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以前的中等師範學校培養的教師比現在大學培養的老師更受學生和家長歡迎?為什麼?

隴州核桃之窗


我也是老師,讓我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我當時初中畢業時覺得中專沒勁,也沒有怎麼努力,當時我10點就睡覺了,我的那些同學學到十二點左右,初中畢業後我的成績可以去上自費,我爸讓我去上衛校,我沒有去衛校自費上的高中,高中畢業還是當了老師,我承認能考上中師的部分人很優秀,但我覺得許多中師生把自己看得高了,我覺得讓他們上高中,也未必能考名牌大學,高中的數學、英語、物理完全和初中不是一個檔次的,沒有上過瞎猜想,認為自己上高中就是清華、北大,完全是自欺欺人罷了,我的同學初中考上中專沒去的好幾個,最好的一個考了軍校,有一個校長的兒子,初中畢業沒有上師範,高中畢業分數夠師專,又沒去上,補習一年,校長安排老師補英語,第二年考了重慶大學,有一位女同學比較慘,初中畢業沒去上師範,高中畢業補習一年才上了中專,所以說沒有經歷過的不要亂猜想了。我的老師們都是八十年代的,有的是高中畢考的師範,遲一點的是高中畢業後參加中考考的師範,我只能說那時侯中專很吃香,當時和現在一樣,成績最好的不是去了師範、衛校,而是去了電力、郵電、銀行。我們那年師範490就可以上,當年的第一名590,多出來的那100分不是鬧著玩的,我當時的理想是電力,可惜物理根本學不好,我天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學英語了,到現在是英語老師。有一個時期的中師很牛,不是什麼八九十年代,而是解放前後,我爺爺1948年師範畢業的,那個時侯的師範生,好比現在海歸的博士,可惜只教了幾年學而乙。

我的堂哥的經歷比較傳奇,初中畢業由於家庭條件打算上中專,本來學得很好,中專就是考不上,初三補習了兩年都沒有考上,雖然家境不好,逼上梁山才去的高中,高中畢業當年就是蘭州大學物理系,初時的蘭大挺牛的,本科期間過了英語六級,所以凡事都不要以偏概全,當時農村的孩子上高中所受的壓力,沒有體驗過的,憑想象無法體會的,這樣假設問題的人有兩個特點:第一、當時的家庭條件不好。第二、自以為是,把自己看的很高,小心眼,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如果有人再這樣假設,你就給他說,按照你的意思,現在初中畢業的尖子生,高中畢全部上985嗎?高中畢業好像個別的還是上的二本。


英語老師David


本人現年52歲,85年大學畢業,一直從事高中數學教學兼班主任工作,也來談點看法。

第一,我總體支持樓主的觀點,認可那個年代的中師生當時很優秀。

第二,文革後的中師生實際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77年到80年代初入學的,是高中畢業生進入中師,畢業後差不多都是中學教師,很多還是教的高中。第二階段是83年左右(部分地區略有差異)入學的,是初中優秀畢業生(主要是農村的),畢業後多數教的小學,少數教的初中。第三階段,九十年代中後期進入中師的,這個時候隨中國經濟的進步,進入中師的學生就很差了。

第三,正如樓主說的,第一、二階段的中師生,有很多後來繼續努力,成為教育界的特級教師或其它各界的社會精英的不少,我身邊的也非常多。

第四,第二階段的中師生分化最大(樓主文中主要談的是第二和第三階段的),一部分人通過各種努力進步很大,變化很大,現在早已經遠遠超過了一箇中師生的水平。另一部分人總是陶醉在自己曾經的優秀之中,看不到別人的付出,到現在也還只是一箇中師生的水平,並且是過時的。

第五,不管多麼優秀的團隊,都不能保證每一個個體綜身優秀。我95年教過一個學生,是95年中師畢業,分到我所在中學的對面小學教書,但只是佔了編制,實際上是到我教的其中一個班插班複習考大學(文科),他中師的數學老師是我的一個朋友,我朋友告訴我他這個學生數學很優秀,但事實上,這個學生在我這個班學習一年,承包了全班數學所有考試到數第一名(含高考),並且與到數第二名還有很大差距。我還認識一個84年考上清華大學核物理系並於88年順利畢業的朋友,現在就在賣燒烤,我還常去照顧他的生意,他的生意也很一般。當然,這兩人都是個案,不能否認整體。我只是想說,曾經的優秀只是暫時領先,不代表終身優秀。那個時代的中師生再優秀,也只是一個優秀初中畢業生而已,後來的事,相差太遠。

第五,我自己並不優秀,讀高中時很懶,並且嚴重偏科,所以讀不上一流大學。工作中也不算優秀,除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得還可以外,也少了很多努力,喜歡喝酒聊天,不愛讀書,懶於寫作,常與領導對著幹等等,都決定了我成不了什麼大事,但我仍然為我的同學、同事、學生和朋友的成功鼓掌。


黃成186200535


深有感觸,我也是中師生,89年以全縣7千多考生中第16名的成績進入中師,92年被分配到一所偏遠的農村小學教書。我當時教語文丶數學、音樂丶美術四門課程。當時全校只有我一個外地老師,放學後他們都回家了,只我一個人看校,當時學校是一所祠堂改建的,那時儘管年輕,颳風下雨的晚上還是很害怕,記得那時我買了一個三節的手電筒,時時拿在手上。晚上特別空虛、寂寞,兩年時間人幾乎要瘋了。幸好鎮上初中擴招要人,我的一位當了校長的老師把我調到鎮中,不然找老婆都成問題。往事回首,不勝感慨。當時鎮中教學質量在全縣墊底,我的老師校長大膽用我們一批剛調上來的年輕中師生。首屆翻身,二屆全縣招270一中生,我校上30人,全校三個班,我班上12人。全縣前五名我班兩人,1999年中考獎得了1萬(相當我三年的工資),用這錢娶了老婆。當年以所帶班級全縣第一的成績被調到縣直城關中學(作為人才引進)。到縣直當了四年語文教師,首屆全班52人,120分中考試卷過100分30多人,城裡的孩子就是聰明。隨後幹班主任,2015屆打破我校多項記錄,一個班上市重點9人(全縣招64人),縣重點一中46人。重點上線率達70%以上。2017全縣抽考囊括所有單科和綜合全縣第一名。2017年46歲以市第二的排名評上高級教師,作為一個起點中師生,我心足矣。我覺得起點學歷並不重要,關鍵是要有一顆向上的進取之心,一顆把事業盡力做好的愛心。


HBXG清泉石上流


無知才這樣認為。

師範中專生教師有其天生的侷限性,即知識水平,視野,教學理念等方面都遠遠無法與接受過正規高中教育然後考取全日制師範大學的教師相比,所謂師高弟子強,是無法否認的事實。

師範中專生教師在教學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熱衷於填鴨式教學,喜歡佈置大量機械重複式的作業,在應試教育下,因而具備優勢,在義務教育階段只看考試成績不看另一面的背景下,他們確實名聲在外。但是,瞭解他們且受過高等教育的家長,決不會將自己的孩子交給這種教師去教九年,那實在是太恐怖了。這種中專生教師教出來的學生,一進高中,與正規師範大學畢業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一比較,高下立見。

當然,近幾年畢業的三本師大生或非師範類大學生,則另當別論。


春江暮雪觀天下


我不評判誰強誰弱,我只說說我們學校的事情。學校近幾年考調進來很多老師,有師範院校畢業的,有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今天安排課程,今年新考調進來的數學老師表示,自己無法勝任5.6年級數學教學,1年級沒有經驗,所以只願意上3.4年級的某個班數學,不當班主任,接學校食堂管理的出納,一臉不高興。其他年輕老師是這樣的:第一個老師教導主任,報賬員,二年級語文當班主任,第二個老師德育主任,六年級班主任教語文,第三個老師因為家長不要他教這個班數學,現在安排四個班科學,第四個老師,修產假剛回來,帶小孩,一個班語文,當班主任。老教師,兩個班數學,一個班班主任,伙食團會計。我不知道現在年輕人怎麼回事,拈輕怕重,各種找藉口,不願意上課。


普洱茶19258254


以前的中等師範學校培養的教師比現在師範大學培養的老師更受學生和家長歡迎,這個結論也不一定完全正確,以前的中師生跟現在的師範大學生各有千秋。

一、以前的中等師範學校的生源是相當不錯的。眾所周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部分中國人還生活在農村,生活條件非常不好,人們非常向往成為國家的人,吃上商品糧。當時跳出農門最好的途徑就是讀書考學了。因此很多優秀的初中畢業生第一想法是去考中專,這樣就可以儘快吃上商品糧,而且工作時間也會提前,而上高中考大學還存在不確實因素,畢竟當年大學升學率太低。我自己也曾經考過中師的,但由於不會唱歌、跳舞、繪畫等才藝而在複試後被拒之門外。那時的中師生的生源質量還真不錯,智力上沒得說,通過複試又把一部分人過濾掉,留下來的都是比較優秀的初中畢業生。

二、以前的中等師範學校培養的教師比較接地氣。當時農村教師比較短缺,國家把這部分優秀的初中畢業生進行培養補充到農村學校中去,這是非常符合當時的現實的。這部分中師生來自農村,智力又比較好,又能吃苦耐勞,有奉獻精神,學習很認真。經過學校的專業培養後素質確實不錯,扛起來了農村教育這面大旗,為農村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中師生是很受當時村民喜歡和尊重的。

三、現在的師範大學培養的教師知識和能力不會差。現在師範大學入學至少是高中畢業生,高考分數在三本以上,又經過四年的大學學習,學的知識和技能是比較適合現在教學的。比如信息化教學手段、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是適合最新的教育目標的。但不得不承認,有部分師範大學學生學習態度不太端正,該學的知識還沒學到手,應該會的技能也學得不到家。有的大學生那種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也不如原來的中師生,不願去鄉村學校任教。空有一身本事,不能安心為農村孩子服務,這種狀態下的大學畢業後的教師確實不太受村民們待見和喜愛的。當然那些985、211師範大學畢業的教師一般會選擇城裡的重點中小學校任教,其能力和水平真不是當年中師生可比的。

中師生跟現在的師範大學畢業生各有其優勢,過去的中師生現在都是中老年了,很多通過各種途徑提升了學歷,成為中小學校的領導和骨幹。而現在的師範大學畢業生掌握了最新知識和教學手段,也是可以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的。

個人的一點看法,你們怎麼看呢?歡迎大家關注、留言評論。


良心老師


我是80年代考上的中師生,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1.入學成績優異。當時考中師時先錄取中師再錄取高中,所以中師生是學習成績最優異的。

2.文化知識功底深厚,我上的是老牌師範學校,教我們的很多教師都是名牌師範大學畢業,教師素質很高。學校管理很嚴,學校的作息管理、考試管理等都和高中一樣,所以中師生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識功底。而中師生學習課程又很廣,語數音美體無所不及。所以中師生能勝任中小學很多課程,因此中師生很受學生和家長歡迎。

3.勤奮踏實樂於奉獻的工作精神。因從小接受的教育思想就是勇於奉獻,舍小家顧大家,所以中師生的工作態度決定了家長學生喜歡他們。

4.中師生是初中畢業考上的,參加工作較早,同樣年齡,中師畢業的教師教齡長,教學經驗豐富。再加上中師畢業的教師現在年齡很多在四十歲左右,精力充沛,年富力強,因此中師生是學校的中堅力量,很受學生和家長歡迎。


lucky134624


我是1991年初中畢業考入中師,當時的目的並非為了教書育人,而是進入體制內。在那個農業時代能夠捧上鐵飯碗實屬不易,讀書不交學費,每個月有五十元左右的生活費(基本父母不再花錢),畢業後直接分配工作。我們整個縣有一萬多考生,錄取了50個人左右,這些學生基本都是農村戶口的優秀初中生,也叫小中專生,現在都是我們當地基礎教育的頂樑柱,各級名優教師,各個學校的校長、主任。不過從1992年開始,有了定向委培,指定到某些村小,錄取分數線開始降低,學生整體素質下降。再到後來,隨著教師學歷要求的提升,初中畢業優秀學生不再報考師範,到1998年中等師範學校有的升級為師範學院,有的改為普通高中,中師生成為歷史。附加一句話,我們當年考不起中師中專的才會去讀高中,我們師範錄取線遠超高中錄取線!四十三歲了,逐漸從考師範是為了有工作,演變為人生理想實現的事業!現在回頭看當年考師範,多少有一些遺憾,雖然後來也讀了專科、本科,但是畢竟沒有進入高等院校系統學習,如果當年讀高中參加高考,可能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xieqiang24


贊成!

常聽老一輩的聊天:什麼東西都不如以前經用了、什麼東西不如以前好吃了、什麼東西......

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帶來許多先進方便的同時,也帶走了童年裡的許許多多!

同樣,以前的老師和現在的老師也有了改變,只是我們好像還是很懷念以前的那種老師,即使嚴厲、刻薄不討人喜愛,但每每總是令人懷念和愛戴。

以前的老師常說:我們那時候參加考試,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過去的是百裡挑一。

現在則是:草原裡放肆馳騁,直線到達終點,能到的是百里挑五十、六十?

  1. 含金量變了:我們曾經的教導主任,有一篇流傳的故事:無論哪個班,哪門課,只要老師有事不在,他就能站到講臺上,開始接著上節課的內容講下去。我不知道是否是誇大的內容,我沒有運氣見到過,但是我的學長、學弟都見過(遺憾)。即使刻薄古板,但更多的是尊敬和崇拜。現在的老師,也很優秀但是好像還是差點味道

  2. 以前叫培養現在叫量產!以前的師範學校一個省有幾個?一個學校能考上多少人?考上的還在繼續刻苦學習,唯恐不能畢業,比學術比成績比刻苦。現在遍地的師範大學(到底學了什麼?)、自考教師,教師人數大幅增長,但是水平參差不齊。以前,每一個師範畢業的都被學校當作寶貝,來教會他們獨當一面。現在的有教師資格證但是待業在家的大有人在吧!

  3. 教育理念的改變:以前,老師會對每個孩子都很瞭解、都很用心,不願意放棄任何孩子,想讓孩子變成自己那樣刻苦奮進對生活有追求的人;現在?多數老師,好像只能說對成績好的、成績差的有點了解,中等學生打招呼都不一定認識吧!上課是主要任務,其它的emmmm

  4. 家長的主觀:我們經常聽說某某學校幾班家長聯合要求校方授課老師,原因是太年輕!網絡和媒體的發達,讓家長們瞭解了更多的誇大的大學生活,很多家長認為現在畢業大學生是很差的沒有相應的水平,不足以教好孩子,對老師的持有懷疑態度。但是哪裡來的那麼多老教師呢???

個人觀點,如果有感,評論區等你哦~~


亦或再相逢


八十年代中師生是初中的優等生,但也分應屆生和復讀生,那時在農村,考上中師,比現在考上大學更值得慶賀;但少部分農村小孩和相當一部分城市小孩選擇了讀高中,而不是讀中師。

大學畢業後,有幸教過中師五年,客觀地,中師生總體上工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信心都比較強,比現在普通二本師範學生優秀也是事實。也有少數尖子生畢業後通過自學、函授,考研而進入到科研機構或高校。

中師教學經歷,以及在高校與有中師經歷的同事共事後,比較深的印象是,中師生工作普遍認真、嚴謹,但缺乏全日制大學的系統訓練,也使他們暴露了很多侷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