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进入叛逆期,家长应该怎么教育才更有利于他的成长?

人称半壶水


很多家长对孩子叛逆期的举动苦恼不已,

自己明明是苦口婆心地为了孩子好,

孩子怎么反而一点也不理解?

其实,这是因为家长并没有真正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孩子长大了,渴望家长的理解与尊重,而家长却总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说教孩子,孩子心里委屈又不愿主动说明,因此就会用一些消极的情绪来抵触。

那对待叛逆期的孩子,

家长到底该怎么办呢?

1.让孩子得到认可

任何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可和鼓励,这样会给他们很大的动力。所以,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缺点批评他们,而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

家长要让孩子觉得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爸爸妈妈都看在眼里,这样孩子才会感觉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家长的承认,也会更愿意听取家长的意见。


2.学会换位思考

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有抵触的情绪,先不要忙着责骂,而是要先询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如,有的时候孩子学习累了想歇一会儿,家长可能就误以为孩子做功课不用心,而孩子则认为自己只是休息一会儿却遭到批评,就会觉得家长只关心学习而不关心自己。

所以,即使孩子真的做错了事情,家长也一定要先保持冷静,问清楚了孩子原因再教育孩子,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

3.在人前维护孩子的尊严

有一些家长总是习惯于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孩子哪里哪里不好,而当孩子有所抱怨时就搪塞过去,“不就是随便说说嘛”、“在别人面前要谦虚,你怎么那么小心眼儿?”其实,在别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处根本不是谦虚,孩子的抱怨更不是小心眼儿。

孩子虽然小,可也是个独立的个体,也需要尊严,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而不是在别人面前贬低孩子,让孩子在人前抬不起头。


4.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后果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尝到“自食恶果”的滋味。比如,孩子早上赖床,家长也没必要耳提面命,等孩子迟到受到老师批评,自然就学会约束自己了。

不过,当孩子知道自己错了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落井下石”,而是要先安慰孩子,再适时地给孩子讲道理,孩子才不会产生逆反心理。

成长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所以面对孩子偶尔的叛逆,家长要学会理性对待,少一些责问,多一些沟通,只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愿意理解孩子,孩子也一定能感受到家长的良苦用心。


香港现代教育


一、恭喜!

首先恭喜认为孩子进入“叛逆期”的家长,因为说明你家孩子长大了、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和观念了,尽管孩子这些观念、行为从家长的角度看“不正确”“叛逆”!但毕竟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了,没有家长希望自己孩子永远是个离不开父母的“巨婴”!

二、“叛逆期”无论对男孩女孩,都是伪概念,会误导大人孩子。

什么叫叛逆?大人因孩子没像以更前小的时候那么听话、那么逆来顺受来,就叫叛逆?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像个钟摆,以父母为中心左右摆动,摆幅越来越大,最后,脱离父母这中心,独立成人!

实在想不明白,就看央视8频道的动物世界!看看成年狮子由以母狮为中心到独立离开狮群独立出去的过程。

三、家长应如何与进入所谓“叛逆期”的孩子相处?

1 明白这是孩子成长到逐步独立的必然过程,应用欣喜的态度对待。

2 不要强求孩子的观点和行为与大人的完全一致,觉得孩子不按自己的想法做就是叛逆。

3 尊重孩子的想法及行为,那怕在你看来很幼稚。

指望自己和孩子讲了“道理”,孩子就明白了。听了,只是知道了,去做了,才是明白了。孩子的任何想法和行为都应鼓励孩子尝试(在安全的前提下),宁可等孩子做了再和孩子反思和总结。父母不能剥夺孩子尝试和实践的权利。

4 同时逐步让孩子知道,有什么想法就导致什么行动,也会导致相应的结果。孩子应懂得为自己选择的“行为”导致的结果负责!


速强画说儿童教育


不少家长总是不理解,这孩子是怎么了,为什么孩子小的时候那么听话,叫学习就看书,一切都听家长的,俺家孩子真的不是这样啊,真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怎么变成这样了,一点也不听家长的话不说,还给家长对着干,并且随着所纪的增长,还学会了顶嘴,真的没一点办法了。只要是孩子认定的事,谁也别想说动,真没办法,孩子大了,打也打不得,说也说不得。其实,这不是孩子变了,而是家长还把孩子当做幼儿期的结果,随着孩子的增长,孩子不但身高也随之变化,孩子的心理也在起变化,不可能再如同小时候那样顺着家长,这是孩子成长的成长过程,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是孩子进入了判逆期的表现,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找到适合判逆期的教肓方法,才能更好地教肓和引导孩子,下面就谈谈孩子进入判逆期。

1、孩子的事让孩子自已做:

孩子进入判逆期以后,不少家长还是按照原来的思路去引导和教肓孩子,这是对孩子的不公,更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发展,进入判逆期的孩子啥事都有自已的主见和看法,或许家长的想法并不能让孩子接受,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对立,最好的方法是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已去做,家长只做一个旁观者,及时给以合理的引导,这才是不引起判逆期孩子判逆的方法。

2、和孩子做朋友:

判逆期的孩子并不是只有追求个性,这个时候的孩子更需要朋友,更需要理解,而父母大多都能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判逆期的孩子喜欢和朋友谈心,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交往,孩子能给父母说出心里话,有事的时候也愿意求助于父母,否则,孩子会孤立独行,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并且会产生一交流就吵架的习惯。

3、父母要充分认认孩子的判逆期:

不少父母都认为孩子的判逆期是洪水猛兽,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孩子的判逆期是孩子成长和成熟的表现,任何一个父母也不愿意一辈子保护着孩子,孩子只有经过判逆期的顾长,才能迈向一个更高的人生,孩子的判逆期从幼儿期到十入岁有三个阶段,每一个除段的判逆都能让孩子快速的成长起来,但父母在这期间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动向和思想形成的人格,因为孩子在判逆期是思想性格的定型时期,这期部父母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并不等于不管不问,而应该是更加关注。

4、把决定权留给孩子:

对于判逆期的孩子来说,父母就该把决定权留给孩子,不要再什么事都自已给孩子做决定,这是形成对立的一个原因之一,也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孩子是需要成长的,一个啥事都为孩子做主的父母等于扼杀了孩子做主的能力,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是极期不利的,父母不可能一辈子守替孩子做主,从小啥都替孩子做主,特别是在孩子性格形成的判逆期父母的过分替孩子决定,终会自食其果。

5、充分相信孩子:

因为时间过的太快,一眨眼的功夫,孩子长大了,而父母的认为里总是落后于时间的,孩子成长起来了,父母的反应太慢,因为孩子的判逆期期在三五年就会出现一次,更多的时候孩子的判逆期要比身高来的快一点,父母还没回过神来呢,孩子的判逆期到了,这让家长认为孩子变了,实际上不是因为孩子变了,而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好准备,所以说当孩子出现判逆期的时候,父母要有相信孩子的心理准备,相信孩子自已能行,这不仅能给孩子以积极的暗示,还能让孩子形成自主的好习惯。

6、父母要提前做好功课:

对于孩子的判逆期不能到岁数了父母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而应该提早把功课做好,孩子的判逆期和孩子自身是有关系的,不能统一的以岁数来判定孩子是不是到了判逆期,因此,做父母的要提前做好准备,先对孩子的判逆期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判逆的时候做到掌控自如,甚至在孩子没快要出现的时候就要对孩子加以合理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的判逆期进行合理的引导。

7、注意家庭份围的和谐:

孩子进入了判逆期的年龄的时候,也是家庭和谐份围被打破的时候,双方总是对立的,父母还想像先前一样掌控孩子,而孩子想努力跳出父母的说教,甚至发展到严重的地步的时候,孩子会发出真不想回家的感叹,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考虑先把家庭份围搞好,那怕以顺着孩子为代价,也要把家庭先和谐起来,因为这关系着孩子以后性格的形成,家庭份围和谐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算叫孩子听话了,这是有利于孩子判逆期的成长的。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用正确的方法以及耐心的教导。


心理咨询师周敏兰


青春叛逆期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面临成长压力,学习压力、以及对未来步入社会的压力,十分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做事浮躁、和家长顶嘴甚至吵架,有的还会与家长动手打骂,也属这个阶段的孩子最不好管教,最容易出现问题,有的问题会随着孩子带到社会,也有的会形成不良的性格伴随一生。

所以家长一定要理解、尊重孩子,不能以暴力的手段以暴制暴,压制孩子遵照家长的意见行事。要跟孩子交朋友,要理解他,在理解、交流的过程中让孩子明白它的道理。有时候甚至要孩子有一些经历,在一些经历的过程中陪伴他成长,指导他走出情绪的问题或者认知的一些误区。

沟通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引导孩子走出不正确范围。 叛逆期的孩子他们经常会表现的愤世嫉俗,觉得这个环境和这个社会就不属于自己,他们总是表现的让父母和家人都无法理解。这个时候家长也要多一点耐心,对孩子的行为多一点理解和宽容。

其实说到底,孩子叛逆也是他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对于自己的变化还不能完全的适应而作出的反应,也是缺乏爱和自信的表现,他们想通过叛逆来吸引大家的注意,让大家注意到他们的变化。此时,家长要多理解他们,给予他们爱的鼓励和关怀,帮助他们及时走出叛逆期。


邂逅笔墨间


“叛逆”一词在中国几千年教育史上从未见过,“叛逆”跟“孩子”、跟“教育”牵连,在中国也就不到半个世纪,所以,“叛逆”针对孩子、针对教育,首先不成立。

“叛逆”最早是指犯上作乱、结党营私、谋朝篡位的人,这对少不更事的孩子沾不上边,也跟神圣的教育扯不上联系。

“叛逆”主要是从孩子身理、心理成长的角度,用所谓心理学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来框孩子。我们理解了孩子的成长规律,知晓了孩子心理发展的变化,一切都可以应对自如,也不必用“叛逆”一词来给孩子贴标签,用“叛逆”一词来遮掩自己面对孩子成长不知所以的恐慌。

把孩子处于青春派的一切都视为自然而然,用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反常”,用真诚心来处理孩子的“叛逆”,用平等心来对待这个面前曾经熟悉,突然陌生的孩子。

“叛逆”是因为孩子要重新认识周围的一切,重新构建自己对于这个世界,包括人事物的认识。我们不必惊慌,关键是做好引导!

如果对“叛逆”做个新解,我宁愿用“判·逆”二字,以下供诸君参考:

青春很短暂,没空玩叛逆!

“判·逆”

判断“真”假,让自己不再迷惑;

判断“善”恶,让自己坚持正义;

判断“美”丑,让自己享受生活。

逆风飞扬,塑造自己“仁”的情怀,

逆流而上,锤炼自己“勇”的意志,

逆来顺受,启发自己“智”的圆融。




培根教育唐启刚


现在的孩子叛逆期可以说是越来越提前了,很多家长向我反映说,孩子小学五六年级就开始出现叛逆了,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孩子成熟的越来越早了。


在最开始,小舵手想强调一个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疏”比“堵”更重要。


古代有大禹治水,大禹采用疏通的方法,让黄河水分流成很多支流,这样可以很大的缓解河水的压力,而大禹的父亲却采用堵的方式,使得河水不断的挤压,最后爆发,形成了更大的水灾,相同的道理,在教育孩子方面,孩子的叛逆就像咆哮的河水,我们不要去堵塞他。


1、要民主,不要强权

孩子叛逆的核心是,孩子想要更大的自由,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给他这个自由,比如说:让孩子管理家一天,在这一天内,家长和孩子的角色互换,由孩子来照顾家长,由孩子来决定今天的一日三餐吃什么,由孩子来支配今天的支出该买什么等等,其实在这个过程,完成的也是家长和孩子角色互换的过程,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其实当家长并没有那么容易。

2、多带孩子出去游览,开阔胸怀

这点指的是,让家长从精神层面关怀孩子,比如带孩子去看看大海,原始森林,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风景,或者去带孩子去科技馆,艺术馆,领略一些艺术家的风范,或者是和孩子周末一起打球,做一些运动,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会多了解一些孩子的心理活动,增加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能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3、当孩子叛逆时,冷静下来讲道理

孩子如果叛逆了,家长不要对孩子进行很严厉的管教,甚至是打骂,这样会变本加厉的让孩子更叛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我们先不要说话,等你冷静下来了,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到底是谁的错,这样,孩子会认为你很民主,而不是一味的强权打骂。

做到以上三点,从生理和心理上对孩子进行一个叛逆期的指导,孩子会很轻松的度过叛逆期。


小舵手学堂


叛逆期是青春期

我认同曾经的孩子没有叛逆期一说,但是现在的孩子是无论如何好经历叛逆期。

这个叛逆期不是学校造成,也不是同学老师造成,真正造成孩子叛逆期是父母和家庭。

从心理学角度谈叛逆

心理学角度谈孩子叛逆,按道理孩子是没有叛逆一说,为什么中国式带孩子就是要比国外差一些,其实说白了,就是父母都不肯放手。

不放手会直接让孩子在已经产生情绪的年纪发生抗拒,人一般会抗拒说明父母给他的感觉是不爽的所以他和父母挣扎,吵架,是因为孩子需要空间了。

有些父母看着特别急人!不仅啰嗦,还认为自己对,总按照自己一套行为方式对子女管教,殊不知越管越差。

男孩的青春期

男女有别,母亲避讳,父亲开始要与孩子谈性,讲性,不要不好意思,这是家长应该做的!要告诉他什么是责任,做事今后有懂分寸三思而行,最重要告诉他当他进入青春期,就具备传宗接代的能力!

父亲平时跟孩子谈话可以选择户外打球啊,或者孩子喜欢的兴趣爱好,陪着孩子一起做,一场汗出完两父子像哥们儿一样说说笑笑增加彼此感情。

给予他充分的信任,也要相信孩子为人处事能力。


安生谈情


没有叛逆没有叛逆没有叛逆!为什么非要给孩子打个这样的标签?当你用这样的标签定义你的孩子时你的教育就已经走入了误区!!去掉叛逆这样的标签,用正常的眼光看待你的孩子,看待正在走向长大的他。他需要的不是叛逆这样奇怪的标签,是理解是对他长大的认可,是对他独立思想的肯定!

孩子从来就没有叛逆过谁,偏偏是不懂他们的家长非要给渴望长大渴望被理解被尊重的孩子打上叛逆,用所谓的叛逆来逃避自己不懂孩子不理解孩子的思维模式。当你不知道如何去理解孩子时你就单方面的认为他叛逆了,请问他怎么就叛逆了,他只是长大了只是需要更多的成长空间更多的包容理解。


看看今天出太阳没


我们知道人类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身体、心理的变化,在某些特定的时段会出现特殊的反应。比如儿童时期会出现青春期、叛逆期,到了中年会进入更年期。应该说这是一种心理的反应,大多数人都会平稳度过,然而作为家长或者是家属,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地帮助。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或者是认同。比如孩子进入叛逆期,一般这时候的孩子正上初中,他们面临的选择很多,诱惑也多,困难更多。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给他们物质的奖励,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励。比如肯定他们的努力与付出,先认同他们的观点并帮助他们理解正确的是非观及人生观。

其次是关注与疏导孩子的心理。孩子踏入初中的大门便意味着迎接更多地挑战,优秀的孩子可能进入初中将不再优秀,学业的困难可能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同学的交往可能会变得复杂,不良信息可能会充斥孩子的大脑。这时若没有家长的关注与疏导,那么孩子只能被推向社会,进而成为问题少年。

最后是家长与老师的合作。家校合作一直都是社会所倡导的,作为家长只有多与老师交流、沟通,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小错误,帮助孩子改正,才不至于导致大问题的发生。


说文写作


孩子叛逆主要是家长管得过多,过严,不给孩子成长留有空间,不尊重孩子的自主决定。办法是:给孩子留出成长空间,凡孩子自己的事尽量由孩子自己做主。重要的事情同孩子商量,或征求孩子的意见。与孩子意见不同时要讲清道理,不要武断。孩子做错了事要宽容,给孩子留面子。平时多与孩子交流,包括爱好和思想,鼓励孩子自己做主。做孩子的朋友和知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