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不成材怎麼辦?大詩人陶淵明這樣嘆息,盡顯父子情深

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家的兒女成材是天下父母共同的願望。至於父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願望,或許可以用謝玄的一番話回答。

早年的時候,東晉名士謝安問謝玄,為什麼子女對自己的事情並沒什麼影響,但是大家卻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有出息呢。謝玄回答說“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 有出息的後代就好比皎潔輝煌的芝蘭玉樹,總想使它們生長在自家的庭院中啊,光耀門楣,多好。

兒子不成材怎麼辦?大詩人陶淵明這樣嘆息,盡顯父子情深

芝蘭圖

望子成龍的願望做父母的都有,像陶淵明這樣淡然的大詩人也不例外,但是事情往往不盡如人意,他幾個兒子都不成材,於是做父親的陶淵明寫了這樣一首責備兒子的詩。

責子

陶淵明

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這首詩的大意是說:我已經不年輕了,我的志願只有靠兒子們實現了。雖然我有五個兒子,但是一個都不愛學習。大兒子十六歲了,無比懶惰。二兒子十五了,不喜愛讀書寫文章。阿雍和阿端十三歲,六和七都數不過來。阿通九歲了,只知道找梨和慄。是天運讓我如此啊,我暫且還是先喝他一杯吧。

雖然是責備兒子的,這首詩讀來卻很親切。

兒子不成材怎麼辦?大詩人陶淵明這樣嘆息,盡顯父子情深

陶淵明

首先是詩人的語氣,說大兒子阿舒“懶惰故無匹”,懶惰沒人可比,明顯帶誇大的語氣,看起來是責備兒子,但是透著父親對兒子一種親暱的意味。其他幾句也是這樣,說兒子們不愛讀書寫文章,也不聰穎,整天就知道吃,恰像一個父親像一個親密的老友微笑地抱怨:“我那不成材的兒子喲……”說完,還搖搖頭。

最後一句“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感覺詩人還是頗有些無奈的,兒子不成材,讓老父有些傷感,只有借酒紓解一番。整首詩讀下來,詼諧幽默有,責備有,憐愛也有,倒感覺不到多少生氣。

如果我們知道陶淵明的家世,就更能理解他希望兒子振興門楣的心情了。陶淵明的祖上陶侃,是東晉名臣,他鎮壓流民起義,平定戰亂,又精勤於吏職,治下的荊州,史稱“路不拾遺”,為穩定東晉政權立下了赫赫戰功。可知陶氏一族,曾經是非常顯赫的。

兒子不成材怎麼辦?大詩人陶淵明這樣嘆息,盡顯父子情深

陶淵明

到了陶淵明這一代,家道沒落,詩人自己在政治上也沒有什麼成就。封建社會非常重視家門氏族,陶淵明想恢復家族往日的榮光,而自己一生過去了大半,只有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奈何兒子不成材啊,陶淵明只有攤攤手,表示無奈。

還好陶淵明這個人是非常想得開的,自己不成,兒子也不成,他接受了這個事實。

雖然陶淵明一開始的願望是想像其祖一樣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而不是成為一個詩人,但是站在我們現在的角度看,他最終成為了一個優秀的詩人,論名氣,比祖上陶侃還大,也是為家族大大地爭光了。

這詩放現在的語境背景,也是完全成立的。多少家長把自己的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啊,有時候想想,那種把自己的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的父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求孩子能達到,是不是有些不適合。不過家長有這種期望也是再正常不過的。大部分父母在兒女不成材之後,對他們的愛並不會減少半分。

兒子不成材怎麼辦?大詩人陶淵明這樣嘆息,盡顯父子情深

黃永玉畫作

父母對兒女這種無私的愛,正如黃永玉在一幅畫上的題詞:我醜,我媽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