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熊二來了,光頭強你的信仰還在麼?(下)

宏觀角度

熊大熊二來了,光頭強你的信仰還在麼?(下)

如果你關注了一些財經自媒體公眾號,或是一些金融達人的微博,你應該會經常看到類似的一句話“2019,現金為王”

就現狀而言,宏觀層面確實不怎麼樂觀:

美股,尤其是以高科技股為首的納斯達克,從10月份起一路向下;傳說中只漲不跌的一線城市房價,2018年跌掉了20%-30%,而且此類情況不僅限於中國;傳說中只漲不跌的騰訊,2018年跌去了接近一半的市值;本週大宗商品也未能倖免,原油、螺紋鋼等都在暴跌……

總而言之,就是:資產變得不值錢了。這裡提到的“資產”,同樣也包括比特幣。

那麼從宏觀層面,近兩個月有哪些可以關注的事件?

▪G20

宏觀層面,最重要的事件應該就是這兩天舉辦的G20峰會,此次峰會達成的某些經濟共識,或將極大影響未來金融資本的走勢。中美在貿易關係上能否達成共識,短期內將對全球各類投資市場產生較大影響。

▪Bakkt

2018年11月21日,被視為年內加密貨幣市場最大希望的Bakkt宣佈,其上線時間由今年12月12日延期至2019年1月24日,市場當時也很應景地予以暴跌回應。

Bakkt的目標,是通過比特幣實物結算期貨,將比特幣打造成新一代主流金融產品。大家一直期待傳統資金入場,若能夠有合法的大規模渠道,Bakkt有望成為第一個帶領大量資金入場的選手。所以,不難理解Bakkt延期對於市場的打擊。

▪ETF

最近幾年行情一旦有異動,就會被寄予厚望的ETF,就像是個“磨人的小妖精”,每次給了你希望,卻又不會直接答應你。

據Coindesk 11月28日報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Jay Clayton週二(當地時間11月27日)表示,在解決市場操控問題之前,不會批准加密貨幣ETF【參考文章:比特幣的達摩克利斯之“錘”——ETF(上);比特幣的達摩克利斯之“錘”——ETF(下)】。

這真是讓業內人望穿秋水。但圈內對於“SEC批准加密貨幣ETF”這件事還是很有信心的,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02

行業角度

熊大熊二來了,光頭強你的信仰還在麼?(下)

V神去年曾“保守地”預言,有90%的愛西歐項目都會歸零。

當時很多人並不在意,將該預言當成耳旁風。現在回看,V神還當真是“保守了”。

若現在有人跟你說99%的項目會歸零,你信不?

去翻初創企業的成功率,其實數據慘不忍睹。只是去年的“瘋牛”行情,讓大家選擇性無視,將這些數據變成“房間裡的大象”。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國外就有很多相關研究:在100萬家初創公司中,只有6家能最終走到IPO;初創公司第一年的死亡率高達90%,其他一般公司的死亡率為27%;初創公司第一年的失敗率為40%,十年內的失敗率為90%;50%的小企業會在2年內倒閉,80%的小企業會在5年內倒閉。

我們憑什麼認為區塊鏈公司,會有所不同?但就目前的數據而言,也不用那麼悲觀。

一方面,很多大公司開始佈局區塊鏈,包括中國的B-A-

T-J公司(點擊標藍字母,可參看對應的大廠佈局故事)。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資源和人才開始進入區塊鏈行業,尤其是那些原先對區塊鏈及加密貨幣持懷疑態度的科技金融精英。

關於這一點,某加密貨幣投資人在推特表示:“當你發現不同行業的聰明人都不約而同去投身某一行業,追隨聰明的人的腳步是最笨且最有效的投資方式。當然,首先你要學會區分聰明的投機者 VS 聰明的創業者。”

03

操作角度

熊大熊二來了,光頭強你的信仰還在麼?(下)

“股神”巴菲特,曾在2008年跟一個知名對沖基金的合夥人打過一個賭,壓注100萬美金,賭約10年。賭的什麼?巴菲特賭對沖基金無法戰勝標普500指數。那個對沖基金合夥人,精心挑選了五隻對沖基金,跟巴菲特支持的標普500硬剛。

今年,賭局結束了,在過去的十年裡,標普500指數平均年複合收益率7.1%,那精選的5只對衝基金的平均年複合收益率是2.2%。

區塊鏈投資有“標普500”麼?如果有的話,或許會是比特幣。

一些數字貨幣投資者,在覆盤時發現一個現象:入市後,經過一通操作,無論是賠是賺,貌似都沒最初入市時全倉比特幣保持不動所獲收益高。

正如前段時間流行的那個段子:“一通操作猛如虎,比特只剩0.5。”

不知道你現在對於投資策略,是否有更深刻的見解。需要強調的就是:任何投資決策應該都是你自己深思熟慮的結果。

04

學習角度

熊大熊二來了,光頭強你的信仰還在麼?(下)

當前,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有些人可以輕易拿出畢生積蓄投資一個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和行業。

區塊鏈投資,是個比股市門檻更高的行業,你最好能懂點兒計算機、經濟、政治等各類知識。

從金融角度來看,區塊鏈投資,與股市等傳統交易市場並無區別,依舊是“一賺二平七虧”,依舊接近“二八定律”。

有意思的是: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個定律,卻依然在不怎麼知情的情況下匆匆入局。唯一能夠解釋這個現象的,除了貪婪,或許是那個著名的“烏比岡湖效應”(人們總是容易高估自己的實際水平,換句話說,就是“自我拉抬偏差”)。

現實生活中,充斥著這類現象。比如,據類似的統計實驗顯示,90%的人認為自己的駕車技術高於平均水平。

但市場是殘酷的,只有20%的人在賺錢,80%的人其實都在賠錢。

你要做的,或許是拋開自己的“迷之自信”,努力學習,提高認知,爭取成為那20%的人。熊市,或許是最佳的學習機會。“投資的本質是認知的變現,你很難賺到看不見的錢!”

05

小結

比特幣在過去10年,曾經被宣告過300多次“死亡”。最近,開始有聲音宣告“區塊鏈”的死亡。或許,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其實,區塊鏈還沒有結束,它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