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回顾黄家驹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一生

1993年6月24日,黄家驹在东京富士电视台录制节目时不慎从舞台上跌落成重伤,6天后在日本东京去世,终年31岁。这大概是整个香港乐坛在20世纪的一大损失,不知道有多少歌迷在那一夜哭干了眼泪。谁也没有想到命运会如此的无常,上一秒他在你面前唱歌,下一秒他就已经跌下去再也不法站起来。时至今日,还是有很多歌迷不愿接受黄家驹离去的事实

致敬:回顾黄家驹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一生

已经离开了25载的黄家驹,但他的名字并没有在乐坛销声匿迹,众多歌手、名人、以及成千上万的普通人都不同场合、不同时间,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深情地演绎着黄家驹的歌曲。特别是那首充满力量《海阔天空》,更是现在年轻人在迷茫中寻找方向、在失意时寻求自信的歌曲。可以说他的歌曲已超越了语言与音乐的范畴,成为一种信念、信仰与力量。

致敬:回顾黄家驹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一生

1962年6月10日出生在香港的一个劳工家庭,他们一家七口住在九龙深水埗苏屋邨徙置区内一个不到三十平方米的小房间。也正是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黄家驹跟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样,必须独立自主、拼搏奋斗。这也是他创作歌曲倾向于家庭、生活、理想、社会的原因。

致敬:回顾黄家驹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一生

一把捡来的吉他,与音乐结下渊源。1979年黄家驹在博允中学毕业后,和很多人一样参加工作,在他成名前,做过办公室助理、电视台布景员、推销员等。

17岁时,黄家驹在邻居搬家的时候捡来了一把木吉他,原本打算把吉他送人,却因为朋友嫌破旧没有收下,而不愿扔掉的黄家驹想着没事弹着打发时间,谁知这一弹就再也没有停下来。

缘分就是怎么爱捉弄人,如果当初没有捡到这把吉他,如果朋友收下了这把吉他,也就没有后来黄家驹的音乐神话。

致敬:回顾黄家驹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一生

一个来自队友的嫌弃,坚定了音乐梦想。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当一个人的自尊被伤害的时候,都会激起超越别人的信念。很明显,年少轻狂的黄家驹也不例外,他在参加一个地下乐队时被队友嫌弃吉他弹的太烂,自尊心受到伤害的黄家驹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吉他,打败这支看不起自己的乐队。

为了学好吉他,黄家驹攒了一笔钱,买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把吉他,在房间里没日没夜的练他的吉他弹奏水平也是在这段时间得到提升。要说黄家驹是音乐天才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他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而是凭借着个人的音乐信仰一步步走向辉煌。

致敬:回顾黄家驹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一生

一次音乐节比赛,Beyond乐队的诞生。1983年香港吉他杂志举办音乐节比赛,而想要参加比赛的黄家驹却苦于没有乐队。

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家驹常去的琴行老板的介绍下,认识了叶世荣,发觉彼此音乐兴趣相近,于是黄家驹、叶世荣联同两位朋友邓炜谦及李荣潮一起临时组成乐队参加比赛。而要参赛,这支临时组成的乐队就必须要有名字,黄家驹觉得自己的乐队要和其他人不一样,就不能跟其他乐队一样以翻唱为主,要超越他们就必须原创,这就是给乐队起名Beyond的主要原因。

1983年在一本香港吉他杂志报道了Beyond乐队在参加吉他音乐节比赛获奖的消息,文章的标题是《一队新乐队起航了 Beyond》。经过这次比赛,乐队慢慢的成熟起来,虽然在这个期间有不断的成员离开和加入,但这并不能阻碍乐队的发展,最终Beyond留下了黄家驹、黄家强、叶世荣、黄贯中。

致敬:回顾黄家驹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一生

一场自办的演唱会,乐队走向职业化。在经过音乐节比赛后,Beyond 乐队的音乐道路并没有那么顺利,没有名气就没有经纪公司签约。黄家驹也不例外,他在坚持自己音乐道路上,为了生计同时打几分工。而为了乐队让更多人熟知,黄家驹跟几位队友决定,自己筹钱举办演唱会。

黄家驹的家境并不富有,父母都是靠五金店维持生计。在得知儿子有自己的梦想时,黄家驹的父母拿出了5000元赞助他们举办演唱会。《报答一生》、《真的爱你》这两首歌曲就是黄家驹为父母而写,感激他们在自己追求音乐梦想的道路上给予支持。

然而,要举办演唱会,5000元明显是不够的,所以为了筹钱,Beyond 乐队开始了疯狂打工的生涯。在电影《莫欺少年穷》中很好的诠释了这一情节。

最终黄家驹等人在香港坚道明爱中心举办了一场名为《永远等待》的演唱会,同时也邀请了很多唱片公司的人来观看,不幸的是直到演唱会结束,这些唱片公司的人并没有出现。整场演唱会下来,Beyond乐队不但没有赚钱,反而亏损了6000元。

演唱会结束过后,Beyond乐队被邀请参加台湾亚太流行音乐节,乐队的音乐也开始被部分人欣赏。而后乐队自掏腰包出了beyond的第一张唱片《再见理想》,然而磁盘上市后销量并不理想,就连当时香港赫赫有名的谭咏麟唱片销量的千分之一都不到。

惨淡的销量给黄家驹等人再一次打击,直到陈建添敲响了“二楼后座”这扇门,签约了Beyond乐队,从此走上职业化道路。

致敬:回顾黄家驹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一生

一首不想发表的歌曲,逆境中再一次重生。被唱片公司签约后的Beyond乐队,开始发行专辑、出唱片,1987年发行了第一张商业大碟《亚拉伯跳舞女郎》,可能因为造型不被听众所接受,最后以失败告终。随后在1988年推出了第二张专辑《现代舞台》依旧是石沉大海,不见成效。

唱片没有销量,自然也就没有收入,公司给黄家驹等人发出最后通告,如果第三张专辑再不成功,乐队直接解散。面对着没有收入和经纪公司的压力,Beyond乐队不得不去各种酒吧场合赶场,维持生计,唱着他们最不愿意唱的口水歌。相恋了4年时间的女友却在这个时候向黄家驹提出分手, 这让黄家驹倍感雪上加霜。歌曲《喜欢你》就是纪念这一段感情。

直到1988年十大劲歌金曲的颁奖典礼上,一首充满东方色彩的音乐《大地》一炮而红,也让Beyond从此火了起来,踏上了星途的第一座高峰。历史总是惊奇的相似,因为一首歌曲小样的丢失,《大地》这首原本黄家驹不想发行的歌曲,却拯救了整个乐队。也正是因为这个小巧合,才真正成就了Beyond,由此打开了香港乐坛的非情歌时代。

致敬:回顾黄家驹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一生

一曲俾面派对,宣战香港娱乐圈。随着Beyond的知名度提高,与音乐无关的通告也接踵而至,广告代言、宣言通告、娱乐节目,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他们要装小丑、伴可爱,马不停蹄的参加各种商业聚会。

然而,在黄家驹看来,歌手就必须以创作唱歌为主,而不是参加各种与音乐无关的节目。就在所有人都觉得Beyond会就此妥协的时候,黄家驹带领乐队所有成员向香港娱乐界宣战。

歌曲《俾面派对》的中文意思就是“给点面子参加派对”。在这首歌里,黄家驹毫不客气的讽刺了香港娱乐圈的浮华作风。因为在他眼里,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

致敬:回顾黄家驹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一生

一条辱骂歌迷的绯闻,迷茫中寻找音乐的真谛。黄家驹一直都是一个好哥哥,习惯了教育弟弟人生道理,看见不对的事情都像管一管。在众多歌迷面前,黄家驹像是多了无数个弟弟妹妹,他开始在各种场合、各种时间管教起自己的歌迷,这就是造出绯闻的主要原因。

同时,黄家驹也发现,自己的大部分歌迷喜欢自己并不是欣赏他的音乐,而是觉得自己在舞台上很有型,这一点让黄家驹感到很伤心。《谁伴我闯荡》这首歌诠释了黄家驹当时的力不从心。

在黄家驹眼里,音乐就是自己的生命,如果歌迷不能倾听欣赏自己的音乐,那就跟文章别人只看到字很漂亮一样很可悲。在他的管教下,原本狂热反判的歌迷终于能静下心来聆听音乐,有些歌迷在他的引领下开始学起了乐器。黄家驹也开始慢慢的教歌迷怎么去欣赏乐器与歌曲中的美妙,怎么用音乐去看待世界和人生。

致敬:回顾黄家驹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一生

一颗渴望自由与和平的心,跨越了音乐与社会的界限。Beyond在成名后,也开始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一次非洲自行,改变了黄家驹在音乐创作上的思路。很多歌迷也慢慢发现,他的歌曲开始面向社会、关注世界。

1990年8月3日至6日,Beyond主唱黄家驹随香港电台“爱心第一旅”远赴巴布亚新几内亚,并亲眼目睹了当地人民因为战争和灾荒而遭受的苦难生活。回到香港以后,黄家驹在报纸上读到了曼德拉被困狱中的故事,并由此产生了内心的共鸣。黄家驹认为曼德拉的精神内涵是关于抗争与希望,这与Beyond在香港艰辛打拼的背景不谋而合,《光辉岁月》就是黄家驹致敬南非总统曼德拉所创作的歌曲。歌词“可否不分肤色的界限,愿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充分体现了黄家驹渴望平等、热爱和平。

致敬:回顾黄家驹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一生
致敬:回顾黄家驹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一生

一句怕有一天会跌倒,画上不羁放纵一生的句话。熟悉黄家驹歌曲的人都知道,在他所有音乐作品中,运用最多的一个词语就是“唏嘘”。而这个词在每一首歌中都代表了黄家驹的不同心境,面对音乐之路的艰辛,他很无助。面对浮华不堪的娱乐圈,他很失望。面对歌迷的不懂欣赏,他很迷茫。面对社会的各种问题,他很无奈。

歌曲《海阔天空》是黄家驹的遗作,是粤语歌曲在内地流行的巅峰之作。歌曲承载了黄家驹与乐队赴日本发展的艰辛与对理想的坚持,也表达了黄家驹内心深处对香港乐坛的挣扎和失望。

也许命运就是怎么安排,黄家驹最终还是跌倒在自己最不愿意参加的舞台上。就像歌曲里所唱的一样,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可谁知这一跌倒就再也站不起来。

致敬:回顾黄家驹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一生
生命不在乎得到什么,只在乎做过什么。 愿黄家驹的奋斗精神永存乐坛。
致敬:回顾黄家驹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