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帝国的决战,金国超过100万军队,为何一败涂地?

哲爱艳



金国100万看起来数目惊人,无坚不摧,可真正战斗力却很差劲,自古以少胜多的战术很多,从来没有那个帝国因为雄兵百万而避免灭国的命运,而恰恰兵力少新型力量却是改变历史轨迹的主力军。兵多只会当做保证,里面掺杂的水分很大,兵不精,将不良,也照样被打败,除元朝以外,历代历朝皆如此。


在蒙古兴起之前,辽金之战是鲜明的例子,辽朝拥兵80万却败在几万的的金兵手上,话说,女真满万,天下无敌。女真开始以部落制出现,保留有原始的猛安猛克制,在臣服辽朝的时期,他们一直受其压迫,盘踞在东北阿城这片边缘之地,由于长期被压迫导致他们最终爆发,一举打败了数倍的辽军,又挥师南下消灭北宋。可是什么原因导致金朝在数百年间安逸中变得颓废,导致历史重演,蒙古铁木真学他过去的样子,以区区10万击败了金朝近100万,那是因为他们选择时间很得当,金国和过去辽宋一样已进入百年国运,国力衰落政廷腐败,成吉思汗审时度势,刚好抓住了这一点。


草原一句话先长出来的耳朵没有后长出来的犄角坚硬,成吉思汗在攻金之战之前以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一定程度了解金宋形势,对阿骨打闪电之战及其崇拜,在摸清形势同时,还派间谍不断试探金国地形,布防和国力情况。成吉思汗之所以能下这么赌注,有么大勇气,并不是在实力,而在于报仇的勇气,他把打败金国作为一辈子的志向。


通过净州不欢而散的朝贡后,成吉思汗基本摸清了金国的情况,了解当初统治者碌碌无为,也代表金国强干弱枝,于是断交,还骂了中原皇帝一句:“我还以为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的原来是庸碌之辈。”


利用刚统一蒙古的劲头,精兵强将不缺的成吉思汗而言,开始时以试探性向金国开战,试试对手的实力。在经过偷袭南下的进攻中,金国北方防线瓦解,乌沙堡和乌月营被攻破,永济皇帝着急了,于是下决心展开决战,地点选在今河北张北,就是过去的野狐岭决战。


金朝为了拿出胜利的表票,狠心决心,抽出帝国一半兵力作赌注。达45万,可头子不行,用的是常吃败仗的完颜胡沙和高傲的完颜九斤。他们一再耽误战局,等蒙古摸清了底细后,才展开决战。完颜胡沙15万驻扎宣德作为后备,主力由常胜将军九斤统领,经过反复的厮杀后,由于低估对方,导致大败,蒙古几乎投入全部精锐,四子,四勇,四狗,四杰,悍将众多,10万倾巢出动。主力完败后,完颜胡沙望风而逃,逃到浍河堡被蒙古人全歼,自此金国50万大军就此被蒙古人消灭。


这次试探性进攻相当顺利,成吉思汗越来越胆大了,金帝一南迁,出尔反尔,立即发动战争,蒙古攻破中都今北京,占领了被金国放弃的北方大片领土,可是蒙金出现僵局,成吉思汗暂时放弃,西征花剌子模。


第三阶段的进攻,是成吉思汗儿子窝阔台发动的,窝阔台当上大汗后,为了完成父愿,御驾亲征,和弟弟拖雷南下,绕过潼关,分兵攻破金国,击败了金国近30万精锐。三峰山大捷,金国精锐尽失。成吉思汗听从郭宝玉意见先消灭西南诸夷再联宋灭金策略,利用大迂回大包抄,最终将金朝阶段性慢慢消灭殆尽。

对金朝如此,对西夏和南宋也是如此,蒙古习惯性的以少胜多战术,最终在历史上创造了战争的神话,被后来各个北方游牧王朝所效仿,在之后的鞑靼瓦剌挑战多于数倍的大明,最终大明不敌他们被一步步带向衰落。后来又让大清给用上派场,所以清朝也得到元朝的鼓励,才敢挑战近一亿的大明的,最后他正如元朝一样很成功,打败了100万的李自成,50多万的大明,50多万的大西,最终完成中原一统。


龙文说史


女真不满万,满万可无敌。

这是当初金朝还没有建国的时候,女真人率领7000骑兵击破辽国80万大军说的一句口号,完颜阿骨打用他奇迹一般的军事指挥艺术击败了辽国80万大军,并且建立了金。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仅仅过去不到20年,当岳飞率领岳家军进攻北宋前首都汴京的时候,金朝只有一位统帅拿的出手,这就是完颜兀术。

美人乡,英雄冢,酒肉地,君王墓。没有办法真正忠于战争,并且为战争付出一切的将军,要么因为权力的纷争被清洗掉了,要么战死在前线,而留下来的那些人则更多的是贪图于享受,不愿意用自己的性命去为自己的国家奋斗,这就是俗称的不想被最后一颗子弹撂倒。

但是即便如此,金朝凭借掌握天下最为富足的中原之地,还有再加上之前的老底子,也可以拥有百万之众,仍然还是北方第一霸主。

就在这个时候,他们遇到了崛起了成吉思汗,还有蒙古人!

所有人都觉得成吉思汗这个人特别的具有传奇性,因此都把野狐岭战争的胜利全部归结在了成吉斯汗个人的身上,但是很多人都会下意识的忽略了蒙古人这三个字的作用。

20万蒙古人凭什么纵横欧亚鲜逢敌手?靠的就是他们在血与火的战争里面历练出来的那种战士的本能,据非官方统计,因为蒙古人的侵略而导致抢个地球两亿多人的死亡,整个地球上的人口如同血崩一样在下降,很难想象这批从炼狱中走出来的战士经历过什么样的战争的历练,在装备决定战争命运的20世纪,决定战争胜负的仍然是人本身。那么在当时呢?

45万大军这是金朝当时对付蒙古人在野狐岭所使用的全部军队,蒙古人只有十几万人,看似这个战争似乎是要以人数众多的一方获胜的时候,统帅对于战争的决定性又再一次凸显了出来。

验证里面楚云飞曾经在病床上面替大家分析了一波成吉思汗当初进攻南宋所使用的战略包抄,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成吉斯汗优秀的战略意识,以及对于整个战争布局的把控。这一点在成吉思汗成长的路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偏偏这一回,金朝的统帅在成吉思汗面前就像一个弱智一样,他活生生把45万大军拆分成数个小部队,然后在不同的地方把手这样的话,成绩思汗的蒙古军队在面临着敌人进攻的时候,局部上面还拥有着兵力上的优势,尤其是在野狐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先针对金朝统帅的位置发起突击,集中全部兵力,争取一举击溃金朝的45万大军的中枢结构。

除此以外,剩余的机动部队在外围进行机动调离其他金朝可以机动作战的部队,(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使得金朝的统帅部再也和里越来越孤单。

并且成吉思汗手下的蒙古人,与其说他们是人,不如说他们更像是狼。闻着血腥味儿,他们就绝不撒口。当时登上也湖岭的时候,由于山地的原因,骑兵不能够,起码进行作战,蒙古兵全部走下战马,用步兵的方式跟敌方对学,机会只有一次,只有抓住机会的人才能够成功。这场战争也以蒙古人的胜利作为的终结。

虽然说并没有彻底的剿灭金国,但是对于成吉思汗来讲,他们正面所面临的最大敌人已经消失了,接下来更多的是要好好的规划如何实现它的那种不局限于蒙古这个高原儿,要征服全世界的梦想。


漩涡鸣人yy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金国50万大军惨败野狐岭,输的并不冤枉。

无论指挥官的指挥、整体战略、具体战术还是士兵作战能力,蒙古人都是完胜。

野狐岭战役前,金军有45万军队,蒙古人有10万。

但金军指挥官极为弱智,几乎相当于外行。

当时金军战斗力、组织、斗志都不如蒙古人,有的是兵力的优势。

正确的作战模式,要么集中优势兵力,和10万蒙古大军决战。

要么就是分兵一部分驻守要隘,消耗蒙古人的实力和补给,同时集中几十万精兵准备最后的决战。

但金军指挥官完颜承裕,莫名其妙的将主力部队分散成几股,分散驻守各地。其中,15万人作为后卫,根本不在一线,不能及时支援。

这样,不但金军基本处于光挨打不能还手的局面,还让本来优势的兵力荡然无存。

一种说法是,金军中大部分其实不是女真人,而是汉人。汉军其实无意为女真人卖命,军心不稳。完颜承裕怕将几十万大军集中在同一个地方,让汉军有力量篡权反咬。

所以,他不但将45万大军分散,甚至在野狐岭的20多万部队也分散驻守各处,没有集中。

这是智障一般的战略错误,简直不可思议。

结果,蒙古人集中10万主力,在野狐岭进行歼灭战。

野狐岭的地形是山地,很多地方不能骑马,这本来是对金军有利。

但蒙古人即便下了马,战斗力尤其是兵力非常集中。相反,防御野狐岭的金军分散,几万人几万人的被蒙古人吃掉。

此时金军早已不是满万不能敌的年代。随着近百年的相对和平生活,无论是汉军还是女真人的斗志极差。见前军被蒙古人歼灭,中军和后军就失去了抵抗意识,开始撒丫子要逃。

但又逃不出去,反而被蒙古人包围痛击,最终大部毁灭了。

金军逃出几万人,在浍河堡刚站住脚,几万蒙古骑兵就杀到,结果连逃也逃不走,全军覆没。

此战输的不冤枉,名义上的45万金军,其中只有30万参战,真正和蒙古人交手的不超过20万,也就是蒙古人的一倍,但金军又分散各地,那也就是没有兵力的优势。

其余的10万人,根本没有和蒙古人所长就撒丫子溃逃了,他们本来也没有作战的欲望,形同壮丁。

此战,金军损失20万,蒙古军损失2万多人。

尤其,金军损失了参战兵力的三分之二,但溃逃的部队还有10万,加上后卫的15万,仍然保持25万规模,还是能够继续作战的。

相反,蒙古军参战兵力10万,损失2万多人,相当于四分之一,也不算少,伤了元气。

这也是成绩山打完这一仗,就撤军的原因。

他明白,一口是吃不掉金国的。


萨沙


蒙古人的崛起还是带有一点偶然性和运气的。蒙古人一开始在金人的压迫下生存,即使到了后来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这个时候军力也不过十万人左右,但是我们都知道金人在灭了北宋之后,统治了北方一个世纪了,人口数量发展到了5000多万,军队超过了百万。这个时候蒙古人还不及金人的四十分之一。军队数量不及十分之一。但是经过了数十年的蒙金战争,强大的大金竟然就被蒙古人灭掉了。

其实蒙古灭金,和当初的金国灭辽也是差不多的。一个处于上升期的民族打败了正在走下坡的民族也是可以理解的。

金人已经统治了北方,中原一个世纪了。金国灭北宋之后,开始迁徙到中原,金人已经是慢慢的由游民民族变成了农耕民族了。这个时候金人的战斗力明显是不如蒙古人了。一开始的金人:人满一万,天下无敌。但是到了中原之后接受了中原文化,缺少了草原部落的那种血性。

蒙古人一直受到金人的压迫,其实蒙古人能够团结起来,金人对他们的压迫可以说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说蒙古人从骨子里就反金人的,那么遇到金人时候肯定是士气高涨了。

蒙古骑兵确实太强大了,别说是金人,就是整个欧亚大陆上当时有谁是他们的对手了。不光是蒙古骑兵厉害,蒙古人也吸取了很多中原武器的优势,特别是在攻城方面。 本来蒙古人就擅于野战,在这之后又是增加了自己的攻坚能力。金人呢占领了中原之后就是依靠南宋每年给他的岁币,加上压迫北方各个民族,金人也是开始失去了原来的战斗力。

野狐岭之战也是蒙金之间决定性的一场战争,蒙古人以十万人消灭了金人45万的主力部队。经过了这一场战争,金人的精锐部队也就差不多没有了。这场战役可以说是不光是决定了蒙金之间的生死,更是决定了整个欧亚大陆上所有的民族的荣辱,因为在这之后蒙古人开始迅速的崛起,成为了欧亚大陆上不可战胜的神话,横扫了大半个欧亚大陆。

之后,金人就开始一路南迁,中都被攻破了,就迁到了南京——开封。之后也是只有坐等蒙古人打过来了。再向南就是南宋了,这个时候金国灭南宋肯定是不可能了,向北又是蒙古人,只有夹在中间被两面夹击灭亡。南宋联蒙灭金根本就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个时候的金国已经是秋后的蚂蚱了,南宋不出兵,蒙古人也是要把金国灭了。所以说在这场战役里,可说根本没有南宋的什么事。


小伍讲历史


因为金朝的军事烂到什么地步,今天人可能难以想象。金军的战斗力下滑,甚至超过了后世的晚清。

海陵王时期(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金军侵略南宋,但南宋对其战斗力不屑一顾,当时的宋人说即使在原先女真人拿手的开弓技术上,金军已经比不上南宋军:

虏人所射弓不过五斗,而本朝战士所射弓多是一石或二石者。

当然不排除这是宋人给自己鼓劲夸大,但确实有类似的记录:1170年,金朝设宴款待南宋使团,举行了射箭比赛,结果宋方以50:7的成绩大胜。

金朝灭亡是1234年,野狐岭之战是发生于1211年。正常来说,在这时金军的战斗力应该是进一步下滑。

金军的编制是猛安-谋克制度,在金朝初期谋克相当于今天的连,一般为300人左右,猛安则像是团,一般为10个谋克,即3000人。

而到了金朝末年,一个谋克却只有25人,去掉辅兵,能参战的只有18人,而一个猛安只有4个谋克,也就是实际作战兵力,连金朝初期的1/10都不到。

所以说金朝有百万大军实际也很可疑。金朝人口最多时为5600万,其中女真人只约为400万。占到不到10%,这里说的女真人口不是纯正的女真人。里面包括了投降的契丹人、渤海人以及一部分早期归附的汉人。

当时的蒙古是动员效率最高的,在80万人口中可以动员10万军队,以蒙古人的动员效率来看,女真人核心部队最多为50万,但这实际是不可能的。

女真全族在这时已经高度汉化,民间已经到了连骑马都不想学,以当军官为耻的程度,相反女真人当时非常热衷参加科考。

在1198年,为了鼓励女真人学习军事的热情,特别规定,45岁以下的女真人,在参加正式科考前必须考试射箭能力,10箭能射中2箭就算能合格。但即使这样,女真人一样做不到,最后这规定到1207年不得不取消。

所以这时代,女真人真正有战斗力能作战的军队,恐怕没有百万,连10万都难说。


闭家锁的红枫


因为粮草!金国部队更多意味着相同的时间里消耗的粮草也越多。蒙古帝国与金国的战争前后打了20几年,这直接导致了金国内部完全崩溃,弹尽粮绝,在这种情况下被击败合情合理。当时蒙古骑兵在成吉思汗手里做了改革,当时的蒙古军在后勤部队上面十分先进,蒙古骑兵都是带着3~5匹战马,尤其是选择在产奶的季节,他们在这个时候出兵打仗,可以让马自己吃草,然后人再喝马奶当军粮,也就是说,一名蒙古骑兵既是战士又是后勤部队。而同期的金朝却采用传统的军队作战补给方式,一般来说一名骑兵战士需要5名普通步兵在给他们做后勤,如此一比较便可以得出蒙古军与金兵的粮草消耗量差距了。

其次,成吉思汗在创立蒙古军的时候还做了另外一个变革,以弓骑兵轻骑兵替代铁骑重装兵。蒙古军最犀利的武器是马腿跟弓箭,他们在打仗的时候不跟你近身纠缠,只用弓箭迎战,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撤退,仗着马腿轻便逃走,这种打法直接避免了传统战争里的那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就是说,这是个战法上的改变,金朝的重装骑兵一直跟不上蒙古军,打起仗来主动权就在蒙古人手里。


优己


蒙古灭金之战,前前后后也打了二十几年,对于蒙古人来说,要想走出草原走向世界,金朝可谓是不可逾越的一座大山。蒙古与金对峙初期,金朝实力装备都优于蒙古,但到了中后期,双方形势开始逆转,原与金朝结盟的西夏倒戈向蒙古,金朝两线作战,疲于奔命,最终蔡州一战金朝走向覆灭。




在中国北方建立的政权中,金朝堪称一大奇迹。用不到百年的时间,先后灭掉辽朝和宋朝两大强国、并一次俘虏宋朝两位皇帝(宋徽宗、宋钦宗),中国历史上仅次一例。“人一满万,天下无敌”的女真人在最初,是蒙古人的一大噩梦。至蒙金决裂后,双方的实力比较依然非常悬殊:至卫绍王完颜永济在位时,金朝尚有人口近5000万,是蒙古人口的40倍,军队人数达百万以上,是蒙古军队的十倍。如此雄厚的家底却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即败的光光,着实让人可惜,哀叹。





蒙古与金朝是世仇,限于篇幅两国之间过往的恩恩怨怨我就不多说。直接说蒙古是怎么灭金的吧,蒙古伐金,前后花了五年时间做准备,在发起灭金之战前,成吉思汗首先解决的就是金朝的盟友西夏,早在成吉思汗南下前,西夏就感觉到了蒙古是一大威胁,因此夏金两国早早就开始结盟,蒙古于1205年、1207年和1209年先后发动三次对西夏的征讨,夏神宗力不能支,最后倒戈向蒙。金朝去一盟友,形势于己更加不利。1211年,蒙金之间第一场大战开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野狐岭之战”



“野狐岭之战”是蒙金之间的第一场恶战,双方都投入了倾国之兵。其中金朝共出动45万大军、蒙古以10万精兵迎战,此役胜负对两国都非常重要,金朝败则形势危怠;蒙古败,则无力再战。



此战蒙古兵分两路:东路由成吉思汗亲率,趋中都;西路由成吉思汗之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率领,趋金西京(今山西大同)。在关键时候金帝完颜永济临阵换帅,用宗室完颜承裕代替平章独吉思忠为主帅。蒙古军在攻下失昌州、桓州、抚州后乘锐气兵进野狐岭,双方开始在这里排兵布阵决一死战。

完颜承裕有先占野狐岭优势,命分兵把守各处险要关隘、严防死守坐等蒙军。成吉思汗以集中优势兵力寻找突破口,左军6万人于獾儿嘴(野狐岭北山嘴)猛攻金军阵地,后来的蒙古名将木华黎在此役更是身先士卒、亲冒矢石拼死力战。面对蒙军的勇猛冲锋金军几无招架之力,金朝野狐岭防线很快被打出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完颜承裕的中军指挥部遭到蒙军的猛攻,他自身亦身陷包围,金朝失去了统一指挥开始自乱阵脚,在蒙军的左冲右突下,45万大军兵败如山倒。完颜承裕见败局已定,只得收集散兵往宣德方向逃跑。前方主将下落不明,庞大的军队失去了指挥,导致金兵军心涣散,纷纷逃走,一路蒙古人漫山遍野追杀,死者蔽野塞川,蒙古军乘胜追击,伏尸百里。野狐岭之战最后以金朝的完败结束。


野狐岭之战的惨败,胜负天平已经向蒙古转移,金祯祐元年(1213年)成吉思汗发起三路攻金之战,此战,金朝中都危怠,政治中心被迫南移,北方大片领土已尽陷蒙古之手。



成吉思汗发起的三路攻金之战是蒙古大军对金朝残余势力的又一场恶战,虽然在野狐岭之战金朝已经损失了45万军队,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金朝依然保存有一定的实力。七月,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军主力在怀来(今河北怀来东)、缙山(今北京延庆)与金军相遇,大败金帅完颜纲、术虎高琪所部十余万人,金军南撤,在居庸关严防,成吉思汗避实就虚,走小道奇袭居庸关。接着率主力南下袭破紫荆关(今河北易县西北),克涿州,攻中都。此时,金朝内部发生政变,大将胡沙虎弑卫绍王完颜永济,改立金宣宗完颜珣。成吉思汗包围中都,宣宗被迫放弃中都,南下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金贞祐三年(1215年)中都在外无援兵,粮草绝迹的情况下沦陷,蒙军尽掠中都,大火月余不息。


最后生死一战,面对困守在蔡州城的金朝君臣,蒙古联络与金朝有灭国大仇的南宋出兵,联手灭金,此战对已经濒临亡国的金朝是致命的一击。



经过连续多年不间断的用兵,金朝实力大大受损,灭国在即。金宣宗死后,哀宗完颜守绪继位,这是金朝末期难得的明君,为了改变三面受敌的被动局面,哀宗谴使与西夏修和,对宋朝一改宣宗攻宋的愚蠢策略,谴使向宋晓以“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为了对抗蒙古大军,以兵数十万西守潼关一带,另派精兵20万沿黄河2000余里分4段坚守。于是,蒙、金形成隔河对峙局面。

金正大四年(1227年)成吉思汗于攻夏之战中病逝于清水县,临终时遗命借道南宋,绕过潼关以灭金。金正大八年(123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发起全面攻金战争,至金开兴元年(1232年)八月,蒙古军歼灭金军主力达15万人。经过二十余年的鏖战,金朝主力已经损失殆尽。绝望的金哀宗先后败走归德(今河南商丘南)、亳州(今属安徽),最后选择在蔡州(今河南汝南)背水一战。

即便是剩下蔡州一座孤城,蒙古人也不忘羞辱金朝皇帝一番,邀约南宋联合灭金。之前南宋拒绝了金朝“联金抗蒙”的建议,宋理宗在举朝“雪耻一战”的呼声下,以名将孟攻为帅,出兵2万联合蒙古灭金。1234年(金天兴三年、蒙古窝阔台汗六年)旧历正月初十,绝望中的金哀宗传位于末帝完颜承麟。十一日,宋军、蒙古军破城。哀宗自缢,末帝完颜承麟坚持巷战到最后力竭被杀,金朝亡。




轰轰烈烈、悲壮无比的蒙古灭金之战到此结束。蒙古灭金,前后共计花费了22年时间,金朝,是蒙古人走出大漠成天下霸主的第一大强敌,蒙古人最难打的仗不是三次西征,也不是灭宋之战而是悲壮而惨烈的灭金之战。金朝的顽强意志和君臣上下视死如归的精神让蒙古人胆寒,一日之间,两位皇帝一同殉国,五千年来未有之,金朝,一个值得我们尊敬敬佩的王朝。


大国布衣


金国投入的人数高达百万以上,这只是传言而已,真正的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即使金国有百万军队,全部人马也派不上,毕竟金国的边境还需要防守,不能因为和蒙古国的决战放弃所有的边线,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没有什么质疑,所以能够上战场的大概只有15万军队。至于金人为什么会败?只能说既是天命,也是人为。


金国灭掉北宋以后,便是他的巅峰,从那以后金便开始走下坡路了,到公元1211年,金和蒙古的野狐岭战役,金朝的精锐部队被消灭一空,至此已经完全丧失对外作战能力。

当时如果金朝愿意联手南宋对抗蒙古,金完全还有机会幸存下来,假以时日更可能重现光辉,可惜金国并没有这么做。金哀宗执政的时候,金国甚至还想向南发展夺取南宋的土地,彻底坐实了“世仇”之名,也难怪最后南宋倒向了蒙古,这就是我所说的“人为”。


金人当初能够灭北宋既是人力也是天时,蒙古灭金如此。皇统九年,金熙宗杀弟完颜元,完颜查刺,群臣震动,十二月,金熙宗被暗杀,完颜亮登基,此后完颜雍又反叛,金国内部一片混乱。金人最后几任皇帝的反复无常,似乎在有意无意的暗示着金国亡国有日。

金朝末年,金国控制的江淮地区,河水泛滥,连年不觉,百姓哀鸿遍野,金人却还想着继续向外扩张。后来黄河改道,而且流向东南,天下震惊。金国在战场的一败涂地,这也是可以预见的了。


我是头条作者历史十二郎,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历史十二郎


100万军队?你确定没在说笑?

1211年,金国和蒙古大军在野狐岭展开激战,此时,金国有45万大军,而蒙古成吉思汗带领的军队,只有9万。彼时金国凭关据守,城高墙厚,这非常悬殊的对比,本来是没有悬念的战役,但是最后金国一败涂地,45万大军灰飞烟灭。

此战是金国和蒙古最大的决战,金国投入军队不超过50万。题中所说的100万大军,静夜史认为指的是金国全国军队的总数,这个数100万也不止。

关键是金国不可能将全国军队全部押在金蒙边界,它的西部,有西夏、吐蕃,南部有南宋,东部有高丽。

但即便不能集中力量彻底击败蒙古,45万大军面对9万蒙古军队,按说就算打不赢也不至于输这么惨。那么,金国为什么在金蒙决战中这么不经打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金国汉化程度太深,已经完全失去了游牧民族的血性

朱元璋在评论元朝的兴衰时,说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胡虏无百年国运”!

这句话对于金国而言同样适用。

作为游牧民族,金国在经历了短暂而迅速的膨胀后,也迅速走向了衰落,最终被蒙古彻底消灭。

那么,为什么金国衰落得这样快呢?答案只有一个:“汉化”。

其实汉化并不是贬义词,特别是对于落后的少数民族而言,汉化意味着他们可以学习中原先进的制度,可以迅速完成由原始部落向封建集权帝国迈进,如果没有汉化,这样的历程可能需要成百上千年。

但是过犹不及,特别是金国这样无差别吸收汉人文明的做法,极易导致汉化之路的跑偏。

汉人在创造了先进的文明后,也学会了享受先进文明带来的舒适生活,这也不可避免地被金国学了去,所以到金国建国中期,这种趋势已经深深影响了金国人民。

以前,部落状态的时候,大家都是一样的穷,所以没什么阶级之分,有肉一起吃,有汤一起喝,你我都是好兄弟,打起仗来自然是同仇敌忾,打得敌人落花流水。完颜阿骨打2万人打败70万辽军就是最好的证明。

现在好了,生活条件好了,开始实行汉化制度了,你我之间不是兄弟,而是上下级了,遇到打仗,我们也要学习汉人一样哭哭啼啼,十里相送,还没等你送完呢,蒙古骑兵就杀过来了。

所以,无差别的汉化彻底将金国废了。

这样的条件下,即使金国有200万、300万军队,面对刚刚崛起的蒙古军队也是白搭。

况且,金国此时没有可以匹敌成吉思汗的将领。

2、金国错误的内外政策导致金国万劫不复

1141年,宋金在进行了十多年的战争后,终于握手言和,签订《绍兴和议》,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局面形成后,南宋向金称臣,金国成为中华正朔。另外,南宋每年还需要向金国进贡30万岁币。

由于金国实力一度很强,因此宋金的关系实际上是上下级的关系。

因为金国立国不久,风头正盛,而南宋一如既往地孱弱,所以这样的局面维持了很长时间,南宋对此没有异议。

但是进入13世纪,一切都不一样了。

首先就是南宋还是一如既往地疲软,但是金国确实已经走上了下坡路。这样的情况下,是该对宋金关系进行一个合理的修改了。

当然,这只是南宋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

事实上,即使国力衰落了,金国仍然认为自己瘦死骆驼比马大,碾压南宋一口气不费劲。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后果。

当1211年野狐岭之战惨败,金国北方精锐被扫荡一空后,金国就面临着两个选择:中都旦夕可破,是退回东北老家打游击,还是南迁躲避蒙古锋芒。退回东北可以形成宋金夹击蒙古的态势,但是东北已经因为金国的汉化被金国抛弃很多年了,重拾这里难度很大。这样的情况下,南迁或许还有一丝希望。

其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联合南宋,一起抵御蒙古,唇亡齿寒,相信南宋更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金国当爹当惯了,你让他放下身段联合曾经的“臣子”,金国放不下那张老脸。不仅放不下,而且还一如既往地看不起南宋。

在蒙古步步紧逼的情况下,金哀宗竟然还想着夺取南宋的四川盆地作为抗蒙根据地,太不拿南宋当棵菜了。当然,最后的结果就是,南宋彻底被激怒,宋蒙联军最后彻底将金国埋葬。

可以说,正是由于金国积重难返的状态和错误的内外形势,导致了金国的万劫不复!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讨薪引发的血案:蒙古的觉醒

契丹人的政权在漠北的统治一直很稳固,同为游牧部落的室韦部落的势力,在契丹同宗的关照下,逐渐发展壮大了起来。

后来辽国很快被女真人灭国,休克死亡,残存的契丹人势力没有退往漠北,号令各个游牧部落民再开战场,而是横绝沙漠,不远万里西迁,建立了西辽,室韦部落开始听从金国的号令。

女真人认为他们是继承了辽国的政治遗产,可以自由征发这些部落民打仗,不必付出成本。可在这些部落民眼里,金人显然还不是辽国的继承者。因此,部落民团结起来,成立了蒙古汗国,要求打仗给钱,开始组团向女真人讨薪。

蒙古汗国合不勒汗经过1135年-1147年的12年金国的争斗,双方互有胜败。有过一段时期,女真放着南宋不打了,专门进攻蒙古,希望一劳永逸,彻底解决家门口的威胁——当时的女真金国的首都是上京城,在现在的黑龙江省,距离蒙古人的大本营很近。

以金国初期的精兵悍将,蒙古人在对抗中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但是金国并不能彻底消灭这些来无影去无踪的游牧奇兵,反而帮他他们打出了一个统一的部落政权。

公元1147年,双方达成合约:金国割让西平河以北的27个堡垒给蒙古,每年给牛羊米蔻,册封合不勒当蒙古国王——此为蒙古第一汗国,金国学会汉人的册封制度了。

双方的妥协都不是真心实意的,因此条约在签订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是废纸一张。合不勒汗隔年就病死了,金熙宗也因内部政变被杀。双方都换了领导人,都在巩固内部,因此消停了一段时间。

俺巴孩继承了合不勒的大汗位后,蒙古部由于和塔塔儿部发生严重斗争,而金朝向塔塔儿部提供支援,利用塔塔儿部消弱和分化蒙古部,结果俺巴孩被塔塔儿部抓捕,并被交给金朝,最终俺巴孩被金朝钉在木驴上受折磨而死。


自此蒙古与金结下世仇。

蒙古第二汗国:铁木真中兴

此后金国不敢大意,不管南方战事如何,每隔三年都要到草原实行“减丁”政策,并且分化瓦解蒙古各部落。最终蒙古第一汗国在铁木真幼年时,他的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尔人毒死,部众离散,宣告灭亡。

铁木真作为黄金家族后裔,其童年很是凄惨,部众都被瓜分,还被族人追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好几次都差点死掉。在蒙古草原战火连天的岁月里,铁木真躲过了这个劫难,茁壮成长。

在他成年后,利用他父亲的关系,逐渐收服之前散落的部众,势力稍振。此后的20多年,铁木真在草原这个势力之间不断游走,终于坐大,在降服了各路敌人之后,被推举为蒙古人的共主——成吉思汗。

铁木真的蒙古汗国规模更大,有95个千户,加上贝加尔湖北岸的林木中的百姓,有超过100万人口。以游牧民族特有的动员机制,可以动员最多20万军队。

与之同时,金国在金世宗、金章宗治下,国势渐达鼎盛。金章宗泰和年间人口最盛,总人口超过5600万,以猛安、谋克为主的军事制度,可以征发100万军队。

就在10多年前,金章宗时,金国还经常派遣军队深入草原,纵横几百里,逢人就杀。在草原靠近金国边境的地区,以重金收买了汪古部,让其在草原各部落中制造仇杀。到了1208年,金章宗去世后,因为无嗣,他的叔叔卫绍王完颜永济继位。

使者到达汗庭通报消息,铁木真语气轻蔑,拒绝效忠——由此揭开了蒙金战争的序幕。

经过数年的准备,铁木真逐渐整合了内部,把草原各部团结在一起,形成了统一的蒙古,并与汪古部等联姻,斩断了金国伸向草原的触手。

帝国对决:游牧与农耕的战与和

公元1211年4月,成吉思汗率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四个儿子出兵伐金。这次成吉思汗共集兵力10万余人,浩浩荡荡南下,进入金境。

这是一次正面开战,金国方面深知事态严重,调兵前往前线,筑城乌沙堡,严加防守。成吉思汗久攻不下,损失惨重。当时,蒙古军队并没有后来被传说的神乎其神一样的战斗力,野战骑射是其看家本领,但是攻城能力实在不行。

在死伤了很多蒙古士兵后,铁木真分遣部分军队,绕道迂回,最终攻破乌沙堡,进军至野狐岭。

金军守将匆忙建立防线,虽然同样给蒙古军队造成了很大的杀伤,铁木真计无所出,甚至一度眩晕,但凭借着坚强的作战意志,蒙古人最终攻下了野狐岭。

野狐岭一线金军,虽说人数众多,却被连绵不断的山头所阻隔,却只能在别的山头眼睁睁的看着野狐岭被蒙军攻破。蒙古军从而撕开了华北平原北部防御体系的缺口。

蒙古骑兵斥候出现在金国中都城外围的军都山,中都城下令戒严。后来成吉思汗不断改变战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辽西地区。

1214年3月,成吉思汗集兵中都城下,遂遣使逼和,迫金朝奉献岐国公主、金帛和马匹,引兵退出居庸关。

1214年7月,金宣宗完颜珣以国危兵弱、财用匮乏,不能守中都为辞,决议迁都汴京。

成吉思汗以金朝迁都是对和议无诚意作为借口,再次进攻中都。这一次蒙古人围城打援,打了半年多,终于攻下了中都,切断了金国南北的联系,使得东北生女真及其他效忠金国的部落,转而效忠蒙古。当时的东北境内存在有东辽(契丹人)、东夏等国,后被蒙古逐一收服,经过自此领土减半,战略回旋空间减少,战略态势更趋被动。

(丢失中都后的金国疆域)

此后金国国势日蹙,领土不断被蚕食,以致于局促与河南、陕西一带。

在金国存亡的关口,成吉思汗西征花拉子模,金国由此获得了难得的几年喘息之机。然而此时的金国,北上恢复了一些因蒙古兵少战略放弃的土地之后,竟然执行了“北失南补"的策略,以金国好不容易重新拉起来的队伍向南宋开战。

当蒙古再次回师时,金国虽然新组建了忠孝军,也对蒙古人造成了一些损失,但是在南宋和蒙古的两面夹击下,金国步步落败,无力回天。

(三峰山之战,金国失去最后的精锐力量)

1232年的三峰山之战,15万金军主力尽没,金国只有蔡州一地。直到此时,金国还在幻想用三峰山溃败后收集的散兵游勇,占领南宋的四川,再现三国时局面。

1234年,蔡州城破,金哀宗殉国,金国灭亡,立国凡120年。

女真:渐渐远去的民族

金国之所以拥有百万军队,却难敌蒙古,其原因有很多。

一,金国高层的腐化堕落。

立国之初,金国的军事人才非常丰富,太祖、太宗两系人才辈出,所以才能摧枯拉朽,灭亡辽国和北宋。灭亡北宋后,金国高层迅速被南朝的风土生活所吸引,开始了奢华起来。金国立国时的艰苦奋斗精神消磨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皇室之间的权利争斗,并且酿成了多次惨案,消耗了王朝的元气。后期的金国皇帝多数附庸风雅,以书画、文学、艺术为荣,在1193年后,已经彻底汉化,成为了中国众多小农经济的封建王朝中的一个。


二,尖锐的民族矛盾。

金国立国时,从关外迁入猛安谋克,强取豪夺,使得中原大量的农民变成了农奴,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金国境内一直叛乱不安。红袄军起义,金国直到亡国也没有扑灭。由于女真人少,在侵略南宋时,军队早已不敷使用,原有的女真奴隶主、封建贵族也不愿从军,金国不得不从契丹、汉人中签发军队。这些军队的忠诚度不高,经常发生叛乱。后期金国完成了封建化,面临着严重的内外交困的局面,为了缓和民族矛盾,不再禁止与汉人通婚。效果也有,金国后期能够坚持这么久,与契丹、汉人等民族的武装力量的支持有关,但已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了。

三,军事能力迅速下降。

军事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单兵作战能力及战略战术能力。

金国后期完成了封建化后,猛安谋克们解决了生存危机后,已经不习弓马,不识文字。为此,金世宗还特地下诏,要求贵族子弟要习练弓马,然而于事无补。金国皇帝选拔禁卫军要从贵族子弟筛选,却无一合格。金国军队的锐气,在1139年时已消弥不见了。其时,金兀术哀叹:“南朝士兵战力渐强,我军战力渐弱,幸而南朝未知也。”

在此时,南宋王朝的军队经过战争的洗礼已经可以在野战中击败金军主力。从上京迁都到中都后,金国已经稳固了在北方的统治,废除了傀儡政权齐国后,金国已经能够签发60万大军了。正是这些军队的存在,才保证了金国军队战斗力下滑后,也然能够维持百年的原因。南宋政府在金国军队战斗力下滑,北国统治尚未稳固的1137年前,且北方有百万义军等待王师北返,本来有北伐良机,却都错过了。

金国的封建化除了对金国的财富增加了很多之外,其战略上的弊端也显现了出来。金国的各地封建主,都是既得利益群体,因此金国的战略从章宗时的积极防御,到卫绍王时的消极防御,再到宣宗朝的退却防御,始终不能形成机动优势兵团,陷入被蒙古军队各个击破的被动局面。此时的金国,类似于汉唐时的中原王朝,对于游牧部落,能够战而胜之的根本原因,是以机动对机动的战略对付游牧民族的游击战略。被动防御,只能坐以待毙。后期的金国也学会了用长城来抵御蒙古军队的袭击,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擅长。

四,金国统治之术生疏。

契丹人能够控制漠北草原200多年,而女真人立国时就与蒙古人摩擦不断,以致于形成世仇。契丹人率先采用了一国两制的政治制度,在燕云十六州等汉地,实行汉制;在北方草原,实行可汗部落制。辽国对蒙古高原的控制相当稳固。而金国对草原文明、汉文明一直存在有两种路线之争,被称为保守派的游牧派系和激进派的汉化派系,两个派系在朝中互相攻讦,让金国在具体的国策中不断调整,有所舍弃,因此汉化的进程断断续续,与游牧部落的冲突也是经常发生。金国立国之初的1135年,就与蒙古第一汗国发生了战争。经过半个世纪的缠斗,消灭了蒙古第一汗国后,使得蒙古草原再次陷入纷乱之中。然而仅仅30年不到,铁木真再次统一了蒙古,金国对蒙古草原沿用以往封建王朝的铁血政策引发了严重的后果。实际上,只有清王朝在综合了历史上各个朝代经略草原的经验和教训后,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入手,才解决了这个难题。

五,金国国运衰微。

国运、气数这些东西很难解释清楚。像是天地元气一样,一个地方突然就会形成众多牛人扎堆的地方,再出现一个领袖,就能顺势而起,兴亡继绝。历史上,刘邦起家时的丰沛、曹操起家的颍上、陇西李家、东北阿骨打、漠北的铁木真还有后世的淮右朱元璋等都像是神迹一样的王侯将相聚集地。而过了一段时间后,这片地方就又归于平寂,默默无闻。可能是金国起家时,神迹太多,消耗了太多的好运气,所以在金国晚期,就经常出现各种战略战术失误。金国士兵虽然战斗力下滑,但初次与蒙古军接战时,不落下风。在西京、乌沙堡、野狐岭等地,蒙古军损失很大,最后不得不用计得逞。另外,金国的都城,在一年的时间里不断地震,华北又发生大面积的旱灾,国运更趋衰退了。而此时的蒙古,方兴未艾。骑兵下马步战,短兵相接,都能打的下獾儿山从而让野狐岭防线发生崩溃。三峰山之战,天气突然骤变,极寒天气,蒙古士兵都不得不杀掉耕牛,让士兵钻进牛腹取暖。金军士兵15万人因天气而丧失战斗力,为3万余蒙古军所乘,损伤殆尽。最后的蔡州之战,蒙古人进攻乏力,已经粮尽,可此时南宋接济军粮2万石,并有2万生力军加入攻城战斗——金国自此败亡。

六,金国在最后关头举措失当。

在蒙古军队未取得绝对优势前,仓促迁都,动摇国本,以致于中都失守,东北半数土地孤悬海外,被蒙古军队蚕食,金国实力大损,从此不能从侧翼威胁蒙古老营,陷入被动挨打。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思统战,却与南宋在南线新开战场,两线作战,空耗国力。南宋也曾设想与金国结盟,对抗北虏,然而金国作死,自己堵上了退路。如果金国、南宋联手,蒙古未必能有机可乘。

史家闲谈:人间正道是沧桑

金朝亡国之时的惨烈,比之北宋,有过之而不及,金元之际有人咏汴京青城诗云:“百里风霜空绿树,百年兴废又青城。”而蒙元黄金家族的后裔,在元朝灭亡后的遭遇又与金亡时如出一辙。文明驯化了野蛮,可是当新的野蛮到来,文明又显得那么脆弱。几百年历史轮回,正应了那句话: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下无不亡的国,人间无不散的筵席。天道有常,不为桀存,不为纣亡。金国作为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其勃兴也,时来天地皆同力。其亡忽也,远去英雄不自由。问苍茫大地,究竟谁主沉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