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我的“大學”從流水線女工開始的18年拼搏人生

她,曾經是深圳成千上萬“打工妹”中的一員,每天在流水線上忙碌著,後來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成功轉行成為文字工作者,並加入了區級作協。如今,回首自己這一路走來的艱辛與收穫,家住龍崗區布吉街道某小區的劉桂珠感慨萬千,她向晶報記者講述了自己的家庭與深圳的故事,並對中國改革開放40年帶來的鉅變表示由衷的讚歎。

深圳,我的“大學”從流水線女工開始的18年拼搏人生

劉桂珠展示她勤奮好學取得的榮譽。

兒時夢想 深圳,從小就嚮往的地方

“我是廣東省梅州市梅縣畲江鎮人,1981年生,差不多和深圳經濟特區同齡。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就從來深圳打工的姑姑那兒聽聞過深圳。那時候,在親友們的描述中,深圳經濟特區是一個十分繁華的地方,有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人,讓小小年紀的我對深圳十分嚮往。”市民劉桂珠向記者講述了她與深圳結緣的由來。不過,劉桂珠坦承,當時並沒想過後來有一天會到深圳工作生活,從而使深圳成為自己的“人生主場”。

劉桂珠告訴記者,父親是一位傳統木匠,一年到頭在周邊縣市、鄉鎮攬木工活,給人做傢俱。她母親則在家務農,一年到頭在田間地頭忙碌,同時還要兼顧家務。劉桂珠共有四姐妹,她排行第三,前面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下面還有個妹妹。“小時候,父親長年不在家,我們姐妹幾個從小就要幫家裡幹農活和做家務。”

劉桂珠從小就喜歡讀書,她是全村第一個上高中的女孩子。劉桂珠告訴記者,家境貧寒的她,當時差點就像村裡其他女孩一樣,讀完小學或初中就出來打工了。“初三畢業後,本來家裡不讓我繼續讀下去的,當時我已經在家鄉一個工廠上了半個多月班。不過,我自己非常想繼續讀下去,心裡很難受,每天都默默流淚。我姐姐見了,就說“想讀就繼續讀吧,由我來供你讀書。”談及姐姐,劉桂珠表示對她一直非常敬重和感激。

人生轉折 被招工到深圳成“打工妹”

2000年8月的一天,剛剛參加完高考的劉桂珠迎來了一次改變人生的機會:在梅縣勞動部門舉辦的人才招聘會上,她成功應聘深圳市三洋華強激光電子有限公司,成為該公司的一員。“當時,像我們這樣有中專或高中學歷的人員,是被三洋公司作為儲備人員招進去的。不過,進去之後需從基層做起,我們被安排在同一個車間的同一條流水線上,成為一名流水線上的工人。”

深圳,我的“大學”從流水線女工開始的18年拼搏人生

劉桂珠當年和工友一起合影。

深圳,我的“大學”從流水線女工開始的18年拼搏人生

劉桂珠當年的工作現場。

“我至今非常清楚地記得當時前來深圳的情景:我們共有6個人被錄用。隨後,就由我負責帶隊,連夜乘坐從梅州到深圳的大巴,開始了幾個年輕人的‘鵬城尋夢故事’,那是我第一次出遠門,也是第一次到深圳。”劉桂珠回憶說:“第二天早上,我們在布吉關口的獨樹村車站下車,等待廠方派來的車接我們到工廠去。我們的工廠在梅林,當時還是深圳經濟特區比較偏僻的一個地方,跟我之前想象中的深圳有不小的差異。”當時,深圳還是一個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新興城市,來自全國成千上萬的青年男女正一波又一波地湧入深圳,成為鵬城百萬“打工仔”“打工妹”的一員。

劉桂珠回憶說,當時想到馬上就要開始工作了,內心非常激動。因為,此前幾年就曾聽姐姐說過工廠的生活,所以對到深圳進廠打工既神往又激動。“我姐進廠後怕家人擔心,所以一直都是報喜不報憂,要麼說全班人到哪裡去遊玩,要麼說由於自己表現好被提升為班長,還加了薪。因此,當時不諳世事的我,誤以為進工廠是件非常幸福快樂的事,既開心又可以賺錢,卻不知工廠生活是‘一早起床,兩腿齊飛,三洋打工,四海為家,五點下班,六點眩暈,七滴眼淚,八把鼻涕……’”

當時剛進廠的劉桂珠,首先是試用期三個月,暫時跟著老員工學習。試用期1天上班8個小時,工資是480元/月。“每個月宿舍床位費是40元。吃飯工廠裡有飯堂,一個月不用100元。這樣算下來,一個月還能存下約300元寄回家去,幫補一下家裡。”那時候的深圳,給劉桂珠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到處都是工廠,走在路上見到的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打工仔”“打工妹”。“在那個時間段來深圳的人,大多是先進廠打工的。因為工廠包吃包住,容易站穩腳跟。我那時候真是把工廠當成自己的家,工作上非常積極主動,幹勁十足。”

家境貧寒 與“大學生”擦肩而過

“記得來到工廠第三個星期某一天的中午,班長向我的工作臺上丟過來一封信,這是我離開家半個多月收到從家裡寄來的第一封信,我高興極了!信是母親從家裡寄來的,內容不多,只是歪歪扭扭地寫了幾個字:“三妹(我小時候的乳名),你的錄取通知書寄給你,你考慮一下要不要去讀大學?”信裡夾著劉桂珠的高考錄取通知書,是廣州的一家專科院校。

“收到來信之後,我非常興奮。”接著,同一條流水線的工友瞬間炸開了鍋,她們為劉桂珠歡呼和感到高興。她們說不知道劉桂珠是參加了高考的準大學生。那時呆在工廠裡打工的都是學歷較低的山裡女孩,很少有讀完高中的。不久,劉桂珠考上大學的消息傳遍了整個車間。“我當時是多麼地希望可以離開那充滿嘈雜機器聲的車間,回到夢想中的校園。可是現實總是殘酷的,生於農村家庭,父母靠著一畝三分地的微薄收入把我們姐妹幾個撫養大,已經非常不容易了。讓他們繼續供我上大學,實在是太困難太吃力了。因此,我收到錄取通知書的當晚失眠了,考慮了整晚。”

隨後,劉桂珠給家裡的母親回了信,告訴母親在工廠裡上班很好,也像大學一樣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如流水線上的裝配、焊錫、測試,還有外觀檢查和成品包裝等。“我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就不回去讀大學了。請您放心,我以後還可以有機會再讀大學的!”劉桂珠說,她心裡知道,母親之所以讓她自己選擇,是因為家裡實在是供不起她讀大學,但是又不想讓她失去讀大學的機會,所以左右為難。

“儘管信裡說得很好,其實我心裡很無奈也很無助,有著難言的惋惜以及對夢想中的高校渴求。寫信的時候,淚水瞬間奪眶而出,滴到了信箋上,模糊了字,我馬上拭去紙上的淚水,生怕被母親看出我的淚水浸溼了信箋。”好在,身邊的工友們給了劉桂珠莫大的勇氣,使她堅持了下來。“有人告訴我,其實在深圳,實現夢想的方式和機會還有很多。”

圓大學夢 一邊打工一邊參加成人教育

劉桂珠在入廠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和兩位要好的工友先後都去參加了電腦培訓班。因為面對工廠流水線的生活,她們都不甘心長期在流水線上工作,希望可以在車間謀求更加好的工作崗位,比如車間統計員或者是物料員。要競爭這些工作崗位,前期必須做足準備,學習各方面的技術。這樣的話,待車間辦公室裡張貼出招聘信息時就可以馬上去報考。“當時,電腦、網絡剛剛興起,內勤崗位都需要用到電腦,所以我們就趕緊先利用業餘時間去學習。”不久,劉桂珠參加車間考試,成功考取了車間物料員,從此脫離了車間流水線上的工作,開始了不一樣的打工生活。

因為家貧沒有去上大學,這一直是劉桂珠心中的痛。在工廠物料房裡的工作與流水線差別很大,需要學習的東西更加多了,對她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於是,車間裡越來越多的管理人員去讀成人教育,還有的去考資格證書。錄用劉桂珠做物料員的車間領導,建議她去讀成人大專,還幫她選好了比較容易入學的深圳電大,並幫她選好了專業,給了她許多建議。於是,劉桂珠開始就讀非全日制的大專學校。“我是2005年春季開始報讀的,直到2008年7月才正式畢業。我當時有一種想法,就是覺得儘管沒有去上過全日制的大學,但是通過參加成人教育,也算是完成了自己上大學的心願。”

報名之後,劉桂珠就邊上班邊利用業餘時間上課學習。“一邊工作一邊讀書是非常辛苦的。那時週一到週五晚上有三天需要上課,每次都是還沒有吃飯就急匆匆地趕到學校。上課結束後回到工廠宿舍已經快晚上11點了,工廠的集體澡堂晚上9點半就關門了。宿舍為了杜絕安全隱患不可以在宿舍燒水,所以我那時洗冷水澡是經常的事。冬天的時候,冷水從身上淋下來還會冒出白氣。週末是白天上課還好點,即使辛苦上課回來還能吃上飯堂的飯菜,還能洗個熱水澡,然後在不到10平方米卻住了12個人的擁擠宿舍裡躺在鐵架床上美美地睡上一覺,那時候覺得這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至今,回憶起當時艱苦求學的情景,劉桂珠覺得彷彿就在昨天。

在劉桂珠的記憶中,當時工廠的領導、同事們都很支持她讀書。“我們的車間主任平日裡對我們非常嚴格,但是對我們這些報名讀書的員工卻非常關照。有次她跟我說,以後你要去上課或者考試都可以提前下班,隨時可以批假給你。”劉桂珠回憶說:“在讀書的三年時間裡,通過自己一千多個日夜的堅持和努力,我終於順利地修完了所有的課程,成功地拿到了畢業證。畢業時,我還拿到了‘優秀畢業生幹部獎’。”

成功轉行“充電”之後從事文字工作

不斷“充電”的結果,為劉桂珠的人生帶來了變化。“到了2006年的時候,我已經來深圳五六年了,也在三洋公司待了五六年,覺得有點‘審美疲勞’了,而且那裡工資不高,時間又長,就想換個環境,於是就辭職了。”劉桂珠說,當時她電大大專還沒畢業,就拿著學生證去找工作。結果,很快就被車公廟一家物流公司聘為客服人員。隨後,又先後在別的公司做過倉庫主管、倉庫經理。

不過,劉桂珠認為這些都不是自己喜愛的工作:“儘管工資高一點,但是每天都圍繞著工作轉,沒有太多的業餘時間可以用來看書或寫文章。”於是,她2015年又辭職,接著應聘到一家名為《客家人》的雜誌當編輯,開始轉行從事自己喜歡的文字工作。

“我在《客家人》雜誌工作到2017年底,今年年初才到深圳市梅縣商會擔任文秘。”劉桂珠表示,自己喜歡從事文字方面的工作。“梅縣商會的領導們都很支持我,給予了我非常多的鼓勵和幫助!”她認為,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才開心,也更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深圳,劉桂珠組建了家庭,還生了一個女兒。女兒今年已經10歲,正在上小學四年級。近期,劉桂珠又報讀了成人本科——華中師大漢語言文學。“我覺得自己既然喜歡從事文字工作,也喜歡寫作,所以還是要在專業上進一步學習,多掌握這方面的知識。現在平時晚上的時候,經常一邊是女兒在做作業,一邊是我忙著通過網絡上課和做作業。”

筆耕不輟 加入地區作家協會

“近期,我剛剛加入了深圳市福田區作家協會。”劉桂珠告訴記者,她從高中的時候就喜歡寫作。“後來,我來深圳打工之後,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這個愛好都沒有間斷過,一直堅持到現在。它已經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了,可以說是一種生活習慣。”

在此之前,劉桂珠已於2015年7月加入了廣東河源市龍川縣作家協會,並經常投稿給《河源晚報》的龍川文學欄目。2016年,劉桂珠又加入了廣東梅州梅縣區作家協會。她表示,平時會給一些報刊投稿,每次看到自己寫的文字刊發出來都非常高興。

劉桂珠告訴記者,當她還在深圳三洋公司上班時,因為廠裡自己辦有內部報紙,所以她就經常投稿,不時稿子被選上發了出來。當時,工廠或工廠所在的街道有徵文活動,她也經常會投稿參加。“主要是寫工廠裡的生活,也報道工作上的一些事。此外,我以前喜歡寫一些詩歌,現在則會寫一些隨筆散文。”

感恩深圳 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從2015年初起,劉桂珠開始參加義工活動。今年,她還與龍崗區各街道和社會組織團體的40多名志願者一起參加了龍崗區義工聯志願者通訊員培訓班。談及為什麼參與公益活動,她表示作為深圳人,有義務為這座自己已經工作生活了18年的城市作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可能因為我是一名客家人緣故,所以覺得自己還是比較能吃苦耐勞,並沒把許多坎坷放在心上。在深圳這些年,儘管經歷了許多艱辛,但是學到了許多東西,也成長了自己,豐富了自己的人生,這是一筆非常寶貴的人生財富。”劉桂珠認為,儘管自己不是什麼成功人士,但是這一路走來,有血有淚,有付出也有收穫,自己個人的成長經歷其實也是這座城市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不管多麼的艱難,我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其實,這不單只是我自己,而是我身邊無數深圳人的共同點。”

她表示,自己對深圳和改革開放充滿感激之情,假如沒有來深圳,自己的人生將完全不一樣。“從19歲的豆蔻年華來到深圳,到如今已近不惑之年,18年來,自己一直跟著這座城市共同成長,始終在不斷地學習和充實自己,努力使自己跟上城市發展的步伐。”

記者:羅俊傑/文 成江/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