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里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

沐子宁


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其实挺多的

比如“刘寄奴王者不死”的刘宋皇帝刘裕,中流击楫的北伐名将祖逖,淝水之战打破前秦军的北府军统帅谢玄。

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个超级能搞事的东魏叛臣、南梁灾星,“宇宙大将军”侯景。

他出自羯族侯骨氏(所谓冉闵屠胡,把羯族人杀光的说法根本不靠谱,否则侯景咋出来的?)

侯景据说右脚偏短,并且还长着一个若隐若现的肉瘤,影响走路和骑射。本来在注重骑射的北朝,这样的人是没啥机会出头的。但他硬是从“役同厮养”小兵开始,一步步通过足智多谋获得权贵的赏识而升官。

他在参与尔朱荣指挥的镇压葛荣大起义的战争中,因军功卓著而成为定州刺史、大行台,濮阳郡公。


尔朱荣死后,侯景于公元534年转投了东魏的高欢。之后,他甚至跟“明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的陈庆之打了一仗。当然,其结果是他被陈庆之暴打了一顿,七万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但这不是因为侯景不能打,而是因为陈庆之实在太厉害了!因为侯景真的很能打,连

西魏名将宇文泰都被他暴打过,损失兵士达六万人。

也是因为太能打了,所以侯景在高欢死后,就造反了,而且还连番击败了前来讨伐的东魏大军。连东魏名将慕容绍宗一开始都被他连胜两次,最后还是靠兵力优势,十万对四万,才打跑了侯景。


被打跑的侯景于是就投降了南梁。结果,公元548年的农历七月,侯景又起兵叛梁,史称“侯景之乱”。而且跌破所有人眼镜的是,最后起兵时之后八千人的侯景竟然攻陷了建康城,俘虏了梁武帝萧衍。


之后,侯景饿死了梁武帝,压杀了南梁太子萧纲,然后又南梁宗室找了一个人来当傀儡皇帝,并让那个傀儡皇帝将皇位“禅让”给他,然后建立了一个“汉帝国”(但没人承认)


侯景的最终结局是在“侯景之乱”的四年后,被荆州的湘东王,梁武帝的第七子萧绎麾下名将陈霸先(后来的陈朝开国皇帝)与王僧辩所击败和杀死。据说侯景的尸体分了几块,一部分直接被愤怒的建康城居民给生吃了,一部分被送到萧绎那边展示。

萧绎也是个坑爹货,本来拥兵二十万,但就是看着侯景折腾,等到侯景折腾死了自己的老爹和三哥(大哥萧统早死),才出手。


总之,侯景当时很多名将交过手,跟很多名人有过交集,而且凭借着一人的野心搅乱了整个南中国达十年之久,真的是一个很特殊、堪称奇葩的人物。


冷兵器研究所


这段历史太长了,都有很多典故成语流传,耳熟能详的不知算不算印象深刻?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懿有好多个儿子,最重要的老大司马师没几个人知道,但魏帝曹髦的这句话,让次子司马昭,名传千古,比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知名度都高。当然,曹髦也没好下场,之后不久,就让司马昭弄死了。小昭同学开创了中国杀帝篡位先河,导致接下来的整个魏晋南北朝时间段中,难得有平安继位的,各方势力杀老大篡位的不计其数,连着老二也变得天生自带“司马昭之心”的帽子了

也不知是曹髦的错还是司马昭的错,反正害人不浅

典故真的太多了,再比如让穷人喝肉粥的何不食肉糜晋惠帝,撒谎造谣张口即来的信口雌黄王夷甫,把财富形容成狗屎大粪的阿堵物殷浩,还有小时候最恨的也最崇拜的闻鸡起舞始作俑者祖逖……这个闻鸡起舞加上头悬梁锥刺股,让多少学子童年如梦——噩梦,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鸡早……害人不浅

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神州陆沉,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还有如不流芳百世那就遗臭万年的桓温……这些成语典故,都很熟悉吧,都是那三百多年的里的

乱世出英豪啊,唉


灵石蕴珠宝


魏晋南北朝起于公元220年曹丕篡汗称帝建立魏国止于公元589年,隋朝南下灭陈,中华大地再次一统。而这三百多年具体又可以分为三国时期,西晋短暂一统时期,五胡乱华时期和南北朝对立时期,而在每个时期都有一些历史人物,他们的存在注定成为那段历史抹不去的记忆。

三国时期

1,曹丕。公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中国正式进入三国时代,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与父亲曹操,弟弟曹植并称“三曹”,曹丕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发展民生经济,恢复太学,倡导儒家文化,并派军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统治,曹丕虽然因篡汉而留下骂名但他无疑是一位治国明君。

2,司马懿。魏国权臣,西晋王朝奠基人,受曹氏三代(曹操,曹丕,曹叡)的重用,在接连熬死曹丕,曹叡后,隐忍多年的司马懿于公元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了同为托孤大臣的大将军曹爽及其党羽,从此司马懿独揽魏国军政大权,而曹魏政权也完全落入司马氏手中,直到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王朝。


西晋王朝

这是一个不为多数人所喜欢的王朝,因为种种原因,西晋统一后不过十一年便发生了“八王之乱”,而历经十五年的八王之乱后便是五胡乱华,所以西晋真正能维持一统局面的时间不过就是那十一年。那么这十一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无疑就是那位留下“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晋惠帝司马衷了吧!

司马衷登基后任由皇后贾南风专权导致八王之乱,后期则被这些封王辗转挟持,最终被毒死,当了一辈子傀儡的司马衷也是够惨的。


五胡乱华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不愿提起的时期,因为这段时期对北方的汉人来说简直就是人间灾难。

1,苻坚。前秦皇帝,在位期间重用汉人王猛,大力发展国力,使前秦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北方第一强国,公元377年,随着苻坚灭代国,前秦一统北方地区,然胸怀大志的苻坚并不满足于此,他的目标是统一天下,于是在公元383年,苻坚举全国之兵号称80万,出兵东晋,最终80万前秦士兵被东晋的8万北府兵打的丢盔弃甲,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苻坚一统天下的希望破碎了,伴随着的将是前秦江山的土崩瓦解。

2,谢安。有苻坚出现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谢安,因为“淝水之战”,这二人注定要被捆绑在一起,当年苻坚出兵东晋,国力孱弱的东晋只能派出谢安率领八万北府兵迎战,然而最终谢安和他的北府兵创造了神话,战胜了不可一世的苻坚,这一战谢安成了东晋的续命功臣,他注定青史留名。

3,拓跋珪。还记得前秦灭掉的那个代国吗?拓跋珪是代国最后一任代国国王的孙子,从小目睹国破家亡,过着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生活,拓跋珪誓要复仇,淝水之战后,前秦土崩瓦解,拓跋珪终于等来了机会,公元386年,拓跋珪复兴代国,398年改国号为“魏”,定都平成,史称“北魏”,拓跋珪复国后,南征北战,接连击败匈奴铁弗部,柔然,后燕,后秦等政权,为北魏日后一统北方奠定了基础。

南北朝时期

1,刘裕。初为北府军将领,后因功逐渐成为东晋权臣,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建康,由此南方率先进入南朝时期。刘裕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重用寒族子弟,轻徭薄税,发展生产,更是立志北伐,一统中原,是难得一见的雄主。

2,拓跋焘。北魏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先后征柔然,攻北燕,灭胡夏,北燕,北凉,再次一统北方,北方由此进入北朝时期。而后打败南宋皇帝刘义隆的北伐,从此南朝再也无力北伐恢复中原,而拓跋焘则是饮马长江,巩固了北魏政权,南北两朝进入了长达一百七十年的对峙时期。

3,杨坚。如果说刘裕和拓跋焘开启了南北朝对峙时期,那杨坚无疑就是南北朝时期的终结者,公元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朝灭亡,杨坚一统天下之大业即成。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讲,杨坚的功劳无疑是巨大的,他结束了中国长达三百多年的大分裂,大混乱的局面,开创了统一强盛的隋朝,他的名字注定要被世世代代所铭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混乱的时期之一,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三百年的乱世中,无数英雄,奸雄,枭雄接连登上历史舞台,为我们上演了一部又一部充满紧张与刺激的史诗级历史剧,像一代暴君苻生,战神慕容垂,诛杀胡人的冉闵,坚持汉化的北魏拓跋宏,著名女政治家北魏冯太后,建立梁朝但数次出家的萧衍,大乱江南的侯景,白袍神话陈庆之,能力出众的陈霸先,美貌与战功并存的兰陵王高长恭,一代枭雄尔朱荣,既生瑜何生亮的宇文泰和高欢,弑帝狂魔宇文护,英年早逝的宇文邕,有“侧帽风流”之名,号称最厉害的老丈人独孤信等等,

但鉴于篇幅有限,只能写到这里了。


咸鱼闲聊


这段时期在历史长河中算不上太过耀眼,因为很容易被人忽视,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个朝代。实际上这段历史也是比较炫丽的,出色的人才自然是有很多,话不多说,现在来了解一下宋开国皇帝陛下刘裕吧。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刘裕是汉高祖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第二十一世孙。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被明朝的大思想家李贽誉为“定乱代兴之君”。




刘裕的出身只是低微的寒门,这个刚出生便死了娘,又被爹抛弃的孩子便被寄养到了一位少妇家。也因此这个孩子得到一个小名:寄奴。按《宋书》的记载,他是汉室宗亲,楚元王刘交之后。刘裕的祖父外祖父都是太守,父亲还是个小吏,按理说应该家境不错,但是他们的职官都是挂名的无实权,侨置太守,虚有其名而已。后因他的父亲刘翘早逝,家境更为贫苦,幼年竟沦落到靠卖草鞋为生。

少时,刘裕家贫,以种地、砍柴维持生计,但他性格强悍、坚韧,喜冒险。少年刘裕跟所有青春期的孩子一样,叛逆张扬,整天游手好闲,也不爱读书,略识几个文字,怎么看都是乡下的熊孩子,无半分帝王之相,但还算孝顺靠,卖履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东晋孝武帝时,刘裕投身行伍,开始了戎马生涯。刘裕是个挺好赌的人,不管输赢都要去凑一番热闹,而投身戎马可能是他这辈子下的最大的一次注。



机会很快就降临到刘裕的头上,年少不谙世事的刘裕,初为北府旧将孙无终的司马,但是却没有什么出色的地方。直到安帝隆安三年十一月,孙恩从会稽(今浙江绍兴)起兵反晋,东南八郡纷起响应,朝野震惊,刘裕在这场战役中吹响了号角。在平复孙恩的战争中,刘裕的出现惊呆了所有人。一名大汉手持长刀,如下山猛虎般扑向敌人,在他的前面,几千人如同受惊的羊群,正在四散奔逃,以一破千。这个创造奇迹的家伙就是刘裕,这一战之后,他再也不是京口那个卖鞋子的小贩,而成为了一名小军官。三十六岁的刘裕终于出头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开启了他不一样的人生。



就在东晋中央忙于对付孙恩之乱时,西边的昌明党内部三巨头之间也发生了重大变故。孙恩起兵,消耗了晋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虚,这给盘踞长江上游军事重镇荆州、虎视三吴、伺机而动的桓玄以可乘之机。桓玄完全控制了江、荆、雍三个大州,梁、广等州也依附于他。桓玄已握有东晋差不多三分之二的疆域,成为最强大的地方势力。势力强大的桓玄,见到时机成熟,便举兵东下,攻入建康,杀司马元显,收夺刘牢之兵权,以其堂兄桓修代之。刘牢之惧祸而逃,后自缢身亡。刘裕为人机智有谋,见桓玄实力强大,只得暂投桓玄,因其勇敢善战,多次克敌致胜,屡立战功,刘裕在北府的名声很大,桓玄不敢轻视,愈加敬重刘裕。


一个堪称历史上最大胆的政变计划很快被制定出来了,刘裕和他同志们将分成四路,里应外合,一举消灭楚朝。但是桓玄的力量并不弱,楚军的反扑很快便就会到来,如何在紧迫的时间内迅速调动京口、广陵两地的人力物力,组建起一支象样的军队。面对这样的棘手的问题,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之下,刘裕十分镇定,他冷静地任命刘穆之为主簿,参与军事,安排部署一切妥当之后,刘裕向四方发出一篇慷慨激昂的檄文,声讨桓玄。

仅在短短一天之内,一支一千七百余人的讨桓义军已经在京口组建起来,并在刘裕指挥下挥师西进。 刘裕起兵,京口、广陵两地已经被成功拿下,大楚帝国进入临战状态,后刘裕乘胜追击,挺进至罗落桥,因之前连续战败,楚军处于不利地位,本来就很不在状态的楚军,在刘裕军的猛攻之下斗志尽失,稍作抵抗便全军崩溃,桓谦、卞范之等大将都转身而逃,楚军大败。京口起事后的第五天,刘裕进驻石头城,晋帝国的临时看守政府在建康城重新建立。刘裕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在几乎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连败楚军让晋朝复生了。



405年,击败桓玄,晋安帝司马德宗复位,任刘为侍中、车骑将军、中外诸军事、徐青二州刺史、兖州刺史、录尚书事。刘裕从此控制了东晋朝政,权倾天下。刘裕在历史上是个英雄人物,也算是个明君,但是刘裕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一个很坏的头,两年之内连杀东晋二帝(晋安帝司马德宗、晋恭帝司马德文)而建宋,后来萧道成依样画葫芦,也两年之内连杀刘宋二帝。在这之前中国历史上还真没有杀死前君主的。

刘裕起自行伍,气吞万里,确实是一世人杰,但也因为行伍出身,对于政治问题缺乏远见,导致杀害人畜无害的晋安帝和晋恭帝,开此恶例,使南朝政治一直难免动荡。总的来说,刘裕的一生也是不亚于慕容垂的传奇,虽然是两种色彩不尽相同的传奇。


小洲说历史


一本《世语新说》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