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友情提示:這是一篇長文,如果你覺得有價值,歡迎參與評論、轉發與收藏。我是小歐,感謝關注!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孩子們永遠是世界的希望!

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看孩子們長大,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父母聽見孩子們的笑聲,這個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事情就是孩子們可以健康成長,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東西就是孩子們無憂無慮。

經濟對於社會生活而言,早已深入到了每一根頭髮絲,人類社會的任何生產要素都已經廣泛延伸到經濟定義當中,對於構成一個社會單細胞的家庭而言,孩子們無疑是最重要的部分,事關人類傳承和血脈,因此經濟自然也對孩子們的快樂成長抱有極大的善意和期待。

而父母們作為孩子們的陪伴者,也同樣願意以最大的能力給予孩子們最美好的世界,只要孩子們能夠快樂長大,我相信所有的爸爸媽媽們絕對都是無怨無悔的。

其實你們觀察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經濟模式,無非需求與供給兩端,而作為兒童產業也不例外,只不過孩子們並沒有經濟能力,因此他們中間由父母們的經濟能力作為產業鏈條的紐帶。

因此這篇文章,我們將通過三個獨特的視角來闡釋兒童產業的經濟價值和弊端,由此來觀察關於孩子世界的經濟價值和產業發展,並以此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有機部分來加以解讀。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長大是快樂,童年是美好

一、關於長大

從媽媽懷孕開始,對一個新生成員的期待就伴隨著家庭經濟構成而誕生了,爸爸媽媽們必須要開始精打細算關於孩子們的一切事物。而從這個階段開始其實產業就已經開始有效接入了孩子的世界,包括醫院、包括生孕用品、包括奶粉、包括媽媽們的保健食品、甚至於胎教產業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動力。

市場引導產業發展的話是一點錯都沒有的,爸爸媽媽們考慮什麼,產業就給予什麼。而關於長大,由於這個詞的延伸範圍太大,因此這裡我們狹義一點討論,單指得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吃飯問題。

關於吃飯,人天生一張嘴,吃飽飯成了最大的困惑。孩子們吃什麼,在成長過程是至關重要的,從出生到青春期這段時間裡,孩子們的溫飽問題基本上和爸爸媽媽們的經濟條件息息相關,因此我們來看一看,關於孩子們成長過程中吃飯的經濟價值到底在哪裡?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吃飽肚子不捱餓

孩子們的視角:對於孩子們而言,飯只主食和零食,零食我們下面再講,而關於主食的一日三餐,其實都是和爸爸媽媽們的經濟能力和觀念有關的,而孩子們只需要負責張口就行了。儘管好吃或者不好吃,這是一個問題,但基本上就是按部就班得被餵飽就行。

三十年前,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記得那時連奶粉都是稀罕玩意,早早得在童年時代裡,一日三餐都是和爸爸媽媽們吃得是一模一樣的,頂多是生病的時候媽媽會煎個雞蛋或者攤個肉餅什麼的。如今的孩子們算是幸福多了,從出生開始,他們喝得是奶粉,上小學爸爸媽媽們還得擔心食品安全問題,甚至到了中考和高考的時候有的媽媽們還得專職做飯,口味搭配營養。

其實對於孩子們而言,三餐的意義就是不要餓著就行。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爸爸媽媽只希望孩子們能吃飽、吃好

父母們的視角:對於爸爸媽媽們而言,孩子的溫飽問題一般都要考慮兩點,其一家庭收入,其二就是吃飽吃好。從孩子出生的奶粉挑選,到還長身體階段的營養補充,甚至於包括孩子餐食的葷素搭配。現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爸爸媽媽們的觀念就是儘量在自己能夠承擔的範圍內滿足孩子的生長需求,缺啥補啥。基於這種指導方針下,大部分孩子的餐飲食譜都比我們那一代人要好得多了,選擇也是多種多樣的。

我們小時候基本上能過年過節吃頓肉都需要耗費爸爸媽媽們極大得心思和努力,現如今孩子們的餐桌上哪一頓少得雞鴨魚肉啊,我們那個時候是被叮囑少吃肉多吃菜的,現在的爸爸媽媽們是要葷蔬搭配,營養均衡的。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食物安全保障是產業良心

產業的視角:關於孩子吃食的產業鏈條很多很多,奶粉、牛奶、麵包、糧食產業、畜牧水產養殖、果蔬種植等等等等,基本上和農業相關性非常得大。基於農業的高速發展,價值的定義也不再單純是讓人們吃飽了,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才是當下對於糧食安全的重要理念。

孩子們的吃食不僅僅要在生產源頭上把控質量和價值,更重要得是基於世界糧食產業的標準理念引入,生產加工符合父母和孩子們需求的高質量食品,保障孩子們能健康成長。之前曾經出現的三聚氰胺事件給人們敲響了警鐘,這種問題食品怎麼能任由流入孩子的口中?這是爸爸媽媽們決不能允許的。

食品價值的定義首先是安全,然後才是高品質質量,最後是營養考慮,基於這三個原則去生產產品才是保障孩子們在需求端滿足的必要條件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是距離一個農業生產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如今爸爸媽媽們對於孩子們的餐桌標準更高了,希望我們的產業真正能夠做到適應這樣的時代需求,形成更高標準的產業鏈。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小寶貝們的靚麗秀

二、關於衣服

孩子們吃飯的問題解決了,那麼接下來就是穿衣的問題,早前兒童服飾涉及的僅僅就是保暖問題,而如今孩子們不僅要穿得暖和,還要穿得好看,穿得風潮。

五顏六色的兒童服飾,從襁褓服到學生校服,從尺寸到風格,孩子們可以穿著美美的衣服展示個性和活力,走在學校了,走在大街上,寶貝們也是自己的代言人了。

在我們的觀念中,穿衣吃飯是連在一起的,作為孩子們世界裡相對基礎的保障需求,穿衣服實際上也是有時代變遷的,同吃飯的需求一樣,早年的孩子們由於家庭條件有限,基本上是一件衣服哥哥姐姐穿完了留給弟弟妹妹傳,心靈手巧的媽媽們總是在縫紉機身上下文章。

如今一晃多年過去了,伴隨著家庭收入的挑高,孩子們基本上也都能夠在衣服上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小心思。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走秀風采一點也不比大人們遜色

孩子們的視角:對於孩子們而言,衣服有的時候可比吃的還要重要。我記得我小時候為了一件帥氣的小風衣跟爸爸磨了好久,好不容易在生日的時候得逞了,結果沒穿三天就被自己弄破,氣得直跺腳。穿衣服這件事,小傢伙們可挑了,從顏色到尺寸,還得搭配自己的心情,漂漂亮亮總是顯得威風極了。

父母們的視角:現在的爸爸媽媽們也是為孩子的穿著操碎了心的,以前我們的爸爸媽媽們只要一個能掙,一個能縫,就可以解決大問題了。現如今哪一個寶貝不是從小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又要保暖又要時尚個性,得益於服飾產業的成熟度,媽媽們也不用動手了,只要會挑就行,當然前提是爸爸還是得會掙了,這一點沒變。

現實的情況就是父母對於孩子穿著的關注焦點已經不再是保暖,而是個性和時尚了,因此爸爸媽媽的眼光和搭配也是成就小朋友童年亮色的必要條件之一了。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媽媽們挑花了眼

產業的視角:關於兒童服飾產業,從碎花裙子、海軍服到如今的香榭爾時尚風標,中國的兒童服飾也從簡單走向了價值,產業鏈的高端升級不僅僅得益於孩子和家長們的品味更高了,更是因為中國紡織業的進步早已經從為規模化生產流程到個性化手工獨立裁剪打造轉化的地步。

風水輪流轉,以前是裁縫,現在是服裝設計師,高端的要求考量得是時代的進步需求,同時也是服裝產業的自我革新,寶貝們當然可以值得擁有更好的。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就快消失的爆米花

三、關於零食

終於要提到我最想要提的部分,關於這個我可有三天三夜的話可以說。之所以把零食從吃的東西里單挑出來說,那是因為這才是孩子的最愛啊!更何況對於這個,我小時候可是絕對有發言權的,因為我是一隻小饞貓!孩子對於零食天生是沒有抵抗力的,一根棒棒糖,一瓶汽水,一袋北京方便麵,一包衛龍小辣條……

小時候為了買一包唐僧肉話梅,能把爸爸給的早餐費偷偷藏起來,然後等著賣零食的阿婆來。對於孩子們來說零食是童年裡除了玩具之外最大的色彩,沒有什麼比玩具和零食更加開心的事情了。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風靡世界的辣條

孩子們的視角:對於孩子們而言,吃是分兩個部分的,一個是為吃飽肚子,這是爸爸媽媽們操心的事情;另外一個就是好吃的零食,這個是用來解饞用的。零食的來源是很廣泛的,可以來自商店,可以來自爺爺奶奶的手上,可以來自爸爸媽媽的獎勵,可以來自親戚長輩的見面禮。

從糖果點心到串串水果,從麵包飲料到餅乾巧克力,這些都是孩子們眼中的金疙瘩,讓他們心心念念。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讓孩子們快樂的源泉

父母們的視角:我想爸爸媽媽們是最不願意看孩子吃零食的吧,不僅沒有任何好處,而且還特別容易生病,比如鬧肚子。孩子們眼裡的金疙瘩在爸爸媽媽的觀念裡恐怕就是個不好的存在了,但是爸爸媽媽們永遠要記住一個問題,那就是你根本不可能杜絕孩子去吃零食的,除了本身帶給孩子的快樂無可取代以外,作為孩子們之間相互溝通的友誼橋樑,你無法去完全剝奪這個東西。雖然不願意,但是想一想你自己的童年經歷吧,也許就可以理解了。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心心念唸的冰淇淋啊!

產業的視角:在產業方面,孩子的零食經濟已經是一個相當龐大的規模了,涉及方面相當廣泛,這裡就不一一舉出了,免得打廣告。只談零食產業的要求,只有一點那就是應該絕對保持乾淨和健康安全,除此之外我國對兒童食品的銷售產品是有絕對的硬性保準的。食品添加劑和染色的運用必須符合規定,但儘管如此還是很多的不良商販為了賺孩子們的錢,想方設法的將零食做得更加的鮮豔亮麗以吸引小朋友的消費,這是絕對不行的,對於兒童食品而言,健康安全是鐵一樣的底線。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除了吃還有玩

四、關於玩具

除了零食之外,孩子們最夢寐以求的恐怕就是玩具了。小時候一個奧特曼公仔就能被搞定的我深知其中奧妙,玩具是孩子們最好的禮物。女孩子的娃娃,男孩子的變形金剛,如今的玩具早已經不是這些老掉牙的東西了,但是算再怎麼變化,玩具最初的定義都是不變的,那就是孩子們的陪伴。

葫蘆娃、白雪公主、迪士尼、貓和老鼠、變形金剛、玩具大卡車、拼圖……孩子們的玩具太多太多了,而這些多半都和孩子們看得動畫片聯繫在一起,作為動畫片的周邊產業,玩具成為了孩子們真實接觸的動畫片產物,而這中間帶來的快樂是眼中看見和手裡互動的相互融合,並且能夠給孩子帶來精神上的愉悅。

這就是玩具的使命!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我就要這個

孩子們的視角:一個個的玩具對於孩子們而言,就像是認識世界的一個個具體的象徵,並且還能夠觸摸玩耍以及同小夥伴們分享。像我們小時候的玩具,就是卡紙片、彈弓、小汽車、陀螺、鞭炮這些,而現在的孩子們往往都是電動玩具居多,往往都價值不菲。

雖然時代在進步,但是玩具帶給孩子們的快樂是一樣的,不管是便宜還是昂貴,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們更加得開心和快樂!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親子時間

父母們的視角:爸媽們對於玩具還是很捨得花錢的吧,更何況有一些類型的玩具還是花心思挑選的,比如認知類玩具和益智類玩具都是為了提高孩子們對於事物的認知和判斷,另外爸媽們為了給孩子們帶去快樂的童年在玩具上的標準其實比零食要靈活得多,因為適合年齡段的玩具是有益於孩子成長的,所以很多爸爸媽媽們也盡力在這個方面滿足孩子們的需求。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安全是玩具生產的核心考量

產業的視角:關於玩具產業其實很多都是作為配套出現的,一般的都和當時風靡孩子們的動畫片息息相關,而對於玩具的意圖和設計,多半都可以用作於引導孩子學習方面,因此需求促生之下的玩具產業,在保持安全的標準上基本上是屬於自由發揮類的加工產品居多,得益於兒童產業的必要性需求,這種產業的經濟價值往往十分長遠,因此到底往哪個方向發展是需要思考的地方。需要產業將價值應用在寓教於樂的上面,而不是單純得只是為了取悅孩子們。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讀書

五、關於教育

好了,說完了孩子們的吃喝玩樂,接下來的是大事,這件事是關乎孩子的成長中最大的一件,也是爸爸媽媽們最頭疼的一件。

關於教育,中國的癥結太多太多了,基礎教育差,應試性強,是打根子裡帶來的。作為上進的唯一出路,當孩子們走入課堂的那一刻開始,這個話題就一直要伴隨他長大成人。而爸爸媽媽們擔心的是關於教育,到底是教好孩子還是教壞孩子的問題,到現在我們中國人都弄不清楚,還花了一大堆的冤枉錢,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敗筆。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家庭,甚至是教育產業而言,弄不清楚教之所及,這個麻煩就會一直沒完沒了下去。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永遠不得閒的孩子們

孩子們的視角:對於孩子們而言,他們討厭去上學。是的,中國的孩子們絕大多數都不喜歡去上學的,在學校裡等於束縛管教以及不計其數的考試,還有爸爸媽媽們看到成績時的黑臉和逃不掉的捱揍。就連寒暑假都不得清閒,平日裡參加一大堆的補習班、興趣班,還有數不到盡頭的作業。中國的教育給孩子們的觀感太不好了,除了能和小夥伴們接觸以外,難得快樂。我想孩子們一直都想不通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要去學校?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真得贏在起跑線上了嗎?

父母們的視角:為什麼要去學校?孩子們不明白,可爸爸媽媽們明白得很,為了孩子能夠學習知識,為了孩子能夠上進,為了能夠在以後能夠在激烈的同齡人中脫穎而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中國家長對於教育的期待和要求,他們不惜下血本,不辭辛勞也要讓孩子們接受最好的教育,為得就是孩子們好!可是真得好嗎?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簡直是毫無價值的培訓班

產業的視角:自從俞敏洪將教育的觸角延伸向了資本和產業之後,中國大地上賺教育錢的人也越來越多,可是這裡面有多少是真正為了孩子好的東西,我想近乎於零。教育產業的價值在於它改變了教育的附加影響因素,得以通過資本將額外的教育理念帶中國家庭。可惜中國的教育產業走了歪路,不僅唯利是圖,更是惡化了教育唯分數論的權重。西方教育產業的價值在於定義額外的教育理念,它們是屬於普及教育外的創新機制,而我們完全是毫無價值的重複。不僅加重了教育的家庭支出,還增加了孩子們額外的負擔,簡直是助紂為虐都不為過。

因此中國的教育產業必須重新洗牌,尋找自己的價值定位,做一個學校教育外的嘗試角色,幫助學校教育重新合理迴歸價值軌道,這一點是每一個做教育人應該思考的問題。產業固然帶有很強的功利性,但是教育價值應該保持它的純粹性,這一點切記切記!!!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躲不過去的白大褂

六、關於醫療

孩子們的世界裡除了吃喝玩樂還有接受教育之外,他們的童年裡還有一個比較大的麻煩事,那就是生病。這個事情也是爸爸媽媽們最不願意提及的東西,看寶寶受罪,做父母的總是難過又傷心,孩子們也不好受。可是這個東西是難免的,誰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個小病小災的呢?

可是如何保障孩子們健康成長是考驗我們這個社會的重大事項,我們絕對要給予回答的。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一點都不好玩

孩子們的視角:生病是孩子們最不願意遇到的事情了,哪怕是打預防針,很多孩子都害怕不已,對於穿白大褂的醫生叔叔阿姨天生就不太友好,去到醫院聞到消毒藥水的味道都可能嚎啕大哭。

別人不知道,我只知道在我的童年時代,打針吃藥拔牙是我的童年陰影,而這些無不與醫院有關,所以我長大之後雖然對醫生的職業抱有極大的敬意,但我相信孩子們確實是不太願意去醫院的。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看病貴,爸爸媽媽們還是負擔重

父母們的視角:而對於父母而言,考慮的問題可能就大了,孩子生病,不僅要勞心勞力,還有有鉅額的醫藥費用承擔,保障孩子們健康成長是每個爸爸媽媽的責任和義務,因此父母們儘量都是防護為主,治療為輔的態度。真上了醫院也是一個麻煩事,一來我們的醫療保障制度也是最近這些年才得以改善,藥品支出依然昂貴,家庭的醫療支出依然負擔較重;另外孩子們在生病的時候還需要考慮到藥品安全的問題,不能讓孩子病沒看好,還在藥上出問題。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藥品安全大於天

產業的視角:對於醫療產業而言,今年初的疫苗事件可謂觸目驚心,深刻警示了藥品生產的重大安全危機。藥品不同於以上的其他產業,藥品是用來救人的,不是用來害人的,如果連藥品安全我們都做不好的話,我們談什麼救死扶傷,生命意義大於天,更何況是孩子們的藥品。

這個行業是絕對不能產假造假的,這是最嚴重的問題,決不能疏忽大意。我們的法律應該制定最嚴厲的懲處機制,但凡涉及藥品製假售假都應該上至死刑來定罪,決不能手軟,讓這些破壞行業秩序的人一絲僥倖都不能留。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這是最好的笑容

孩子們的世界是單純而美好的,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希望,無論我們如何辛苦付出,給予孩子們的東西都不算為過。

我們一個人一輩子的童年也就一次,走過了光陰也就不再回來了,對於孩子們而言吃喝玩樂,學習成長是家常便飯,但是我想我們的爸爸媽媽們永遠都想把最好的東西給予自己的孩子們,即使自己再苦再累也無怨無悔!

既然孩子們是需求,爸爸媽媽們是紐帶,那麼我們的產業和經濟應該做得也是一樣的,用一個做父母的心態,好好用心經營關於孩子們的一切產業,無論你們是不是父母。

古人常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同理心是做好兒童產業的必要心態。願我們能將一切能給予的,都給予給孩子們,讓他們多一些歡笑,多一些快樂,多一些美好,多一些回憶。

只有這樣我們的經濟才會未來的接班人,畢竟生生不息才是人類社會的根本!

用純粹做底色的產業:孩子們的一切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