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已至 車市寒冬我們的麵包會有嗎

受強冷空氣影響,華北北部、東北地區中南部等多地開始出現降雪。對於全國大部分地區而言,本次降雪也是立冬以來的第一次下雪,同時也提醒人們凜冬已至。在汽車市場,汽車行業的透心涼同樣悄然開啟。據媒體道,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11月前三週,乘用車銷量整體跌幅已經達到28%。窗外雪花紛飛,汽車業從業者應該更深地體會到這個冬天的寒意。

凜冬已至 車市寒冬我們的麵包會有嗎

健坤/攝


由於體量巨大,涉及周邊行業多,汽車業對國家經濟發展還是有較大影響的。汽車工業產業鏈長、關聯度大,消費拉動作用和對鋼鐵、化工、石化、機械、電子等行業的帶動作用很大,因此國際上對於汽車工業都很重視。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中國2008年GDP增長率為七年來的最低水平,第四季度更是低到了6.8%。為提振經濟,國務院所做出的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按5%徵收車輛購置稅政策不僅極大地提振了國車車市,對當年經濟發展也有較大助力。如今車市轉淡,汽車業對於國內各行各業也同樣有較大影響。


凜冬已至 車市寒冬我們的麵包會有嗎


車市不景氣。受影響最重的莫過於汽車企業。從最近的報出的新聞來看,通用、福特都在開始裁員。據報道,通用汽車宣佈,將在2019年大幅削減領薪員工人數,並可能關閉北美5家工廠,以及世界範圍內的其它兩家工廠。此外,據外媒報道,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dam Jonas在給投資者的報告中預測,福特汽車或將裁員25,000人。儘管國內汽車企業還沒有相關報道,但車市不景氣所帶來的招聘人員減少,工作不飽和問題在所難免。在汽車廠家工作的朋友,還應珍惜當前工作,外面的機會現在應該大大減少了。


凜冬已至 車市寒冬我們的麵包會有嗎


作為“輪子上的國家”,美國的汽車城市底特律可以作為一個參照。美國三大汽車巨頭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的總部都位於底特律。底特律常住居民人數在20世紀上半葉急劇膨脹,1950年便達到了185萬的巔峰。但隨後由於美國汽車製造業衰退,底特律出現了持續的人口流失,商業、地產均受到了影響。國內汽車業儘管沒有如美國那樣集中於某個城市,但汽業從業人員薪資減少還是會對當地經濟造成一定影響。

凜冬已至 車市寒冬我們的麵包會有嗎

汽車產業鏈條長。汽車銷量下降對於零部件,經銷商,媒體、應用方案提供商的壓力是顯而意見的。在汽車行業,零部件行業處於弱勢,整體利潤率不高。據瞭解,零部件行業長期利潤維持在15%左右,由於外資和合資企業佔據著附加值較高的零部件產品,整體利潤率高於中資企業。中資零部件企業數量眾多,小而散,實際利潤率更低。汽車業不景氣,零部件行業的壓力也是巨大的。


凜冬已至 車市寒冬我們的麵包會有嗎


相對於零部件行業,汽車經銷商所受到的衝擊要更大些。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今年10月份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達到66.9%。按照定義,庫存預警指數達到50%即為榮枯線。今年9月份,龐大債務危機公開,河北省政府牽頭“拯救龐大”。同時,恆大145億入股廣匯,成為廣彙集團第二大股東。在經營業績方面,18年前三季度,龐大營業收入369.8億元,同比下滑27.25%,淨虧損2.3億元,淨利潤同比下滑170.7%。廣匯營業收入1204億,同比增長7.38%;扣非後淨利潤28億,同比下滑9.45%。行業龍頭尚且如此,勢單力薄的中小經銷商更是苦不堪言。平行進口車商也大受貿易戰影響,很多消費者信心受損,持幣待購。

如果說零部件行業、汽車經銷商在豐年日子還尚可,媒體則有些更多無奈了。首先,再好的年份,汽車廠家的廣告投放都是有預算的。簡單理解一下,媒體的廣告收入在最好的年份也是有限的。首先,版面有限。其次,廠家預算有限制。就算在最好的年份,媒體的收入也很難覆蓋住荒年的欠收。不僅如此,面對廣告投入從報紙、電視臺流向傳統門戶,再轉向垂直網站,再進入移動互聯網,自媒體時代。事實上,每一次廣告投放的變化就代表了一輪媒體的興衰。同時,本輪汽車市場消費下降對於媒體的影響顯而易見,廠家投放肯定將有所減緩。比如說,自媒體的泡沫可能擠破一些,而強勢的垂直網站也越來越多的受到企業要求成交轉化的壓力。

對於“新四化”而言,趨勢和前景毋庸置疑,但短期困難一樣存在。比如智能車載交互的方案商、生產商們,都會受到新車出貨量少的影響。對於新造車勢力而言,他們在智能化的要求比較高,希望與眾不同,希望互聯體驗出色,但是對於智能化軟硬件的供應商而言,連交付量都不能保證,怎麼能下決心做大投入的定製化開發?所以新興勢力們會受制於大的零部件供應商,不得不準備結盟,共享開發和零部件資源,抱團過冬。


凜冬已至 車市寒冬我們的麵包會有嗎


當然,汽車行業雖寒意十足,很多新能源汽車企業卻似乎並沒有受到影響。據中汽協發佈2018年10月份汽車產銷數據,新能源汽車部分,10月份產銷量分別為14.6萬輛和13.8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58.1%和51%。寧德時代這樣的供應商,成長迅速,已經掌握了供應鏈的主動權。但是很多新能源企業又受困於大筆的補貼無法回款。一半晴天,一半雨。儘管銷量整體下滑,汽車行業仍然存在增長的亮點和空間。對於企業和個人而言,如何轉型,如何踏準節奏則是最關鍵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