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不向日本提供武器?

不好取啥名


實際上,德國和日本在二戰,也有軍事技術交流,只是因為地理限制,規模比較小。在戰爭爆發以前,日本就從德國引進了蔡司公司潛望鏡,西門子公司的電動機和蓄電池技術。日本海軍則從德國引進了He70俯衝轟炸機技術,在此基礎上研發出了99艦爆。

日本還從德國獲得了炮塔自動旋轉技術,炮戰指揮系統等等,德國則要求日本提供赤城號航母的製造技術,還有相關設計和訓練方法。用於製造德國第1艘航母齊柏林伯爵號航母。但是,這艘航母最後也沒有完成。

日本還向德國提供了九一式航空魚雷的圖紙和一架E14YI水上飛機。德國則回贈了日本一套完整的地面防空雷達圖紙,50部“恩尼格碼”密碼機,魚雷發動機和ME-163型戰機圖紙。

德國還給了日本一艘潛艇U-511,最後執行任務的德國U-234潛艇上甚至載有大量準備輸送給日本的濃縮鈾。日本和德國最成功的一次技術交流是,德國新戰機競標,He-100戰鬥機與Me109戰機競爭,最後,德國空軍選用了後者。而前者的技術和發動機技術就賣給了日本,日本就用這些技術生產出了三式飛燕戰機。

三式飛燕戰機在爬升和俯衝性能上優秀,帶有油箱自鎖死保護及一定裝甲,火力也非常猛烈。採用德國式液冷發動機。三式飛燕戰機在新幾內亞第一次投入戰鬥的時候,讓習慣了打零戰和一式隼戰的盟軍飛行員一時間很不適應。

1943年,德國準備向日本提供最新型的虎式坦克技術,特許生產權以及樣車。另外還準備提供黑豹坦克技術。1944年2月28日,亨舍爾公司得到了“昭和貿易有限公司”交付的645000馬克貨款。但是,根本運不到日本,最後只能作罷。


深度軍事


德國八十年代曾向中國提供過“豹2”主戰坦克,中國工程師一看就說,我們差德國製造技術三十年。

那時候我們以為T72坦克已經很牛了,軍人看了“豹2”坦克,不敢相信居然那麼先進,檔位還是自動壋,火控那麼先進,指那打那,百發百中。

中國三十年後才研發出“99”坦克,才超過“豹2”主戰坦克。

日本二戰中工業屬於中級階層,德國屬於頂級階層,日本想消化德國技術,至少需要十年,才能做出德國“豹”式坦克。

二戰德國與日本是軸心國,德國對日本毫無保留,全套技術圖紙都交給日本,先進武器都送給日本,日本二戰前也繳獲大量德械武器,可日本就是模仿不出來。

主要是日本窮,技術不夠,工業基礎薄弱,也就比中國強,沒有錢引進成套設備,沒有技術人員儲備,沒有水平仿造出來。

總有一些人以為二戰日本工業很強大,不知道日本趕上德國工業靠的是美國,美國二戰後,在日本實行民主,解散了地主,財閥,軍閥,鼓勵民間企業發展,向日本開放技術,開放市場,才有今天的日本,老日本平民都會尊稱美國人為“美國先生”。

一些人總以為日本二戰是個軍工強國,不輸德國軍工,總愛說“不是日本做不出,而是日本不想做”,其實是掩耳盜鈴,42機槍,44突擊步槍,88高炮,夜視儀,鐵拳火箭彈,導彈,飛彈,德國就是給日本造,日本也造不出,因為沒有先進機床,懂行的技術員,培訓過的員工。

好比你讓日本人做“滿漢全席”,他就不會做,連火候都掌握不了,怎麼做的出色,香,味俱全的“滿漢全席”。


光芒萬丈34957


這個問題我來做精確回答。

在二戰未大規模爆發前,德國海外貿易還是可以進行的。但是二戰一爆發,英國海軍基本上就封鎖了德國海運線,德國的戰爭物質基本就在陸地上歐洲自給自足。比如鐵礦石與鎢從瑞典進口,石油從羅馬尼亞進,還可以通過中立國土耳其購買點等等。


日本與德國相差10萬8千里,而且日本又是島國。在戰爭未爆發前,日本就通過海運進口德國的各種生產機械,比如日本大和號生產壓軸鋼機械都是德國進口的。二戰爆發後日德雖是同盟國,但是日德之間除了外交上關係,貿易上基本沒有太多往來。比如日本也曾經想購買德國的“虎式”坦克,甚至日方已付了三倍的價錢。但是由於戰局不順加上運輸困難德國乾脆又將裝船船的坦克送回戰場去,在二戰爆發後日本始終沒能得到德國頂尖新式武器!


白頭鷹醬


看過《鐵道游擊隊》嗎?岡村特務隊裝備的嶄新二十響駁殼槍,就是從德國進口的。

看過《亮劍》嗎?山本特戰隊的P36衝鋒槍就是從德國進口的,只是電視劇裡道具找不見,用的美製M3。



做為軍事盟國,德國和日本其實一直有武器和裝備的交流,只是因為雙方相隔太遠,陸路海路都不順暢,戰爭開始後又遭到同盟國的封鎖,所以交易量不大而已。



戰爭末期的1944年,德日還進行了武器換原料的潛艇航行,納粹德國總共向日本提供了五艘U型潛艇,日本也進口了雷達、魚雷艇和潛水裝備,還曾引進過梅塞施密特戰機的戴姆勒奔馳DB601發動機,用於日式戰機的自研。

比如日軍空降兵的所有裝備全部購自德國,但是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島國,有些德國好的技術卻不合日本實際。並且日本人在武器研發過程中雖然也博採眾長,比如法國(坦克)和意大利(轟炸機)的武器裝備也購買研究過,但是日本人太有“二桿子”精神,就是非常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思想,造成二戰時日軍的武器設計和製造水平比較落後,這不是德國提供一些東西就能改變的。


度度狼gg


前期沒必要,後期給不了!

首先,在二戰前期,日本的主要對手就只有中國。對付連炮都沒幾門的中國軍隊,日軍的輕重武器是綽綽有餘的了。



當時的日本雖然資源少了點,但人家可是亞洲最強大的工業國家,能研發和生產各類輕重武器。

日本空軍零式和櫻花戰鬥機,足以橫掃東亞;陸軍的各類坦克雖然是小了點,但對付咱們足夠了。所以抗戰前期,日軍一個聯隊往往都能直接對抗咱們一個軍。



而到了二戰後期,隨著美帝戰鬥力的爆發,日本海軍被徹底打殘,太平洋成了美國海軍的地盤。德國與日本隔了十萬八千里,不僅運輸困難,而且也沒有足夠的海上力量把武器送到日本勢力範圍。畢竟德國海軍實力還不如日本呢。日本自己都被美軍打廢了,德國再去送武器,不就成了水瓜打狗,有去無回了麼!



再說,讓人家美國財大氣粗,自參戰以後就成了民主國家的兵工廠,為盟軍各國源源不斷的輸送武器、彈藥。在歐洲戰場上英美法的盟軍戰力已被激活,而當時德國又在東線接連被蘇軍暴揍。因此,德國那時連自己都顧不上,還怎麼搭救日本呢?


這些歷史要讀


說完全沒提供就誇張了,事實是當時的納粹德國提供過一些武器給日本,但是數量種類並不多,大部分是特種兵和空降兵使用的先進輕武器以及少量的重型裝備樣品。多種原因導致了德日之間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武器裝備支援和貿易往來。



德國向日本提供過哪些裝備?

大家對電視劇亮劍中全套德國裝備的山本特工隊肯定印象深刻,其實這就是當年日本空降兵的高仿版,二戰期間,德國空降兵頻頻創造輝煌戰果,作為軸心國小弟的日本也時髦的跟上了大哥的腳步建立了自己的傘兵部隊,但是自己沒有經驗,無奈只能請了德國教官來親自傳授武藝,然而像降落傘和衝鋒槍以及單兵電臺這類高精尖裝備自己卻不能生產,所以只能去求希勒特,最後經過軟磨硬泡,終於在1941年9月給日本提供了當時空降兵幾乎全部的成套裝備,這也成了二戰期間德國對日本最大的一次武器支援。不過很尷尬的是,全套德式裝備的日本空降兵最後並沒有取得什麼輝煌戰果,他們曾經在東南亞實施過多次登陸作戰,但是因為事故頻發,死傷慘重,不僅被日本軍部高層罵的狗血淋頭,還被德國專家調侃為“戰術技術最糟糕的空降部隊”!



除了空降兵成套裝備外,在地面重裝備上德國還曾經提供過5輛3號坦克和兩輛4號坦克給日本,其中3號坦克是使用偽裝成民船的貨船整體運過去的,4號坦克則是通過潛艇裝載拆分零件的形式運過去的。

在海軍裝備上德國可提供的就不多了,當時日本最強的就是海軍,航母和巡洋艦的甚至還領先德國,只有水下力量比較雞肋,而德國也是針對性的援助過日本五艘U型潛艇,是德國駕駛員直接開過去的。


在空軍裝備上,當時德國幾乎獨步全球,日本人許多飛機都是根據德國飛機仿造改進而來的,德國的BF109E、FW190A5、ME163、ME262等先進戰機運到日本後,日本人通過逆向仿製,先後生產出了“飛燕““秋水”“火龍”等飛機。而在飛機發動機方面,德國人把當時最先進的DB-601液冷活塞發動機技術也全部給了日本,日本人用在飛燕戰機上爽翻翻,直接搞了三千多架出來。而在飛機航炮上,飛燕戰鬥機早期是直接使用的德國進口MG151/20航炮,後期仿製了MK103、MK108型30毫米機炮才算有了自己的吃飯家伙。
(梅塞施米特ME262是全世界第一種噴氣式戰鬥機)

而最為著名的德國支援日本軍工產品大概就是一噸鈾礦石的故事了,日本在1941年啟動了所謂的製造原子彈的“仁計劃”,當時仁科芳雄已經完成了核武器的理論研究,但是苦於無法獲得鈾礦石原料,於是就又向德國爸爸求救,希特勒很慷慨的用U艇萬里迢迢運來一噸鈾礦石,結果到了馬六甲海峽,直接被埋伏已久的美軍反潛艦擊沉,日本人的核武器鬼夢就此徹底中斷。

總的來說,二戰德國雖然支援過日本一些武器裝備,但是數量和種類都十分有限,大部分都是提供一些樣品給日本作為參考和仿製,成規模的援助幾乎沒有,那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囧境呢,當年它們可是號稱要一起分割佔領世界的軸心國大佬,按理應該相互大力扶持才對啊。



德國難以支援日本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還是兩國相聚過於遙遠,中間的大部分海域和陸地又被盟軍所控制,而當時又沒有可以洲際航行的運輸機,所以德國人心有餘而力不足,雖然想拉一把日本,但是能夠做的也只是派U艇偷偷摸摸的運一點武器給日本,其他的也就幫不上什麼忙了。


第二就是德國得優先滿足自身武器需求,歐洲戰場都是大boss,德國人雖然厲害,但是要同時扛住東西方兩條戰線實在不易,自己的武器裝備消耗已經是海量,哪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顧及日本。比如日本曾經花費64萬馬克購買納粹虎式坦克,錢都已經到賬了,結果德國人最後又卸下來,想了想還是自己保命要緊。
(虎式坦克)

第三德國武器很多並不適合日本,日本在早期對付中國這種農業國並不需要很多先進的武器裝備,所以對德國武器需求並不大,後期要打美國了,可是被封鎖了,資源又不夠用,就連百式衝鋒槍這種爛貨都捨不得裝備,就更別德國MP40這種射子彈如潑水的角色了。而德國人大部分的武器都是以自動先進而著稱,這和資源匱乏的日本迷戀的手動省錢理念完全背道而馳,自然更願意用自己的破爛了。



關於這個問題,就回答到這吧,想看更多原創軍事內容的小夥伴可以動動小手點個關注,謝謝支持!


軍史吐槽君


德國向日本提供過武器,只不過數量不大。當時日本也是世界工業強國,裝備基本都能自產甚至一些德國要不出來日本也能造,例如重型航空母艦,德國在航母方面還是空白,大和這樣的戰列艦,德國還派過人去學習技術探討經驗。因此日本不需要大量進口德國裝備,只需少量進口一些自己缺少的或不足的,進行仿製取得技術就行。日本的更多裝備都是仿製當時號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的例如92式重機槍,仿製德國的基本上都是火炮例如94式37MM速射炮就是進口德國進行仿製的


,也進口過德國的MP-18衝鋒槍來彌補自己單兵火力的不足,進口了德國MG151/20機炮800門進行大量仿製。空軍也進口了德國一些飛機獲取技術來提高零式或者進行仿製,進口了Bf-109的發動機和武器來用,但效果不是很好。德國也援助過日本幾艘U型潛艇,都是德國艇員直接開過去的,日本也取得了德國的雷達,水雷等方面的技術。裝甲車方面,德國提供過5量3號坦克和幾輛4號坦克給日本,提供給日本改進坦克技術,後期也想援助虎式沒有成功。


百年國史


主要是由於兩國之間的距離過遠,而且途中又會經過很多盟軍控制區,因此德國很難向日本批量出口武器,只能提供少量的武器樣品或者是技術,讓日本進行參考學習,然後自行生產出來。

而德國向日本出口的武器裝備和技術也是很多的。首先說陸軍方面,德國先後向日本提供了5輛3號坦克,不過這些是通過貨船運輸過去的。此後由於戰爭規模擴大,運輸困難,德軍提供的2輛4號坦克是通過零件形式通過潛艇運輸的,而後來日本甚至還購買過虎式坦克,花費了64萬德國馬克,但是由於當時已經是戰爭末期,德國自身也缺乏武器,再加上交通問題,日本最終沒有得到這輛虎式坦克。

此外,日本也從德國進口有MP28衝鋒槍,同時日本的94式37毫米反坦克炮也是參考的德國的37毫米反坦克炮。

而航空兵器上日本從德國進口了很多。首先是成品戰機,BF109E、FW190A5等戰機被運來給日軍戰機進行對比,而日本陸軍在參考後,研製出了Ki61“飛燕”戰鬥機,早期版直接使用了德制DB601發動機和MG151/20航炮。此外,日本還得到了ME163、ME262戰機的圖紙,仿製出了秋水、火龍等飛機。並且德國的MK103、MK108型30毫米機炮也被提供給日本,對日本的30毫米機炮研製提供了幫助。

在海軍方面就很少了,日本海軍實力遠強於德國,德國在二戰中向日本提供過5艘潛艇,不過實際戰果並不多。


僱傭兵


看了前面幾位作者的回答,其實原因就是

(盟軍封鎖了海域,日德兩國之間很難進行武器交流)

那麼同樣的,大家也許會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在我看抗日電視劇和電影的時候,老是會有德式裝備出現呢?日本不能運,中國就可以運了嗎?



事情是這樣的.........

德國確實對中國進行過軍事援助,提供過武器,人員和技術。但這是在抗戰初期,歐洲戰場尚未打響。

那德國人為什麼要幫助中國呢?很簡單,這其實就是一場雙方互贏的一場交易。

當時的德國正處在戰爭前夕,整個國家都在擴大軍備。但是,德國嚴重缺乏鎳、鋰等稀有金屬資源,而這些資源又是打仗必不可少的。放眼全世界,哪個國家有這麼多的金屬資源,而且會同意和自己交換呢?

當然是中國!不僅資源豐富,而且軍事實力極差。這樣一來,雙方就都有了交換的資本,可以說,這是純粹的利益交換。

但是到了1938年2月,德國就全面開始對華禁售武器,並在六月份撤離了他的軍事顧問團。這主要是因為法西斯三國同盟快要成立了,德國也得到了足夠的礦石資源,甩掉中國是勢在必行的。


那麼後來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德式裝備又是哪來的呢?就是之前德國軍事援助撤離之前剩下來的~,所以中國政府就比較省,只給精英部隊裝備。

我是和你一樣愛好歷史的"歷史驚文",喜歡就關注我呦~


歷史驚文


從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華開始,到1945年日本人投降,德國基本上沒有給過日本任何武器上的支援。原因可能為一下幾點。

一,日本開戰之後對中國的入侵,可以說是勢如破竹,僅用一年多的時間便佔領了中國一半的領土。當時日本士兵使用的武器主要是三八式步槍,這種步槍的技術比德國落後了至少20年。按理說做為同盟國,德國應該給武器裝備寒酸的日本提供更先進的武器才對。可是日本面對的是武器裝備比他們更落後的國民黨軍。由於當時的中國國力軍力都十分的弱小 ,面對日寇入侵一敗再敗。可能日本人自己也覺得依靠現有的武器裝備完全可以征服中國,不需要太先進的武器。

二,侵華戰爭打到1938年的時候,日本已經顯現疲態。由於佔領地區過大,日本在兵力部署上開始捉襟見肘,並開始戰略轉變,由原來的瘋狂進攻改為對有限目標的精準入侵。這其實暴露了日本作為島國的劣勢,資源貧乏,經濟實力難以支撐大規模戰爭。這個時候經濟實力數倍與日本的德國並沒有對給日本任何的援助。德國與1938年3月吞併了奧地利,並於同年9月份和英法美意四國共同實施了慕尼黑陰謀,將蘇臺德地區收了回來。說明德國當時已經處於全面入侵歐洲的關鍵戰備階段。而且慕尼黑陰謀的本質是英法美意等國都希望德國把戰火燒往蘇聯方向,這個時候德國肯定不願意讓蘇聯知道自己的戰略意圖,如果對日本進行明面上的援助,很可能會讓蘇聯警覺。為此德國還刻意於1939年同斯大林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三,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之後,德國迅速的佔領了西歐大部分國家,而此時的日本由於之前在諾門坎戰役上輸給了蘇聯,並和斯大林簽訂了兩國互不侵犯條約。德國當然就沒有支援它的必要了,除非它打贏了遠東蘇軍。到1941年6月份的時候,德國開始了它入侵蘇聯的戰略意圖。而此時的日本在中國戰場上始終處於有利地位,美國為了保證自己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對日本進行的海上封鎖。加上英國還沒有被拿下,德國即使想從海路上給日本進行支援也根本很難實現。而日本在這個節骨眼偷襲了珍珠港,把美國拉進了戰場。這已經讓希特勒非常惱火了,還特麼有心情去支援它。

四,蘇德戰爭把德國徹底拖進了泥潭裡。德國把大部分兵力和物資都投入到了蘇德戰場,還同時要分散力量去守住廣大的佔領區,到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後期,德國在兵員物資後勤各方面越發吃力,哪兒還能顧得上日本這邊。

基於這幾個原因,一直到柏林被攻克,德國都沒有能夠對日本進行武器方面的支援。這是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都不滿足條件才導致了這樣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