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的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为何聪明的乾隆还是选嘉庆为接班人?

守镯


乾隆皇帝一生文治武功,号称“十全老人”,自慰“平生无憾事”,然而在选择下一代继承人的时候却为人诟病。嘉庆,很多人都觉得他并不是个优秀的皇帝,所以睿智的乾隆何以做出了一个看似一般的决定,从而让大清王朝不可避免的走入了末路。

首先乾隆活的太长了,自己的儿子能够抗住的也没有几个人。乾隆活了89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皇帝。乾隆一生有17个儿子,嘉庆皇帝排名15位,不过等到乾隆挑选继承人的时候,嘉庆前面的哥哥已经走了8位。其中又只有十一皇子堪称够资格,所以嘉庆的竞争对手并不多。

其次当时选太子本身就是“矮个子里面挑高的”。在幸存的皇子当中,能力优秀的没有几个。八皇子永璇游手好闲,不行。十七皇子不学无术,不行。十四皇子,太死板,不行。看来看去,挑来挑去,乾隆只好选择嘉庆皇帝做继承人。


嘉庆登基以后,锐意改革,立志图新,然而最后也没能给清朝带来新气象。嘉庆帝在改革的时候,畏手畏脚,不敢触动皇室宗亲的利益,一旦触及,立刻选择妥协。而牵涉到贪官污吏的时候,又担心牵一发而动全身,为文官集团所制。所以嘉庆这样的“针对性”改革最终没能挽救清室。

我是头条作者历史十二郎,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历史十二郎


乾隆一生一共有十七个儿子,不过,在这十七个儿子中间,有十个儿子在乾隆活着的时候,就相继亡故。这十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五阿哥、七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和十六阿哥。

此外,还有两个儿子,也就是四阿哥和六阿哥被过继了出去。到了乾隆晚年,活着,有可能夺得储位的就只有五个儿子。

在这五个儿子中,十二阿哥的生母那拉皇后不被乾隆皇帝所喜欢,所以他完全没有获得皇位的可能。

真正能获得皇位的只有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五阿哥永琰和十七阿哥永磷。因为我们知道十五阿哥永琰是嘉庆皇帝,所以我们先来看那几个竞争失败的阿哥精力,最后再回过头来说嘉庆皇帝。

先说八阿哥永璇和十一阿哥永瑆,为什么这两个一起说呢,因为这两个都是文艺青年。八阿哥永璇文才很好,写得一手好字,但是为人浮躁,做事也不合章法。或许是因为自己有脚病的缘故,永璇自己就不打算争夺皇位,只顾着吃喝玩乐。有一次,乾隆皇帝让皇子们去北京郊区的黑龙潭求雨,但是他突然不见了,原来是自己偷偷跑回城里玩耍去了。乾隆对他很失望。

电视剧中的嘉庆皇帝

再说十一阿哥永瑆,他天生也是一个文艺青年。史书记载,他擅长做诗文,尤其是喜欢书法,曾经学过欧阳询和赵孟頫的笔体,后来又学王羲之,甚至自己还独创了一种名叫“拔镫法”的笔体,他甚至还与当时的铁保、翁方纲和刘墉并称书法四大家。永瑆对政治毫无兴趣。而且,永瑆喜欢诗词和书法,他肯定汉化比较深。对于一直想保持满族特性的乾隆皇帝来说,永瑆并不是自己心目中合格的接班人。而且,永瑆还比较吝啬,脾气也古怪。乾隆其实也没怎么考虑过让他继位。

再说十七阿哥永磷,这哥们更不成器。可能因为是最小的儿子吧,所以小的时候太受宠了,就不好好学习,心浮气躁。年纪不大,就经常溜出宫,寻花问柳。乾隆八旬大寿的时候,其它活着的阿哥都封了王爵,只有他封了一个贝勒,所以他对皇位也彻底死心了。后来,永磷可能是怕自己哥哥们争夺皇位误伤自己,就对周围的人说,即使皇帝多如雨滴,也不会滴答到我身上。我也没打算争,不管我的哪个哥哥当了皇帝,只要把和珅的府邸赐给我,我就心满意足了。

由此可见,除了十五阿哥永琰之外,其它阿哥都不大成器,“矬子里拔将军”就选了十五阿哥。相对来说,十五阿哥虽然资质平平,但是比较老实。从小就喜欢读书,手不释卷。此外,他作风也正派,懂得克制自己,不被利禄美色诱惑,所以乾隆想来想去,就觉得也就十五阿哥还算可以,由此也就立了十五阿哥。


兮兮说事儿


传位给嘉庆, 也是乾隆皇帝的无奈选择。

嘉庆帝,生母魏佳氏,父亲是内务府管领,汉军旗人,乾隆十八年(1753年),魏佳氏被选入后宫,封为贵人,魏佳氏长得非常漂亮,有沉鱼落雁之美,而且精通琴棋书画,乾隆很是喜欢。

魏佳氏先后为乾隆生育了四子二女,是乾隆所有后妃中为其生育最多的妃嫔,由此可见,乾隆是多么喜欢魏佳氏,后来被册封为皇贵妃,但由于乌拉那拉皇后失宠,魏佳氏实际上就掌管着后宫。 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一生风流倜傥,妃嫔众多,当然儿子也不少,乾隆光儿子就有十七个,其中嘉庆帝颙琰是乾隆的第十五个儿子,在他之前有十四个,怎么轮也轮不到他。

但是,历史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最终继承皇位的却是这位排名十五的阿哥,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早先乾隆立的太子并不是永琰。

最初,乾隆想立嫡长子,孝贤皇后富察氏所生之子永琏。永琏自小就聪明可爱,不仅乾隆,就连雍正皇帝也很喜欢这位皇孙,乾隆即位后将当时只有七岁的永琏的名字写在的密匣之内,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永琏却没有做皇帝的命,九岁那年就病死了,永琏的死对乾隆打击很大。 汉人传统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乾隆也受此影响,改立皇长子永瑛为太子。

永瑛忠厚老实,为人小心谨慎,但是乾隆疑心很重,经常对其责难,使得太子精神的压力很大,乾隆十三年(1748年),皇后富察氏病逝,永瑛在迎丧时未能尽哀,乾隆十分生气,说此人不可以承大统,永瑛受此打击,一病不起,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月病死,死时只有23岁。永瑛死后,乾隆也感到后悔,觉得自己对永瑛过于苛刻,一直心存内疚。

此时,死去的皇后富察氏还留有一个儿子叫永琮,是死去的嫡长子永琏的弟弟,也算是嫡子,乾隆准备立他,但永琮还没有活到两岁,就出痘而死。 到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皇十五子永琰出生时,乾隆虽然已是儿孙满堂,但是最终能活下来的并不多。

在永琰之前的十四个皇子中,六个在很小时就夭折了,前面说过,皇长子永瑛已经去世,皇三子永璋,他也犯了永瑛同样的错误,在皇后富察氏的葬礼中表现不佳,遭到乾隆的批评,26岁时就死了。皇九子和皇十子,分别在一岁和两岁时连名字都还没来得及取就死了。

皇十三子永璨,在三岁时也死了,皇十四子永璐,是永琰的同母兄弟,在四岁时夭折。到永琰出生时,活着的兄长只有六位,分别是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二子永璂,还有就是比永琰小的两个亲兄弟,其中一个皇十六子在四岁时就死了,剩下一个皇十七子永璘,是最小的一个皇子了。

其中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瑢被过继出去了。 这样排下来,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皇五子永琪,就是《还珠格格》里的五阿哥,永琪很为其父皇赏识,会骑射,精通汉、满、蒙三种语言,真可谓是文武双全,乾隆三十年(1765年)十一月,永琪被封为和硕荣亲王,可惜啊,第二年,26岁的永琪因病去逝。

接下来就是皇八子永璇,此人整日沉溺于酒色之中,好诗文,性情古怪,而且脚也有毛病,经常私自出宫游玩,曾多次被乾隆指责,但仍旧不改,不得乾隆皇帝喜欢。

再后面是皇十一子永瑆,此人天资聪慧,在书法上有很深的造诣,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吝啬,永瑆娶了大学士傅恒的千金做福晋,可他却每天以薄粥度日,将女方的陪嫁之物全都藏于府库之中,傅恒家人也向乾隆反映过此事,乾隆也批评过他,但他仍就我行我素。

还有一次,永瑆家的马死了,永瑆竟然下令将马杀了,煮来吃掉,结果一家人全天除了吃马肉,什么菜都没有。这样的人,如何能君临天下? 再接下是皇十二子永璂。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过,永璂是被废皇后乌拉那拉氏所生,由于父母关系的不和,也影响到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乾隆根本就不将其放在考虑范围之内。永璂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去逝,死时只有25岁,死后没有封号,也没有赐谥。 皇十七子永璘虽和永琰是一母同胞,可是二人性格相差甚远,从小就不爱读书,四处游荡,惹是生非,乾隆对这个最小的儿子也是最为头痛。

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现在就剩下皇十五子永琰了。永琰性格内向,做事稳重,平日里读书勤奋,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才,尤其是仁孝。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天,乾隆将永琰的名字写在了木匣之内,藏于“正大光明”匾后,就这样,一半机缘,一半奋斗,永琰成为了储君。


历史好好学


嘉庆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作为皇帝,嘉庆皇帝十分平庸。

嘉庆上位初期,大权仍在太上皇乾隆手中,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死后,嘉庆才开始亲政。

乾隆是一个实干派,圆满完成了“给我六十年,还你们一个国弱民疲的大清”的艰巨任务,将他之前几位皇帝尤其是其父雍正积攒下的国力耗空,还透支了不少,所以嘉庆接手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乱局,国家已呈衰落之势。

如果嘉庆是一个英主,那还可能搞一个中兴局面,但是他的资质比他爹还要差的多,清朝越加衰落。

嘉庆帝会打大旗,他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顿内政,先诛杀和珅,罢黜和珅死党,然后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广开言路,又表示要节俭,还下诏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据实陈报,不得欺瞒。

但是收效甚微,因为嘉庆皇帝也就喊喊口号而已,对内政的整顿极其有限,根本无法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治国失败的集中体现就是国内农民起义不断,从嘉庆元年(1796年)起,川楚陕边境地区爆发了白莲教起义,随后波及川、楚、陕、豫、甘等省,一直到嘉庆十年(1805年)才被扑灭,清朝元气大伤。

嘉庆十五年(1810年),镇压了爆发于东南海疆的蔡牵起义军。嘉庆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一部分天理教徒甚至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据说有一根箭至今还插在故宫的牌匾上。可惜嘉庆命大,天理教起义最后还是被镇压。

一个人的平庸不可能突然平庸,嘉庆做不好皇帝,当皇子的时候能力也高不到哪去,那乾隆为什么选他做继承人?一句话,没得选

乾隆活得太长了,他有十七个儿子,但活到成年的就不多,熬到他死的更是只有零星几个。我们来简单看一下。

皇长子永璜(1728-1750),享年23岁。

皇次子永琏(1730-1738),享年9岁。

皇三子永璋(1735-1760),享年26岁。

皇四子永珹(1739-1777),享年39岁。

皇五子永琪(1741-1766),享年26岁。

皇六子永瑢(1743-1790),享年48岁。

皇七子永琮(1746-1747),享年2岁。

皇八子永璇(1746-1832),享年87岁。

皇九子(1748年—1749年)早夭无名,享年2岁。

皇十子(1751年-1753年)早夭无名,享年3岁。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享年72岁。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享年24岁。

皇十三子永璟,(1755-1757),享年3岁。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享年4岁。

皇十五子永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即嘉庆,享年61岁。

皇十六子(1762—1765),早夭无名,享年4岁。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享年55岁。

从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出,活到乾隆晚年退位(1795年)时的只有四个,也就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七子永璘以及嘉庆,我们再来对比一下这四位。

永璇和永瑆同母,生母都是淑嘉皇贵妃金佳氏。金佳氏出身卑微,最开始是内务府的包衣(奴仆),后来才被赐姓金佳氏。金佳氏虽然生了四个皇子(还有四子和九子),但她生前只封到贵妃,地位不是非常尊崇,只是一位普通的妃子。

而永琰和永璘同母,他们的母亲是令懿皇贵妃魏佳氏,魏佳氏出身汉军正黄旗,生前已是皇贵妃,地位要比金佳氏高贵的多。

母以子贵,子以母贵,母亲地位的低下无疑成为永璇和永瑆极大的劣势。而且永璇还有致命的缺陷——脚有残疾,根本不符合乾隆的要求,所以他压根没有即位的可能,后来也放开了,尽情声色,时人评价其“沉湎酒色,又有脚病”,但可能是心态好,这家伙竟然活了八十七岁,是清朝最长寿的亲王。

而永瑆呢,完全是个文化人,他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天赋不错再加上条件好,在楷书、行书、草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永瑆这个形象实在太容易让人想起宋徽宗这类人物了,而且他骑射之术很菜,更加不符合乾隆的要求。

剩下嘉庆和永璘相比,首先永琰比永璘大,两人又是同母,在母亲地位相同的情况下,年龄无疑是一大优势。而永璘作为幼子,很受乾隆宠爱,由此养成骄纵蛮横的性格,整天四处游荡、惹是生非。这自然让他在乾隆心目中减了分,乾隆虽然依旧宠着他,但已经暗下决心不选他作接班人了。

剩下一个嘉庆,实在是四人中表现中最好的一位,他在做皇子时才学颇为出众,也没残疾啥的,骑射也算精通,对乾隆非常恭敬,虽然乾隆看得出来他没什么主见,奈何没有选择了,最后只能选择了嘉庆作为接班人。

综上所述,乾隆选嘉庆接班不是因为嘉庆非常突出,而是因为比他突出的哥哥们都没了,如皇次子永琏,乾隆早就密立他为储,结果挂了;皇五子永琪(就是《还珠格格》里的五阿哥),文武全才,也很受乾隆喜爱,准备当做继承人培养,结果挂了。

有威胁的哥哥们都没了,嘉庆的皇位简直就是捡来的,但说回来,能活也是一种实力,只可惜,这个能活的皇子没有与寿命相衬的能力,徒然败落国家。


平沙趣说历史


嘉庆皇帝永琰综合能力确实要比他的十一哥永瑆差了不少,所以乾隆皇帝为何选择嘉庆皇帝为接班人历来众说纷纭,但是个人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出于乾隆皇帝对权力的贪恋。

要知道清朝的乾隆皇帝活了89岁堪称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了,因此尽管其有17个皇子可是大多都早已他离开人世,比如本来被他秘密立为储君的富察皇后两儿子永琏和永琮都先后在10岁不到就夭折了。
富察皇后


画像

而因为《还珠格格》为大家所知的五阿哥永琪曾经冒着大火救了乾隆皇帝一命,因此被感动的稀里哗啦的乾隆也把这位文武双全的皇子立为了储君,可是这位五阿哥也在25岁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如果真有小燕子存在的话她大概是要长期守寡了。
影视剧里的永琪

所以等到乾隆皇帝快要退位的时候,其还活着的儿子就只有永璇、永瑆、永琰和永璘这四位皇子了,永璇身有足疾而且性情比较乖张因此从来就不是乾隆皇帝的储君人选,最小的儿子永璘和永琰一母同胞可是不爱学习爱胡闹因此乾隆皇帝对其更是深恶痛绝,这样乾隆皇帝剩下的储君人选就只有十一阿哥永瑆和十五阿哥永琰了。


嘉庆皇帝永琰

永瑆是一个书法大家本身文学造诣不错不过在武功上差了一点,而且他非常聪明有主见并不好被乾隆皇帝控制,另外传说永瑆为人比较吝啬为人所诟病,所以永瑆还是有一些缺点存在的,不过从才能上来看总体上来讲永瑆还是一个比较出色的储君人选。
永瑆的书法作品


而永琰则各方面都比较平庸论才能肯定不如他哪位聪明有主见的哥哥永瑆,但是胜在各方面都会一点没有太大短板,因此在以往的朝代当一个守成之君还是可以胜任的,但是乾隆皇帝如果想要选一位更有作为的皇帝的话,能力更强的永瑆应该会更合适。
戎装
的乾隆皇帝

不过我们知道乾隆皇帝是一个非常贪恋权力的皇帝,从其退位时一度耍赖不肯交出玉玺和退位不退政就可以看的一清二楚了,所以乾隆皇帝为了继续掌权肯定更愿意选一个比较没有主见的人来继位,这样老实的永琰无疑要比聪明有主见不好控制控制的永瑆更合适,这也许就是乾隆皇帝最终选择嘉庆皇帝永琰继位的最大原因!

但是由于清朝情况和以往的任何朝代都不同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严重威胁,因此选择嘉庆这样一个平庸的人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而嘉庆皇帝也继续沿着乾隆皇帝的老路闭关锁国不思进取下去,终于无可避免的导致了清朝的衰落和近代中国不断丧权辱国的悲惨命运。


执斧传播开天名


所谓人老多情,选择禅让皇位给皇十五子永琰的时候乾隆已经是八十五岁的高龄了,都说人一老最怕的是孤死院落,曾贵为九五之尊的乾隆也是人,也会像大多数老人家那样极度缺乏安全感。


(乾隆)

这才是乾隆传位给半桶水的皇十五子永琰而不是才能卓著的皇十一子永瑆的最根本原因。

其实在永琰之前,乾隆曾经有过三次立储的经历,只是这三人都命运多舛,呜呼哀哉。

乾隆与原配皇后富察氏十分恩爱,诞下皇次子永琏,皇七子永琮。

(富察氏)

所谓爱屋及乌,又是嫡出,乾隆初定永琏为太子,奈何永琏不到十岁便因为风寒死去,再立永琮为太子,不料永琮又在两岁时候感染水痘夭折。后来,乾隆又看上愉妃所生的皇五子永琪。永琪可是他的心尖肉,不仅多才多艺,而且十分孝顺,甚至还在圆明园大火中救过自己的命。可惜的是,天不与愿,还没开始立永琪为储刚封为和硕荣亲王,不到一年永琪才25岁又死了。

(永琪)

前后相继三位皇储相继死去,乾隆一度伤心不已,深觉是自己德福不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此后几十年都不愿再立皇储。

终于熬到了乾隆38年,自己已经63岁高龄,按照满清大多数皇帝都英年早逝且死的蹊跷的惯例,列位臣工按耐不住了,就怕有一天乾隆也随先祖那样一个不济呜呼哀哉而皇储未定引起纷争,于是纷纷上书奏请立储。

乾隆虽然曾有17个儿子,但是到了自己63岁年龄,死的死,残的残,一眼望去,只剩下6位皇子了。其中有两位还已经过继给了兄弟,断无抢过来立储的道理,剩下的分别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这其中,永璇生得其貌不扬而且还有腿疾,走路一瘸一拐的,总不能让他做个拐杖皇帝,那样太有损大清威仪。

永璘年纪尚小,心气未定,而且整日里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放纵任性的很,如何让他以后克成大统,励精图治?

因此,最后在乾隆眼里的只有永瑆和永琰了。

永瑆能力不凡,机敏睿智,用乾隆的话说就是“深肖朕躬”,但是永瑆别的性格在当时权欲很重又老来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乾隆眼里却很要命。总一句话:永瑆感觉不孝顺,不好管教,会让自己退位后无所依靠。

(嘉庆)

我们知道乾隆在当了六十年皇帝后退位,因为他宣扬的虚伪仁孝,不能对当了六十一年皇帝的皇爷爷康熙不尊,于是皇位禅让给嘉庆又继续把持朝政四年。

乾隆为太上皇却把持朝政说明乾隆贪权,重用和珅是因为两人物以类聚,臭味相投,贪慕荣华。因此,他绝不希望自己退位后新皇不听话把自己给架空,并且让自己过着节衣缩食的穷苦日子,甚至推翻自己励精图治一生的政绩。而永瑆绝对会是让自己过上这种日子的人。永瑆为人太过小家子气,毫无自己大开大合的帝王气度,为人勤俭到文酸,最要命的是他时时处处不标新立异,宣扬革旧鼎新。

所以,选后继人要那么俭朴能干作什么?!自己养的大肥猪“和珅”就够大清朝吃好多年的。


思来想去,就只有永琰了。永琰虽然平庸,但是抵不住他孝顺听话。就是这一点好抵过他所有的缺点,更不用说永琰并没有什么出格要命的缺点,中规中矩的刚刚好。

因此,乾隆六十年退位,自己仍旧过了四年皇帝的日子,永琰也确实听话孝顺,事事都依着乾隆,乾隆也算是颐养天年安乐死了。


不书公子


嘉庆名永琰,为乾隆帝第十五子,生母令嫔魏氏,本为皇室奴仆出身。就是这样一个出身并不尊贵的小皇子,日后却赢得了其父乾隆帝的青睐,被内定为太子,最终继承大统。

乾隆登基不久,就密立嫡子永琏为太子,但这位皇子两年后病亡。此后,乾隆帝又先后想立皇七子永琮、皇五子永琪,但是两位皇子同样未能长寿。而剩下的可立为太子的仅有五位皇子: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这五位皇子,永璂身份最高,为皇后乌喇那拉氏所生,但是皇后那拉氏与乾隆帝发生尖锐矛盾,乾隆乃至萌生废后的想法,这就殃及到了永璂,而且他也无出众才能,更加无缘太子之位。

而其余的几位皇子后年龄太小,或举止轻浮、风评太差,或优柔寡断、腐儒习气。相比之下,永琰才德都是较优的。朝鲜使臣都对他颇多赞誉。“勤于学业,而人望所在”,“为人沉重,处事刚明,皇帝宠爱,朝野想望”,“度量豁达,相貌奇伟,皇上以类己,最爱,中外属望焉”。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已是六十三岁的乾隆帝最终确定皇十五子为皇储人选,写入密纸,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老照片


由于影视剧和文学作品的渲染,乾隆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帝王了,乾隆的一生是幸运的,由于清朝前几位皇帝有打江山的,有励精图治的,乾隆得以坐享荣华富贵。

乾隆继位即亲政,在位60年,又当了3年太上皇,实际统治中国63年,是中国历史上掌握实权久的皇帝,同时乾隆还是位高寿的皇帝一生没有大病。

关于接班人的选择,乾隆曾密立嫡子永琏为太子,但是永琏早夭折,皇七子永琮、皇五子永琪,都曾是乾隆考察的对象,可惜都去世太早。

乾隆共生育了十七位皇子,实际上可选余地并不多,由于乾隆太能活了,好多儿子都被他熬死了,实际上乾隆秘立储君之时已经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那时候依然建在的皇子仅有七位位。

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皇子出身是关键,我们先看看这几位皇子的出身。

皇四子.永珹,皇八子.永璇和皇十一子.永瑆,是一母同胞,生母都是淑嘉皇贵妃,金氏。

皇六子.永瑢,生母为纯惠皇贵妃苏氏

皇十二子,永璂,生母为继皇后乌拉那拉氏。

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也是一母同胞,生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令妃),当时的位份也是皇贵妃。

这六人中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出继旁支,所以无缘皇位。

皇十二子,永璂生母虽然贵为皇后,但是“忤旨截发”激怒了乾隆,虽然没有明令废除,但实际上已经失宠,永璂也被连累基本无缘皇位。

实际上在皇后乌喇纳喇氏失宠后,魏佳氏就以皇贵妃之尊统摄六宫,可见乾隆对她还是非常宠爱的。

皇子的资质

在剩下的四位皇子中

皇八子.永璇,序齿靠前,但是《李朝实录》“皇八子永璇为人轻躁,做事颠倒,固皇帝不以子待之”。可见永璇并不受宠。

皇十一子.永瑆,虽然文学造诣登峰造极,但是为人吝啬,多次被乾隆训斥,口碑也不好,所以也是希望渺茫。

所以剩下的仅有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在乾隆密立储君只是,皇十七子.永璘尚且年幼,所以最终储君落在了资质平平,但并无过失的永琰身上。

在当时看来永琰是乾隆皇子中的最佳人选,乾隆选他并无不妥,嘉庆并不是昏君,只是在当时那种封建社会衰落的大环境下,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


一点点历史


一句话,虚伪的乾隆老儿并非如世人传颂的那样是神明的君王,他个人的自私自利、昏庸腐朽导致了这个结果.

1.决定将皇位传给皇十五子永琰的时候乾隆本人早已耄耋之年,达八十五岁的高龄了,纵观古今中外,这样贪恋皇位的帝王可以说屈指可数,寥寥无几,浑浑噩噩的状态下选定的接班人,能有很大的作为吗?尤其是自称十全老人的的乾隆虚荣心极强,生前风光无限,死后也要尽享虚荣,生怕孤死院落.在自私自利的邪念驱使下,他实质上是为自己选择料理后事、送葬的人,而不是为天下百姓着想,选择能力卓越的执政者;所以,绝不会传位给英明果断的永瑆.

2.众所周知,在朝臣的鼓噪下,乾隆有过三次立储的经历,但由于命运多舛,天不延年,都呜呼哀哉了。乾隆与原配富察氏感情极深,乾隆初定继承者为永琏(富察氏所生,乾隆第二子)为太子,不曾想永琏病逝于风寒,再立永琮(富察氏所生,乾隆第七子)为太子,永琮在两岁时夭折于水痘。后来,愉妃所生的皇五子永琪,才华出众、礼仪有加、知识丰富、涉猎广泛、懂得孝道,曾经在圆明园大火中救过自己,可惜乾隆刚封永琪为和硕荣亲王(进一步,再立太子),不到一年,年仅25岁的永琪也死掉了。



3.乾隆38年,自己已经63岁了,清朝文武按耐不住,纷纷上奏请乾隆再立储君。尽管乾隆有17个儿子,但时至今日(自己63岁年龄时),排除死去的、残疾的、过继给的兄弟,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只有皇八子永璇(永璇有腿疾),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骄奢淫逸的主,众臣子不看好).所以,对皇位有竞争力的,在乾隆眼中只有永瑆和永琰这哥俩了。


4.永瑆果敢坚决,思维敏捷,能力卓著,乾隆有评“深肖朕躬"。但乾隆要得接班人首选条件是孝道,显然以追求能力与治国方略为目标的永瑆,在表孝顺、温和、谦逊方面表现差强人意,而且永惺向来脚踏实地、勤劳俭朴,一旦登基,根本不会支持自己奢侈浮华的生活,这是不要脸的乾隆最忌讳的地方,思虑再三,最终淘汰了永瑆.

5.乾隆曾经假惺惺地说,坐满了六十年皇后立即退让,否则,就是对当了六十一年皇帝的爷爷康熙的“大不敬”!可事实是:自己禅让后,又在太上皇的位置,实际把持朝政四年。也就是说他要为自己养尊处优的太上皇的生活早作安排.

而永琰,才能平庸,但孝顺听话。听话意谓能为我所用,能支持我继续为所欲为,挥霍浪费,倒行逆施.所以,永琰这位不能当班干部的三好学生,阴差阳错地当了班长,成为乾隆老儿的接班人.

个人悲剧最终演化成民族悲剧,中国近代史的各种丧权辱国的行为确实是乾隆老儿埋下的伏笔.


希望星晨58298869


乾隆皇帝绝对是个聪明人,对于他为何会选嘉庆皇帝为皇位继承人。个人猜测有这样几个原因:1,嘉庆皇帝可能比较仁厚,这一点对守成天子来说相当重要。2,嘉庆皇帝当时已有子嗣,可能他的儿子不太多,以后不致于上演夺位大战。3,嘉庆皇帝的大儿子可能已经成年,且品行端正,深得乾隆皇帝的认可,也许,嘉庆皇帝的儿子已经有子嗣了,作为太爷爷的乾隆皇帝可以看到曾孙的情况,可能还令人满意。4,乾隆皇帝是个长寿天子,他不希望选个老太子或者小太子,嘉庆皇帝的年龄及家庭情况也是个理想的选择。

事实上证明乾隆皇帝对太子的选择还过得去。嘉庆帝是平庸了点,但也不是昏君,还算是四平八稳的皇帝。至于后人有不同的看法,个人认为一方面可能是乾隆皇帝对当时的海外情况不了解,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不清楚。另一方面可能乾隆皇帝也没有象唐太宗、秦始皇、汉武帝那样出类拔萃的后代。千古一帝是可遇不可求的存在,可不是想有就能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