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為什麼劉備手下大將很多卻實力比較弱?

用戶56079460813


劉備手下大將很多演義帶來的錯覺。實際上,劉備的蜀漢毫無疑問在三國中是勢力最弱的,將領人才儲備方面也同樣如此。

歷史上關羽遭遇孫權背後一刀兵敗身死後,剛剛篡位的魏國皇帝曹丕召集群臣,詢問劉備是否會進攻東吳進行報復,多數魏國大臣的看法是: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

魏國大臣們多數認為蜀漢只是個小國,實力有限,稱得上名將的只有關羽一人。關羽兵敗身死後,蜀漢內部憂懼之下不會舉兵報復東吳。

雖然這種看法過於貶低蜀漢,預測也是錯誤的,劉備還是大舉出兵東征伐吳,但魏國大臣們對蜀漢實力的看法還是有參考意義。魏國大臣們生活在當時且是高層人物,對劉備的蜀漢政權瞭解的比我們今天準確的多。關羽被殺前,蜀漢政權正處於巔峰期,劉備在漢中爭奪戰中戰勝了曹操,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但關羽被殺後,曹魏大臣們多數都認為蜀漢實力已經不值一提了。

(關羽)

劉備全盛時期,也只佔據荊州少部分地區和巴蜀地區,人口和經濟實力不僅遠不如曹魏,也比孫吳差很多。劉備能動員的軍力,也比孫吳差不少,更別說曹魏。

劉備手下有一批還不錯的軍事將領和精銳老兵,但和曹魏、孫吳比稱不上很多,實力和人才基礎都差太遠。

劉備手下的關羽,是全天下公認的名將,效力曹操期間曾經斬殺袁紹軍大將顏良於萬軍之中,在劉備和孫權密切合作期間,東吳的周瑜等人也對關羽張飛甚為推崇。除了關羽,張飛也是公認的萬人敵,威名差於關羽,但也稱得上名將。

關羽張飛以外,劉備陣營裡天下知名的名將就只有馬超了,但馬超曾經是一方諸侯,在劉備手下統領大軍機會不大。黃忠和趙雲,名氣就差很多,曹魏孫吳起碼自認為同等級的人物很多。再往下面的中高級軍官,劉備軍人才儲備就差得遠了。


仁勇校尉


蜀漢謀士靠譜的只有豬哥,鳳雛,徐庶,法正。徐庶在蜀漢時間太短,鳳雛死得早。 真正起作用的就是豬哥和法正,不過法正也不長壽。 和魏國無法相比,五大謀士荀彧,荀攸,郭嘉,賈詡,程昱,除了郭嘉早亡,其他人都輔佐曹氏父子多年,而且水平都不亞於臥龍鳳雛。

蜀國的五虎上將看似強大,能獨當一面的只有3人,馬超後期戍邊,關二爺獨當一面沒問題,再就是黃忠。張飛丟過徐州,趙雲就是警衛隊長。關二爺要是和豬哥一起,荊州是可以守住的,呂蒙的那一套逃不過豬哥的法眼,可惜鳳雛戰死於落鳳坡,劉大耳朵只能找豬哥上前線謀取西蜀,荊州留下來的是什麼貨色? 傅士仁,糜芳這種不入流的貨色能頂住吳國的進攻? 要是有個李典+曹仁水平的武將組合再配個五大謀士之一,荊州必然無虞,還是蜀國缺人才啊!

吳國有長江天險,蜀國和魏國均無法在水戰打贏吳國。周瑜,陸遜,呂蒙這類智謀一流的將領是蜀國沒有的。黃蓋,程普,甘寧,淩統也是猛將,丁奉,韓當,周泰也算是名將,起碼不是廖化之輩能比的。文官集團有張昭,魯肅,諸葛瑾,雖然沒有豬哥 荀攸,荀彧這等水平的,但是周瑜 陸遜這些屬於文武雙全的人物。

看看魏國的武將:許儲,李典,樂進,徐晃,張遼,張頜,于禁,曹洪,曹真,夏候淵,夏候淳,龐德,後期有司馬懿,鄧艾,鍾會。蜀漢後期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僅有姜維苦苦支撐。張遼威震逍遙津,李典與之有隙依然力挺張遼,李典雖然單挑不是很強,但是絕對是最佳副將。許褚有勇無謀,算是和張飛一個類型的。曹仁獨抗關羽,洪水圍城的時候能才用文臣的智計死守樊城,這點也是輕視文人的關羽很難做到的,關羽雖然勇猛忠心,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高傲自大,輕視文人,所以大耳朵把豬哥留下二人力保荊州,仗著豬哥也是創業期就輔佐劉備,資歷也算老,而且對關羽性格比較瞭解,能夠順毛擼。不過人算不如天算,鳳雛戰死,豬哥支援前線,沒有靠譜的人鎮守荊州,關羽雙線作戰必敗無疑。

劉備良將多,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蜀國是三國人才最匱乏,資源最少的國家。舉例說明蜀國就是在WAR3裡面基地最少,英雄陣亡的勢力。


將心向明月


首先要說明劉備手下其實沒有什麼大將!可以稱為大將得,只有關羽和魏延!劉備入蜀時把荊州留給關羽鎮守。攻下漢中稱王以後把漢中交給魏延鎮守!處次二人之外蜀漢再無可託付的大將之才!黃忠年紀太大,不足以託付重任。馬超是降將且有一定的野心,所以他在劉備這裡並不受重用,最後鬱鬱而終!至於張飛嘛,大家都懂無論小說還是正史他都不具備大將之才!趙雲更是和許褚典韋一個類型的人,屬於護衛將領!反觀東吳,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一代一代都有大將之才!曹魏更是不用說了,人才濟濟!光曹操本家就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等,外姓的張遼李典樂進,都是各種各守一方的大將之才!後期還有曹真司馬懿這樣的完全不懼諸葛亮的人才!所以說蜀漢大將多隻是被演義毒害的青少年的看法!真正懂歷史的人,是不會這樣認為的!!


一個看透世界真理的人


劉備、曹操、孫權三人相比,劉備手下的大將不算多,但是實力卻沒有題主說的那麼弱。曹操坐擁六州之地,在南征北討中收復了許多戰將,例如于禁、張遼、張郃、徐晃、樂進等等,再加上自己家族的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彰等等,可以說曹操的實力一騎絕塵。孫權擁有程普、黃蓋、呂蒙、陸遜、韓當、周泰、太史慈、甘寧、淩統等等,也是實力不俗。反觀劉備,手底下大將真的不多,但實力卻不弱。為什麼這樣講呢?

劉備在赤壁之戰後期才實力大增,相繼收復了荊州和益州的許多人才。就大將而言,堪當重任的有荊州的魏延、黃忠。益州的黃權、馬忠等等。再加上之前的關羽、張飛、趙雲和實力不俗的馬超,劉備可謂是志得意滿,春風得意。那麼這些人實力都怎麼樣呢?

首先看馬超,馬超是馬騰的兒子。馬氏世代盤踞西涼,在馬騰被曹操徵調到洛陽後,馬騰的下屬皆被馬超所統領。馬超、韓遂成為西涼割據勢力的首領。而馬超少年英雄,其單兵作戰能力在驍勇的西涼兵中間堪稱翹楚。

馬超曾在曹操征討關中期間沿著黃河一路阻擊曹操,當時曹操選擇在潼關北渡河,馬超率兵突然殺到,距離曹操只有一步之遙。如果曹操跑的慢一點,恐怕就會被射成刺蝟。幸虧許褚張郃等將快速將曹操駕到船上,數百名虎賁軍用馬鞍擋住箭雨,曹操方才脫身。此戰後,曹操感嘆:

今日差一點被小賊所困!

公將過河,前隊適渡,超等奄至,公猶坐胡床不起。張郃等見事急,共引公入船。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騎追射之,矢下如雨。諸將見軍敗,不知公所在,皆惶懼,至見,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幾為小賊所困乎!"

馬超後來投靠劉備,這讓劉備大喜過望。有了馬超的援助,成都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投降了。因此,論資歷馬超是劉備帳下最有名的將領,比關羽還要有實力。那麼關羽如何呢?

關羽聲名鵲起於斬顏良之際,顏良、文丑是袁紹陣營最得力的手下,兩人分別獨立率領一支部隊進攻曹操。顏良圍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關羽率軍前去解救,在萬軍之中直取顏良首級,威震三軍。後又助力曹軍斬殺文丑,一時之間,關羽爆得大名。

後關羽奉命鎮守荊州,在曹操用兵漢中和合肥之際,圍殲孤軍深入的曹仁於樊城。當時適逢漢水暴漲,關羽驅船戰敗城外來援的于禁七軍,斬殺龐德,嚇得曹操要將漢獻帝從許都遷走。孫權手底下的諸將也忌憚關羽虎視東吳,因此都欲除之而後快。一個能引起兩方都高度重視的將領,關羽被稱為萬人敵真的是名副其實。縱觀劉備所有將領,關羽能排到第一的位置。

張飛就稍微有點水,在守下邳時丟失城池,害的劉備到處流竄。但是張飛在長坂坡以數人之力嚇退曹軍五千騎兵確是真實存在的事情。那麼張飛憑什麼被曹軍所忌憚,有什麼可以拿出來的戰績嗎?還真的有。

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派張飛阻擊張郃於宕渠,張飛與張郃對峙五十餘日,後用計將張郃軍吸引至狹窄的瓦口關,瓦口關道路狹長,不利於展開兵力。張飛趁機率領精兵猛擊魏軍,魏軍被擊潰,死傷慘重。張郃僅以身免,率領數名隨從攀山越嶺逃命而去。而張郃是劉備都忌憚的曹軍將領,由此可見張飛的用兵之能。

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問道退,引軍還南鄭。

趙雲實力也不俗,曾在漢中之戰後期和黃忠一起偷襲曹操的軍糧,誰知道遇到曹操大軍外出。趙雲從容指揮,且戰且退。等曹軍追到蜀軍營外,趙雲命令擺出“空城計”,軍營內偃旗息鼓,人馬無聲。曹操認為有埋伏,於是撤軍。趙雲隨之命令萬箭齊發,率領蜀軍掩殺過去,魏軍被突如其來的情況嚇得不知所措,墜入漢水而死者不計其數。

黃忠比趙雲還要厲害,他在漢中之戰中將兵力分成十隊,輪番攻擊張郃部,張郃抵擋不住,於是向夏侯淵求援。夏侯淵分兵支援張郃,於是本部兵力空虛。黃忠看準時機,在夏侯淵率軍修補鹿角時突然殺出,當場斬殺夏侯淵。魏軍主帥陣亡,頓時大勢已去。漢中由此進入對峙局面,直到劉備取得最後的勝利。

夏侯淵其人在曹軍中威望甚高,善於野戰奔襲,在關中平定戰中立有大功,沒有想到會死於黃忠之手,因此,黃忠以此功可以排到劉備帳下第四位。

其他人也都很厲害,馬忠督管南中四郡,鎮守益州南方地區。黃權在夷陵之戰時被劉備委任為鎮北將軍,單獨率領一隻偏師北上防魏。魏延被劉備委任為漢中太守,鎮守漢中。他們都是可以獨擋一面的人物,魏延更是在後期數次戰敗郭淮等魏軍將領,威武難擋。

所以說,劉備手下的將領雖然少,但是實力都並不弱。但是為什麼在歷史上感覺存在感很低呢?主要還是因為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

扎堆而亡。這也算是劉備走背運的地方,為什麼這樣講呢?

關羽在公元220年失荊州後被吳軍斬殺,張飛在公元221年被部下張達﹑範強害死,馬超在公元222年憂慮病亡,黃忠在劉備成功奪取漢中後就病亡了,可謂是剛立大功就病逝,時間也是公元220年,這樣四大將軍(前、後、左、右將軍)在不到三年時間全部病亡,你說劉備點而背不背?

不僅如此,法正也在公元220年突然得病而亡,終年才四十五歲。隨後的夷陵之戰劉備更是損兵折將,張南、馮習、傅肜、程畿等將戰死,杜路、劉寧等人投降了吳軍,黃權後路被斷,投降了魏軍。劉備辛苦經營的家底幾乎一戰皆沒。這裡面有人有可能經過培養,也能獨擋一面,可惜全都沒有了。

因此,劉備手底下之將來的快,去的也快,所以給人的印象是大將少,實力弱。其實不是這樣的,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這些都是曹操做夢都想得到的,又何談實力弱呢?


每日趣評


哈哈哈這個問題不錯。。。!劉皇叔的五虎上將一個頂百!可以看一看武聖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刀劈華雄,龐德,斬顏良!猛張飛長坂坡大喊一聲江水倒流萬人敵!馬超輕取大成都,常山英雄趙子龍百萬軍中,單騎救主七進七出取上將首級~~如囊探物。黃忠不服老斬殺名將夏候淵。。。!可以說都是一等一的高手~~讓人聞風喪膽!如果沒有文臣諸葛亮,法正的謀略!武沒有五虎上將的暴表戰鬥力。。。劉備是不可能建立蜀國的。。。!也不可能有璀璨文化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不光是武力的比拼,更是謀略展示!精髓就是相互制衡。。。就像今天的世界一樣~~中美俄!缺一不可。。。








流浪的雲999


按照《三國志》來說的話,其實劉備帳下能用的大將並不多,獨當一面的更是鳳毛麟角。但讀者大多喜歡演義,所以蜉蝣君從演義角度來談一談。



劉備帳下的大將,最有名的當屬五虎大將,關張馬黃趙。其餘的還有魏延、周倉、李嚴、吳懿等人。其中,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都是演義裡著名的萬人敵,都有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的本事。但是,他們卻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謀略。張飛馬超在演義裡說到底主要出彩在勇字上,偶爾靈光乍現,卻並不足以獨當一面。趙雲行事十分穩妥,但卻沒有實際的大功,救阿斗除外,所以看不出來他的統帥能力。黃忠比較均衡,漢中有過大功,但畢竟年事已高。所以,也就關羽能夠拿上臺面,去守一守荊州。


其二,如水鏡先生所言,劉備缺乏足夠的謀士。劉備前期逐鹿中原,卻屢遭敗績,一方面是因為根基不如其他諸侯,一方面卻是謀略過少,得了徐州最後也只能失去。和曹操、袁紹相比,謀略能力相距甚遠。等到臥龍鳳雛法正等人跟隨劉備,中原的角逐已經結束了,劉備只能在荊州和益州展開手腳,於天下大勢而言,已經失去了先機,只能退而站後手。

而益州疲弊不如中原,劉備的總體實力上自然比不上曹操,但劉備生前,實力還是要比孫權強的。因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


蜉蝣塵埃笑談天下


三國時期,若論兵多將廣的話,曹魏堪稱第一,所以手下大將最多的是曹老闆,絕非劉備。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劉備甚至不如十萬。

咱們拋開演義不談,也不提江東十萬,只談曹老闆麾下群傑。



夏侯惇,表字元讓,曹魏眾將地位最高,屬於最早的一批從龍之臣之一。

西漢開國元勳夏侯嬰之後,少年時便以勇氣聞名於鄉里,十四歲便因有人“辱其師”而殺人。從《三國志•魏書》(我實在是記不得誰的傳寫的了)的記載“時諸將皆受魏官號,惇獨漢官”,也就是說,曹操曾經都沒有像對待屬下一樣對待夏侯惇。至於夏侯惇並未接受此特殊待遇所以被曹操拜為前將軍,那是後話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夏侯惇的情商很高。

再者,曹操本身就是自己騎馬上陣打下來的天下,從一開始打黃巾,到後來打異族打馬超,不管是硬仗還是走形式,哪一次不是親自率兵?五良偌大名頭,他們的軍功在曹操面前哪個又值得被提起?

所以說,曹操這種親自帶甲殺伐的老闆真正需要需要的並不是能征善戰的驍將,而是一個人品、資歷、威望能夠服眾的將軍,能夠穩定後方的將軍,他不需要能力有多強,只要他兢兢業業足夠稱職就好,而夏侯惇剛好滿足這個條件,這也是我曾經說夏侯惇是曹操真正心腹的原因。

關於夏侯惇最後再提一句,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他的武藝如何不做評價,他的統兵能力的確不怎麼樣,但是種地有一套。



夏侯淵,表字妙才,夏侯惇族弟。

此人最擅長長途奔襲,在平定徐和、馬超等人的叛亂中立下赫赫戰功,“橫掃羌氐,虎步關右”,可惜在定軍山殺青了。

其實在曹魏陣營中曹、夏侯兩姓中,真正堪稱名將的只有曹仁與夏侯淵,其他人並未真正擁有過過硬的統軍能力。

其實不光是曹魏,東漢末年所有中原諸侯都是如此,所以當時才會被把打仗當飯吃的西涼兵打得暈頭轉向。

所以夏侯淵的死對於曹魏的軍心打擊很大,連帶導致後世評價不是很高,其實不然。

夏侯淵找到了真正適合自己的作戰方法,但是有“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瘋狂之舉的將軍顯然不適合留下來防守漢中,這也是法正當時為什麼興高采烈的原因,也是為什麼定軍山成為夏侯淵陣亡之地的原因。



曹仁,表字子孝。

網上有人稱之“曹魏之盾”,個人認為並無不可。

借用某位大佬對於曹仁的概括——“他永遠不在正面戰場出現,卻總是默默地為正面戰場提供保障,減少意外風險。他是曹操的戰略清道夫,佈局大保鏢,是曹軍每戰必買的太平洋保險,是圍棋裡的一手補棋。”

這段話對於曹仁的概括,可以說是很生動,很全面了。

這位將領是曹魏真正意義上的兩位名將之一,他的戰績實在太多,諸位看官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網上查一下,這裡為了節省篇幅就不多做介紹了。


張遼,曹魏五良之一。表字文遠,曹魏大將。《三國志•蜀書•關羽傳》中有這樣的記載:“紹遣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個人猜測,這個“及”字,可能已經表明了上下順序。

至於戰績,挑兩個最出名的舉例。

第一,陣斬塌頓。讀過演義的朋友可能覺得陣斬沒什麼厲害的,畢竟很多大將都有陣斬記錄,趙雲關羽等人甚至殺得已經數不過來了。但是咱們這裡講的是那段沒有馬蹬,沒有雙手武器的歷史,所以黃忠陣斬夏侯淵才會這麼出名,所以張遼陣斬塌頓才會值得拿出來寫一寫。

第二,合肥之戰。以八百破十萬或有誇大,但是此戰張遼之驚豔確實值得提一筆。



于禁,表字文則。這個人爭議較大,但是咱們如果不因為他投降而用有色眼鏡來看他的話,此人也當得“大將”二字。

此人也是最早一批的從龍之臣之一,最早跟隨鮑信。鮑信何許人也?這個人可以說是曹操早年的老師,是他讓曹操當上了兗州牧,於曹操有大恩。

從《三國志•魏書•于禁傳》中的記載“而禁持軍嚴整,得賊財物,無所私入,由是賞賜特重。”可以看出,于禁是一個跟許褚典韋完全不一樣的將領,可以說跟他們二位是兩個極端。

這樣一個理性的將領最後投降也並不是不可理解的了,在這裡筆者並非質疑他對曹操的忠誠,只是說,他沒有為曹操而死的那股衝動。



樂進,表字文謙。此人是五良中隱藏的大boss,是五良中唯一一個在曹營中一步一個腳印,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將軍。

他正是印證了那句話:“哪裡有那麼多大將,一開始同他作戰的人都死乾淨了,他沒死,自然也就成了大將。”

正是演義中打醬油的他,曾經生擒了演義中威震華夏的關羽。

三國志記載樂進參與的二十二場大小戰役,他交出了全勝的答卷,概括起來很簡單,也就七個字——“先登”、“斬將”、“大破之”,不負“瘋狗”之名,不負“五良”之列。

這個人,才是真正的猛將。



張郃,表字雋乂,讀jun,yi。

有人通過《三國志》中的記載推斷出他在袁紹兵敗之前就已經反水投曹,冠以“張反水”之名。

但拋開這條不談,生平戰績也足以堪稱大將。

北征烏桓,血戰白狼,破馬超,平隴右,漢中戰劉備,江陵戰朱然,三戰武侯,死後從祀太祖廟庭。



徐晃,表字公明。

關於其身手,三國時期大噴子之一禰衡曾經當中評價其“可屠豬殺狗”,雖然不足為拒,但是比起許褚“牧牛放馬”的評價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但是在樊城失守後讚譽其有“亞夫之風”,可見本事還是不錯的,先後參加過官渡、赤壁、漢中等大型戰役,也算是大將一名了。



典韋,表字不詳。被曹操盛讚為“古之惡來”,身手與許褚相若,這一點在《三國志》中有記載。

曾經力戰呂布,呂布雖然沒有演義中說的那麼厲害,但是身手還是蠻強的,能跟他過招,可見實力還是有的。

由於死的太早,所以只能算是趙雲、陳到之類的保鏢,算不得大將。

至於所謂的“步戰第一”,聞言一笑即可,當不得真,畢竟許褚就能和他平分秋色,甚至能夠勝其一籌。



許褚,表字仲康。曾經單手拖牛,單手控槳,臂力之強令人側目。

同典韋一樣,也是曹操的保鏢。

在這幾位之下還有李典、呂虔、臧霸、曹洪、文聘、朱靈等數位大將,筆者由於時間關係就不一一贅述了。

敢問題主,現在是否依舊認為,西蜀大將是最多的?

以上。


別走y


小說和歷史,往往是兩個概念。

劉備實力最弱,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他的軍事實力不行。在亂世之中,誰的軍事實力相對強大,自然就會擁有更大的地盤。

在真正的戰場上,一個將軍不可能像三國演義那樣,上陣殺敵,不鬥兵,先單挑,這是愚蠢的做法。

一個將軍,也不可能是萬人敵,一人單挑五六個敵人,已經非常厲害了。

一個將軍厲不厲害,主要是看他帶兵打仗的本事,他的指揮藝術。帶著一幫人打架,將軍不一定要衝鋒在前的。帶著士兵衝鋒的,大多數是中下層將官,大將必坐鎮中軍指揮。所以,中國古代,有很多儒將和書生帶兵,照樣很牛逼的。

而且衝鋒火拼的時候,處在一線的將軍,死亡概率比士兵還要高。因為敵軍最想殺死的,就是將官,癱瘓對手的指揮體系,同時也可以獲得更多的獎賞。殺個士兵比殺一個將軍的功勞小多了。

劉備地盤最小,最終原因,就是軍事實力不行,將才不多。三國演義,偏袒劉備,特意貶低了曹操,看輕了東吳,把劉備五虎上將吹上天了。

其實我們去看真的歷史,會發現,劉備手裡的將才特別的零落,還不如東吳,更比不上曹操。

劉備: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魏延、姜維,馬岱、王平,關興、張苞,後面就沒啥大將了。

孫權:周瑜、 呂蒙、 陸遜、 陸抗 、魯肅 、程普 、甘寧、 太史慈、 凌操 、淩統、 周泰 、朱然 、潘璋、 韓當 、朱桓、 呂岱 、丁奉、 賀齊 、程普、 全琮 、孫桓、 陳武、 蔣欽 、步騭。

曹操:許諸、張頜、典韋、張遼、夏候淵、夏候敦、曹洪、曹仁、徐晃、樂進、于禁、龐德。曹丕時代以後的名將司馬懿、鄧艾、曹休、曹真等,後面的就不說了。


三生有畫


為啥蜀國大將最多而國力卻最弱?

這個提問不夠準確。因為就三國時期看,魏國,吳國不論民眾地域,經濟軍事,大將謀臣,還是軍隊規模都比蜀國要強很多,甚至是幾倍的關係,只是蜀國的武將,特別是五虎上將,以及後期的姜維等表現十分突出,感覺好像蜀國大將很多,實際不是這麼回事情。早在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南征之時,就號稱雄兵百萬,猛將千員。諸葛亮與孫權對話中,曾說曹兵馬步水軍,約一百餘萬,年能征慣戰



之將何止一,二千人。這當然有諸葛亮根據孫權特徵,故意誇大意味。但那時馬騰韓遂的西涼還沒有平定,徐,揚一帶也還有部分未歸屬,漢中也沒有佔領(後來雖丟失但遷出了民眾,物資)要是把這些地域考慮進去,再參考荊州丟失,夷陵慘敗等情況,就能比較客觀的評估蜀國的實力。



事實上,再強大的國家,也怕胡折騰。蜀國即使最強大的劉備稱漢中王 後短暫的一段,其勢力仍不是最強大的。俗話說,宰相起於州縣,大將拔於卒伍,蜀國地域狹窄,人口不多,兵員緊缺,那裡能說大將最多,恐怕連中不溜都算不上,只能老老實實居第三。加上劉備諸葛亮,關羽三位缺乏默契配合,各自為政,眼看著把一個即將強大的政權,轉眼之間折騰的奄奄一息,五虎上將在短短三年,就折損四虎,這還能說最強,最多嗎?如果硬要這麼說,只不過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罷了!(15:28)


流譽後


題主這樣說,顯然太受三國演義小說和電視劇的影響,感覺劉備有很多很厲害的大將,比如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魏延,黃忠,姜維,王平,但仔細一看,其實算來算去,也沒有幾個,而且趙雲都稱不上大將。

那我們再來看看魏國和吳國的情況,魏國有五子良將張遼、徐晃、張郃、樂進、于禁,還有夏侯曹家宗室,比如曹真、曹仁、曹休、曹洪、曹純、夏侯敦、夏侯淵、夏侯玄,還有其他的,比如鄧艾,鍾會,龐德,李典,許褚,典韋等。

吳國的有周瑜,呂蒙,陸遜,陸抗,周泰,黃蓋,甘寧,程普,韓當,淩統,徐盛,丁奉,諸葛恪,朱桓,朱治,朱然等等。

三國志共有六十五卷,其中三十卷是魏書,吳書是二十卷,蜀書只有十五卷,而且從篇幅上面,也是蜀書也比較少,所以總的來說,論三國大將的質量與數量,顯然,都是魏國第一,其次是吳國,最後是蜀國。

很多人認為蜀將比較厲害的原因,那就是三國演義是把蜀漢做為主角來寫的,那麼蜀漢的諸葛亮,張飛,關羽,趙雲,姜維等人都是相當的厲害,畢竟有主角光環嘛,而其他人都是配角,尤其東吳的,存在感更加的低。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局面呢?其實一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雖然是叫三國魏蜀吳,但其實三個國家的實力相差特別的大,這個可以從兩個方面可以看出來。

第一,人口,三國鼎立時期,魏國大約有四百多萬,而蜀漢不足百萬,而東吳差不多兩百萬,也就是說魏國的人口有蜀漢的四倍多,而東吳是蜀漢的兩倍多。

第二,東漢十三州,魏國佔有九個多州,東吳佔有接近三個州,而蜀漢只有益州一個州,而魏國佔的是中原地帶,東吳佔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帶,而蜀漢的益州是最為偏遠的,是屬於經濟,文化,技術都相對比較落後的地方。

這個也就是諸葛亮與姜維的北伐必定是失敗的原因,因為蜀漢與曹魏的實力相差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