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成为不了世界工厂?

一米漫画连载


其实这个问题在很早以前就有过讨论,当时是莫迪当选之后提出了要进行改革开放,效仿中国的发展轨迹,以印度庞大的人口优势从中国手中夺回世界工厂!



但如今来看,虽然印度人口与中国相差只有几千万,不过莫迪上任这么多年以后,印度的工业体系以及制造业,发展得并不像预想中那么好,这其中还是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

中国的地位,来源于绝对的较高素质劳动力

提到中国如今的发展,就不得不提一项政策,那就是始于1986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也正是因为这个制度让中国的文盲率急剧下降,从而造成了一大批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当然这仅仅是相比于东南亚国家来说。



我们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同时在制造业经济上连续超越英国德国,日本,最后超越美国(当然,与美国的制造业还是有差距的),凭的就是几亿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人口。

不管是新兴起来的越南还是南亚人口大国印度,都不具备的优势也是他们在短时间内很难赶上中国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世界工厂始终停在中国这里。



对于印度来说,国内问题太复杂

虽然印度和我们只是一山之隔,又同处于亚洲大陆同属于亚洲的人口大国,区域性大国。但印度的社会远非我们所能想象的。

遗留的种姓制度,如今还存在着效应!与此同时,男女平等在这里更是天方夜谭,而加上印度的教派文化,比如说佛教等等,都让整个印度人像神一般的存在。



比如与中国人来对比,中国人崇尚世俗体系,只信今生,不信来生,只拜祖宗,不拜神佛。而印度则有浓厚的宗教气息,比如信来生,那么今生的所有困难与否,印度人相信这是他此生应该受的罪,就静静的等待来世的托生,这实在太离谱了!

除此之外,印度人普遍比较懒,更喜欢野蛮时代的不劳而获,这与中国人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中国人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奋,最懂得努力的人种族!



整个历史遗留的恶习太多,没有天赋自己又不努力,人口众多,经济却不并不那么发达,从数据来看,尽管与中国只有几千万人口的差距,但GDP的差距已经达到了接近十万亿美元左右,印度如今的GDP大概与中国2005年左右相当,这样庞大的人口,让这个世界排名第七的GDP毫无作为!



国家的战略不同

事实上中国是很崇尚技术的,从中国政府到中国企业,对于核心技术都是积极去追求的,而中国制造也有2025年的战略!

毕竟翻开近代史来看,我们所遭受的很多东西都是来源于核心技术的缺失,这也就天然导致了从上至下,甚至普通民众都会觉得拥有核心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但在印度显然不这么看,印度的专利保护制度是最差的知识产权等于问题也是比较严重,对于这样一个不崇尚不尊重学术,不尊重技术的国家,显然技术是很难发展进步,很难去创新的。


互联网的放大镜


目前为止,有四个国家,被公认当过“世界工厂”——英国、美国、日本和中国。

而世界工厂的三个要素,印度都不具备:人口、工业体系,基础设施。

1.人口

要成为世界工厂,必须要有规模庞大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否则人都没有,或者素质很低,看不懂图纸、搞不懂资料、技术水平低下,怎么进行生产?

中国在建国后就进行了大规模的扫盲。现在,大学生规模居世界之首。庞大、高素质、守纪律的劳动力,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因素。


(中国年轻人)

印度人口规模倒是符合,但无奈素质太低,40%的文盲率,只能从事一些简单、低端的劳动,距离现代工业的要求,差距甚远。


(印度年轻人)

2.工业体系

现代的工业,非常的复杂,门类繁多,需要多个产业相互配合,这不但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决定着能否产出。

中国拥有联合国所列的所有工业门类,在一个国家内部就能基本完成产品制造所需的所有步骤。


(中国工业)

印度的工业体系薄弱,产业单一,技术含量低,不具备这一条件。


(印度工业)

3.基础设施

供电、供水、供气以及运输条件是否完好,也决定着工厂能否开下去。

中国的发电量世界第一,并被称作基建狂魔。


(中国交通)

而连厕所都没普及的印度,只能呵呵了。

(印度交通)

另外,机遇也很重要:英国凭借“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美国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日本搭上西方(美国)产业转移的浪潮。

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还因为赶上了一项机遇——全球化。全球化让中国能够从世界获得能源、原材料、资金、技术,又把产品卖到全球。

而印度是否遇上类似的机遇,很难说,至少目前看没啥机会。


雁去无痕ty


我们来看看印度人怎么看这么问题的,在国外的网站,有这么一个帖子:



印度可以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吗?


我们看看印度人怎么说的。


这是一个CEO哟,我大致翻译一下:


实际上不能,我们很多人都希望改变这种情况。

印度有许多问题阻碍它成为世界工厂。

1,文化偏见。

对于工业和工业家存在文化偏见。例如,如果有人将你和阿达尼相提并论(我的注释:阿达尼集团,印度的跨国公司),他们就不会赞美你,可能会侮辱你。在工业革命的高峰期,印度由一家公司统治(我的注释:指的是英属东印度公司),许多印度人无法摆脱这种创伤,也不能积极的去看待这些行业。对于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尊重远远超过工厂主和工人。因此由于基本的文化偏见,印度从农业直接跳到服务业,大多数印度人认为农场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是神圣的,办公室工作是神圣的,但是工厂工作是肮脏的。

2 工科教育。

工科教育的标准比四大工业化国家:德国,日本,中国和美国都要差,如果我们不想到廉价的工厂工作(有许多国家愿意),工程/工厂的劳动力质量必须大大提高。

3 环境保护:

在印度,工厂以外的任何人都可以污染地球,但是,如果一家大公司影响了环境,那么一切都会破坏掉,虽然全都是为了环境,但是让我感到困惑的是这个双重标准,很少采取措施阻止农民破坏环境(用免费电动机耗尽地下水)但是对一家大工厂来说,每个方面都存在障碍。中国有一个更宽松的标准(不是一件好事),帮助它成为一个主要的工业化国家。在印度,工厂的标准更难办。

(作者引用了一个连接,是韩国浦项钢铁的项目因为环评下马 )

4 土地法。

印度土地法律规定,很难获得大片土地用来建造工厂。印度中产阶级接受了这种神话:印度正在耗尽耕地,阻止工厂迁移到肥沃的土地。(在印度人和有水的地方都是肥沃的,没有简单的办法在非肥沃的沙漠建造工厂)。在过去20年里,远远不到1%的印度耕地变成工厂,甚至在中产阶级也引起了愤怒。如果你不能轻易获得大量土地,你就无法成为世界工厂。

5 基础设施。

印度生产的电力远远低于成为中国所需的电力。大多数其他类型的基础设施(道路,港口,仓库)也是如此,看看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多少资金,再与印度比一比,中国一直在加强优势,而印度不行。



按照这个印度CEO的说法,大概就是这么几个原因,谢谢大家观看。


李建秋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印度和我国的条件最为相似,国土广阔,人口众多,为什么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而印度不行呢?

首先成为世界工厂得有完备的工业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得益于毛爷爷的自力更生和前苏联的援助,中国迅速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并独立研制出确保中国长久安全的“两弹一星”。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基础,只有安全的国内国际环境才能安心发展,只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承接全球产业链的分工。而印度的产业并不完整,从武器装备超高的进口率就能知道。

其次印度文盲率太高。各国进行产业的转移只能是低端产业,产业工人挣的都是辛苦钱也是血汗钱。印度由于贫困差距大,文盲率太高,注定无法培养出大量众多熟练的产业工人。

再是印度土地实行私有化。印度独立建国后,没有经营土地改革,土地大量集中于个人手中。土地国有是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基础,建厂修路都需要土地,土地私有制让印度无法大步迈开工业化步伐。美国为什么不修高铁🚄,因为美国也是土地私有制,一项工程的征地耗时耗力,机会只会白白浪费掉,美国基础设施建设注定要一步步的沉沦落后下去。

最后就是全球没有新的一轮产业转移。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好和全球产业转移时间点相契合,加上2000年中国加入WTO,形成了一波波快速发展的浪潮。目前全球产业链布局完毕,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大的调整,所以目前没有印度建成世界工厂的历史条件。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经过一代人的辛勤努力,才取得如今辉煌的成就。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的成绩,也要继续把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延续下去。中国制造要变成中国创造,中国文明要向世界传播,中国应该而且能够为世界做更多的贡献!


一泓清波1


要想成为世界工厂,可以参考一下中国的发展轨迹。

要素有两点:

1.完整的工业体系;

2.丰富的受过教育的劳动力。

这两点印度都有缺陷。

和中国对比,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完成了工业体系建设,先别说比国外落后,但至少国内还是有完整的重工业和轻工业的。这就给改革开放外资进入提供了便利。

你总不能要求人家进来之后白手起家吧?

另外,建国后一系列扫盲和推行义务教育,让中国人的识字率大大提高。先别说懂不懂技术,至少基本都识字吧。开个工厂招工人,你说我是招认字的好还是不认字的好?招识字的至少培训起来方便啊!

你总不能让我一边开工厂一边开夜校搞教育吧?是来挣钱的又不是来扶贫的……

大家应该都有感觉,所谓世界工厂,基本指的都是轻工业,就像当年中国改革开放一样,不是做衣服就是组装手机……

而印度就跑偏了,建国后学的的是苏联,但大力搞重工业,搞得国内轻工业一团糟。

外资会不会来你这里投资重工业呢?技术比你好环境比你好的地方多得是,凭什么来?

而教育就更没谱了,现在印度15岁以上的识字率只有69.3%,而中国是95.4%。

劳动力素质比较低,人口再多都没用。

总而言之,素质决定一切!

你还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关的话题呢?欢迎向胡哥提问!

长得好看的都点赞了,你还在等什么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国的逗比生活,欢迎关注嘿老外头条号!】


嘿老外


在说印度印度为什么成为不了世界工厂之前,我们需要知道成为世界工厂需要什么条件——稳定的国内环境、廉价的劳动力、完善的基础设施。

稳定的国内环境

这一点印度只能拿到8分,众所周知印度和巴基斯坦打了几十年,平时也是五天一小打七天一大打,另外国内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邦与邦之间的矛盾都是造成印度不稳定的因素,虽然印度是一个民主国家,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的民主实际上并不健全。



廉价的劳动力

印度在这一点可以拿到7分,印度做为人口第二大国,并且人口结构里面青年人占大多数。本有着成为世界工厂的资格,但是资本家不止需要廉价劳动力,那些劳动力至少需要一定的知识水平,如果连字都不认识那只能做一些劳动力里面的劳动力。中国之所以可以成为世界工厂正是因为拥有“四亿受过良好初等教育的劳动力”,所以说九年义务教育实在是特别重要。



完善的基础设施

这一点只有6分,也是印度最大的软肋,印度为联邦民主制,在建设基础设施的时候各方互相掣肘,导致效率低下。印度刚刚实现在国内全部村庄通电,在这之前的基础设施现状大家可以脑补,另外在部分城市的工厂,仍然不能保证24小时供电,这大大降低了资本家投资的欲望。



虎贲军huben


请别这么快下判断。

从全球200年来的经济发展史看,世界工厂伴随着产业转移和在全球转移。到目前为止,世界工厂至少发生了三次转移。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其间的100年时间里,世界工厂在西欧,典型代表就是英国。

从第二次科技革命到20世纪60年代100年时间里,世界工厂在美国。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世界工厂在亚洲四小龙国家/地区。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工厂由亚洲四小龙国家/地区转入到中国大陆地区。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世界工厂的转移路径是:英国→美国→亚洲四小龙→中国大陆。下一站会往哪里转移呢?

近十年来,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同时土地价格快速上涨。因此,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提升,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快速上涨的成本已经淹没了他们的利润。他们必须转移到,成本更加低廉的地区或国家。

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人口,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地区和国家在哪里呢?东南亚和南亚。

因此我们看到,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工厂,从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迁到了越南、柬埔寨、印尼、孟加拉国。欧美越来越多的服装、鞋帽生产订单给了以上国家,而不是中国大陆企业。

和越南、柬埔寨、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相比。印度的劳动力更加丰富,国内市场也更为广阔。从这点来说,印度比以上国家更具有成为世界工厂的潜力。



目前,印度有几点还做得不够好,比如开放程度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等等。

假以时日,估计十年左右,印度在以上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那么它的世界工厂特征将越来越明显。到时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MADE IN INDIA”劳动密集型产品出现在世界面前。


红谷新视界


今天有空闲,咱们可以多聊聊。

要想成为世界工厂,首先,必须是一个工业化强国,必须要有比较完备而富有竞争力的工业体系啊。



说起印度,咱们就不能不感叹一下咱们中国是多么的幸运!

当今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国家,但真正意义上完成工业化,而且靠着工业体系爆发出巨大能量的国家,其实寥寥无几。

盘算下来,也只有这么8位: 英、法、德、意、美、俄、日,然后加上咱们中国(中国算大半个,与其它国家都很不同,咱们后面单独讨论)。 像瑞士,新加坡,韩国之类的小国,只依赖一两个产业链生存,无法体现工业化的体系巨大威力,不能算是真正的工业文明。

有细心而且懂历史的网友发现了,这八个工业强国,如果添上奥匈帝国,不就是当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候的世界列强吗?

对喽,一百多年过去了,列强还依然是那群列强,这里面的道道,可深着哪。



咱们来说说这八个工业强国。

一、英国

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化众国之母。起步早,经验多,体系相对比较完备。靠着当年殖民地广阔,下手早,第一桶金捞得足,至今仍然实力雄厚。但后来搞金融流通,没有闹好,逐步走上了去工业化的道路。但他们的工业核心实力和技术仍然具备,航发的研发和制造还是很厉害的。

二、法国

法国是第二个开启工业化进程的国家。虽然与其民族特性有关,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但法国的国家主导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法国很早就参与了瓜分世界,殖民全球的脚步,与英国的竞争中获利不少。法国的军工体系相对完整,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三、德国

德国为什么工业化步子比较晚?因为当年他们还是在分裂状态呢。等到国家统一了,才开始工业化进程。完成工业化以后发现,世界市场已经被瓜分完毕了,所以就捋起袖子和英法动粗,要抢。一战失败了,二战又失败了,真是命苦。但德国赶上了世界全球化秩序的大变动,凭着精益求精的日耳曼精神,打开了世界大市场。两德统一,德国就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至今虽渐有疲态,但仍然实力杠杠滴。


四、意大利

由于意大利的地理位置不好,远离工业文明的中心,启动步伐就比较晚,技术也是直接引进他国的。意大利以公有制企业为先导,开启工业化进程,但他们也是由于世界市场被瓜分完毕,加入了两次世界大战去争抢,但由于战斗力实在拿不出手,就都被严重歧视了。二战以后,只能靠卖萌为生。

五、美国

严格地来说,应该叫美加,因为美国和加拿大实际上是一体。美国作为英国的嫡长子,技术,市场,模式都是直接继承,受益匪浅。拥有几乎整整一个大洲的资源和市场,又发了两次战争财,一跃成为世界超级强国。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成为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霸主。真是运气太好了,上天的眷顾啊!



六、日本

日本是从明治维新开始,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以前的天皇,没有什么权力,革命反而增加了自己的力量,所以维新就好搞,工业化完成以后,发现竞争对手实在太多了,为了争夺资源和市场,总是以战争方式解决问题,最终一败涂地,豢入囚笼,成了畸形国家。

七、俄国

从彼得大帝那会儿,俄罗斯就开启了工业化的进程。但由于封建专制势力太强大,导致进度非常缓慢,一直是欧洲二流。苏联建立,斯大林开启了狂魔发展,突飞猛进,仅仅两个半五年计划,就搞定了工业化,令人嗔目结舌。这种疯狂的苏联模式,被西方视为魔鬼。等到苏联解体,俄国在西方的忽悠下,走上去工业化的道路,国力一落千丈。从当年的欧洲二流,折腾了一百多年,又重回到欧洲二流。



终于说到中国了,从目前来看,中国应该算大半个工业化国家,因为中国的工业化发展的历程和模式与其它各国完全不同。

八、中国

中国从洋务运动开始起步,但受到列强的抑制和欺负,还被屡次侵略,内部分裂,战乱不息,一直处于轻工业徘徊状态。

共和国成立,国家安定统一,中国才真正具备了发展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在老大哥苏联的帮助下,中国进行了一次,也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的全面工业体系建设。156个工业项目,全部拿下,奠定中国工业化的坚实基础。正是这个基础,让中国成为后发国家中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

中国当时采用的是疯狂的苏式模版,两个五年计划,一跃成为了世界工业七强。



幸运的是,后来中苏反目,这个苏式模版就被逐步放弃了,中国搞改革开放,走了自己的道路,反而一下子避开了苏联模式的后遗症。

中国的改革开放,加上苏联模式的骨架,全方位完备的工业体系,就变成了苏联模式威力加强版。发展速度更加惊人,更加沉稳。

说到这里,咱们不能不感激一下苏联老大哥,真是感激得热泪盈眶。苏联活着的时候,给咱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体系,这么值得参考的模版。即使苏联解体以后,诸位加盟共和国还以各种各样的不同死法,给中国以示范和警告,让中国得以避免重蹈覆辙,真是个好哥哥啊!



从列强的发展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国家的一些共性:

一、首先,要统一和安定。

统一的思响,统一的语言,统一的基本信仰,统一的文字,统一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和平稳定的内外部环境。

这个印度他不具备,至少,还不合格。统一的力度仍然差强人意,这是由历史造成的。

二、具有相当的体量。

相对比较大的领土,比较多的人口和工业劳动力。

这个印度虽然领土够了,人口也多,但工业劳动力远远不足。

三、相对完备的具有竞争力的工业体系。



这个印度远远不足,相差太多。

四、成熟的工业发展模板

这个印度也不具备,他们既无法采取西欧的方式(捞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也无法采取苏联模式(政治制度不允许)。

五、强力的政府主导,强大的政策贯彻落实能力。

就是说,这个时间段,政府要有专制的意味。

这个印度就 更不具备了。印度政府的主导能力还是太弱,也无法把政策的落实一杆子插到底。



说了这么多,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了:印度离现代化工业强国的距离,还遥远着呢。


馋嘴肥猫铲史官


所谓世界工厂这个概念十分模糊,那是世人对八十年代中国的称谓,由于中国劳动人口资源极为丰富,素质普遍较高,百分之八十以上具有高中学历,而且组织纪律性极强,工作勤奋,薪资要求很低(人均月收入只需40元人民币左右,约合5美元)(当时汇率),所以吸引了大批世界企业来华投资建厂,产出大量商品再返销回世界,事实上这些工厂再加上中国各地乡镇办的来料加工业就成了世界产品的加工厂,所以才有了那时中国世界工厂之说。其实并没有什么明确标准,也就无法准确衡量那个国家或者地区是不是世界工厂了。


如果一定要把当年中国那种规模能力作为这个世界工厂的定义,那么在这个世界里,除了印度以外,还真没有任何国家够资格成为此中一员,整个东盟加在一起也达不到那种规模。但是虽然印度的劳动人口基数足够了,但要达到中国当年的许多其它条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长期积淀才能具备,并非是拍脑袋那么简单。

一. 中国建国后,仅用不到五年时间就基本扫除了文盲,接着又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法,到了七十年代后期的下乡知青就大部分都是高中学历了,1980年集体返城加上每年二千万人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口,这个数字累计十年就超过一个大国人口总数。

二.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几千年的积淀下,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抗争中,造就了中华民族勤奋、坚毅、果敢、智慧的民族特性,而在建国后的国家体制下几十年培养出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行动力,这是其他任何国家的劳动人口没有机会经历的,这也是当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至关重要条件。

三. 中国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国家行动力,使其每一项政策都能保证顺利执行,绝不会出现各地反应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各省有各省的做法,各族有各族的的诉求,各阶层有各阶层的利益,一项至关重要的国策,会遭遇千奇百怪阻力,所以造就了当年那种对外商经营环境的十分有利局面。

四. 当年中国工人的薪资待遇十分低廉,(笔者当年已经是带着徒弟持证上岗的熟练技工,每月工资才40多元人民币,当时约合5美元。)使产品的工资成本与外商本土相比达到微乎其微的程度,加上相关管理部门的积极大力度支持,给外商创造了极端有利的营商环境,跟今天的华为、中兴的遭遇相比,形成了天壤之别的反差。

上述的这些关键条件,在今天的印度好象一项都还不具备,所以拿中国当年那个世界工厂的标准,去衡量印度是不是世界工厂一方面有失公允,另一方面也不够准确。另外,虽然印度今天还无法达到那个"高标准”,但这不能代表未来,或许在二三十年后,印度真的就具备了上述的某些条件,其成为世界工厂的可能性并非是没有希望,我们绝不应该把谁一碗水看到底,至少印度人不缺乏雄心!


铁岭锋


好多回答都做了很充分的说明,我另外补充一点,虽然很多人也知道,但却没怎么提及。我们成为世界工厂,除了正确的发展措施外,最关键的就是体制。

拿今天的印度做一下对比,情况就一目了然。不是单纯的因为印度的人口素质,而是印度的联邦制在制约着他,让他无论做什么都会受到“民主”的约束甚至抵制。而我们则相反,在那些年发展的时候,只要一声令下,全国的力量都会被集中,绝不会拖泥带水。缺钱,大家一起勒紧裤腰带;缺人,无数的大好青年踊跃献身,在短短的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很多国家需要一个多世纪才能走完的路。

可能有些人觉得我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机遇。这也没错,机遇我们把握住了,但印度同样也有这样的机遇,现在一些国家的密集型工厂转向印度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但现实情况是一些政府原本承诺的优惠条件往往得不到实现,甚至这几年经常有朝令夕改的情况发生。

印度唯一让人佩服的就是对军队战斗力水平的持续提升,这一点从未松懈。但对于民生经济,却很难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方向,即便有了目标,也难以持之以恒,甚至有些时候的政策有可能对民众造成负面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