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漢中,漢城這些地名?

烈日在線


有褒氏因助禹治水有功,被封於褒地(現漢中西部一帶)。西周時,南國有褒、鄧、鄖、庸、焟等 (楚、巴、蜀不服周化,不列在此),褒,居漢水源頭,沃野千里,民生富足,且交好於周,古稱周南。

數百年,東周遷洛陽,褒失去倚靠,加上南方國家逐步強大,且互攻,褒最先被列強所滅,再幾經變化,鄧、庸等國皆滅,漢水上游(古稱沔水)及中游流域(加起來也就是今陝南地區) 涉足的勢力只剩秦、巴、蜀、楚四國(苴乃蜀王封,為蜀蕃國,所以不算)。

秦蜀反覆爭奪南鄭(現漢中,也可以理解為原褒國的屬地),大大小小的仗打了很多年,南鄭時屬秦時屬蜀,在商鞅變法後,秦國國力增強,奪南鄭後蜀再沒有搶過去,於是南鄭歸秦。

秦置南鄭地後,奪楚漢中地(郡),楚漢中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漢水中游,主要包括今天陝西安康、湖北十堰大部(大致在現南水北調的丹江口西側)南至包括湖北竹山縣,這裡附提一下,楚漢中也就是古庸、鄖以及巴國的地盤。

秦並南鄭和楚漢中地,合置為秦漢中郡,為秦三十六郡之一,先,秦因向東用兵故郡治西城。

後項王欲封高祖於巴、蜀,張良賂項伯為高祖求得漢中,於是高祖得封漢中、巴、蜀 三郡(面積相仿,也理解為給了三個省),建漢國,都南鄭(今漢臺)。

西漢遷漢中郡治西城(今安康附近),隨著劉氏封國越來越多,很多郡被割裂,漢中郡同樣轄區逐漸被縮小, 到東漢末年時已經很小了,如原屬漢中的上庸被劃為荊州等等。

(上圖對比劉備的漢中郡)

史書很多說法,其實指代的意義是有差異的, 比如之前說 褒漢, 指褒地 及 楚漢中 的聯稱, 說劉備的褒漢 實際是 二者同意 兩字都指南鄭這塊地方, 因為劉備的漢中郡比劉邦的漢中郡小了太多,略小於現在漢中地區。 現漢中仍有褒河,褒斜棧道(已淹河底,見到的是現代修的),褒姒故里等地。

這是漢中的來源,至於到後世,行政區劃多變,名稱也有變化,如興元府、梁州等等,但漢中這個名字留了下來。 有些人說漢中名字是因為在漢水中游,其實漢中在漢水上游。

至於漢城的名字, 三國時漢中之戰前,張魯逃往巴中,曹操遣張郃等將遷漢中、巴中的百姓到關中,劉備打下漢中後,十室九空, 雖有遷蜀民到漢中,畢竟還是很少人,因為人太少,所以在漢中置了主要漢、樂兩城。 漢城即現漢臺附近, 樂城即現漢中城固縣 (西漢大外交家張騫和有"北斗喉舌"之稱的丞相李固的家鄉)。

漢城得名應該來源於漢王,劉備也稱漢中王,有漢水,漢(王)山,所以將城取名漢城很自然。現漢中仍有古漢臺、漢山、漢王拜將臺等留傳至今 。


文說三國


漢中不光是地名,還是王侯的名稱。

我就納悶兒了。這種白痴的問題,機器也不排除掉。

人名是爹媽給取的,地名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官名是國家制度制定的。取個名字也需要考證?就像要證明:你為什麼是你媽生的?

雖然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也不至於白痴到不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吧?如果問的是:漢中、漢城這些地名從何而來?那屬於歷史問題。搜索百度就知道。但標題問的是,為什麼會有漢中、漢城這樣的地名?我只能回答,因為這些名字是人取的。

《今日頭條》的作者或讀者,應該都是成年人,有文化的人。但是《悟空問答》卻經常邀請回答一些兒童級別的問題,例如:帶“誠”字的成語有哪些?等等,想必很多人都有這種體驗。搞不明白為啥成年人會提這些問題?



天下一家51


漢南竟喉巴蜀,漢城已更名為首爾,此漢江非彼漢江,韓漢、知乎?


近地點角距


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漢中,就這麼簡單。


今生與你相遇是我的錯


那是我們的歷史,漢中以漢水得名。秦攻楚,取其地六百里名為漢中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