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弑母:12岁的他杀害亲妈之后,还淡定地撒谎逃课……

近日,网上的一则新闻让小蜜特别震惊:12岁的小男孩吴某因抽烟被母亲发现,在母亲对其批评教育之后,一怒之下冲进厨房拿菜刀对着母亲砍了20刀,母亲当场死亡。

男孩弑母:12岁的他杀害亲妈之后,还淡定地撒谎逃课……

吴某还在上小学六年级,杀人后的他出乎意料地平静,给自己换了干净衣服,还把弟弟哄睡着 ,用母亲的微信向自己班主任请假。

外公发现倒在血泊中的女儿,他还在辩解是妈妈自杀的。

网友纷纷愤怒:到底是什么深仇大恨,会让孩子对亲生母亲拿起屠刀呢?

但是,这并不是个例。

就在上个月,24岁大学生因为一次口角,杀害了陪读的妈妈。


男孩弑母:12岁的他杀害亲妈之后,还淡定地撒谎逃课……


据目击者说,男孩与母亲曾有长时间的争执,但至始至终人们没听到高一声“救命”。

有人说是,妈妈不相信儿子会杀了自己;也有人说,这是妈妈临死前,还想着袒护儿子。


男孩弑母:12岁的他杀害亲妈之后,还淡定地撒谎逃课……


但是不管怎样,亲子关系的紧张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你说,孩子是反社会人格,也许是吧,可是很难说,他之所以变成这样,与他的原生家庭没有一点关系。

看到这里,小蜜也想问一句:究竟是什么样的家庭,才会养成这样的孩子?

吴某是一位留守儿童,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对她来说就像是陌生人。

七岁时,他出了一次车祸,因为伤不重,父母并没有赶回家。或许,那时起他对父母就有点怨恨吧。


男孩弑母:12岁的他杀害亲妈之后,还淡定地撒谎逃课……

(图文无关)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可能家庭贫困没什么,但没有爸妈陪伴那会是一生的缺憾。妈妈近两年回来住,也是因为怀了二胎。

从未参加过我的成长,却一上来就对我指手画脚,凭什么?在妈妈突如其来的严加管教之下,他是怨恨的,怨恨之余,他就犯下了罪过。

妈妈很可怜,被自己亲手羊的孩子杀死,可是孩子也可怜,小小年纪就成了杀人犯。

但是这一切,还不是因为丧偶式的教育对整个家庭造成了伤害吗?

前段时间,皮克斯的最新中国风动画短片《包宝宝》火了。短片不到8分钟,而且没有一句台词,却惹得一众网友感动落泪。


男孩弑母:12岁的他杀害亲妈之后,还淡定地撒谎逃课……



短片讲述了一位“空巢妈妈”和包子宝宝之间的温情故事。

通过夸张的卡通化人物,描绘了母子之间深刻又脆弱的情感:分离撕裂了母亲,而爱束缚了孩子。


男孩弑母:12岁的他杀害亲妈之后,还淡定地撒谎逃课……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妈妈堵在门口,为了阻止包宝宝和金发女友离家,一口吞下了包宝宝……

“爱你爱到吃掉你”,这其中饱含了妈妈在面对孩子长大离家、自立门户时的落寞和心酸。可是,对孩子而言,这份爱似乎太过沉重了。


男孩弑母:12岁的他杀害亲妈之后,还淡定地撒谎逃课……


太远了生疏,太近了束缚,一段良好的亲子关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

【归趣来兮,专注于女性情趣内衣】

01

精神的交流和物质一样重要

今天的孩子在物质上可以说是空前的富足,衣食住行不再是停留在温暖的层面上,而是要精益求精。不少父母为了给孩子富足的生活外出打工,自己舍不得吃,舍得不穿,却要省下钱来满足孩子的愿望。

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把心思用在学习上,采取物质奖赏的方法,来唤醒孩子的学习欲望。比如:只要孩子“听话”,就给孩子买名牌衣服,买高档手机,甚至还给孩子买一些高档的游戏机之类。

有多少孩子就在这种物质富足的生活中,不断地扩张自己的欲望,从而不再满足于现状,最终铤而走险。


男孩弑母:12岁的他杀害亲妈之后,还淡定地撒谎逃课……


还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是能够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能够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把物质当做“筹码”,来换取孩子对父母的感情,这种想法不仅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反而会引发出严重的问题。

物质得到满足,内心却荒芜的孩子,缺少的是亲情感和归属感,在家庭里找不到的温暖,一定会在外面的社会,或者是在网络虚拟的空间里寻找;父母不能给孩子以归属感,势必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势必会让孩子到同龄伙伴身上寻找,这往往会引发更加严重的问题。


男孩弑母:12岁的他杀害亲妈之后,还淡定地撒谎逃课……


物质的满足永远代替不了精神的需求,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需要有父母情感的呵护,需要有父母的陪伴,亲子互动是用金钱代替不了的。一味的物质给予,只能助长孩子心灵的空虚,父母一定要拿出一定的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让他能够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能量。

02

良好的家庭关系造就良好的亲子关系

教育是理性的,爱却是感性的,老人爱孩子的程度,常常会超出教育的力度。

隔代教育的弊端就是,祖辈对孙辈的爱如果失去了原则,没有了底线,会转变成溺爱,这份溺爱,就偏离了教育的方向,让教育失去效果。

上述案件的吴某便是如此,即便在吴某被带走的时候,他爷爷还摸了摸孩子的脸,足以见老人对孩子的溺爱。


男孩弑母:12岁的他杀害亲妈之后,还淡定地撒谎逃课……


老人对孩子的溺爱有时还会成为引发亲子矛盾的导火索,同一件事情,老人处理起来一般比较宽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还会“得过且过”。但是,父母就会坚持原则,讲究规矩,“上纲上线”,两代人一旦因为孩子教育发生矛盾,最终会殃及到孩子。

作为扮演子女和父母双重身份的年轻家长,孩子的第一监护人,要明确角色,尽到责任。两代人的教育观念虽然存有差异,但是,做父母的在教育子女的时候不能三分钟热度,教育是一个需要陪伴的过程,而不是看到不顺眼的就批评指责,忙起来的时候就把孩子放给老人,自己不管不问。


男孩弑母:12岁的他杀害亲妈之后,还淡定地撒谎逃课……


父母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就会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即便是遇到和老人观念不同时,也要耐心地去解释,和老人的关系越融洽,就越能够影响和孩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离不开良好的家庭关系。

03

平等沟通是桥梁

只要是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一般都是因为沟通而造成的,如果在一个家庭环境里,彼此之间没有沟通或者是沟通少,往往会产生彼此的不理解。

不要认为家庭成员之间天天在一起有什么好沟通的,特别是亲子之间,作为父母总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命令孩子做一些事情,不管这些事情是不是孩子愿意做的,有没有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


男孩弑母:12岁的他杀害亲妈之后,还淡定地撒谎逃课……


良好的亲子关系一定是建立在良好的沟通的基础之上的,父母要经常的和孩子进行交流,这种交流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而不是父母“一言堂”,要求孩子单方面的听话,很多时候,就是父母这种不公平的沟通姿态,引发亲子问题的发生。

父母要明白,只有通过沟通才能知道孩子的内心需求,也只有当父母了解孩子的需求之后,才能起到协助的作用,才能帮到孩子。

平等沟通的核心是要学会倾听。孩子虽小,也有自己的伤痛,这些伤痛的来源大多是来自身边最亲近的人,来自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男孩弑母:12岁的他杀害亲妈之后,还淡定地撒谎逃课……


孩子不听话,常常是因为没有人倾听他们,是因为成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

有些父母会对“问题孩子”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纠正他们的“问题”,可却起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严重影响亲子关系。

其实,这些“问题孩子”更需要的是倾听,当孩子发出“不和谐”的信号时,不要着急去纠正和批评,听听他们说些什么,在亲子沟通中,耳朵和眼睛的作用往往比嘴巴更有效。

04

相互尊重,彼此独立

网上流传这样一段话:“我钦佩一种父母,他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这注定是每个父母都需要学会接受的一场“小别离”,也注定是每个孩子都要直面的一次人生挑战。


男孩弑母:12岁的他杀害亲妈之后,还淡定地撒谎逃课……


初次为人父母,初次为人子女,我们会有摩擦和隔阂、会意见相左、会忘了替对方考虑、会有短暂的分离,这些都没关系,我们一起为了营造最好的亲子关系,不断改进、慢慢努力。

而最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彼此独立,就像杜江在《爸爸去哪儿》里送给嗯哼的那首诗一样: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与你无关,就让它们与你无关吧。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那梦里,不必有我。然而我爱你,我的孩子,我爱你,仅此而已。”


男孩弑母:12岁的他杀害亲妈之后,还淡定地撒谎逃课……


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写的那样: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男孩弑母:12岁的他杀害亲妈之后,还淡定地撒谎逃课……


彼此在乎,懂得沟通,亲而不密,孝而不顺,看似随意却又互相牵挂,各自独立而心在一起,我理解你的不容易,你也成全我的自由任性,这才是一段良好的亲子关系。

关于男孩弑母事件,你又有哪些观点呢?下方留言,一起来说说吧。了解更多情趣内衣知识,欢迎持续关注归趣来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