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镇山之宝”是啥?这事和他有关!


武当山“镇山之宝”是啥?这事和他有关!


单士元(资料图)

在武当山文物管理所,珍藏着一种叫“投龙”的道教仪式中所用的法器,包括金龙、玉璧、山简三件物品,皆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三件物品为何被著名历史学家单士元先生称为武当山“镇山之宝”?单士元和十堰又有什么样的渊源?

被誉为“故宫古建筑保护第一人”

1907年,单士元出生于北京。1923年,单士元进入北大的平民夜校读书。因为学习成绩优异,他很快引起授课教授的注意,被破格允许在北大史学系旁听,后来又顺利考上大学。

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一个月之后,18岁的单士元跟着“清室善后委员会”进了故宫,身份是书记员,参与点查文物。10个月后,故宫博物院成立,单士元留任,从事文献研究与编纂工作。

1930年至1934年,单士元就读北京大学,其毕业论文为《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大臣年表》,补写了《清史稿》之缺。单士元不仅开创了档案目录学,还加入我国第一个以研究建筑为主的学术机构——中国营造学社,与朱启钤、梁思成、刘敦桢等著名建筑学家共事。

经梁思成推荐,1954年,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吴仲超,将单士元调入故宫古建筑研究部门任要职。单士元组建了专门的古建筑保护部门,全面普查故宫古建筑,在全国最早为文物建筑安上了防雷设施。他把一些技术精湛的老匠师招进宫中,同时带领一批青年工作者,组织完成了为迎接1959年国庆,故宫古建筑的第一次大修,并在上世纪60年代掀起了故宫古建筑修缮工程的高潮。为此,单士元被誉为“故宫古建筑保护第一人”。

曾在丹江口劳动4年

1969年,62岁的单士元被下放到咸宁参加劳动。以前什么家务都不会做的单士元不得不适应新环境,烧水、割谷、修坝、盖屋、放牛、养猪,这些活单士元都干过。他心态很放松,经常在江边看江鸥翱翔,在乡间听飞鸟鸣叫。

1971年,单士元来到丹江口参加劳动。在丹江口,单士元和著名油画家许幸之、著名雕塑艺术家滑田友等人分在一个组里。无论干什么活,单士元总是很谦逊。在丹江口“五七”干校,有一大片菜地,单士元种菜、施肥。此外,当年还要自己做煤烧,他把煤泥像大饼一样贴在墙上,干了拿过来烧。

在丹江口的劳动期间,单士元还接触到了武当山文物,对十堰的风土人情有了一定了解。1974年,单士元结束了在丹江口的劳动生涯,回到北京。

86岁高龄仍指导武当山申遗


武当山“镇山之宝”是啥?这事和他有关!


金龙玉璧山简为武当山“镇山之宝”。(资料图)

退休后,古稀之年的单士元和当时建设部的郑孝燮、国家文物局的罗哲文到处奔走,呼吁保护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名城。德胜门城楼的保留、颐和园昆明湖的清淤、北京四合院的保护……在这些事情中,都能看到单士元奔走呼吁的身影。

1991年4月,国家文物局领导视察武当山。“武当山不仅是一座艺术宝库,而且山上的古建筑还是我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这位领导感叹道。不久,武当山玉虚宫成为全国首批省级重点文物抢救项目,上级下拨了专项资金。

国家文物专家认为,武当山经历五百年风雨,仍保持了明初的风格,为明初国家政治、经济和中国宗教发展的实物见证,应积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抢救保护好这些珍贵遗产。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把武当山古建筑群推向世界”,由此走上议程。1993年5月7日,国务院顾问、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副会长、故宫博物院顾问单士元,建设部高级古建风景园林专家、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顾问郑孝燮,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会长罗哲文等六人组成的武当山考察组,来我市考察。

这也是单士元第二次来十堰,这一次,他是来为武当山申遗献计献策。5月8日,考察组实地察看了博物馆文物和存放在丹江口城北的搬迁石刻文物。9日,考察组入住紫霄饭店,单士元精神矍铄,平易近人,还向武当山的干部介绍:“论年龄我最大,我86岁,郑孝燮70多岁,罗哲文60多岁,我们算是一个梯队。”

10日,考察组徒步登金顶。单士元因为年岁已高,就留在紫霄,他借此机会给武当山的干部讲了很多关于文物保护的事情。兴致所至,单士元还挥毫题写“太极仙林”、“先天明镜”条幅。他说,这是北京景山西街的大高玄殿匾额,共4块,这是其中的两块,均出自嘉靖皇帝手笔。写完字后,有人提醒单士元铃印,他说:“我字写得不好,不用印。”

最先提出金龙玉璧山简为武当山“镇山之宝”

11日,考察组到武当山文管所查看馆藏文物。在这里,单士元看到了金龙、玉璧、山简三件器物,首次提出它们是武当山“镇山之宝”的说法。

这三件文物是1982年出土的。当年8月5日,武当山紫霄宫赐剑台下修公路时,由于山岩坍塌,扒出窖穴时,惊现埋藏的金龙一条、玉壁一件、山简一枚。专家考证,这套文物属于建文元年(1399年)。一直以来,考古专家们都将建文年间的文物视为“稀世珍宝”。因为,建文帝在位仅四年,而这些文物恰好填补了考古学界的空白。

出土的金龙长12.5厘米,宽5.5厘米,身宽1.2厘米,中空,重15公斤,为纯黄金制品。其精巧异常,栩栩如生,躯体弯曲瘦长,似乎要飞起来。甚至,片片鳞片皆有质感,为典型的明代初期独具特征的“闭嘴龙”龙纹造型。这条巧夺天工的金龙,再现了近600年前黄金饰品的高超铸制工艺。从整体看,它使用了我国春秋时期发明,西方近代才发现的金属铸制高科技——失蜡法和压模等工艺技法。

玉壁,质地白玉,呈灰色,直径8.3厘米,内圆径1.4厘米,厚0.3厘米,规整无纹。山简,长29厘米,宽7.5厘米,厚1厘米,为白里暗绿色石质。正反均刻有文字,楷书工整,字小如芝麻粒,雕刻极精细。

看到这三件文物,单士元率先提出它们是武当山的“镇山之宝”,并说如果放在别处,它们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考察结束后,单士元对文物保护和武当山申遗提出了建议。单士元说,武当山文物蔚为大观,在别处是看不见的,比如造像,“神”在眼中。再比如玉虚宫的琉璃,巧妙至极。他说,武当山要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宣传,外国人不懂道教,要宣传其哲理。

1994年12月15日,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可以说,单士元在86岁高龄前来为武当山申遗出谋划策,对武当山文物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98年5月25日,单士元在北京逝世。记者 罗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