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57外销前景如何?恐怕不仅仅取决于性能

2009年,俄罗斯米高扬并入苏霍伊公司,苏/俄外销战斗机的最新型号只怕要仰仗苏-57而不是声名赫赫的米格机了。虽然苏-57的名称有

F-22+F-35(22+35=57)的巧合,但是外销前景如何恐怕不仅仅取决于性能。

苏俄战斗机的性能

苏俄战斗机之所以在二战后畅销,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性能。

越南战场上,越南飞行员驾驶着米格-19和米格-21和美式的F-4,F-111等打得有来有回。

美军和德军对原东德装备的米格-29评价很高,觉得它的飞行性能确实很不错,还有领先于西方的头盔瞄准具。

苏-27和美军的F-15有过数次模拟对抗(有2次和3次的说法),双方互有胜负,虽然对抗中也许有种种原因,但是在其它国家看来,两种机型应该是势均力敌的。

苏-57外销前景如何?恐怕不仅仅取决于性能

新一代战斗机的形势完全不同了,虽然F-35之前被爆出研制进度缓慢,且问题重重。

2018年5月24日,以色列军队突然曝光了自家装备的F-35在黎巴嫩贝鲁特上空飞行的照片,这意味着F-35的隐身性能和航电设备非常先进,可以悄然无息地突破敌对国家首都的防空系统。

苏-57外销前景如何?恐怕不仅仅取决于性能

F-35在黎巴嫩贝鲁特上空飞行

2018年9月27日,美军自己的F-35B从“埃塞克斯”号两栖攻击舰上起飞,在阿富汗执行了首次作战任务。

F-35B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的短距/垂直起降型战斗机,是此前媒体报导中问题最多的机型,这无疑是告诉其它国家,美国已经解决了F-35研制中最难的问题了。

而反观苏-57,虽然也在俄罗斯自己的航展上亮相,但是表演的动作偏保守。至于在叙利亚试验新式武器,只是采访报导,没有以色列空军悄悄突防有冲击力。所以到目前位置,苏-57无法证明性能有多出色。

世界格局的变化

苏东巨变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但是苏联解体,东欧的很多国家,积极向美国北约靠拢。

假如没有发生这些变故,这些国家的旧式飞机淘汰后,应该是换装苏联的下一代作战飞机,但是现在,他们都尽可能地换装美国和西欧的战斗机。

即便是美国和西欧飞机生产商竞标之时,美国都毫不客气地用二手三代飞机比如F-16与别国差异化竞争——毕竟作战飞机是利润丰厚的军火贸易。

再看苏联军火贸易的另外一大市场——中东,原来不亲美的国家,比如伊拉克、埃及,叙利亚等也已经被西方势力搞得天翻地覆,要么被美国控制,要么陷入战乱,恐怕无力购买昂贵的作战飞机了。

那么可能且负担的起五代机的国家,恐怕只剩下伊朗、印度还有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了。

在此之中,伊朗依然受到美国制裁,俄罗斯若是向其出售先进的苏-57,是否得不偿失?

苏-57外销前景如何?恐怕不仅仅取决于性能

东南亚一些国家是多个大国强国势力争夺的地方,充满了不确定因素。

所以说,如果世界格局还基本维持在现代这种态势的话,俄罗斯苏-57的外销前景并不乐观。

一点看法

苏联时代,各个阶层的优秀人才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苏联本国的科研单位人才济济,连苏联领导人的子女都积极投身科研。

而且,苏联军工设计单位和军方紧密配合。据说连美国同行都赞叹说,苏联军工业是苏联工业中是苏联最懂得满足用户需求的行业。

而苏联解体之后,一切都不复存在了,俄罗斯因为经济低迷,大批的高精尖科研人才要么转投其它行业,要么干脆出国,到外国去工作。普通平民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的“好苗子”恐怕已经无法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安排学业和职业发展方向。早在十年前就有人感叹,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已经青黄不接了。

苏-57外销前景如何?恐怕不仅仅取决于性能

苏-57在进行表演

军用飞机行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的行业,俄罗斯本国经济状况并不好,所以本国的军火订单可能无法维持其科研和生产的维持。

而订单不多→军工企业获利较少→缺乏科研资金→人才流失和无法进行高端研究→研制的武器型号性能不足或者无法研制→订单进一步减少。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也许苏霍伊公司需要这么做来避免米高扬那令人唏嘘的命运:

一、使用二手的苏-27/30/35去差异化竞争;

三代机显然对小国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再加上二手飞机的成本较低,必将赋予苏-27系列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还不用过多地泄露五代机的先进技术。

二、重视无人作战飞机;

虽然某些电影里的无人机道具有些夸张,尺寸和动力和民用的玩具级别差不多,却可以携带机枪开火,甚至投掷炸弹。那么小尺寸的无人机是无法执行射击和轰炸任务的。

尽管如此,现在无人机确实已经能够承担一定的作战任务。而且无人机不用飞行员,只需要操作员远程操纵。

俄罗斯甚至可以派遣自身的人员帮助冲突地区——比如叙利亚的武装力量作战。降低了使用门槛,也能使得自身的技术人员和作战部队获得宝贵的经验。

苏-57外销前景如何?恐怕不仅仅取决于性能

MQ-25无人机

需要看到的是,作战飞机也好,大型客机也罢,在研制和生产方面,都呈现了“马太效应“,也就是强者越强。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航空大发展年代起,涌现了大量飞机制造企业,其中的大部分,要么泯灭在历史长河中,要么合并,收购。

比如研制和生产P-51野马战斗机的美国北美航空公司,先是被并入洛克维尔-标准公司,变成为北美洛克维尔公司,然后又被美国波音公司收购。

再比如研制喷火战斗机的英国超级马林公司,先是被英国飞机公司收购,然后又并入英国宇航公司。

同一个国家的飞机制造企业,若是合并,收购尚可。如果是不同国家之间的企业并购,势必影响到国家安全。

所以说,无论苏-57外销命运如何,通过各种方法维持其研发和生产能力,是俄罗斯人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阅读更多精彩军事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