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萬億估值的中國“獨角獸”公司為何頻頻褪色?2018資本南柯夢

近6萬億估值的中國“獨角獸”公司為何頻頻褪色?2018資本南柯夢

名噪一時的中國“獨角獸”公司們正在迅速褪色。

難道不是嗎?小米7月在中國香港上市,但該公司7~9月的營業利潤同比減少38%。6月,“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登陸A股,但7~9月,其營業利潤僅增長5%。另一家赫赫有名的獨角獸企業美團7~9月的營業收入達到190億元,同比幾乎翻一番,但營業虧損達到34億元。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2014年,在“微店大會”,口袋購物宣佈獲得3.5億美元C輪融資,本輪騰訊以1.45億美元領投,佔股比例為10%,公司估值也高達15億美元,加入“獨角獸”行列。但如今,這個曾被雷軍看好的項目,卻在上半年傳出大批裁員的消息。

這殘酷的現實向外界在傳遞一個清晰信息:不要迷信“獨角獸”。

近6萬億估值的中國“獨角獸”公司為何頻頻褪色?2018資本南柯夢

IT 桔子聯合網易雲、網易聯合創新中心發佈的2018 年全國獨角獸榜單顯示:截至 10 月底,全國獨角獸(中國新經濟領域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創業公司)數量達到 185 家,總估值超過 58688 億元。其中北京 83 家,上海 34 家,杭州 20家,深圳 18 家,南京 6 家,武漢廣州各 4 家。前四名北上杭深佔比超過 83%,集中了大多數的獨角獸企業。

這一數據令人嘖舌。要知道,2017年,科技部科發佈《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 和 《2017年中關村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入選榜單的中國獨角獸企業共有164家,較2016年增加33家,總估值超過6200億美元。

據日本產經新聞報道稱,美國市場調查公司CB Insights統計顯示,中國的“獨角獸”企業約為80家,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2位。2018年相繼有企業脫離“獨角獸”行列,股票上市,融資超過1千億日元。

儘管獨角獸數據有些出入,但中國獨角獸企業迅速增加也是事實。問題在於,部分獨角獸企業往往在有些成績之後急於擴張,急於拿排名,然後一落千丈,轟然倒塌。

近6萬億估值的中國“獨角獸”公司為何頻頻褪色?2018資本南柯夢

典型的案例比如新能源行業的巨頭無錫尚德。2001年成立的無錫尚德,最初是有澳大利亞太陽能電力系統股市、江蘇小天鵝、無錫高新技術風險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資的中外合資企業。經過多次股權轉讓,2007年變為尚德電力控股,作為核心資產,無錫尚德集中尚德電力95%的產能。無錫尚德作為國內首家在美紐交所上市的光伏公司,一度被視為“無錫名片”,其創始人施正榮也成為創業偶像登上中國首富寶座。但由於過度擴張導致資金鍊斷裂,2013年3月20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對無錫尚德實施破產重整。

除了急於擴張的老毛病外,另外一種問題則以“互聯網+”的形態出現。尤以這幾年企業頗為多見。這些企業能在短時間內獲得資本的青睞,但只要離開流量扶持,會立即顯現原形。

中金公司研究認為,如果說中美兩國在獨角獸企業分類上有區別,則是中國“獨角獸”重消費,美國“獨角獸”重科技。中國“獨角獸”的重要生存之道是,結合互聯網等新興技術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滿足以及挖掘用戶日益升級的消費需求。如文化娛樂、教育、遊戲、出行、物流等等。來自消費、商業服務相關行業的“獨角獸”佔全部中國“獨角獸”的60%。而美國60%的“獨角獸”集中在以技術創新為主的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以及醫療保健等領域。

從獨角獸企業的分類可以看出,中國企業在“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創新上具有非常強的優勢,在某些領域甚至比歐美髮達國家更有優勢。

但有個細節請大家注意,全球知名風投調研機構CB Insights評選的2017年全球科技創業公司“獨角獸”榜單,中國僅有55家企業上榜。比國內榜單少了一半還多。CB Insights表示,“獨角獸”並不僅僅是企業估值比較高,更重要的是企業商業模式具有獨特性,在所在行業具有獨特優勢和競爭力。

近6萬億估值的中國“獨角獸”公司為何頻頻褪色?2018資本南柯夢

按此邏輯,如今“185”家獨角獸真實情況是令人振奮還是讓人擔憂呢?

以杭州為例。其獨角獸企業17家,以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為主,其中估值第1位的螞蟻金服、第4的阿里雲、第13的口碑網、第61的釘釘等半數企業都依附於阿里巴巴的圈子裡。換言之,這些企業過於依賴於流量,而真正擁有核心技術和競爭力的國內獨角獸少之又少。

最需要給提醒的是資本。資本的性質決定了其希望快速回報,但核心技術需要培育期,研發又需要重投入,這注定不是個“撈快錢”的行業。

近6萬億估值的中國“獨角獸”公司為何頻頻褪色?2018資本南柯夢

更何況,技術型獨角獸要活下去,考慮的不僅僅是融資能力和清晰的盈利模式,還要“耐得住寂寞”。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關注一切與財經有關的新聞。新聞線索請(請備註單位、職務、姓名)私信聯繫。【財經雜壇】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