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類家長,是孩子拖延症形成的罪魁禍首

相信中國的許多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話題,那就是自己的孩子,在孩子教育方面,中國家長的付出成本位居全球頂端,高昂的教育付出卻得不到理想的預期,其中最讓家長煩心的就是孩子的拖延症。

起床拖拖拉拉,愛睡懶覺,吃飯磨磨蹭蹭,作業能拖則拖,上學快遲到了也是慢慢吞吞,好像永遠都不在節拍上。

家長們總是認為小孩子還小,等長大懂事了就好,也有些家長把責任推到學校老師身上,認為學校沒有教好,沒有管理好。

這三類家長,是孩子拖延症形成的罪魁禍首

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孩子拖延症的形成離不開家長不當的行為舉止,而絕大多數家長卻對此一無所知。

對孩子過於嚴厲的家長

美國心理學家Timothy Pychl的研究發現,那些嚴厲的父母往往更容易培養出拖延的孩子。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對孩子就要嚴厲一點,殊不知家長的嚴厲摧殘了孩子的幼小心靈,導致孩子自閉,害怕,少言寡語,孤獨不愛溝通等性格,長期以往,孩子會有憂鬱症的風險。

這三類家長,是孩子拖延症形成的罪魁禍首

所以,你的孩子不愛說話,不愛上學,做事無頭無尾,丟三落四,請家長自省一下,自己平時是不是對孩子過於嚴厲,讓孩子產生了畏懼心理。

沒有時間觀念的家長

現在的家長都很忙,有時候在家裡面還要處理工作上的事情,遇到孩子來找你,爸爸的回答是什麼呢?

等會兒、過一會兒再說。

結果是你忙了兩個小時,再去找孩子,他已經睡著了。

即將要出門,孩子催促,正在畫眉的媽媽會怎麼回答?

馬上就好。

結果是你打扮化妝花了半個小時,孩子出去玩的心情都沒了。

早上孩子要上學,站在門口不停的催你,你會這麼回答?

急什麼急?不會遲到的。

結果到學校門口了,你帶著孩子一路狂奔,孩子氣喘吁吁跑進課堂。

正是家長這些行為影響了孩子,讓他們覺得時間不重要,時間觀念在他腦海中從來都是模模糊糊,認不清的樣子。

這三類家長,是孩子拖延症形成的罪魁禍首

對孩子過於溺愛的家長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捧在手上怕他冷了,含在口中怕他化了,過度的溺愛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經過一代一代的教育,現在溺愛孩子的家長比較少了,但自己家的孩子最優秀的思想還根深蒂固,家長們喜歡將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家的孩子進行對比,成績就是對比的主要指標,如果孩子成績好,家長往往會大肆稱讚和獎勵;成績不好,家長不痛不癢講幾句。

成績好的孩子會養成凡事都和別人比的習慣,成績不好的孩子則渾渾噩噩,慢慢滋生出不良的習慣喝性格,例如拖延,撒謊,暴躁等。


如果孩子已經有拖拉的習慣,作為家長應該如何改變孩子的這種拖延習慣呢?

家長帶頭樹立時間觀念

少說等會兒,馬上好,多回答具體時間,等爸爸三分鐘,等媽媽十分鐘,路上要十分鐘,三分鐘後出門,回答後你要在規定的時間實現承諾,漸漸孩子就會知道三分鐘是多久,十分鐘又是多久,在路上需要多長時間,他會慢慢樹立時間的觀念。

分解需要做的事情

孩子每天需要完成的事情都要記錄好,然後和他一個個分解,把需要完成的事情寫在小白板上,完成一項,就劃掉,這樣孩子會有一種成就感,也會提醒他自己後面還剩下哪些事情需要完成。

保持規律的作息習慣

習慣需要慢慢養成,其中一個前提就是規律性,專家說二十一天養成一個習慣,但我說不止,但毀掉一個習慣卻是隻需要一天。

每天幾點起床,起床後刷牙洗臉,喝口溫水,然後吃早飯,檢查上學要帶的東西,這些事情都可以讓孩子自己完成,每天如此,漸漸他會習慣在規定的點起床,習慣在出門前檢查書包內帶的東西。

五秒法則

這是一個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案,對拖延症患者非常有效,對家長孩子都有效。

如果早晨起不來,請把自己想象成火箭,點火後五秒就要發射,心中默唸五,四,三,二,一,起,你會發現,很神奇,自己真的起來了。

不想處理手頭上的事情,給自己一個倒數,五秒後就著手處理,五,四,三,二,一,開始,你真的開始處理那些煩人的事情。

如果這種方法對你有效,請堅持用,和孩子一起,戰勝拖延的習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