室,作为皇帝人选培养了起来。

如果说小时候的弘昼演技不够真实,我们不妨看看真人演绎的弘昼,《雍正王朝》里弘昼被下旨去抄了三哥弘时的家,弘昼素来无心参与这些,于是这次直接给自己“导死”了,可是第一次导这么真实的事情,心里还是有些慌张,结果被识破,好在有人指点他一周内不要出门,否则有血光之灾,这才躲过一劫。


02

经过这次之后,弘昼尝到了甜头,不仅可以避免政治斗争,还可以挣钱,“死了”大臣要给银子,“复活”之后大臣又得给钱,真的是一举两得。

就这样,弘昼一辈子来来回回自导自演死人的角色好几次,弘昼这才算的上是个好导演,更是好演员,将尔虞我诈的帝王之家演绎出了喜剧的效果。

弘昼会搞事,而且还搞得荒唐,越荒唐越好,这样更能证明他无心帝位,而雍正也随他自己,毕竟自己经历过兄弟残杀的滋味。乾隆更是默许,并不是乾隆不知道弘昼的把戏,作为整场剧情的总导演,乾隆深知,这个弟弟既然无心政治,我又何必去为难他,倒不如成全他,我也可以安心写诗、去江南的大明湖畔。



有人说,弘昼给自己办葬礼就是为了挣钱,我们不妨看看他留下来的一首诗

《金樽吟》

世事无常耽金樽 ,

杯杯台郎醉红尘 ;

人生难得一知己 ,

推杯换盏话古今 。

四句话足以表明自己无意皇权、只想把酒言欢及时行乐的心迹,而弘昼也有很多作品,但唯独这首在当时流传甚广。

比起乾隆的“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不要好太多。

弘昼只想做一个逍遥快活的王爷,可是身在帝王之家,又不得不做一些傻事来避免麻烦事,过得还算累,但正是如此,他的做法保全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算是大智若愚,但同时也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表现,亦或者是他不想兄弟相残。


羽评郡主


雍正皇帝的五阿哥弘昼,在雍正六年16岁时就给自己办了一场活出殡的荒唐丧仪,这是疯了傻了吗?当然不是。

弘昼第一次上演活出殡,就发生在三阿哥弘时因与四阿哥弘历争储疑被雍正赐死的第二年,这是偶然吗?当然更不是。为了自保,把这孩子给逼的,看似荒唐实则心酸。

弘昼画像

目睹了康熙朝皇子夺嫡的残酷以及弘时事件的悲剧,弘昼的心变的拔凉拔凉,为表明自己无意大位的想法,他给自己主动制造了荒唐、骄横、贪财的三黑人设,时不时搞个葬礼啥的,再顺便捞点王公大臣们的礼金。

雍正看到小五的闹剧非但没怪罪没制止,还于雍正十一年欣慰地册封弘昼为和硕和亲王,同时册封弘历为和硕宝亲王。聪明的弘昼从弘历宝亲王的“宝”字上更加确信,弘历就是作为储君培养的,日后克承大宝的也一定是这个比自己仅仅大了几个月的哥哥。

乾隆画像

弘历登基成为乾隆后,弘昼尽得呵护宠爱。可一旦被乾隆猜忌,弘昼就策划一次出殡的丑陋演出,于是满京城都是对这个荒唐王爷暗地的嘲讽,失去戒心的乾隆也会选择再次与弟弟重修于好。

就这样,累积了大量财富过声色犬马生活的弘昼,坚守和亲王的“和”,不对乾隆产生任何一点威胁,在乾隆三十五年善终。

雍正画像

你说,该为弘昼的荒唐点赞呢,还是悲哀呢?生于帝王家,搞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也算一大奇观了吧?

PS,单看画像,你认为雍正,乾隆,弘昼,哪个更帅?哈哈。


——END——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


司马砸光


弘昼是个聪明人,以各种方式“自污”,来逃避哥哥弘历的猜忌。

先看看雍正帝有几个儿子:

长子:弘晖1697-1704,追封端亲王,生母孝敬宪皇后

未齿序:弘昐1697-1699,生母齐妃

次子:弘昀1700-1710,生母齐妃

三子:弘时1704-1727,生母齐妃

四子:弘历1711-1799,生母孝圣宪皇后

五子:弘昼1712-1770,和亲王,生母纯悫皇贵妃耿氏

未齿序:福宜1720-1721年,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未齿序:福惠1721-1728年,追封怀亲王,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未齿序:福沛1723-1723,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六子:弘曕1733-1765年,果郡王,生母谦妃。

雍正元年是1723年,这时候已出生且未夭折的孩子:弘时、弘历、弘昼、福惠。这年八月,雍正书写传位诏书,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当时这还是个秘密。

作为实际皇长子的弘时,在雍正五年被亲爹给“以放纵不谨,削宗籍。”当年就死了。其死因虽然没有明确写是被处死的,但也差不多。其原因无非是弘时不甘寂寞,努力争储,胤禛权衡之后替弘历扫除了继位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只比弘历小几个月的弘昼看的很明白,于是才有了各种荒诞不及的行为。为什么此类情况都需要选择“自污”,或纵情声色犬马、或修道求神,无非是给人以不堪大用的理由和证据。闭门读书、严格自律的这种“远离朝堂”,更让当权者担忧。

乾隆的兄弟,最终活下来只有弘昼和弘曕(过继给十七叔),所以相对亲情还多一些。兄弟们不触碰红线,哥哥也就能够各种担当,无非是批评几句,给个小处分。比背后给你下刀子好多了。


弘昼的后代中最有名的一位:

→ 次子和勤亲王永璧→ 四子和恪郡王绵循→ 三子贝勒奕亨→ 五子辅国将军载崇→ 次子奉国将军溥良(自请革去封号参加科举,官至左都御史)→ 长子毓隆(官至四川学政)→ 独长子恒同→ 独长子启功


几苇渡


弘昼是雍正帝第五子,雍正育有十子四女,养大却只要四子一女,四子分别是弘

时、弘历、弘昼、弘瞻。此中,弘时与雍正干系最差,过继给了八阿哥,弘瞻则过继

给果亲王胤礼,后袭果亲王爵。


以是说,到了乾隆朝,雍正的正派儿子就剩下乾隆和弘昼俩人了。

他有个怪癖“好言凶事”,说其余都没兴致,一提到凶事,弘昼便能够口若悬河,他人没兴致听,他却讲得愉快,奉告人家: “没有人能够活到百年不死,这事儿没啥好隐讳的。”

他可不是光说说,而且有实际行动,动不动就给本身办葬礼。他坐在放棺材的处所,让家人敬拜他,哭的声响越大,他便越愉快,还吃着给本身筹备的祭品,以此为乐。弘昼之所以这么做,乃是出于自保的缘故原由,实为闭门不出,省得被牵扯进皇位之争,情愿得一“荒谬”名,也不想做了刀下鬼。

是真是假,还真是不好说。不外,弘昼有首诗.倒真有点闭门不出的意思: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语极直白,借以注解本身与世无争,希望逐日里喝着小酒,闲聊古今,绝无半点争取皇位之意,因而有人称他这诗叫“救命诗”。


历史有妖气


说到“活出丧”的弘昼,就不得不说,弘历与弘时的储位之争了。都说弘历是康熙隔代指认的皇储,又是幼时便接入宫由康熙扶养。

其实这里面有很大的谬误的。其实只有太子长子弘皙被康熙养育宫中,弘历其实和其他皇子一样,也是十二岁那年在畅春园被康熙遇见,后来表示喜欢特批进宫的,而且只有半年时间。而且康熙这人死要面子,一直装着父慈子孝的表象。所以众皇子皇孙几乎都有被他”喜欢”的记录。


经历过“九子夺嫡”的雍正,其实在储位继承上面,是有深了认识的。他意识到,在皇帝没死之前,最大的担忧就是“二把手”储君争自己的权,而储君又最容易成为“靶子”被其他争储的人攻击。所以他创造性地发明了“秘密立储制度”,就是把选好的太子人选写好放在盒子里再放到光明正大匾后面。

这样一来,众皇子在皇帝死前,只能乖乖做臣子,等先帝驾崩后,取遗诏,等待“范进中举”!这个想法甚好!

但其实这事情根本不可能像雍正想的那么简单。因为儒家清流们,还是呼吁“立长立嫡”,否则取乱之道。深受汉化的满清宫廷,其实在这个问题上,认识并不统一。

三阿哥弘时,因为前面的哥哥们死得早。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实际的“皇长子”,而且由于雍正继位后,他是一直是住在宫里的,甚至娶妻生子,也仍然住在宫里。所以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没封“太子”的太子。但突然一天,雍正说不立太子了,甚至赶他出宫。换到你是弘时,你也会在想,老爷子肯定是想选别人做太子了。你会是什么反应?


而四阿哥弘历这个幸运儿。他当时情况因为“康熙”的高看一眼。的确受到雍正的额外宠幸。(其实最主要的是雍正的一种”亏欠感”,因为夺嫡,疏于教育,弘历入学也比较晚。)比如增加老师的班底,代父祭康熙,等等。很多人因此认为弘历就是“隔代指认”了。其实不然,对于雍正而言,弘历的种种代表自己,其实也是互相需要。他需要弘历来替自己正名。因为的确因为夺嫡,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篡位”传闻。这令雍正这个急性子很烦恼。

那么雍正其实也在考察弘历和弘时,当然还有一个那就是弘昼。弘时没经历过磨难,也没有太大除出生以外的优势。所以他更愿意接近“八王党”那派,因为八王党的文人告诉自己自己是“天之所命”的储君,因为你是长子么!上一代人完不成的事情在下一代人身上完成么。所以弘时一下子就走错路了。争储的路是险恶的,一旦错了无法回头。所以弘时的结局那是相当惨!

而弘历就相当理智,不愧康熙高看他。他以无与伦比的优势坚定了雍正的选择。他总是那么得体,那么”深慰朕心”。越是奖励,越是收敛;越是恩宠,越是不群。弘历实际上就是在学争储时的雍正。自己永远做皇上的孤臣,皇上欲往左,我已左转;皇上欲往右,我已右转。

这其实已经进入了一种“马太效应”。少的被剥夺,多的就更多!


那么大体情况到此处,不得不说另一个”聪明人”了,此人弘昼。也是本问答主角,他缓缓出场,原来是因为他藏得深。大家都知道康熙晚年遇到弘历,特旨进宫的事。却不知道当时去见康熙的有两人。一个弘历,另一个就是弘昼了。而且弘昼仅仅比弘历小了几个月而已。而且出生高贵,这就意味着之前不吱声。之后弘时败了,剩下的储位机会就是他和弘历争了。

不管弘昼有无争储之意,弘历必然将之作为假想敌。甚至在弘历的眼里这个假想敌比弘时更难对付。因为相似的身份和背景甚至智商。更何况现在大家都还小,以后的路还很长,弘时虽然不可能翻身了。但弘昼随时可能成为自己的替代品。

而弘时一死,弘昼顿时感觉大难临头!对于弘昼而言,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夺储之争中来。当然结局就是要么成功当皇帝,要么弘时的例子就在眼前。另一种,就是立刻表明自己无意储位。但不是说自己无意储位,别人就认为你真无意储位的。所以,只能让自己主动”失去”争储位的资格,来表面明自己无心储位。

于是年仅十六岁的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皇子,智商爆棚。来了出“活出丧”,还吃祭品。还给王工大臣发帖子要礼金。这样一个荒唐、骄横、贪财的弘昼就算是从所周知了。

那么弘历对弘昼的表现如何看待呢?弘历甚是喜欢偏袒这个弘昼。而雍正呢,看这个儿子这么不成器,(自己也是争储之人,其实明白儿子的可怜用心)所以更是一心一意培养弘历做接班人。

后来弘历继位,弘昼更是演戏要演全套。更是”恃宠而骄”,整些荒唐事。他越是如此,乾隆越是“偏袒”。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这首《金樽吟》写尽了弘昼荒唐而无奈的一生!


炒米视角


糊涂王爷不糊涂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雍亲王胤禛最终取得了“九子夺嫡”的胜利,于畅春园即位,是为雍正皇帝。以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被康熙圈禁,十阿哥胤俄、十四阿哥胤禵被雍正幽禁,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被除宗籍,改名塞思黑、阿其那为结局,结束了这场长达十数年的夺嫡之争。

但是新君即位,伴随而来的则是雍正的继位人斗争。雍正皇帝在子息上远远比不过康熙帝,雍正帝共有十几位子女,但是大多早夭。

最后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只有三阿哥弘时,四阿哥弘历,五阿哥弘昼,六阿哥弘曕。不可避免的是,四位阿哥又要重复父辈的夺嫡之争了

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三阿哥弘时和四阿哥弘历,六阿哥弘曕因为年龄小而得以避免夺嫡的斗争,而五阿哥弘昼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夺嫡的各方力量对比。在亲眼所见自己的叔伯被成功登基的父亲清洗后,弘昼做出了他这一生最正确的一个选择,那就是不参与夺嫡

但是贵为皇子,想不被卷进权力的漩涡是很难的,因为弘昼本就在漩涡中心。他不参与夺嫡,并不代表其他的皇子不会来拉他入伙,不代表自己不会被其他阿哥记恨,只有自己成为一个废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用之人”,自己才能躲开。

所以弘昼选择把自己变成一个糊涂王爷,优游一生,更是耽于享乐,每日纸醉金迷。弘昼做尽了糊涂事,尤其是喜欢给自己办葬礼。弄得满朝文武没有人不知道这位天潢贵胄的奇特癖好,就连雍正帝都有耳闻,却对自己儿子的“韬光计”默然

终独善其身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暴卒,弘历即位,是为乾隆皇帝。而之前与弘历夺嫡的弘时则被雍正帝以放纵不谨为由削宗籍,后被雍正帝赐自尽。而年幼的六阿哥弘曕则被乾隆皇帝过继给了果郡王一脉,只有五阿哥弘昼得享权势与富贵

乾隆帝即位之初,便将雍正旧邸及财物全赐给了弘昼,又令他参与政事,管理武英殿,后又加议政大臣。弘昼仗着乾隆的宠爱,更加骄纵不法。

一次朝会之上,弘昼与军机大臣、一等公衲亲因一点小事起了口角,弘昼竟当着乾隆帝的面当朝殴打衲亲。乾隆帝目睹了全过程却不发一言,对弘昼蔑视朝堂的行为既不阻止也不怪罪。经此一役,满朝再无人敢惹弘昼。弘昼宠遇日隆,更加骄纵不法。

逍遥一生

即使弘昼一生如此放荡不羁,可是还是受到了乾隆一直以来的宠爱,他对这位弟弟的感情至深。乾隆曾经多次饱含深情的怀念这位糊涂的弟弟,因为乾隆从没有把这个弟弟看作是竞争对手,所以弘昼在他眼中永远是一个小孩子。小孩子的调皮自然不足以让乾隆大发雷霆,并治罪了。乾隆一篇关于弘昼的文章中写道:

予与王幼同学同课,习为诗古文词。当是时侍奉皇考膝下,优游书府,日寝馈于经史文字中,世纲尘务,毫发不以婴其心。吾两人者,相规以善,交相勉,相得无间,如是者垂二十年,天伦之乐无过于是

这说明,乾隆实在是在这位可爱的弟弟身上感受到了快乐,也就是乾隆帝所说的“天伦之乐”。但是弘昼绝非真的是一个糊涂虫,他虽然狂傲,但却对乾隆始终尊敬有加。他也绝非一无是处,相反他的诗写的极佳。虽然没有流传下几首,但足以让我们一窥这位王爷的才情了。

而弘昼仅存的一首也流传千古,被史学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金樽吟》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这还说明,最起码在写诗这点上,弘昼要比乾隆强,毕竟乾隆写的四万首诗没有一句流传开来。

以上。


逆流时代


雍正帝不像康熙那么多儿子,有序齿的儿子只有六个,长子弘晖和次子弘昀都死得早,其实算下来只有三子弘时,四子弘历,五子弘昼,六子弘瞻,而六子弘瞻比弘昼小了二十一岁,是在雍正十三才生的,所以完全不用考虑他。

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帝,生于康熙五十年,从小就很聪明,康熙六十年,康熙帝第一次见到了十岁的弘历,就十分喜欢弘历,还把弘历放在宫中养,由康熙自己亲自教他读书,弘历还跟着康熙一起去避暑山庄。

甚至有一种说法,雍正之所以被康熙选中做为继承者,弘历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所以雍正元年的八月,雍正就秘密立弘历为储君,然后放在“正大光明”的匾之后,虽然这个事情是不公开的,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一点,尤其每次去祭祀康熙的时候,雍正都是派弘历去的。

而弘时相当于长子,本来在继承上面是有的优势的,但是却在雍正四年被勒令去做八阿哥允禩的儿子,不久之后允禩与弘时都被从宗人府削去宗籍,雍正五年弘时去世,民间传言弘时是被雍正杀死的。

那为什么雍正甚至连自己的亲儿子都不要,给了自己最恨的八阿哥做儿子呢?虽然给的理由是弘时处事不谨,行为放纵,但从弘时的经历可以看,应该是跟八阿哥走得太近所致,雍正自然很生气。

弘时看到雍正不立自己为储君,而意向弘历,自然会有嫉妒之心的。弘昼很清楚弘时的遭遇是因为什么,那么他应该怎么做呢,自然是做一些比较荒诞的事情,那么雍正会视他为好儿子,而乾隆视他为好弟弟。

办丧事确实是弘昼的一个爱好,他说过,人很难活过一百岁的,这个没有什么好忌讳的,甚至丧事上面所用到的一些物品,还是自己亲自去制作的,整个丧事还是由他自己来主持的,他在旁边看得哈哈大笑。

这个或许就是他的处事哲学了,他还做过其它很没谱的事情,比如在上朝的时候,当着乾隆帝与满朝大臣的面,打了军机大臣、一等公讷亲,乾隆帝就那样看着,没有阻止,也没有斥责弘昼,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不敢惹弘昼,自然也不会跟弘昼走得太近,乾隆需要的就是这种结果,他才放心,弘昼自己也才放心,一直活到了乾隆三十五年。


历史简单说


我是澹奕欢迎各位一起交流。

爱新觉罗氏·弘昼,雍正帝胤禛的第五个儿子,他的母亲就是《甄嬛传》中端妃的原型——纯悫皇贵妃耿佳氏。雍正十一年被册封为和硕和亲王,身份贵重。然而弘昼也是出了名的荒唐王爷,喜欢给自己办丧事,吃祭品。


弘昼与弘历是同一年出生的,然而就是弘昼比弘历小那么一点点,就决定了两个人的君臣之别。有人说,弘昼装疯卖傻是为了避免猜忌,真的么?

《旧闻随笔》中记载:世宗既继位,别定立嗣法,将书名藏金匮中。顾钟爱第五子和亲王弘昼,而第四子高宗夙为圣祖所奇,尝有“此人异日福过于朕”之谕,因犹疑不决。

由此可见,雍正帝也考虑过让弘昼为储君,但是弘历是康熙皇帝看中的皇孙,而且也比弘昼年长他业无可奈何。


对于弘历来说,当时能够跟他竞争的兄弟并不多,弘昼算一个,而且弘昼年龄在诸弟中最长,其母亲在世就是妃位,虽然比不上自己的母亲懿贵妃,但也不低。

弘昼给自己办丧事,举止荒唐,而且经常无理放肆甚至以下犯上,但是乾隆皇帝并没有过多去责怪他,反而让他执掌正白旗、打理武英殿,后来又管理着镶黄旗、宗室玉碟与奉宸苑,最终成为议政大臣,可谓步步高升。

弘昼喜欢贪财胡闹,举止荒唐,但是弘历的母亲孝圣宪太后钮钴禄氏与弘昼的母亲裕妃关系很好,而且弘昼的“装疯卖傻”也没有涉足皇权,所以对弘历来说,无伤大雅。


澹奕


爱新觉罗·弘昼可以说是雍正所有儿子中最肆意妄为的,等到乾隆登基后就更是无法无天、荒诞不经了。比如弘昼会为了小事当朝殴打军机大臣、为活着的自己大办葬礼等等,但就是这位荒唐王爷终乾隆一朝一直受到重用、优待,总让人觉得很奇怪。其实不过是兄弟间的默契,弘昼自损名声表示无心于皇位,乾隆优待兄弟给与补偿罢了。

说道弘昼就要聊聊雍正朝的夺嫡之争。一般给人的感觉是雍正的继承人就是四子弘历,别人抢不走,实际上并不是的。雍正有感于康熙末年九龙夺嫡的惨烈,因此密旨立储,只要皇帝不死太子的名分就不会确定,这样一来明面上看谁都有希望继位;而且别看雍正当时只有三子弘时、四子弘历、五子弘昼三个儿子有资格争夺皇位,但是因为不甘心失去权势的雍正一帮兄弟们参与、挑拨,凶险程度不次于康熙末年九龙夺嫡。

皇位争夺一旦参与就是非生即死,想不被波及就要一开始表明不参与的态度,而弘昼行事荒诞、不尊礼法等等自损名声的行为就是自保之道。毕竟没有任何皇帝会选择一位声名狼藉、行为不正常的人当继承人。

相比于24岁就死的不明不白的皇三子弘时,五子弘昼那就是荣华富贵了。乾隆登基后为了补偿这位识趣的兄弟,先是让弘昼掌管满是油水的内务府、御书处;然后将雍正留下的雍亲王府和财物都给了弘昼,让弘昼比所有皇族都富裕。乾隆四年,弘昼奉命管理雍和宫的事务,这里是情报机构“粘杆处”的驻地;乾隆五年,弘昼又开始管理勘定八旗佐领世职应袭则例的事务,弘昼一生也算是位高权重。

最重要的是乾隆非常放纵弘昼。有一次朝会的时候,弘昼因为小事和乾隆亲信、军机大臣、一等公讷亲有了争执,弘昼竟然当着文武百官和乾隆皇帝的面暴打讷亲,乾隆皇帝目睹整个过程既不阻止,也不斥责,从此没有人在敢惹弘昼。乾隆三十五年,弘昼去世,谥号恭,这个谥号可以说是对他一生的总结和肯定。


当狗容易做人难


对于弘昼给自己办葬礼的这出戏,在《雍正王朝》其父雍正的一句戏言准确的道出了弘昼的心思,雍正道:小小年纪,就知明哲保身。用北京这边的土话形容弘昼就是“这小子特别的鬼”,所谓鬼,就是机灵鬼,特别聪明的意思。

咱盘点下弘昼的身份,他是雍正帝的第五个儿子(后来的乾隆皇帝是雍正的四儿子),由于雍正实行秘密建储的方式传位,从年龄和履历看弘昼按理讲也是一位有可能成为皇帝的皇子,但是他也是有自知之明,如果兄长弘历没有突发意外的话,且轮不到他呢,所以他心里也明镜儿似的知道继位的可能性渺茫,不如乐享世间繁华,做一个享乐王爷。

弘昼心里这么想的,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他为了让皇兄和皇父知道他没有任何的野心,平时就扮演成一付玩世不恭的样子,而且屡屡导演出荒唐之事,例如经常在家给自己做个法式,请一些和尚,道士来给自己做“后事”,并且自己还像模像样的躺在棺材里,可以说是相当入戏了,这样的举动自然很快的传到了其他人的耳朵里,其父雍正听闻此事后笑着说:这小子,跟和尚道士混在一起,总比跟官员混在一起强嘛。皇兄弘历听闻后,也心里卸下了对老弟的防备,尔后弘历登基为乾隆皇帝后,第一件事儿就是把父皇的雍亲王旧邸及财物全赐给了弘昼。并且把管理内务府、御书处的事务都让弘昼管理。后来还屡屡照顾这位“任性”小老弟,不得不说这样的大清亲王做的不要太舒服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