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設立了東廠和錦衣衛以後,為什麼又要設立西廠?

賴俊生

明代的特務機關一共設立過三個廠,包括東廠、西廠和內行廠,東廠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那麼西廠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西廠設立於明憲宗成化年間,西廠的設立與憲宗時期的大太監汪直被寵信有很大關係。汪直因為聰明伶俐,深得萬貴妃的喜愛,而萬貴妃是憲宗皇帝最寵愛的妃子,所以汪直得以平步青雲,不到二十歲就做了御馬監的太監,御馬監因為負責養馬、馴馬,所以掌握了一支由訓馬人員組成的準軍事部隊,其中包括騰驤四衛和勇士營,這也是後來汪直成立西廠的家底。

憲宗對於汪直也是非常信任,經常派汪直出宮去打聽軍情,在憲宗成化十二年的時候,朝廷裡面發生了一連串奇怪的事情,憲宗在早朝的時候經常會聽到盔甲相交和士兵打殺的聲音,憲宗以為是宮中混進了刺客,所以一度非常緊張。因為怪事持續發生,所以憲宗對負責皇宮警衛的錦衣衛和東廠的能力就產生了懷疑,東廠廠公尚銘也被痛罵了一頓。這也就是他後來為什麼要成立西廠的原因。成化十三年正月,憲宗命令汪直率百餘名官校在紫禁城西面的靈濟宮審訊犯人,因而西廠成立。

不過,沒有幾年,因為汪直治理下的西廠橫行霸道,引起了朝野的極大不滿,所以憲宗很快下命令裁撤了西廠,西廠也很快就消失了。

明武宗正德元年曾經短暫恢復過西廠的設置,不過沒幾年就因為劉瑾設立內行廠而撤銷。從明朝的歷史來看,西廠存在的時間並不長,而且與個人的榮辱緊密聯繫,不過西廠的設立卻是明朝黑暗的特務政治的一個縮影,明朝的皇帝們或許是這樣想的:一個廠不夠就來兩個廠,看哪些奴才更用命,更靠譜。


青年史學家


相信熟悉明朝歷史的朋友對那些權傾朝野、飛揚跋扈的大太監和鮮衣怒馬、神出鬼沒的錦衣衛記憶猶新。依仗著皇帝的寵信和器重,太監組織東、西廠以及充當耳目和打手的錦衣衛在二百多年的明朝歷史上佔據著濃墨重彩的地位。

在許多影響政局、關乎朝野的重大事件中,都能夠看到東、西廠和錦衣衛的身影,那麼到底這些機構是何時建立?在這些機構的發展和壯大的過程中又有哪些鮮為人知又精彩紛呈的故事呢?

相信看完本文的讀者一定會有更為直觀和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 (一)

我們所提到的明朝的“廠衛”,嚴格來說,主要包括四個機構:東廠、西廠、內廠和錦衣衛。它們共同服務於皇帝,負責對天下文武官員的偵察和審訊工作。

由於有了皇帝的特許,使得廠衛機構可以獨立於三法司(刑部、大理寺、督察院)等國家的正式司法機構以外來審判並處罰犯人,因此才造就了這些機構的煊赫權勢和在朝廷內外巨大的影響力。

下面按照時間順序對這幾個機構做簡要介紹!

①錦衣衛

錦衣衛的前身是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更名為“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負責皇帝的依仗和侍衛工作。

因此能夠被選拔其中的人員都是體貌魁偉、膂力過人之輩,此後值守宮門、皇帝出巡護衛事宜、對文武大臣實施廷杖等工作皆由錦衣衛負責。

洪武十五年開始(公元1382年),隨著統治的日益穩定,為了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鐵桶般穩固的江山,朱元璋開始羅織罪名來向自己的功臣集團下手。

為了便於操控和指揮,朱元璋將親軍都尉府和儀鸞司一併裁撤,正式設立了在後世頗具盛名的錦衣衛,負責“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等事宜,長官名為錦衣衛指揮使,直接向朱元璋彙報工作。錦衣衛下面又設置了鎮撫司等機構,負責偵查、逮捕、審問等工作。

短短几年的時間,錦衣衛發展迅猛,在許多朱元璋督辦的大案要案中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勞”,讓朝中文武為之側目。加上錦衣衛屈打成招、驕橫不法指事時有發生,讓戒備心很重的朱元璋有些忌憚,因此便下令廢除錦衣衛,將尚未處理完畢的案件移交國家有司。

明成祖朱棣在“靖難之役”登上了皇位,為了監視和打擊朝中的反對政治力量,他又將錦衣衛重新恢復。此後錦衣衛的職能和影響不斷擴大,不但可以逮捕皇親國戚和文武大臣,還介入軍中,參與蒐集軍事情報、策反敵對將領等工作。

明朝實行“衛”和“所”的軍制,作為十二個親軍衛中最重要的錦衣衛,編制非常完整,其下轄十六個所,在編人數達到六萬人之多,分佈在天下各地,另外錦衣衛還直轄經歷司和南、北鎮撫司三個部門。

其中經歷司掌管收發公文。南鎮撫司掌管本衛的刑法事務,兼理軍匠,主要用來處置錦衣衛內部的違法亂紀人員;北鎮撫司則負責此後臭名昭著的“詔獄”,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聞名後世的楊繼慎、楊漣等耿介忠臣都是在詔獄被迫害致死。

錦衣衛中的官職主要包括指揮使(正三品)、指揮同知(從三品)、指揮僉事(正四品)、鎮撫使(從四品)、千戶(正五品)、副千戶(從五品)、百戶(正六品)、試百戶(從六品)、總旗(正七品)、小旗(從七品)等。

如果你不小心穿越到明朝京城,在大街上看到有人腰掛繡春刀、身著飛魚服,那麼不用懷疑,這些人便是錦衣衛中的權貴分子了!

電影《繡春刀》、《錦衣衛》中都比較形象生動的還原了明朝錦衣衛飛揚跋扈、橫行四方的真實場景,從中可以一窺錦衣衛的服飾和兵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②東廠

東廠同樣在明成祖朱棣時候設立,由於錦衣衛駐守在宮外,遇到一些緊急的事宜,傳召不是很方便,同時也為了對錦衣衛的活動有所監督。朱棣打破了其父朱元璋定下的“宦官不得干政”的祖訓,開始重用溝通、聯繫比較方便、忠誠度也比較高的宦官。

在進一步加強皇權、打擊反對政治力量的大背景下,東廠於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十二月正式設立,全名“東緝事廠”。首領由皇帝寵信的宦官擔任,其官銜全稱為“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簡稱“提督東廠”或者廠公和督主。

寫到這裡,筆者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電影《新龍門客棧》中沙漠激戰的精彩場景,其中武功出眾、陰險毒辣曹少欽正是東廠的廠公(由功夫明星甄子丹所飾演)。

東廠建立之初,為了快速的開展工作,從錦衣衛系統中調撥了大批大手,並且藉助於錦衣衛中的高手訓練了一批由太監組成的東廠人員,代代相傳。這些人在此後皇帝授意或者許可的偵緝、抓捕活動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由於東廠沒有自己的監獄,因此抓到的犯人一律移交錦衣衛北鎮撫司處理。

比較諷刺的是,這一後來做盡壞事、引起朝野公憤的特務組織在其總部大堂中懸掛的竟然是民族英雄岳飛的畫像,大堂前還有一座“流芳百世”的牌坊。可惜此後東廠番子(緝捕犯人的差役)在京城大肆活動、猖獗無比的身影成為許多文武大臣、平民百姓的噩夢,與偶像岳飛所倡導的忠君愛國是大相徑庭。

擔任過東廠廠公的有王振、劉瑾、馮保、魏忠賢等權傾一時的大太監,除了馮保在後世的名聲不錯外,其他人都是劣跡斑斑、惡名遠揚。

雖然成立時間比錦衣衛晚,但是由於和皇帝的關係更近,並且負有監視錦衣衛的職能,因此東廠自明成祖後逐漸凌駕於錦衣衛之上(明成祖朱棣時期的錦衣衛指揮使紀綱、門達等人都是深受皇帝信任的近臣,加上東廠初立,因此形成的是廠衛並重的皇帝最為放心的格局)。許多錦衣衛的一把手指揮使見了東廠的廠公都要下跪磕頭,行參拜大禮。

更有甚者,在劉瑾、魏忠賢等人得勢時,錦衣衛指揮使的任命都要經過他們的批准和同意,這就更奠定了錦衣衛淪為東廠附庸和爪牙、打手的從屬地位。

  • (二)

③西廠

明朝成化年間,發生了道士李子龍潛入皇宮、意圖不軌的事情,雖然此人最終被抓獲並被問罪處死。但是經歷了叔叔景泰帝在位時期擔驚受怕日子的明憲宗朱見深還是心有餘悸,因此他對東廠的工作甚是不滿,東廠廠公尚銘也被狠狠的訓斥了一頓。

為了加強大內的保衛工作,明憲宗命另一位親信太監汪直從錦衣衛中挑選精幹人手,除了負責皇宮的警戒工作外,還要喬裝深入民間,探查百姓的風聞動向等。早就想著上位的汪直自然不肯放過這個能夠讓自己飛黃騰達的寶貴機會,他拿著雞毛當令箭,派遣大批人手潛伏民間,到處捕風捉影,投明憲宗所好,蒐集了大量的“秘密消息”嚮明憲宗做了彙報。明憲宗覺得這些消息很有價值,因此指示汪直正式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以便行事,為了與東廠相區分,便被命名為西廠。

人手當然還是同樣從錦衣衛中抽調,汪直也便成了第一任的“提督西廠”。短短數月的時間,西廠在編人數急劇膨脹,已經超過了兄弟單位東廠的人數。汪直的幹勁更足,他將這些人派駐全國,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政府官員,都是他的監視對象。只要有個風吹草動,汪直就大辦特辦,連著搞出了好幾個大案子,牽連人數眾多(其實都是汪直炮製出來的冤假錯案)。

汪直也在明憲宗面前狠狠的露了一回臉,明憲宗對他的工作更加的信任,並且准許他發現異動,可不用匯報、直接抓人。這無疑於給了汪直先斬後奏、便宜行事的特權。此後錦衣衛、東廠統統靠邊站,汪直同志以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鬥志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整死人不償命的缺德冒煙的行動中去。(《明通鑑》中記載:“(汪直)氣焰燻灼,凡西廠逮捕朝臣,初不俟奏請。”

經過幾年的折騰,西廠弄的朝廷上下群情激奮、怨聲載道,汪直也成為所有人的公敵,最終在政治鬥爭中逐漸失勢,退出了歷史舞臺。此後史書鮮有關於他記載,西廠也跟著銷聲匿跡。

由於明孝宗是位仁義寬厚的中興令主,因此在他的治下,東廠、錦衣衛等機構都不敢胡來。到了其子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時期,由於許多太監從小都是他的玩伴,深受其信任,因此隨著他的上位,太監勢力也再一次抬頭,並且湧現了以劉瑾為代表的太監邪惡勢力,西廠也跟著被重開,不過僅僅數年的時間,隨著劉瑾的覆滅,西廠也跟著被下令關閉,徹底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④內廠

內廠,又叫大內行廠、內辦事廠,它的設立和明朝太監界的泰山北斗級人物劉瑾有很大關係。

明武宗登基初期,其手下親信太監有八人,時稱“八虎”,其中的馬永成提督東廠,而谷大用則提督西廠。劉瑾則負責掌管司禮監,由於他與馬永成和谷大用之間都有矛盾,為了鉗制東、西廠的勢力,在明武宗的許可下,他新設立了內廠,

偵緝的範圍比東廠、西廠、錦衣衛還大,並且負有監視這三個機構的職責。

雖然存在僅僅五年的時間,但是有了明武宗的支持,加上劉瑾掌管司禮監,權傾朝野。因此內廠在他的領導下,更是大肆培植自己的勢力,期間害人無數、壞事做盡。

隨著正德(明武宗年號)五年劉瑾的垮臺,內廠和西廠一樣被正式下令裁撤,從此退出了明朝的政治舞臺。

  • (三)

如果我們自己探究明朝歷史上廠衛等特務組織比較活躍的幾個時期,便不難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基本上都由於在位的皇帝過於縱容、約束不當。並且這些皇帝本身治國理政的水平都比較差勁,才導致大權旁落,讓太監為禍天下,如明英宗時期之王振、明憲宗時期之汪直、明武宗時期之劉瑾、明熹宗時期之魏忠賢等。

由於明憲宗、明武宗、明熹等人懈怠政事,造就了汪直、劉瑾和魏忠賢連續數年執掌至高權力的鼎盛時期,朝中大批忠臣賢士被迫害和驅逐,導致朝政一片混亂,官場腐敗橫行,民生凋敝。

而在兩位雄主明太祖、明成祖時期,雖然藉助於這些機構打壓政治上的反對力量,但是一旦朝中局勢趨於穩定,便會著手對這些機構的勢力進行限制,一直處在他們能夠掌控的範圍之內。

至於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穆宗等皇帝在位時期,由於這些皇帝或本身理政能力出色、或有賢臣輔佐,因此廠衛活動並不猖獗,始終按照皇帝的意圖辦事,更遑論私下迫害朝中大臣了。

至於明世宗(嘉靖皇帝)在位時期,由於嘉靖皇帝智商過人,始終將太監當作家奴使喚,並沒有對他們委以重任或者放權。加上夏言、嚴嵩、徐階等內閣首輔都不是省油的燈,故而嘉靖年間太監幾乎沒有任何出頭的機會,連帶著錦衣衛指揮使都只能乖乖的辦差。

明神宗萬曆皇帝在位時期,前十年有曠世大才、一代名相張居正的輔佐,加上掌管司禮監的馮保是張居正的政治盟友,與歷代太監相比,其人的素養相對較高,在張居正推行新政的過程中,馮保出力甚多,算是歷代中不可多得的“太監政治家”。因此貪腐之事常有,但是遠遠沒有達到波及朝政、危害天下的地步。

張居正去世以後,萬曆皇帝忙著和朝臣們為立太子一事相爭不下,即使如此,還取得了“三大徵”的勝利。由於此時的文官集團比較強大,加上萬歷皇帝自從驅逐馮保以後,對太監比較戒備,因此在他當政的中晚期,並沒有出現廠衛凌駕於文官集團之上的事情發生。

到了風雨飄搖的崇禎年間(明思宗),曹化淳、王承恩等太監都對崇禎皇帝忠貞不二,並且品行比較起劉瑾、魏忠賢等人不知道強了多少,因此東廠橫行不法的事蹟幾乎罕見,錦衣衛也沒有什麼惡行。王承恩最後甚至隨著崇禎皇帝一起自殺殉國,也代表著在明朝歷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的廠衛制度隨著這個王朝的滅亡一起湮滅了!


大胖妞

我們先來說一下東廠吧,東廠是在明成祖朱棣時期成立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特務情報機構,因在靖難之役之後朱棣即位,但那時大多數大臣對新政權並不滿且時有傳出建文帝還未死的消息。他覺得有必要成立一個新機構來鎮壓政治上的反對力量。

因在靖難之役中一些宦官是為朱棣有過貢獻的,所以在朱棣的心中宦官的形象還是老實可靠的,且宦官不像錦衣衛,他們可以活動在宮內,朱棣召見起來比較方便。所以朱棣決定違反朱元璋宦官不能幹政的祖訓。成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由自己信重的宦官擔任首領。

東廠的只能東廠的職能是"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權勢"。他是直接彙報給皇上。比較可笑的是東廠的大堂裡掛有岳飛的畫像和百世流芳的牌坊,可是他們做的事情卻大大違反了這裡面的初衷,他們常常在京城裡網羅各種罪證、屈打成招、誣陷良民,從而收取賄賂已達到自己的私利。那時候的人們通常聽到東廠二字聞風喪膽。

西廠是在東廠成立一段時間後才成立的,它在明朝歷史上存在的時間也比較短。它成立的機緣比較有意思,在明憲宗時期京城裡出現了妖狐夜出的事件隨後又有一位叫李子龍的道士妖言惑眾潛入皇宮伺機殺害皇上,但最終敗露,被伏法。明憲宗知道這件事情後內心很恐懼,覺得哪裡都很危險。便讓自己身邊得力的一個小太監汪直喬裝打扮,出宮體察民情。汪直想借這個機會高升,便在民間捕風捉影,製造了許多的假消息給明憲宗,而處在深宮裡的明憲宗覺得這些情報很有用,希望汪直能繼續做下去,便成立了西緝事廠簡稱西廠,讓汪直作為最高領導。西廠也是直接彙報給皇上,但西廠的權利要遠超過東廠,活動範圍從京城到各個地方。明憲宗成立西廠之初是想讓汪直為他打探消息,但汪直卻為了自己可以升官發財,不斷的製造大案,主要打擊對象為朝中大臣,一旦懷疑誰便把他抓來言行逼供,弄得人心惶惶!

在西廠成立五個月時,朝中大臣聯合起來參奏汪直,明憲宗接到奏摺後非常震驚於是撤銷西廠,但是在沒有西廠的日子裡,明憲宗又非常恐懼,就怕別人害了他,奸臣戴縉在得知皇帝心思後,大肆吹捧汪直。明憲宗非常高興,恢復西廠,在關閉西廠一個月後,汪直復出,他迅速剷除了當時反對他的那些大臣們,辦案也越來越殘暴!

隨著汪直權利越來越大,明憲宗開始警覺,最終汪直失寵於明憲宗被調離京城,西廠解散,幾年後汪直死去!

到了明武宗時,大太監劉瑾因與之前還是太子的武宗比較親厚,所以劉瑾得寵,西廠復開他便作為了西廠的最高領導。在正德五年時,劉瑾倒臺,明武宗下令撤銷西廠。西廠至此便消失在明朝的歷史中!


口袋裡的喵

錦衣衛、東廠和西廠都是明代的特務組織。

錦衣衛由朱元璋創建,負責監視所有官民。為了更嚴密地監視文武百官與平民,錦衣衛擁有非常龐大的情報網絡,衛中密探,盛時有六萬名之多,吃錦衣衛這碗飯的線人更是多達十五六萬人。如此龐大的布控網絡之下,即便是隱藏在“街塗溝恤”的“奸宄”,都難逃錦衣衛的“密緝”。

東廠由朱棣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置立,由皇帝親近的太監統轄。其情報網絡比錦衣衛更加發達,負責監視、竊聽的密探均取自錦衣衛“旗校”中的業務精英,“最輕黠狷巧者乃撥充之”。

那麼朱棣為什麼要在已有錦衣衛的情況再設一個特務組織呢?史料是這麼說的:朱棣奪位之後,先是“廣佈錦衣官校,專司緝訪。復慮外官瞻徇,乃設東廠於東安門北,以內監掌之”。東廠監視的對象包括錦衣衛。也就是,皇帝出於猜忌的心理,對錦衣衛也不太信任,需要再設一個更可靠的特務機構。

但皇帝設了東廠之後,還是不放心,成化年間,又設了一個西廠,“伺察陰私”,“所領緹騎(密探)倍東廠,自京師及天下,傍午偵事,雖王府不免”,連東廠的活動也受西廠監視。沒辦法,明代的政治就是這麼混蛋。

不要以為設了西廠之後,皇帝就放心睡覺了。不。正德年間,大太監劉瑾又設了一個內行廠,“雖東西廠,皆在伺察中,加酷烈焉”。像明朝這樣熱衷於設立特務組織的奇葩王朝,可謂絕無僅有,你找不到第二個了。


吳鉤的鉤沉

西廠的成立是非常偶然的,成化十二年(1476年),先是京城內出現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著又有一個妖道李子龍以旁門左道蠱惑人心。當時李子龍以“左道”馳名一時,在朝中有極多的親信。在親信的幫助之下,李子龍有機會深入內宮,到萬歲山等地觀察。雖未明其真正之意,但據傳李子龍意欲弒君,並且被錦衣衛校尉發現,李子龍遂伏法。

當時二十餘歲的成化帝明憲宗得知此事後,認為到處都充滿危險,因而大為緊張、疑神疑鬼,為了避免類似的事再次發生,明憲宗朱見深十分想了解宮外的民臣動向,於是令宦官汪直從錦衣衛中選人喬裝成平民,出宮伺察。汪直抓住了這個機會,到處捕風捉影,蒐羅了不少所謂的“秘密消息”報告給了憲宗。憲宗認為這些消息很有價值,對汪直的表現也十分滿意,要他繼續做下去。

這個喬裝成百姓的偵查是不成氣候的,於是憲宗組織了新的內廷機構——西廠,西廠以汪直為提督,廠址設在靈濟宮前,以舊灰廠為廠署總部。西廠的軍官主要從錦衣衛中選拔,這些人再自行選置部下,短短几個月內,西廠人員極度擴充,其勢力甚至超過了老前輩東廠。


長河落日圓讀史

錦衣衛,明朝官署名,即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皇帝的侍衛機構。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時所設御用拱衛司。為了監視、偵查、鎮壓官吏的不法行為,太祖先後任用親信文武官員充當“檢校”,“專主察聽在京大小衙門官吏不公不法及風聞之事,無不奏聞”。明洪武二年(1369)改設大內親軍都督府,十五年(1382)設錦衣衛,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從事偵察、逮捕、審問活動。\n東廠,官署名。即東緝事廠,中國明代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東廠是世界歷史上最早設立的國家特務情報機關,其分支機構遠達朝鮮半島。\n 地點位於京師(今北京)東安門之北(一說東華門旁)。\n 明中葉後期錦衣衛與東西廠並列,活動加強,常合稱為“廠衛”。\n 東廠權力在錦衣衛之上,只對皇帝負責,不經司法機關批准,可隨意監督緝拿臣民,從而開明朝宦官干政之端。\n西廠即西緝事廠。明憲宗時為加強特務統治,於成化十三年(1477)於東廠之外增設西廠,與東廠及錦衣衛合稱廠衛,用太監汪直為提督,其權力超過東廠,活動範圍自京師遍及各地。後因遭反對,被迫撤銷。\n錦衣衛,皇帝的侍衛機構。前身為太祖朱元璋時所設御用拱衛司。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設大內親軍都督府,十五年設錦衣衛,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n 西廠在明朝歷史上只短期存在過,明憲宗成化年間成立了一個新的內廷機構——西廠。其勢力甚至超過了老前輩東廠\n 西廠僅僅成立5個月就被撤銷,只相隔一個月 憲宗又恢復西廠。明武宗繼位後,大太監劉瑾掌權,宦官勢力再度興起,西廠復開,劉瑾倒臺,武宗才下令撤銷西廠。西廠作為一個臨時產品,就這樣在歷史上永遠地消失了。\n 錦衣衛的首領稱為指揮使(或指揮同知、指揮僉事),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很少由太監擔任。屬於外臣。而東廠、西廠的首領是宦官,即內臣。\n 在與錦衣衛的關係上,東廠後來居上。由於東廠廠主與皇帝的關係密切,又身處皇宮大內,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錦衣衛向皇帝報告要具疏上奏,東廠可口頭直達;皇帝還賦予東廠督主以監督錦衣衛人員的權力。東廠和錦衣衛的關係,逐漸由平級變成了上下級關係 。在宦官權傾朝野的年代,錦衣衛指揮使見了東廠廠主甚至要下跪叩頭。\n 東廠、西廠與錦衣衛共同點是 監視、偵查、鎮壓官吏的不法行為。即“巡查緝捕”\n 總之,出於專制政權的內部需要,皇帝需要一個獨立於官僚機構之外的勢力供自己使用,東廠、西廠與錦衣衛都是這樣的機構。


見微而知著

一句話,就是皇帝想要控制權利。從開始的錦衣衛,到後來的東廠,西廠,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因為掌控者時間長了,有了威權,不可避免地會和皇權發生衝突(劉瑾就曾經在自己常用的一把扇子中藏有一把匕首),皇帝要想牢牢地控制住權利,只有培植新的爪牙來剝奪原來的爪牙的權利,這就形成了威權組織不斷地增加的原因。


管風裡是誰

大明錦衣衛與廠衛的權力互不相同,錦衣衛是保衛皇帝與皇室的機構同時還行使儀扙隊的功能。而東廠則是特務機構並且主要是監視官員們而西廠則是監督平民的的機構,權力與功能的不同決定了這些機構的設立。


牧羊人38241019

明朝為什麼搞個東廠和西廠?它的作用是為了什麼?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name": "3-28.mp4\

鄭道慶

先是錦衣衛,後來成立東廠,西廠,都是出於明朝皇帝意圖掌控朝廷,臣民,工具。探聽天下的耳目,抓捕,審問,殘害,反對者的爪牙。只不過三個衙門先後成立,權利越來越大 不過是因為皇帝越來越恐懼,害怕來自民間或是朝中的反叛。真正有能力的明君聖主是不會這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