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仗比打胜仗好处多吗?为何有人说甲午战争的失败反而救了清朝?

静夜史


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并不是甲午战争败了就是坏事,一方面这场战争的失败可以让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国与国之间的差距,也能让当局者清醒过来,从而奋发图强来改变当下的这个落后的局面。但也不能以偏概全的说,甲午战争打失败了就一定要比打胜利了要好,因为北洋海军毕竟是清廷在前期花了大笔钱投了大量精力,虽然在后期处于停滞不前甚至被日本海军实力反超的情况下,倘若这整个甲午战争能打赢的话,那么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也不用签订,也不用割澎湖列岛、台湾岛以及大量的连本带息的巨额赔偿。



当然,在19世纪末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可谓是民不聊生,整个朝廷充满了帝派与后派的斗争,朝廷腐朽没落,统治者腐败无能。至于说甲午战争的失败是救了清朝,我个人看也未必如此吧,甲午战争的失败直接促进影响了国内先进人士思想的觉醒,诸如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以及革命党人起义思想的萌芽,例如1911年湖北新军中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辛亥革命。所以总的来说,整个甲午战争的失败不是救了清朝,反倒是救了处于帝国主义坚船利炮压迫下的中国。

打个简单的比方,甲午战争要是胜利了,那么清朝不必将残余的北洋舰队实力拱手相让给日本人,反倒是日本人应该将残余的联合舰队等舰艇移交给清政府。其二,清政府也没必要同意日本政府早期的无理要求,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和台湾岛,不用赔偿巨额赔款,相反地是在列强利益受到干扰的情况下才出面,克制了日本夺取辽东半岛的想法。其三,清政府也没有必要丢掉朝鲜的藩属权。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维护清朝作为一个大国在亚洲第一的霸主地位,很有可能会避免之后发生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避免更加无理的巨额赔款,以至于此后的日本和德国也不用在中国的土地上大动干戈,因为日本要是输在了甲午战争,它就没有经济实力去发展它今后的海军部队,从而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俄波罗的海舰队。
(日俄战争时,日本联合舰队旗舰三笠号)

要知道,整个甲午战争失败所签订的《马关条约》是清政府近代史上最为苛刻、空前屈辱的一项条约,战争的赔款以及被迫向列强借支的高利贷的巨额利息等代价高达六亿两白银,这在当时足可以让清政府再建设相当于30支北洋舰队的经费,约为当时日本七八年的财政收入。根据资料记载,日本人用从甲午战争的赔偿款中拿出5700万日元用于陆军扩充费,1.39亿日元用于海军扩充费,7900万日元用于临时军费,用于发展军舰、水雷艇的补充基金为3000万日元,共计3.05亿日元,占中国赔偿金总数的85%,余下的则用来开办钢铁厂、设立教育基金和供皇室享用的补充财政支出。


从马关条约的签订来看,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对清朝没有什么好处的,更别说救清朝了反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打败仗能有什么好处呢?割地赔款、签条约、丧失国家主权。

客观来说,甲午战争的失败不是救了清朝而是救了当时的中国,好让一些先进的有识之士,挺身而出来拯救这个风雨飘摇千疮百孔的国家,拯救这个沉睡在列强魔爪之下沉睡的东方雄狮。

原创不易,谢绝其他平台创作者抄袭洗稿!


宇泽历史


我不知是何人究竟在头脑里出现了如此的想法,虽然有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说法,但那指的是从失败之中寻找为什么失败的原因,以免在下次再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至于有人居然说什么甲午战争的失败反而救了清朝,简直是一派胡言,阿q精神已经让国人笑够了,现在居然还有比阿q还阿q的人。

我不知大家究竟是怎样想的,谁如果是真的这样想的话,那么我在此举一例说明看你满意否?

电视剧《血色浪漫》大家都应该看过!

部队特种兵宁伟退役后开了一家公司,但由于缺乏注册的资金,于是找到好友钟跃民借了五十万元钱用以验资!

在验完资送还钟跃民的路上遇到了多年不见的同学锤子!

出于对同学的信任感,他把五十多万元借给了锤子用以炒外股。

谁知锤子一去便杳无音信,明摆着的就是一场骗局!

上当受骗的宁伟自然是恨的咬牙切齿,但行骗者锤子是怎样想的呢?

他居然会认为自己不但没有坑害宁伟,而且还认为自己帮了宁伟。

以此让宁伟懂的社会是险恶的,是不能对人轻易相信的!

他甚至认为宁伟不但不应该恨他,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得感谢他!

想法够奇特吧?

如果换了你是宁伟,你会怎么想?

如果宁伟真的那样想的话,锤子后来也不会变成残废去坐轮椅了。

如果把那些有人说甲午战争的失败反而救了清朝的人做做关天培怎样?

让他血染炮台,来一个盘肠大战如何?

他肯定不干!

让他当当邓世昌如何?让他当丁汝昌如何?

我想没有人会愿意去当宁伟,没有人会愿意去当关天培、邓世昌、和丁汝昌!

谁都会因为自己的钱被骗而愤怒,没有人会因为自己因为得了社会经验而感谢锤子!

李鸿章虽说是卖国贼,但他一定会因甲午战争的失败而痛心疾首。

其实痛心疾首的还有慈禧。

他们绝对不会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成为了挽救了清朝而感谢日本。

请那些喊甲午战争失败反而救了清朝的人站出来,说说一下你的理由?


东方中华不败


甲午战争不是救了清朝,而是从一定层面讲导致当时国人彻底看清了清政府的外强中干,就如同梁启超所言一般。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的时候,当时梁启超正好在北京赶考,当时他只觉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一度觉得前途一片迷茫,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无数仁人志士真正开始了救国图强。

在中国近代很难有一场战争能像甲午战争一样,因为这场战争打击国人的自信心,原来自诩为天朝的清政府是这么的不堪一击,原来镇压国内如此凶狠的清政府居然会败给蕞尔小国。在这种耻辱感之下,国人终于明白了封建制度下,国将不国。李鸿章签订完马关条约之后,一度不敢回国,因为民愤已经达到了极点。

李鸿章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的一年,开始奉旨在国内巡游,其实就是忍受不了国内的唾弃声。当时很多人都在问,同样的铁甲舰、同样的武器,为什么救打不过一个蕞尔小国,为之奋斗了三十年的洋务运动不就是提倡制器之器吗?可为何铁甲舰队和火器都有了,我们还是失败了。

公车上书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的第三天,这个举动虽然看似不值得一提,但是确实清朝的知识分子,第一次对时局有了想要改变的冲动。百日维新的开展,其实就是一次尝试,也算是一次思想的转变。甲午战争过去这么久,依旧是不断被人提及,因为这算是几千年来,东亚变局之开端。


小司马迁论史


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救不了清朝,反而标志着清朝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标志着自洋务运动以来清朝自强的目标彻底破产。而且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内忧外患也接踵而来。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在两宫太后的支持下,清政府开启了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清政府大力引进西方文明的成果,并大力培养本国洋务人才。一时间,近代工业企业、电报、轮船、西式枪炮等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在中华大地上如雨后春笋一般,而且那时候西方对中国毫无科学技术上的封锁,中国可以很方便的接触到西方工业文明的红利。

而且,洋务运动这几十年间,中国确实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因为引进西方工业文明的红利后,中国在国防、经济、民生等方面总体向好,再加上中法战争中国没让法国占到便宜,左宗棠驱逐了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并从收复了被俄国霸占的伊犁,确实给当时人一种中国开始富强的感观,罗胖曾经说过,洋务运动开始一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前,当时人对中国的看法那就是大国崛起。不可否认,洋务运动确实给这个垂垂老矣的中华帝国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但是我们需要明白,洋务运动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那就是洋务运动本质上就是

中体西用。

何为中体西用?简单来说,就是单纯的引进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而不是从思想上、制度上对这个垂垂老矣的老大帝国进行改造。其实想想也很正常,毕竟洋务运动是按照统治者的意志推行的,兴办洋务的过程中阻力重重,守旧势力的力量依然非常大,而且当时的守旧力量因战败而异常仇视外国人以及外国人,守旧力量的中坚人物刚毅甚至放言:夷人无种矣,天下自是当太平。因为在刚毅看来,传统中国的一切都是完美无缺的,而中国的祸乱都是养人带来的。如果刚毅他祖宗泉下有知肯定的哭死过去,要知道,满洲人还没入关的时候就主动接受了儒家文化,结果到刚毅这连变通都不会了,这也是满洲人的悲哀。其实不光是守旧势力,即便是开明的洋务派官员、知识分子也不愿意放弃儒家文化,毕竟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中国人早就被儒家的酱缸给泡成烂菜叶了,要中国人放弃儒家引入西方的思想、制度,谈何容易?

再者,清朝的统治者对新事物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因而也养成了清朝统治者

重器轻道的毛病。比如从清初开始,皇太极以及满洲军事贵族了解了红衣大炮的威力以后,但凡有大规模战事,清军就追求绝对的火力;清朝入关后了解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就大量购买、仿制西洋火器。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接触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就开启了洋务运动。所以清朝两百多年,现在双十一的节奏很常见,就是买买买,什么先进买什么,哪怕再贵也不在乎,还引进了不少生产技术,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无法掩盖中体西用带来的局限性。

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明末清初西方算学传入中国,遭到了以明朝遗民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抵制。由于他们在文坛的影响力,当时的数学家诸如梅文鼎、明安图等人不得已推出西学中源论,来减轻算学发展的阻力。不过也赶上了康熙执政,康熙比较开明,以君主的意志推广了西方算学,并促进了本土数学、天文学的复兴。所以,洋务派官员以中体西用的旗号来推广洋务,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也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不过,清朝虽然在战后和日本缓和了关系,但是依然不忘战败之耻。慈禧就在战败后对臣僚表示,

此仇何能一日忘记,但总须慢慢自强起来,断不是杀一人烧一屋就算报了仇的。

说起来,老佛爷的档次,真是比今天的键盘侠高不少。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别人来你家里把你打了,把你的家人杀了,把你的东西抢了,搞得你家破人亡,最后自己发愤图强变强大了,就说是那个强盗的功劳,难道你还要去谢谢这个强盗吗?真的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有些人会有这样的观念,我也是很不能理解。

甲午战败可以说不管是对于大清,还是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日本人在甲午战争之后为什么那么肆无忌惮的敢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也许就是因为有题主这些思维的人导致的。

甲午海战之后,日本的野心迅速膨胀,其实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是很怕大清的,这个时候日本明治维新才进行了三十多年,虽然说日本的发展很迅速,但是如果不是大清自己判断错误的话,日本是根本打不赢的。但是大清的统治者在这之前已经被那些资本主义国家欺负了,几十年了没有一点斗志了,所以对于日本也是不敢打。可以说中国这场战争是不战自败的。

日本人就是看到了中国的软弱可欺,所以在后来就更加的肆无忌惮,甲午战败占领了台湾,在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里面就有日本,后来的日俄战争在东部日本所到之处也是烧杀抢掠。一战结束以后又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拿到,侵占山东,胶济铁路。当时日本就像把东北占领了,在西方国家的干预下日本才放弃的。到1915年的二十一条,后来的9·18时间,1935年的华北事变,到1937年全面侵华。日本的野心一步一步扩大,都是因为一次甲午的战败,导致日本在整个亚洲都无所畏惧了。

如果这一场战役中国能够取胜,可以很大程度的打击日本的军国主义的气焰。不能说挽回中国的局势,但是至少可以推迟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

看看我们的前辈们牺牲了多少才换来今日的和平,日本对于中国做了多少惨无人道的事,现在居然还有人说加快了中国的发展。这些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还是别用有心。


小伍讲历史


我觉得甲午战争失败并没有影响什么,他只是确实加快了革命的步伐,更快的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不管甲午战争胜利和失败,国民革命都是避免不了的,晚清政府的昏聩无能也不可能长久的继续统治下去。

下图可轻易看明白甲午战争发生条件,以及清政府失败的结果!



一方面北洋水师缺乏训练,武器弹药。一方面许多将领贪生怕死,怯战,临阵退缩,不能众志重成。第三方面战略战术错误,指挥无力,这一点,本来说是指挥正确,而是信号兵打错旗语。甲午战争这一失败确实让国人和西方列强更能看清清朝的真正实力,他已经是已经风雨飘摇,被新兴小国日本都能打成这样,列强们更不把清王朝放眼里。



这里可以联想到日俄战争,日本把沙皇俄国都打败了,对沙俄后期的十月革命也是有一定铺路作用。说到头说到尾,甲午战争的失败只是必然的结果,即便赢了也不可能改变晚清的覆灭的道路!




而后来训练的北洋新军,更是成为国民革命的主要力量,着实可笑,看过建国大业的都知道,蒋介石最后说了一句:国民党败在自己手里咯。古往今来,哪一个不是,落后,不强大就要挨打!强国,强民,强军,一个强大的国家是会有凝聚力,不会害怕再被任何国家欺负!


军武奇兵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最大的作用在于当时国民以及清政府对于自身的认知。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个人,如果盲目自信,都会让自己堕落至死亡;当时的清政府以及民众都认为日本不足于为惧,虽然当时在其它战争中清政府以失败告终,但是清政府从来没有认为当时的日本政府是一个威胁,这次的失败让当时的政府与民众猛的惊醒,自身的不足,而且让我们认清了当时日本政府的狼子野心;

此战之后,维新派加强了维新,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与近代思想的引进;而部分人开始认清清政府不足矣拯救当时的中国,开始对革命的探讨,对革命的启蒙,如果没有这次战争国人与国家都还蒙在自已意淫的世界里。


柒言八论


坚决不能同意题主的怪论。如果是这样,那在这场战争中为争取胜利而勇于牺牲的将士们,是不是都成了阻挡历史进步的反动势力。那些临阵脱逃的是不是反倒成了推动中国进步的力量,是不是日本还侵略有功?

对中国而言,战争的失败无疑加重了中国的沦落。唯一的好处也许是加速了革命进程,如果仅凭这点好处就定性甲午战败是好事。那所有的失败都是好事,所有的成功都是坏事。多么荒谬。

对日本就更明显了。2.3亿白银及巨额利息,彻底改变了年入仅几百万的日本。不仅给日本工业化提功了不可或缺的启动资金,更刺激了日本的野心。为日本全面侵华打下来基础。

历史没有如果,如果甲午我们战胜了。那清庭的倒台或许会晚几年,但更大的可能是,日本所谓的脱亚入欧将成为泡影。


地主不干活


这问题,其实是在探讨人如何进步的能力,我把它作为教育问题来答可以吗?

第一,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的近代史,一个最简单的特征就是,我们所承受的苦难,其实都是其它人强加给我们的,我们被割让的土地,我们的家园,当然还有人的委屈,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可能会这样问一下:人,为什么没强大起来?

其实答案非常的简单:今天我们的发展用了不到40年时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扬眉吐气,,

想起郭沫若先生写过的一篇文章《甲午三百年祭》,更倍觉这扬眉吐气的可贵,,

人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的时候,她就可以创造奇迹,(个人观点:教育点燃人内心深处创造力的智慧之光,,)

我们终于赶上了工业革命的历史潮流,,

此刻,忽然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我以我血荐轩辕,'',,



图片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说的就是人必须谦虚的看待与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谦虚与适应了,可以攻玉,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少付出许多原本不必付出的代价,可以成倍的提高效率,

可以发展的更快一点,以更快的速度强大起来,一血前耻,,

图片

说到效率,想起企业家冯仑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说的是人怎样判断未来,他的原话是:''你永远要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这其中包括几个方面,比如机会,风险,许多未知的变化趋势等等,

而效率,也体现在人对事物的预判,用《孙子兵法》的话说,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困惑的时候,这里推荐一位杰出人物所采用的方法,

两条,一是有方向,有选择性的大量读书,20岁,许多人还在迷茫玩游戏消遣的年龄,他通读了24史,精读的证明就是留下了大量的批注,

第二就是调查,他留下的著作里有一本书叫做《寻乌调查》,五章39节,8万字,人要有耐心把它读完,都要整整一个晚上,

书中详细记录了一个县里的风土人情社会风貌,比如油盐酱醋茶,是一个什么样的分布,详细的价格,品类,详细到店铺在哪里,仔细到令人叹服,

有这样的治学精神,做起事情来,能不运筹帷幄,“胸中自有百万兵”吗?



图片

好吧,篇幅关系,咱先聊到这好吗?

亲喜欢这文字,就点个关注赞呗,

链接看更多有价值的,有趣话题

转发,意趣分享,点右下角呗,

谢谢观赏!


一缕晨光刘让飞


中国的近代史,既是外敌入侵的屈辱史,又是向外学习的进步史。期间有三个标志性的事件:鸦片战争,从器物层开始向西方学习;甲午战争,从制度层开始向西方学习;新文化运动,从文化层开始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的失败,惊醒了“天朝大国”的迷梦,官僚及士大夫们开始认识到,虽然我们有最先进的纲常伦理及皇权制度,但在“船坚炮利”方面,西方“蛮夷”们也有值得学习之处。于是,开始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的洋务运动,既引进了军事装备及生产线,又引进了民用工业和技术。比如在军事装备上,建成了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使清廷上下重新提振了雄霸东亚的自信心。但是,甲午战争又“出人意料”地惨败于世代称臣纳贡的小日本,把举国上下的自尊自豪摔得稀碎。人们痛定思痛,又进一步认识到,仅有器物层的先进还不够,关键还得有制度体制的支撑,只有二者结合国家才能真正强大。于是,戊戌变法出现了,君主立宪兴起了,辛亥革命发生了,

民主共和建立了,中国结束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开始跨入现代国家门槛。从这个意义上讲,甲午战争确实是“败的有理,败的有利”。当然,文化还是最终的力,还需要文化层面的彻底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