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法庭巡禮”專欄系列報道 ⑭做好基層群眾矛盾糾紛的調解員——宛城區人民法院官莊法庭


“基層法庭巡禮”專欄系列報道 ⑭做好基層群眾矛盾糾紛的調解員——宛城區人民法院官莊法庭


宛城區法院官莊法庭

“基層法庭巡禮”專欄系列報道 ⑭做好基層群眾矛盾糾紛的調解員——宛城區人民法院官莊法庭


宛城法院官莊法庭合議庭合議案件

宛城區人民法院官莊法庭轄官莊鎮、金華鄉和河南油田工區,轄區面積大、人口多,該庭現有幹警5名。近年來,官莊法庭結合本地實際,創新工作思路,強化調解工作,在轄區人民群眾中形成良好口碑,為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

知民情 積極探索工作新方法

官莊法庭結合地處農村、下轄河南油田的實際情況,在深入瞭解基層民意、民情、民風的基礎上,始終做到“五貼近”,扮演“四角色”,實現“三調解”。

“五貼近”即貼近農村、貼近農業、貼近農民、貼近油田、貼近企業,用法官的真心拉近法庭與群眾的距離,傾聽群眾心聲,贏得群眾信任。

“四角色”即做好維護轄區社會穩定的“審判員”,做好化解農村和油田社區糾紛的“調解員”,做好服務三農的“服務員”,做好為群眾普及法律知識的“宣傳員”,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法律的溫暖與關懷。

“三調解”即一是做到“全程調解”,將調解貫穿於立案、送達、開庭前、庭審中,宣判前的每一個環節;二是做到“全心調解”,本著定紛止爭、案結事了的目標,耐心、細心、專心調解;三是“全員調解”,在自願合法的前替下,絕不放棄調解的努力,在調解過程中尋求雙方利益的平衡點,找準矛盾化解的突破點,最終化解糾紛。

辨是非 還原事故現場促和解

去年,賈某駕駛三輪電動車、李某駕駛自行車將謝某駕駛的二輪電動車撞倒後不予理睬,事發後謝某未及時報警,導致事故現場全無,交警部門無法就事故責任做出認定,僅對事故發生出具一份證明,雙方就醫療費等費用無法達成一致意見,謝某將賈某、李某起訴至法院。

為防止雙方當事人利益失衡,法官考慮到本案的實際情況,便親自到現場勘查,並根據現場情況製作事故現場模擬示意圖。隨後,讓雙方對現場模擬示意圖進行辨別、確認,以還原事發場景。同時,利用吃午飯的時間,給雙方當事人做調解工作。

通過法官耐心疏導,真誠化解,綜合運用多種調解方法,評說利害關係。最終,賈某、李某向謝某承認了因他們未謹慎駕駛車輛才導致事故發生,而謝某也對自己駕駛的電動車前踏板上違法載人行為承認了錯誤,雙方當事人當場達成調解協議。

解民憂 貼心服務送到家門口

官莊法庭考慮到轄區實際,對老弱病殘的當事人提供送法律文書到其家中的服務,把巡回法庭開到家門口,寧願自己多流汗,不讓百姓多跑腿。

在法庭門口懸掛的溫馨提示牌上,告知法庭人員的去向即聯繫方式;對交納訴訟費確有苦難的當事人給予司法援助;對書寫起訴狀有困難的,介紹法律援助人員幫其書寫;對沒有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及時告知訴訟風險、權利義務、證據收集及相關法律的規定等。

“法庭作為司法為民的最前線,就應該認真瞭解群眾的訴求,力爭將矛盾化解在基層,不斷提升人民法院的公信力。”官莊法庭庭長葉俊凡經常對法庭同志們這樣要求。每辦理一起案件,官莊法庭的同志們都能夠換位思考,用真情換民心,把群眾當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