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元雖然不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但在位於城北嘉陵江東岸高45米的峭壁上,卻佈滿了重重疊疊13層、密如蜂房般的造像龕窟。這些造像始鑿於北魏時期,距今已有1500年曆史,因以前川陝路從其下方通過,形成了江、路、山、佛的奇特景觀,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崖摩崖造像是四川境內規模最大的石窟群。據清咸豐四年所立的石碑記載,石窟共有造像17000餘尊。然而令人遺憾的是,1935年因修築川陝公路,一半以上的造像被炸燬,現雖僅存7000餘尊,內容依然十分豐富,被譽為中國古代石窟藝術的寶庫。
開鑿於唐天授元年的大雲洞是千佛崖最大的洞窟,因出生於廣元的武則天在這一年登基,其家鄉百姓還在石窟壁龕中雕刻了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石像。當時民間傳言武則天是彌勒佛降生,石窟正中的彌勒佛像也被認為是武則天的化身像。
千佛崖現存洞窟多為來自兩京的官員出資開鑿,代表了當時佛教石刻藝術的流行風尚和最高水平。其中開鑿於唐初的北大佛窟內一尊通高4米的彌勒大佛,是嘉陵江流域開鑿最早的彌勒大佛,精美程度不輸龍門石窟和大足石刻。
開鑿於初盛唐之交的多寶佛窟內釋迦、多寶二佛並坐,中心壇背屏的天龍八部浮雕堪稱獨步國內石窟。佛像左側一尊持蓮觀音雕刻精美,衣飾飄帶線條流暢,有著“東方美神”、“東方維納斯”的美譽,被專家學者評為千佛崖摩崖石刻的代表作。
始建於三國時期的劍門古蜀道位於千佛崖下,是溝通古代秦蜀之間的主要道路,與千佛崖摩崖造像同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方寸之地集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一身,全國僅此一處。千百年來,商旅行人或由此南下抵達安樂的四川,或由此北上進入穿山越嶺的險途。
包括唐玄宗、杜甫等歷代文人墨客都走過這條金牛道,並留下了大量詩詞題記。其中由劍南道按察使、益州大都督府長史韋抗於唐開元三年開鑿的“韋抗窟”,現存唐宋明清題記20餘則,是千佛崖保存詩詞題記最多的洞窟。
千佛崖摩崖造像薈萃了從南北朝、唐、宋到清代的石刻作品,除了佛教造像,許多小龕內還雕鑿了大量肌肉線條可與古羅馬塑像媲美的力士,以及隨曲飛舞的飛天、身著胡服的樂工、各種飛禽走獸等內容十分豐富,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裡走走轉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