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又陷“裁員潮”,是行業遇冷,還是AI智能代工?

近日,富士康又被媒體爆出大幅度裁員的新聞。有媒體稱,因受新版蘋果銷售業績不佳的影響,富士康所受理的蘋果訂單將面臨大幅度減產,因此,富士康集團近期預備降低人力成本,所以擬定大幅度裁員公告,甚至還有媒體報道出,即將裁員34萬這樣驚悚的傳聞。

而面對這些傳聞,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再一次澄清,有關富士康大幅度裁員的新聞,為假新聞!稱其為“子虛烏有的錯誤報道,外界切勿以訛傳訛”。

富士康又陷“裁員潮”,是行業遇冷,還是AI智能代工?

雖然鴻海集團對於裁員傳聞進行了闢謠,但是受大環境,以及蘋果亞洲供應商減少訂單量等現實因素影響,其股價下跌確實不爭的事實。

根據鴻海集團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在前三季度中淨利潤為248.8億新臺幣(約合8.0552億美元),與早先預估的282.6億新臺幣相去甚遠。據悉,這是鴻海集團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差的年度淨利潤收益。

而富士康的創始人,68歲的郭臺銘在11月24日的採訪中曾公開表示:“不是裁員,而是人員調整”。據悉,因為富士康要在內部成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所以對於大批員工進行了培訓。但是以代加工服務聞名的富士康,即使加入更多的科技以及互聯網技術,仍然改變不了代加工的實質。

富士康又陷“裁員潮”,是行業遇冷,還是AI智能代工?

即使人員內部進行了一定的調整,但是位於北京、深圳等地的員工,其日常工作和生活仍然是圍繞著產線、食堂、宿舍這樣簡單的三點一線的生活。事實上,如果富士康大量裁員的新聞如果是真的,最先裁掉的也就是富士康底層的大規模員工。

事實上,蘋果公司的業務佔富士康公司整體營收的50%左右,因此,自2018年以來,富士康早已經蓄勢以待,幾乎將所有的產線全都押注在iphone的最新機型XR上。包括鄭州園區的27條產線,深圳的12條產線等,都在隨時待命,保守估計平均每條產線每小時可生產500臺手機。

但是讓富士康始料未及的是,新版蘋果子上市以來,迅速出現疲軟狀態,即使利用多種方式推廣,仍不見好轉。結果便是蘋果亞洲供應商,在原訂單需求的基礎上減產了月500萬部。因此,富士康的營收狀況會受到很大影響,裁員消息頻頻傳出也便不足為奇。

同時隨著AI智能的不斷應用,阿里巴巴開設了無人酒店,海底撈創辦了無人餐廳,京東等嘗試用機器人分揀快遞。很顯然,郭臺銘並不想錯過這個好時機。自2011年便引進了100萬臺機器人,用於流水線上,代替人工生產。

富士康又陷“裁員潮”,是行業遇冷,還是AI智能代工?

目前為止富士康整個生產線,在噴塗、焊接、裝配等工序上,大部分在使用機器人進行日復一日的重複操作。據悉,富士康曾計劃在5-10年內實現工廠的人工智能化。如果這一目標在不斷地實現,那麼,富士康的底層裁員在所難免,區別僅僅在於一刀切還是陸續實施。

所以,這次的大規模裁員事件也許並不是空穴來風!一直以來被奉為“代工之王”的富士康,在蘋果訂單減少,以及AI智能機器人不斷引進的情況下,也許會出現各種變數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