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重,文中的症狀你有嗎?

在治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的就是溼邪。

溼邪有什麼特點呢?

一、溼邪重濁

溼邪是氣中重者,很容易困住我們的肌體,溼邪犯表,則令人頭重身困,四肢酸楚,若溼滯經絡,流注關節,則關節痠痛沉重、活動不利;若溼流下焦,則小便混濁不利、大便溏洩,或下利膿血,甚至婦人帶下粘稠腥穢等

二、溼性粘滯

這一特性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溼病症狀多粘膩不爽,如患者表現為小便不暢,大便粘滯不爽等;二反映在病程上,遷延時日,纏綿難愈,如風溼病、溼溫病。


“溼氣”重,文中的症狀你有嗎?

三、溼為陰邪,阻遏氣機,損傷陽氣

溼邪粘滯,留滯於臟腑經絡,常常阻遏氣機,使氣機升降無能,出現胸脘痞悶,小便短澀,大便溏而不爽等症狀。

溼邪致病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往往都是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溼氣遇寒便成了寒溼,與熱則成為溼熱,遇到風就會成為風溼,溼在皮下,就成了肥胖。

如果溼邪和別的邪氣相結合,就會形成一些短時間內很難治癒的病症,這是相當嚴重的。

溼邪是怎樣形成的呢?

首先,溼邪分為外溼和內溼。

外溼多是由長期感受外界溼邪導致,比如淋雨、居住環境潮溼等原因。在我國南方,常年陰雨潮溼的地區,人們常常感受溼邪,就會出現溼疹、腳氣等溼邪導致的病症。

內溼形成的原因多是脾胃虛弱,運化功能不強。脾具有運化水溼的功能,如果脾陽不振,運化輸布功能減弱,體內多餘的水溼就運不出去,堆積在體內就會形成溼邪。

怎麼判斷自己體內有沒有溼邪呢?

一、晨起時——看狀態

清晨起床後,如果感覺疲乏無力,頭腦昏蒙,渾身不爽利,這就說明你體內有溼邪。

二、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如廁時,如果感覺大便排出不暢,黏膩不爽,甚至粘在馬桶上,水衝不掉,這也表明體內有溼邪停留在體內。

很多時候,大便就是身體的晴雨表,這就是為什麼看病時,醫生經常要詢問大便情況的原因。

三、洗漱時——看舌苔、面色

洗漱時,照照鏡子,如果看到自己面色晦暗、臉上出油,如果舌邊有齒痕或者舌苔比較厚膩,這也表明體內溼邪比較厲害。

“溼氣”重,文中的症狀你有嗎?

怎樣才能祛除體內溼邪呢?

一、溼在上焦——芳香化溼

溼邪侵犯上焦,矇蔽了清竅,阻遏清陽上升,就會導致頭腦昏蒙,不清利、感覺整個頭部沉重或者眩暈、睏倦。

治療上焦的溼邪可以選用帶有芳香氣味的化溼藥,闢穢除溼。如藿香、佩蘭、厚朴花等。

可以將這幾味中藥放入藥包,做成一個小香囊,隨身攜帶,頭腦不清利時,拿出來聞一聞就會好很多。

國家級名老中醫姜良鐸提出,如果溼邪不嚴重,可以選用代茶飲每日飲用以排溼邪。

祛溼代茶飲:藿香2克、佩蘭2克、陳皮3克,泡水喝。

二、溼在中焦——健脾燥溼

溼邪困阻中焦,脾胃的升降氣機受阻,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就會出現腹部脹悶疼痛、食慾不振,泛惡欲吐等症狀。

要想祛除溼邪,首要的是先健運脾胃。脾相當於人體的轉運機,脾的功能健全,就能順利得將溼邪排出體外,並且使體內不再產生溼邪。

在《太平惠民合劑局方》裡面,就有一個祛溼的良方——平胃散。

平胃散的組成:蒼朮(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厚朴(去粗皮,薑汁制,炒香)、陳皮(去白)各三斤二兩,甘草(炒)三十兩。

服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以水一盞,入生薑二片,幹棗二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棗,帶熱服,空心、食前入鹽一捻,沸湯點服亦得。

這個方子現在已經有了中成藥,叫平胃丸,具有燥溼運脾、行氣和胃之功效。

主治溼滯脾胃導致的脾土不運,溼濁困中,胸腹脹滿,口淡不渴,不思飲食,或有噁心嘔吐,大便溏瀉,睏倦嗜睡,舌不紅,苔厚膩。

需要注意的是,體內沒有溼邪或者陰虛之人,症見舌紅少苔,口苦而渴,或脈數者,禁服。

3、溼在下焦——利水祛溼

溼邪困阻下焦,也會導致很多問題,最常見的病症是溼熱下注。

溼熱之邪侵及下焦,溼熱下注,會導致小便短赤、帶下色黃味臭、陰部瘙癢、腳氣、溼疹、瘙癢等病症。

治療溼熱下注的方子,基本上都是以二妙丸為基礎方的,臨床效果極佳。

二妙丸的妙處可不止兩點。

它的藥物的配伍很妙,方子由蒼朮和黃柏組成。

蒼朮氣味雄厚,健脾燥溼,芳香闢穢,能夠勝四時不正之氣,是燥溼健脾之要藥。

黃柏這個藥清熱燥溼,而且藥性作用的部位偏於下,黃柏為陰中之陰藥,氣味俱厚,能夠利溼不傷陰。

妙處之二就是指療效絕妙,朱丹溪使用本方治療溼熱下注等各種疾病療效很好,正因如此,他把本方記載到自己的著作裡,並且改名為二妙丸。

妙處之三在於本方組成簡單,留有很大的加減運用的空間,由本方加減而成的三妙丸、四妙丸也有奇效,此二妙丸又一妙處也。

三妙丸是由二妙丸加川牛膝組成。川牛膝具有活血化瘀、祛風利溼的功效,可以引血下行。

因此溼熱下注病症兼有下肢關節疼痛的首選三妙丸。

四妙丸是由二妙丸加懷牛膝、薏苡仁構成。懷牛膝相比川牛膝而言,更偏於滋補肝腎,而薏苡仁是清熱祛溼、舒筋除痺的良藥。二妙丸加上這兩位藥祛溼的作用加強,且對於腎虛腰腳痠軟無力的溼熱病症效果更佳。

其實,去除溼邪的根本方式,是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避開潮溼環境,儘量減少生冷肥膩食物的攝入,注意保護脾胃,增強煅練等,讓溼邪無法產生。中醫講,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告訴我們未病先防的重要性,等到病症已出現再去治療,恐怕為時已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