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添富楊瑨:優秀管理層才是公司業績增長的源頭

今天我們就訪談了匯添富全球互聯混合 (基金代碼 001668 )的基金經理楊瑨。楊瑨長著一張不老的娃娃臉,說話慢條斯理。認識他許多年,幾乎沒有看到過他著急的時候,為人處世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穩定,以及和外貌不匹配的成熟。聊起公司和投資時,楊瑨總是那麼認真,他不會和你爭論,不會一定要說服你,但總是能用幾句簡短的話,就把公司商業模式的本質說清楚。

從一個看電子硬件出身的分析師,成長到今天投資全球互聯網的基金經理。楊瑨的組合中不僅僅有我們身邊觸手可及的中概股,還有遠在美國的亞馬遜、Facebook等公司。那麼楊瑨又是怎麼在國內,做全球投資的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和楊瑨做了一次深度訪談。楊瑨給我感受最深的地方在於三點:

1. 看重管理層。一個公司能否發展在於兩點:管理層的戰略和執行力。財務數據更多是反應這兩點的結果。經歷了TMT的週期後,最後發現勝出的公司和失敗的公司最大差異在於人。

2. 看重企業的自由現金流和創造綜合回報能力(ROIC)。公司的損益表(P&L)很重要,但並非一個公司的全部。通過ROIC和自由現金流,才能看出公司盈利的源頭,護城河有多深。自由現金流的強勁,說明其增長不依賴大量的資本開支。

3. 注重海外公司的公開數據研究。大量的海外上市公司雖然離開我們很遠,但其信息披露非常詳盡,包括海外上市公司的季度電話會(Earning Call)都會包含許多公司運營的信息。通過對於這些公開數據來研究海外的互聯網公司。

以下是我們訪談的全文,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關鍵詞1:管理層是一個公司的靈魂

1. 朱昂:從一個TMT研究員,到海外互聯網基金經理,能否說說你這幾年研究框架和看公司角度的變化?

楊瑨:我做研究員的時候,會有一個很完整的研究框架,類似於一個公式,然後把一個個信息填進去。包括公司的治理結構,核心競爭優勢,管理團隊,盈利模式,行業特徵,行業競爭格局,行業所處階段等等。

當時我是研究電子行業為主,非常注重這些具體的研究框架。例如電子行業還有毀滅式創新的行業特徵。我會盡量把研究框架做得詳盡而細緻,不要漏掉任何的角度。

但是當我後來研究了很多公司,並且看了更多的行業以後,我今天放棄了過去的這種條條框框的研究範式。

我現在看公司,主要看兩個點:這個公司怎麼想,這個公司怎麼做。

2.朱昂:你從過去比較“數據化”的研究框架,轉向了今天看公司管理層,比較“軟性”的研究框架,能否具體說說為什麼公司怎麼想和怎麼做如此重要?

楊瑨:我們要了解公司持續發展的源頭在哪裡。一個公司怎麼想的,對應到公司的中長期願景,又對應到公司的文化,戰略構想和戰術執行,最終再對應到公司的財務數據,經營發展。而這些背後又都反映了公司的治理結構。

有些公司的管理層願景並非做一個偉大並且長久的企業,而是想賺了錢套現走人,這種公司的治理結構就比較差。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治理結構就非常好,儘管公司已經變成了一個職業經理人團隊,大家都很有錢,但依然保持著創業的熱情,而且看問題比較遠。同樣的例子還有小米,雷軍個人身價也已經很高了,做小米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朝著一個夢想而去。

公司的文化,治理結構,企業願景是“怎麼想”最重要的因素。

有了願景和戰略之後,就要看企業的執行力了。有些公司想的很好,也有優秀的企業家精神,但是執行力和管理卻跟不上。我曾經研究一些公司就有執行力的問題,公司的生態化願景很偉大,也招募了很多優秀的人才,但是最終沒有在執行上形成合力,沒有形成統一的企業文化。最終的結果就是偉大的願景沒有辦法落地。這是“怎麼做”。

阿里巴巴是又有願景,又有執行力的公司。還有一些比如美團,他們的執行力很強,戰略願景並不是那麼出眾,但依然成為一個偉大的公司。還有大家一直討論的特斯拉,公司的願景很前瞻,創始人也極具企業家精神,但是我發現他們的中高層一直在離職,感覺管理上一定有問題。一個很執行力很強的公司,不應該中高層一直在流失。

3. 朱昂:感覺你看公司遵循了“大道至簡”的原則,將原本複雜的東西,變得相對簡單一些?

楊瑨:所有公司都是很複雜的函數,核心就是抓幾個重要的參數。目前的研究框架偏向感性認知多一些。包括電商的兩個巨頭,阿里巴巴和京東。阿里的戰略就比京東要強,而且執行做的很好。京東的戰略差一些,比較依賴創始人個人的認知能力。京東的強項在於執行。而且從和公司的人溝通中,我發現每一個阿里巴巴出來的人,都很清楚公司要做什麼,願景是什麼。通過兩者的公司治理結構分析,就能感受到強文化和弱文化的差異。

許多人喜歡做這些公司的財務數據對比,這些是有意義和價值的,但是財務數據背後是這些軟性的東西導致的結果。

我的整體框架就是,這個公司怎麼想,怎麼做。

4. 朱昂:許多人特別重視財務數據,從你的角度看,財務數據反映的是管理層和治理結構差異的結果?

楊瑨:從跟蹤了一大批公司成長史的經驗中,我越發感覺管理層的重要性。以前看電子行業的時候,大家都是自上而下做研究。看重消費電子有什麼技術創新,手機行業又有什麼新的功能,哪些公司已經在這個賽道完成了卡位,能受益於這種技術創新。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瞭解這個公司的管理層。

回顧這些電子企業的發展歷程,最終有些公司從一個單產品線的公司變成了多產品線的公司,有些公司卻有一手好牌但殺不出來。我們把時間拉回到2010年,當時包括歌爾聲學,立訊精密,歐菲光等都是做單產品的。8年過去了,這些公司的結局完全不同。

最終造成這些電子企業差異的,就是管理層,就是人。有些公司的管理層有很遠大的願景,也有很強的執行力。當然,堅持一件事情是很難的。有些管理層會有所動搖,會去想賺一些舒服的錢,賺快錢。但是這會和公司未來的願景產生衝突,最終的結果就是許多優秀的高管出走。

電子行業歷史上有大量公司在“怎麼做”上面出了問題。2010年智能手機的爆發前夜,國內做觸摸屏的公司不下10家,最後真正做大做強的就是歐菲光。那些做不成的公司,就是輸在了執行力上面。

5. 朱昂:在電子行業這種偏向製造業的產業,戰略和執行非常重要,絲毫不遜色於互聯網企業,能否談談你在這個投資過程中,有發現哪些戰略和執行力都非常強悍的企業嗎?

楊瑨:一個經典的案例就是安防龍頭海康威視。這個公司最終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安防企業,和管理層是分不開關係的。管理層在戰略和技術方面很強,同時對於市場和管理也很瞭解,他們經常研究華為的組織架構。海康威視這種公司,有非常多的長尾訂單。不是幾個上千萬,幾個億的訂單,而是上萬個個這種幾十萬,幾百萬的訂單。如何把長尾項目做好,落地,就需要組織架構的支撐。

公司創始人經常說一個公司要做大,組織架構就要做小。比如兩個人就可以是一個小組,我們就為我們的項目組彙報,而不是一個部門彙報。所以他的效率很高,執行很強。公司的提拔機制很好,大股東對公司干預很少。

公司高管很年輕,骨幹很多75後甚至80後。和高管聊,每個人都瞭解公司願景,知道要做什麼,每個人風格類似。公司是工程師文化很濃的風格。你聊下來,各環節感覺是順的,你就覺得這個公司能夠做大。

關鍵詞2:看重公司創造自由現金流的能力

6. 朱昂:最初你是看硬件類公司的,現在投資偏向軟件類的企業,這個過程會對你產生什麼影響嗎?

楊瑨:其實沒有特別大影響,我現在也不僅研究科技產業,也看別的行業。特別是研究海外的公司,我開始理解海外投資者的思路是什麼。海外投資者看的是什麼? 他們買的是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自由現金流。或者說他們更看重企業創造綜合回報的能力。

我們總經理張總經常跟我們聊ROIC的重要性。他將企業的ROIC和增長畫成四個象限,ROIC和增長都高那個象限叫做“發電廠模式”。

ROIC代表企業創造綜合回報的能力。一個公司的CAPEX很小,OPEX也很小,但仍能創造很高的現金流。說明企業用很低的股權和債券成本創造出很高的價值,他可能具備很寬的護城河。這種公司要麼技術壟斷,要麼生態很強大,要麼品牌很強大。

從這個角度看,我做了投資後反而很少買當年入行看的電子企業。這些公司的自由現金流不太好,需要不斷投入巨大的CAPEX去買設備。所以你看這種公司的再融資比例很大,長期需要靠資本市場輸血。他們增長雖然很快,但是ROIC就很一般。

這種公司我們張總定義叫“資本癮君子”。他們不是資本殺手,但是要靠資本消耗來獲取增長。過去很多年,中國出現了一批這種牛股,即高增長和低ROIC。過去大家很少看現金流,更看重PEG即增速估值匹配度。

這種ROIC很低的公司,國外往往會給很低估值,國內之前更多是看EPS,不看ROIC。另外國外很少看好單產品遊戲公司或者娛樂公司,這種公司的ROIC不穩定。國內也有一些高ROIC是階段性的。

7. 朱昂:你提到的ROIC是一個非常好的角度,看重企業創造自由現金流的能力,而非僅僅看業績的增速。能否給我們舉一個例子?

楊瑨:這種案例最典型就是亞馬遜。亞馬遜的生態很強,每一塊業務的壁壘都很高。許多人以為亞馬遜不賺錢,但是其實他的自由現金流很強,一年差不多有200億自由現金流。公司的業務不一定每一塊都是行業第一,但形成的綜合生態卻極難被複制。在這種體系下,一旦公司進入穩定週期,就能給股東創造很可觀的自由現金流。

如果看自由現金流,其實亞馬遜估值不是那麼貴。公司投入大量的研發,內容、數據中心和物流。階段性有一些P&L的壓力,但是你知道一旦投入放緩,利潤會快速出來。

還有一種軟件類公司,也很典型,他們和互聯網有些類似。美國有很多SAAS雲服務公司,他們的利潤很低,甚至虧損。但是為什麼我覺得他們的商業模式比電子製造業好?

因為他們的獲客成本前期很高,客戶教育普及,實施使用,這個過程要耗費很多錢。但一旦獲得了客戶,客戶的遷移成本也很高。可能用這個軟件十年,每年會付很多錢,甚至每一年可能會付更多。好的軟件公司客戶流失率可能在5%以下。他的客戶留存率比互聯網高很多。互聯網有次日留存,七日留存。電商平臺你一比價,就跳轉到了其他平臺。

這些企業到後期,不需要再大規模獲客了,那時候利潤率就會很高。典型的公司就是微軟和Adobe。Adobe有40%以上的利潤率。此外,這些企業可以收到大量的預收款,自由現金流會遠遠好於P&L利潤。

8. 朱昂:其實這種軟件公司有點像巴菲特說的復購率,用戶一定用了就會不斷購買?

楊瑨:研究美股多了以後最深刻的感覺,就是這種發電廠模式,或者說印鈔機模式的公司很多。這種公司的商業模式,你不需要花很多OPEX或CAPEX,就能創造很多現金。這和產業地位有關,和國內目前許多科技公司還是不同。

你看IT產業鏈,雲計算生態,從芯片開始,整個生態都是海外廠商制定標準。虛擬化軟件,整個開源社區都是在他們的手裡。國內阿里也是用國外的開源社區。開源社區的意義是,他們會引領這些社區的roadmap往前走。話語權還是掌握在這些人手裡。再往上,應用軟件都有行業標準,比如adobe,autodesk這種,芯片設計的EDA等仿真軟件。他們掌握了行業標準,定價權。

為什麼ROIC很高,因為有定價權。甚至連接器等製造業標準,都在海外手裡。我們電腦和手機上的連接器傳輸標準,都是海外製定的。

這是偏向靜態的分析,因為美國很多商業模式都很成熟了,根基足夠厚。你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分析公司的執行力,戰略等,因為歷史已經證明了。但再往長期看,還是要看管理層。例如軟件偏成長行業多一些,你還是要看管理層,因為競爭格局沒有成形。比如雲計算,互聯網也都在發展階段。

9. 朱昂:你一直提到的印鈔機模式,國內是不是有些消費品公司也符合這個模式?

楊瑨:消費品公司講的是品牌和渠道。中國大部分的品牌是渠道品牌。他們通過很強的品牌和渠道曝光,讓你耳熟,眼熟。很多品牌你不知道是什麼,就是聽過,看過。在一堆品牌中,你會選擇他。

真正的心智佔領,還是海外那種大品牌,蒂凡尼,雅詩蘭黛,耐克部分也算是,這種品牌發展歷史很長,消費者不太會因為看了別家的廣告就轉去購買別的品牌。

渠道品牌會在部分行業出現,有些行業可能永遠不會出現。比較典型是高端白酒,大家宴請最重要的客人時,買的還是茅臺。有時候請朋友隨便喝一些,你可能會選別的。但是高端宴請的時候不會考慮你平常經常聽到或看到什麼牌子,這也是茅臺對消費者的心智佔領。

茅臺為什麼ROIC高,就是長期的品牌營銷和文化內涵沉澱。茅臺可以用很低的營銷費用和CAPEX,創造很高的利潤和現金流。這類中國很少見,典型的如部分白酒龍頭和品牌中藥。

歐美很多品牌也並非心智佔領型,包括聯合利華和寶潔,歐萊雅。他是靠產品矩陣,品牌矩陣。他們營銷很強,不是品牌的心智佔領。他們也可以創造出較高的ROIC。

10. 朱昂:你身在國內,但是你的產品中還是有不少純海外的互聯網公司,你是怎麼研究這些海外的公司?

楊瑨:海外公司的信息披露度很好。美國的企業,一方面大部分治理結構比國內好。許多科技公司經歷了幾十年,比如微軟這種公司,Adobe也是類似。經歷了三四代管理層交接班。幾代CEO在公司時間很長,理解公司的文化,都是內部培育起來的。他們戰略可能會變,但是願景不會變。

國內很多是創一代,這些公司的治理結構還不夠好。創一代到後期往往缺乏後勁。財富自由後,因為創一代太累了,也有很多誘惑,放棄公司,去做其他事情。人天性是這樣的。中國還有很多是家族式經營,不太相信職業經理人。要傳承下去很難。創一代老化,你會為創一代後期擔心。中國公司歷史沒有那麼長。

美國企業的歷史就很長。我買過一個做材料的公司,做了200年了,也就十幾億美元的銷售。但是仍然專注於把一件事情做好,把這個行業做好。

海外信息披露比較透明,我經常去聽earnings call,這個是最重要的。管理層會講戰略,戰術調整。比看賣方報告要好很多的。此外可以找IR約電話會溝通。我們每年會去美國看一兩次,還有一塊是找專家聊一聊。很多公司是全球化經營的,國內也能找到專家。

關鍵詞3:投資組合要構建脈絡

11. 朱昂:說了很多研究和看公司的角度,能否談談你是如何構建投資組合的?

楊瑨:投資組合一定要有脈絡。你要知道哪些公司在哪些脈絡中,具備相同的行業驅動力和行業風險。我會找好的脈絡,比如雲計算,我覺得是未來三到五年最好的脈絡;但不是隻看賽道和模式,而是看管理層。有些公司在一個好賽道,實際證明不一定能成功。好管理層是可以跨界的。這類好賽道的差公司,可能會被降維打擊掉。

組合中的投資脈絡會選幾條,一條脈絡最多佔倉位十幾個點。有些公司在不同行業,但我覺得是一個脈絡,比如博彩和酒店是一個脈絡,代表中國經濟的活躍程度,特別是民營經濟,他們的風險也是類似的。一旦中國經濟活躍度放緩,出去旅遊會減少,賭博的人也會變少。我會把相關性族群的佔比降低。

之前教育股出來黑天鵝事件,但我持倉這條脈絡佔比不高,對我的影響就不會很大。我的脈絡之間儘量相關度低一些,互聯網一條,雲計算一條,消費升級一條等等。就算一個投資脈絡不行,對你組合影響不會很大。

12. 朱昂:你的持股集中度過去幾年有什麼變化嗎?

楊瑨:去年我的集中度是比較高的,那時候主要還是因為能買到一批很低估的公司。當時許多公司經歷過2016年四季度的暴跌,估值很便宜。比如那時候阿里巴巴很便宜,實體經濟也很好,就可以買很多。現在持倉集中度在下降。今年很多黑天鵝。

看了美股後,感覺全球科技產業公司還是海外很強,中國的差一些。科技是重研發和重渠道,都需要最大的獲客成本和研發成本。很多國內都是做項目型的,意味著你的現金流不太好,規模也很難做大。

我做投資很少去預測未來,最終還是迴歸到公司的本質,看管理層是怎麼想的,公司是怎麼做的。未來發生的一切,都是基於公司的人。

汇添富杨瑨:优秀管理层才是公司业绩增长的源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