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是屬於軀體疾病還是心理疾病呢?

好心情陳冠偉


人參的中樞神經系統功效——抗抑鬱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情感精神性疾病,在社會壓力日漸劇增的現在,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類身心健康的世界致殘性疾病。它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以抑鬱為主要症狀的一組心境障礙或情感性障礙,包括注意缺失、無快感體驗、睡眠障礙、反覆自殺念頭等,是一種高發病、高致殘、高復發的疾病,預計到2020年可能成為僅次於心臟病的第二大疾患。

目前,抑鬱症的治療手段主要有西藥治療、心理治療以及住院保護性治療。大量的臨床應用以及實驗研究發現中藥也有抗抑鬱的作用,特別是人參,其抗抑鬱作用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重視。

人參是抗抑鬱中藥組方的常用藥味,例如四君子湯、定志方等古方中都有記載,其主要活性成分是人參皂苷,含量約佔4%。人參皂苷含有多種活性成分,能通過多靶點最大限度地發揮理想的治療效果。

1、原人參二醇

原人參二醇是原人參二醇類人參皂苷的苷元,也是這類人參皂苷體內代謝的產物之一。給大鼠灌服20(S)-原人參二醇[20(S)-PPD],再進行強迫懸尾和游泳實驗,發現20(S)-PPD可降低血清皮質酮的濃度,延長強迫懸尾和游泳實驗中大鼠的不動時間,說明了原人參二醇有抗抑鬱作用,是一個潛在的抗抑鬱藥。(Xu C, Teng J, Chen W, et al. 20(S)-protopanaxadiol, an active ginseng metabolite, exhibits strong 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s in animal tests. 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

2、人參皂苷Rb1

研究發現,人參皂苷Rb1劑量依賴性地降低動物在絕望狀態下的不動時間,並延長了大鼠出現不動狀態的潛伏期;慢性中度應激可降低大鼠的自主活動、對新奇環境的探測行為以及對糖水的喜好,而人參皂苷Rb1對此具有減緩作用,證明了人參皂苷Rb1有很好的抗抑鬱作用。(李玉倩,王芳,陳建國.人參皂苷Rb1抗抑鬱作用的動物行為學研究)

3、人參皂苷Rb3

為了探討人參皂苷Rb3具有抗抑鬱作用,給慢性應激導致的抑鬱模型大鼠灌服人參皂苷Rb3,再進行強迫游泳試驗、強迫懸尾測試以及糖水偏愛試驗,發現大鼠的不動時間縮短和糖水偏好比率降低,證明了Rg3的抗抑鬱作用。(Cui J, Jiang L, Xiang H. Ginsenoside Rb3 exerts 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s in several animal models)

4、人參皂苷Rg1

當人參皂苷Rg1連續灌胃5周,可逆轉慢性應激致抑鬱大鼠強迫游泳不動時間的縮短和糖水偏好比率的降低,發現人參皂苷Rg1通過激活反應元件結合蛋白(CREB),上調前額皮質內神經營養因子的表達來抗抑鬱。(Zhu X, Gao R, Liu Z, et al. Ginsenoside Rg1 reverses stressinduced depression-like behaviours and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expression with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5、人參多糖

人參多糖是人參的有效成分,對人參的抗疲勞和抗抑鬱活性起重要作用。其抗抑鬱活性可能是通過上調BDNF和β-Catenin蛋白表達,激活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神經信號轉導通路而實現的。

6、複方製劑的抗抑鬱作用

人參抗抑鬱複方製劑較多,包括人參歸脾丸、香砂六君子丸等傳統方藥。近年來主要集中在開心散、芪參復康膠囊等成方製劑的研究。

開心散(人參、遠志、菖蒲、茯苓)是治療抑鬱和健忘等相關病症的經方;

芪參復康膠囊(西洋參、黃芪等16味)具有益氣養血、滋養肝腎、解鬱安神等作用,用於治療肝鬱血虛,虛熱內擾之抑鬱症,近年用於抑鬱症、高原反應性焦慮抑鬱取得較好效果;

開心解鬱方(人參、柴胡等8味)具有益氣開鬱功效,用於元氣虧虛、氣血鬱滯之血管性抑鬱症;

人參調脾散(人參、山藥等10味)具有健脾和胃、調理臟腑功能,可減輕文拉法辛的副作用。用人參調脾散合文拉法辛治療中、重度抑鬱症取得較好療效。

同時,中藥治療抑鬱症,具有不良反應少、可長期服用、較安全可靠等優點。因此,近年來中藥特別是人參等天然抗抑鬱植物藥的研究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


小圓隨筆寫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雖然它有很多的軀體反應,比如說睡眠障礙、食慾減退、體重下降、身體任何部位的疼痛、嘔吐、心慌、胸悶等,但是它們的發病原因都在中樞神經系統內。目前抑鬱症在我國發病率還是挺高的。其症狀是持續地情緒低落,甚至經常會有自殺的念頭產生,而且這樣的負面感受也許是由一些負面的刺激原因產生,但是長時間看與周圍環境好壞關聯度不夠大。也就是說,就算外界給予最正面的肯定也無法阻止患者的悲傷情緒。

過去很多人會把抑鬱症看成是心理疾病,覺得這個人心理不夠堅強,比較軟弱,一點沒有承受能力。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抑鬱症的神秘面紗被我們慢慢揭開,抑鬱症和心理強大與否可能真的沒有關係,抑鬱症是我們的大腦生病了。

科學家在實驗室中發現抑鬱症患者有尿(五羥色胺)排出減少,以及腦脊液五羥色胺含量減低的情況。抑鬱症患者大腦的海馬區還會出現萎縮的情況。國外科學家用經顱多普勒儀器發現抑鬱症患者存在腦部血流動力學異常,他們的腦動脈血流速度多明顯減慢,而且存在偏側腦半球化現象,抑鬱症患者右側大腦前、中、後動脈的最大血流速比正常人要快,但左側的相應動脈血管血流速卻相對偏低。這說明抑鬱症患者的腦部代謝系統出現了異常。

但是幸運的是,抑鬱症患者的腦部異常並不是不可逆了,服藥以後,腦部情況會有很大改善,大部分的抑鬱症患者能夠恢復正常的生活狀態,所以一旦發現自己出現了長時間情緒低落無法自我改善的時候,需要去精神科看病,治療抑鬱症。


科壇春秋精選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精力不足,同時會伴有自責和內疚感,意志消沉,有前途無望感。與抑鬱症患者交流,你能感受到滿滿的負能量,他們的思維方式極度負面,而且都是自我指向的。也就是說,抑鬱症患者覺得自己患病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周圍人不喜歡自己也是因為自己的原因,所以往往有絕望感,會做出很多的自傷和消極行為。

抑鬱症患者會有很多的軀體不適感,比如頭痛、頭暈、胸悶、胃部不適感、心慌、心悸等等,所以很多人認為抑鬱症也屬於軀體疾病。但事實上,抑鬱症患者的軀體不適感都源於他們的情緒障礙。健康人群在生氣、憤怒等情緒激動的時候也會感受到心慌、胸悶等不適感,這就是情緒軀體化表現,跟抑鬱症的軀體不適感道理是一樣的。

有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與健康人群相比,腦影像學提示前額葉和邊緣系統功能表達有明顯的差異。這項研究告訴我們抑鬱症患者在腦功能上是有損傷的,但大腦整體結構完整,經抗抑鬱藥物治療後能完全治癒,說明這種損傷是可逆的,也就是功能性損傷,而不是實質性的大腦損傷。所以,我們依然將抑鬱症看做心理疾病,而不是軀體疾病。

正因為是心理疾病,所以抑鬱症的治療不僅是心理治療能夠起效,對於輕中度的抑鬱障礙患者,單純的心理治療也能起效,並令患者達到臨床治癒的效果。


鵜鶘心理陳小康


我是暖心理諮詢師陳旭龍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我們來分成三個部分看一下。

什麼是抑鬱症?

心理學上把抑鬱症稱為情緒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一般來講,我們常常用“三低”來描述抑鬱症,指的是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行為減少,核心是對自我價值的否定,生活中缺乏欣快的體驗,覺得自己活的沒有價值,人生沒有意義,甚至有自殺的想法或行為。病程要持續15天以上,才會被診斷為抑鬱症。

一般來說,我們大多數人一生都會體驗過抑鬱情緒,尤其是當生活中遇到重大的失去事件時,比如被失戀、被失業,失去配偶、重要的親人,遭遇車禍、自然災害等。

臨床上把抑鬱症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具體的病情程度要由心理科或精神科醫生診斷做出。

抑鬱症還有個通俗的叫法“情緒感冒”,也就是說,它像我們的軀體感冒一樣,是可以自愈的。一般來說,患有抑鬱症,即使不干預,病程2-6個月就可以全愈。

有的人感覺自己長期(持續兩年以上)情緒糟糕,心理學上叫抑鬱神經症或者惡劣心境。

最新的磁共振成像技術(MRI)顯示,重度抑鬱症患者的大腦並無器質性損傷,只是大腦中色清素(五羥色胺)的濃度下降,導致信息傳遞的效率下降。

什麼是臨床的中樞神經疾病?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一般指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是指一組由慢性進行性的中樞神經組織退行性變性而產生的疾病的總稱。病理上可見腦和(或)脊髓發生神經元退行變性、丟失。主要疾病包括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亨廷頓病(Huntington disease,HD)、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等。(來自百度百科)

抑鬱症是不是軀體疾病還是心理疾病,屬於中樞神經疾病嗎?

綜合以上,抑鬱症屬於心理疾病中的情緒障礙,不屬於中樞神經疾病。

希望能幫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陳旭龍

自我介紹:國二諮詢師,陝西省心理師協會會員。從業4年,個案時長1500小時,督導時長300小時。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屬於情緒障礙中的一類。也就是人們的情緒情感出了問題,而不是器質性的毛病。但是通過研究發現,抑鬱症與大腦神經遞質或細胞受體的異常也存在關係,也就是說有一定的生物學基礎,並且很多抗抑鬱藥也是針對這些原理進行作用的。

抑鬱症的三個主要臨床表現是: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情緒低落即感到不開心,高興不起來。思維遲緩即感到記憶力、注意力等認知能力下降,反應比較遲鈍。意志活動減退即對以往喜歡的事物不再感興趣,社交活動減少等。

除了情緒症狀以外,抑鬱症還會表現出一些軀體症狀,最主要的有睡眠問題(入睡困難、早醒等),精力減退,疲乏,食慾下降,性慾下降,或感到身體疼痛。並且很多患者可能最開始就是表現為軀體症狀,從而只關注到自己出現這類軀體症狀,會認為自己是得了軀體疾病,因為去綜合醫院內科、神經科等門診求助,無法及早識別自己的情緒症狀,從而無法及時得到干預和治療。部分患者最後到專科醫院進行正規治療後,情緒緩解的同時,其身體症狀也會有所好轉。

抑鬱症和許多慢性疾病也存在共病的情況,所以很多患者容易將抑鬱症忽視,部分抑鬱症是由於軀體疾病所致的,這部分也不太容易識別。所以抑鬱症和軀體疾病是相互影響,相互關聯。如果感到自己的情緒方面與往常不太一樣,應該今早去精神科(心理)門診看醫生,如果嚴重影響生活,建議藥物與心理治療共同進行。


夯七婚戀指導


抑鬱症可以看作是大腦的內分泌失調。為什麼這麼說呢?在全世界範圍內抑鬱症的發生比例是1/10,也就是說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在一生當中可能會得抑鬱症。在全世界範圍抑鬱症每年會影響3億人。

在抑鬱症發作期間,一個人會覺得做什麼事情都不開心沒有精力,即使是以前最喜歡的活動,現在也提不起精神,覺得沒有任何事情可以給自己帶來開心的感覺,並且會伴隨著內疚自責的情緒,覺得自己不好,不值得活在這個世界上。抑鬱的症狀通常要持續兩週以上才叫做抑鬱症。

抑鬱病人大腦的結構和內分泌都會發生改變。比如說研究發現抑鬱症病人大腦的海馬體的神經元會有20%左右的凋亡。海馬體是我們大腦中負責記憶等認知能力的重要部位,這個區域在正常人當中具有終身的神經元可再生性,但是在抑鬱症的病人中反而減少了,這就會導致抑鬱症病人不僅有情緒問題,而且會出現認知能力的下降,比如說覺得自己的記憶能力下降或者專注能力下降,或者決策能力下降等等,並且在情緒問題康復了之後,相關的認知症狀可能還會持續。

抑鬱症的大腦內分泌平衡主要體現在血清素的減少。大腦中有著非常多不同的神經遞質,在不同的大腦回路中扮演各種各樣的作用,某一種神經遞質都並不是越多越好或者越少越好,而是要在彼此之間維持著微妙的平衡,才能讓我們大腦正確運轉。我們

大腦中的TG2蛋白會負責把血清素轉化成RAC1蛋白,從而促進一種蛋白叫做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的合成,這種蛋白的功能是促進大腦神經元的可塑性,促進神經元的再生。而當人們長期處於壓力的影響下,比如說工作不順序也不順,或者感情出現問題,大腦分泌的TG2蛋白就會增多,導致血清素減少,降低我們調節情緒的能力。


酷炫腦科學


抑鬱症是一種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我國的確切患者數量目前並不清楚,不同時期、不同地域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各有不同,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其實際發病率是很高的,而真正通過正規診治的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這與人們對心理疾病存在一定的偏見看法有關。近年隨著對抑鬱症的科學普及工作開展,這一干擾有所減輕,更多的患者得到了正規的治療。本問題詢問的是抑鬱症的醫學劃分問題,以下精靈醫生就進行分析解答。

從疾病的醫學分科角度,目前將抑鬱症劃分為精神心理科,也就是說其是一種心理疾病。談到心理疾病,多數人認為其是人的思想或思維出了問題,因此是一種非器質性疾病,但是多年來的研究已經證實,抑鬱症與神經遞質或神經細胞上的受體異常有一定的關係,而長時間抑鬱症則可能會出現大腦結構的某些改變。因此,抑鬱症作為一種心理疾病本身也是有物質基礎的,目前應用的很多抗抑鬱藥物都是基於這些原理來研發出來的,不過目前對抑鬱症的真正病因還在深入的研究過程之中,相信隨著謎底的解開,未來的治療效果會更好。

抑鬱症雖然是一種心理疾病,但是很多抑鬱症患者也會有各種軀體上的不適症狀,這種在臨床上叫做抑鬱症的軀體化表現。比如:有的患者會出現身體的乏力、有的患者會感覺吞嚥困難、有的患者會感覺不明原因的胸悶等等。這類患者可能會主要表現為軀體症狀,往往會到不同的專科就診進行診治,但是往往效果不佳。其中部分患者最後到精神心理科就診治療後,反而原先軀體的症狀得到了治癒。

以上對抑鬱症與心理和軀體性疾病的關係進行了簡單的梳理介紹,最後需要強調的是,無論是心理疾病還是軀體疾病都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並予以積極的治療,否者兩者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患者會受更大的痛苦。


精靈醫生


狹義的說,軀體疾病就是指軀體的某個系統或者某個器官有實質性的問題,比如胃炎出現腹部不適,噁心、嘔吐等,這就是一種軀體疾病,而腹部不適、噁心、嘔吐就是軀體症狀,但是軀體疾病的原因既有病理性的原因,也有可能有社會、心理因素,因此這個疾病在現代醫學的概念上就可以稱之為“心身疾病”。

而心理疾病,是指一個人由於精神上的緊張,干擾,而使自己思維上、情感上和行為上,發生了偏離社會生活規範軌道的現象。心理和行為上偏離社會生活規範程度越厲害,心理疾病也就愈嚴重。長期過度緊張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可能使人產生精神病變。

抑鬱症按照臨床疾病來分類應該屬於精神障礙範疇,類屬於精神障礙中的心境障礙,但是其發病因素最主要的還是社會心理因素,當然軀體疾病也可以出現抑鬱症狀,並且有很多抑鬱症患者其實早期就是心理疾病,因為沒有及時的干預發展成了抑鬱症,所以嚴格的講抑鬱症不是心理疾病,也不是軀體疾病,一旦診斷抑鬱症就應該是一種精神障礙,這種疾病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把它說成是一種心理疾病的思維疾病也是不正確的,因為它的前提不是心理疾病,也不是中樞神經疾病,中樞神經疾病應該屬於神經病學範疇。

要對抑鬱症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不要把它想得多麼簡單,也不要想得多麼複雜,很多抑鬱症患者康復以後會說抑鬱症就像感冒,能治好,但是人一輩子不可能只感冒一次。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臺


從心理學來說,抑鬱症是重性心理異常的一種。通常以情感低落、思維遲緩、動作減少與遲緩這種“三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心理疾病。同時,我們也看到對於抑鬱症的成因,其實在科學界和心理學界好像還沒有明確的統一的論證結果。一般來說,認為抑鬱是生物、心理、環境和社會等交互作用的結果。同時,我們也看到抑鬱症患者,還伴隨這軀體症狀,比如說噁心、失眠、體重降低,甚至男性可能出現陽痿,女性可能會出現閉經等等。其實不僅僅是抑鬱症,其它的很多心理異常,通常也都會有植物性神經紊亂。從這方面來看,怎麼能夠單純地去說抑鬱症是軀體疾病還是心理疾病?

我們在心理學上一直都會在強調身心是合一的。並且在我們中醫學上也是明顯這麼去判定的。比如說中醫情志文化上,就說到人的七情六慾都有自己對應的身體器官。講究心主喜,肺主憂,肝主怒,脾主思,腎主恐。大喜傷心,多憂傷肺,大怒傷肝,多思傷脾,多恐傷腎,同時還告訴我們彼此相生相剋的關係,比如說喜生思思生憂悲、憂悲生恐驚、恐/驚生怒、怒生喜;而情志上相剋關係為怒克思、思克恐/驚、恐/驚克喜、喜克憂/悲、憂/悲克怒。所以我們看到我們的軀體和我們的情緒行為都是相輔相成,相生相息的關係,這些理論都在告訴我們,身心是一體的,無法簡單地區劃開來。

再者我們看看抑鬱症的治療,比較嚴重的情況下,通常會通過藥物和心理兩種措施雙管齊下,只是在不同的階段,看看以哪一方面為主,哪一個為輔而已。所以在這種治療措施上,我們也是不能單純去劃線的了。


鵜鶘心理


抑鬱症是一種慢性病,我在2003年第一次發病,當時不知道是抑鬱症,也沒懷疑是抑鬱症,症狀主要是胃部不適,經過檢查說是淺表性胃炎,吃藥並未見好轉,後來後背感覺有秤砣壓著一樣,沉的很,去醫院檢查,有一個小腫瘤,隨之做了個小手術將瘤取出,經化驗說是神經鞘瘤,手術後後背壓迫感減輕,但再後來突然和人說話時不自覺的哭泣且不能控制,面部抽形,很難看,但談話內容平常並不涉及痛苦事件,後又有自殺傾向,故又去大醫院檢查,神經內科醫生說是抑鬱症!現在想想好愚昧,當時用的藥物是百憂解,當時來講此藥較貴正好每月工資全用於購買此藥,所以沒按醫囑服用,慢慢停藥(絕對不能驟然停藥),後來基本恢復常態,但自己知道偶爾還會復發,只是有了上一次的經驗,自己懂得了適當調整,雖然不容易,但一直堅持著。


所以抑鬱症開始不管任其發展的話,先會有軀體症狀,吃對症於軀體症狀的藥物不會有明顯好轉,再就會有抑鬱症的明顯症狀,如生不如死的感覺,最嚴重的是實施自殺,太虐人!

我將本人的病程做如上敘述,是希望這類人群(氣質類型屬抑鬱質,有過長期的生活壓抑過程且不能及時疏解的人),有病及時確診,配合專業醫生治療,減少痛苦,早日走出陰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