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提升餐飲外賣轉化率,你必須要這麼做!

我們知道外賣和堂食的消費場景是完全不同的。首先堂食的時候用戶已經確定了在餐廳用餐才會開始點餐;而外賣則不同,用戶即便進入店鋪仍在進行比價和了解店鋪的狀態,並未最終確定已經選擇該店鋪。

這樣以來堂食的下單轉化率將近100%,而外賣平均甚至都不到20%。所以做外賣提高轉化率是十分關鍵的一步,同樣的流量,轉化率從10%提高到20%就意味著我們的單量直接翻了一倍。而且隨著各平臺把轉化率這項指標作為排名的重要權重,轉化率變成了分流的大殺器,這意味著中小店鋪/新店有更多的排在前面的機會而對於月銷很高排名靠前的店鋪來說直觀的感受就是排名不在穩定了甚至往下降了,導致我們不得不重視這項指標。那麼我們如何去提高轉化率呢?

提高轉化率的主要途徑有三個:

第一,減少用戶購買決策的時間(用戶點單時間越短成功率越高)

第二,增加用戶消費購買的慾望(活動、價格、門檻、店鋪名稱圖片、菜品圖片等)

第三,增加目的性用戶前來下單(增加復購、菜品優化、代金券發放、搜索優化等)

我們今天主要講一下第一個途徑,如何通過減少用戶的購買決策時間,來提高轉化率。當顧客進入店鋪後,都在想什麼?“你店鋪有啥特色、好吃的菜,其實自己也沒想好吃啥的,這個菜辣嗎?我好像不能吃辣”。

外賣不像實體店,可供顧客選擇的只有放眼望去的幾家。在外賣平臺上,顧客可以選擇3公里以內的任何店鋪,所以,顧客面臨最主要的問題是:選擇太多,但精力有限。

現在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選擇恐懼症,所以在外賣菜單設置上,一定要以讓用戶快速下單為目的。精簡菜品、節省時間、少做選擇,傻瓜式的操作是最好的點餐體驗。不需要顧客思考的菜單才是好菜單!

菜單分類要清晰

顧客進入店鋪後,店鋪首頁展示的菜單分類為6-7個,故商家可根據地域、套餐、功能、口味等進行分類,不宜太多。過於複雜的菜單不但讓店鋪供應鏈負擔沉重出餐緩慢,而且會導致顧客來回下拉思考,增加顧客選擇時間。顧客在菜單頁面停留的時間越長,流失率會越大。

想要提升餐飲外賣轉化率,你必須要這麼做!

單一品類店鋪可以按照口味分類

想要提升餐飲外賣轉化率,你必須要這麼做!

店鋪經營多品類,直接按品類去分就好,注意用戶的點餐順序,把主營熱銷放在前面,湊單或其他品類放在後面。

想要提升餐飲外賣轉化率,你必須要這麼做!

正餐商家可按照菜系、做法、葷素來分類,越簡單越好!

菜單排序有目的

一個好的菜單排序是可以做到你想讓顧客買什麼,他就想點什麼。在對店鋪菜品進行合理分類後,老闆可將店鋪新品、套餐系列排在前面,方便顧客湊單的菜品緊隨其後。此外,二者搭配可以淡化顧客在瀏覽的過程中對價格的關注程度。

菜品個數—保證顧客下拉一次就能看完

餓了麼和美團店鋪首頁每個分類展示的菜品為3-6個,所以每類菜品最好不要超過10個,這樣用戶下拉一次後就能瀏覽該分類所有菜品,方便其找到自己想要的菜品並快速下單。減少用戶選擇的時間成本,少即是多,降低用戶流失率。而且當品類少的時候,出餐速度更快。

用菜品描述打消用戶的顧慮

這個菜品描述一定要設置,而且要用心設置,在裡面說明主要食材、口味偏甜還是偏辣?分量有多少?套餐裡包含哪些東西?就像沙拉店的菜品可以把食物所含熱量標註上去。所有顧客在購買決策時會考慮的重要幾個問題一定要寫上去,能夠極大的促進下單轉化率。

想要提升餐飲外賣轉化率,你必須要這麼做!

當顧客看到以上菜品時,有很多人心裡就會想:

炸春捲16元是多少隻啊?印尼黃金糕是什麼糕啊?是糯米做的嗎,還得百度一下……

當你的菜品讓顧客下單前產生了種種疑問,那麼,他下單的慾望還剩多少呢?永遠不要讓用戶猜想菜品是啥樣,因為猜著猜著用戶就沒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在描述裡告訴用戶這個菜品是什麼樣的,從而減少用戶的決策時間。用戶在點單時對你產品的想象僅僅只能通過菜品描述和圖片,所以這塊非常重要。

設置多規格和調料自選

因為現在各個平臺弱化了用戶備註功能,用戶備註越麻煩、用戶心中存在的疑慮越多,導致我們的下單轉化率就越低,而多規格正是給用戶一個明確的選擇,打消他們心中的疑慮。在不影響出餐和備餐效率的前提下,最好把用戶在備註中提到最多的幾個要求,做成菜品的多規格,比如微辣、中辣、麻辣等。

想要提升餐飲外賣轉化率,你必須要這麼做!

把加香菜、加麻醬、加辣椒等做成醬料自選(比如設置為0.8元),一方面明確了用戶的需求,另一方面通過醬料自選也能獲得一些額外的利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