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媽媽相連的地方——“神闕穴”,每天按1按,輕鬆排出體內溼氣

冬季時節,冷空氣瀰漫,身體易受寒,外加上生活中稍不留意,都容易引起體內溼氣堆積。常言道“千寒易去,一溼難除。”可見溼氣十分難纏,所以一經發現切勿忽視,還需及早醫治。那我們如何判斷體內是否有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和媽媽相連的地方——“神闕穴”,每天按1按,輕鬆排出體內溼氣

對比以下症狀,中招1~2條,可能就是體內溼氣過重了:

1、舌苔厚膩,嚴重些舌苔邊緣會呈鋸齒形(以清晨看舌苔最為準確)

2、早起刷牙噁心乾嘔,白天還易犯困、頭暈乏力、沒精神

3、大便溏稀不成形,容易粘馬桶,很難沖掉,排便不乾淨,使用手紙多,擦不幹經

4、滿臉油膩、冒痘、長斑、膚色暗黃,長黑頭,黑眼圈、眼袋重

和媽媽相連的地方——“神闕穴”,每天按1按,輕鬆排出體內溼氣

5、容易長胖,尤其小肚子格外明顯,減肥還容易反覆,久久減不下去

6、女性出現痛經,例假不準時,經常手腳冰涼

對待溼氣千萬不可放任不管:

中醫養生專家曾說,"溼氣乃萬病之源”,對我們的傷害更是緩慢又隱蔽,稍不在意就會疾病纏身。

如果置之不理,溼邪會一步步侵害我們的身體健康。

久而久之還會引發哮喘、高血壓、脂肪肝和心腦血管等疾病,更甚至是惡性腫瘤。所以祛溼迫在眉睫。

和媽媽相連的地方——“神闕穴”,每天按1按,輕鬆排出體內溼氣

中醫養生專家:常做這2件事,有效去溼氣

1、食療法:當歸紅棗桂圓湯(排溼氣,補氣血)

材料:當歸10克、乾紅棗30克,當歸、桂圓

做法:

(1)先將所有食材洗淨,當歸切片,紅棗去核備用,在鍋中加入清水適量;

(2)將當歸、紅棗、桂圓放入鍋中,大火煮沸,撇去浮沫,再用小火熬1小時,即可食用。

作用:常喝此湯有補氣益血的作用,能夠有效排出體內溼氣,加速體內血液循環,減少體內毒素堆積,尤其適合冬季食用,但是還需堅持食用,效果方才明顯。

和媽媽相連的地方——“神闕穴”,每天按1按,輕鬆排出體內溼氣

2、按摩療法:神闕穴(疏通經絡)

位置:肚臍中部,即肚臍眼處。

手法:

(1)打圈式按摩,保持同一個方向,如順時針揉動腹部,也可將一隻手放在肚臍,另一隻手放手背上,

(2)還可以塗抹艾草精油在腹部後,用熱水袋溫敷,有利於加快吸收熱氣。

作用:按摩神闕穴有助於健脾祛溼、強健身體,有利於促進腸道消化,還有緩解女性痛經效果,注意腹部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否則很容易受寒。

和媽媽相連的地方——“神闕穴”,每天按1按,輕鬆排出體內溼氣

3、中醫療法:由《金匱要略》中的膏方萃取製成的天香傾溼帖

材料:龍涎香、砂仁、白朮、茯苓、人參、茴香、藿香等十餘種芳香型中醫藥材。

原理:溼氣重主要還是脾胃內分泌失衡導致的,水溼留在體內無法排出,所以祛溼還需健脾胃。

用法:每天晚上睡前貼敷於肚臍上(神闕穴),第二天早起取掉即可,每日一次,不久就可以感覺到便便通暢了,氣色也會好很多。

功效:祛溼排毒,健脾和胃,調整五臟平衡,補脾肺腎,將藥效通過穴位吸收,有效排出體內溼氣。

和媽媽相連的地方——“神闕穴”,每天按1按,輕鬆排出體內溼氣

小分享:養成這些好習慣,拒絕溼氣侵害

1、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

辛辣刺激的食物容易助生內火,會導致身體出現發熱、熱火燥火、口乾舌燥、面紅耳赤等溼熱症狀。

誤區:很多人都認為吃辣椒能祛溼,這是不對的。而且像生薑、羊肉等熱性食物,還有燒烤、炸雞等經過高溫加工的食物油性重,吃這些也會加重溼熱內蘊。

2、不要吃甜膩食物

如果體內有溼最好不吃甜食,“甜膩化溼”,尤其是在現在天氣比較寒冷,食慾大增,吃甜膩的食物不僅會長肥長胖,還會影響脾胃消化,加重體內溼氣。

所以,像糖果、巧克力、奶油蛋糕等甜食女性雖愛吃但一定要少吃,多吃還會壞牙、長痘痘。

和媽媽相連的地方——“神闕穴”,每天按1按,輕鬆排出體內溼氣

3、不要吃不易消化的食物

體內溼氣重的人,還要注意不吃不宜消化的食物,像大豆、西蘭花等食物容易導致肚子脹氣,影響消化,容易造成腸胃負擔過重,造成體內溼氣堆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