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慈禧辛酉政變,開辦洋務運動,“鬼子六”恭親王奕訢葬地今何在

在滿清歷史上,並不是只有奕訢家族一個恭親王封號。早在康熙十年(1671),清世祖順治第五子常寧就被康熙帝封為恭親王。不過該王位並非世襲罔替,至常寧三子海善嗣位時,已經被降級為貝勒。恭親王封號在清朝前期只出現過這麼一代。隨後便是清朝後期大家所熟知的恭忠親王奕訢了。奕訢跨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三朝為王,至同治朝又加封議政王。在晚晴歷史上可謂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助慈禧辛酉政變,開辦洋務運動,“鬼子六”恭親王奕訢葬地今何在

恭忠親王奕訢像

恭忠親王奕訢其人

我們後世瞭解奕訢,大體也是從他生前的幾大作為開始的。其一是咸豐年間,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咸豐攜后妃大臣逃往承德避暑山莊,獨留奕訢留守京城,奕訢果然能力出眾,他與英、法簽訂《中英北京條約》和《中法北京條約》,挽救了清王朝的命運,也為自己積累了豐厚的政治資本。其二是“辛酉政變”中,奕訢與慈禧合作,疾風吹勁草般的剷除了咸豐帝的幾個顧命大臣,因而取得了慈禧的好感。其三則是為挽救大清命運,親領總理衙門,興辦洋務運動,捧起了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一大批晚清名臣。

助慈禧辛酉政變,開辦洋務運動,“鬼子六”恭親王奕訢葬地今何在

墓址在北京昌平區麻峪村東

助慈禧辛酉政變,開辦洋務運動,“鬼子六”恭親王奕訢葬地今何在

遺存的石牌坊

如今很多人假設,如果當年道光皇帝能明白點,讓六子奕訢繼承大統,而非四子奕詝,那麼大清的國運是否還能再苟延幾十年?歷史當然無法假設,也很難推斷。事實上,究其一生來看,奕訢也是個悲劇人物。該人雖然才幹出色,也深得父親道光帝寵愛,但是大清朝一直是一個重視孝道的王朝,在帝位爭奪戰中,年長一歲的奕詝比奕訢多了一個心眼,就是竭力稱孝,這點討巧的功夫果然哄騙了頭腦不怎麼清醒的道光,奕詝繼位是為咸豐帝,在道光的遺囑中,奕訢也一併被立為親王,算是一種補償。需要注意的是,此時奕訢的恭親王爵還不是世襲罔替。至同治十一年(1872),恭王才得封鐵帽子王,也是慈禧感念其辛酉政變中的功勞。不過奕訢終究未鬥過慈禧太后,其晚年一直處於慈禧的壓制之中,鬱鬱寡歡,此為第二悲劇。

助慈禧辛酉政變,開辦洋務運動,“鬼子六”恭親王奕訢葬地今何在

不同角度的石牌坊

助慈禧辛酉政變,開辦洋務運動,“鬼子六”恭親王奕訢葬地今何在

不同角度的石牌坊

那麼我們再講兩個問題,一是道光的子嗣問題。道光帝共生有9子。長子隱志郡王奕緯,生性頑劣,活到二十幾歲時被道光帝失腳踢死。二子奕綱、三子奕繼均未滿月就夭折。五子奕誴,不招道光帝喜歡,所以被過繼給敦恪親王綿愷為嗣。七子醇賢親王奕譞、八子鍾端郡王奕詥、九子孚敬郡王奕譓。因為前三子均早死,五子被過繼,七子以後還小,所以帝位之爭自然落到了四子奕詝和六子奕訢身上。這是奕訢面臨帝位之爭前的諸弟兄情況。另外,醇賢親王和孚敬郡王墓都在海淀區陽臺山一帶,筆者去年初秋已經尋訪過。八子奕詥墓在昌平,至八十年代還存有遺蹟,至今已完全消失。

助慈禧辛酉政變,開辦洋務運動,“鬼子六”恭親王奕訢葬地今何在

墓葬門獅現存放在十三陵水庫

助慈禧辛酉政變,開辦洋務運動,“鬼子六”恭親王奕訢葬地今何在

門獅細節

第二個問題是恭親王奕訢世系的情況,恭親王奕訢是晚清最後恩賜的兩個鐵帽子王之一,其後代親王爵可以世襲罔替。所以奕訢之後,尚有兩代恭親王,即恭賢親王溥偉和恭親王毓嶦。其中,生於1923年的末代恭親王毓嶦老先生還在世。奕訢共有四子,分別為載澄、載瀅、載濬、載潢。其中次子載瀅被過繼給道光帝八子(奕訢弟弟)鍾端郡王奕詥為嗣。另外三子則均早於奕訢先死,這對於一向疼愛子孫的奕訢來說又是一大打擊。至於第二代恭親王溥偉則為奕訢長子載澄養子,三世恭王毓嶦為溥偉七子。

助慈禧辛酉政變,開辦洋務運動,“鬼子六”恭親王奕訢葬地今何在

門獅細節

助慈禧辛酉政變,開辦洋務運動,“鬼子六”恭親王奕訢葬地今何在

門獅細節

實地走訪恭忠親王奕訢墓

就恭忠親王奕訢生前的地位來看,其死後陵墓規格絕對不會低。馮其利先生在《清代王爺墳》中記述“東邊與履郡王的四爺墳地搭界,南邊至大道,西邊是大溝,北邊為翠華山,佔地十幾頃。墳地風水取得較遠,東青龍,山上有龍泉寺,西白虎(峪),背靠翠華山,南有影壁——大湯山。墳地最南邊有三間四柱石牌坊一座。北行有石券橋一座,下有文河,原計劃將龍泉寺的泉水引下來,未果,實際是旱河,雨季時東邊由太平峪來水。過石橋為碑樓一座,內立光緒諭祭碑一方。碑樓後邊有東西茶飯房,再前行有石獅子一對,挨著宮門三間,旁邊有紅牆開有東西角門。東西牆與兩邊水溝相距十四丈六尺。進宮門有享殿五間,享殿後月臺上有寶頂一座,除正墳葬有奕訢和嫡福晉瓜爾佳氏外,其餘兩座為大、二側福晉墓。後羅圈牆到山腳九十丈四尺。山後蓋造花廳一所。”

助慈禧辛酉政變,開辦洋務運動,“鬼子六”恭親王奕訢葬地今何在

原址保存的石牌坊

助慈禧辛酉政變,開辦洋務運動,“鬼子六”恭親王奕訢葬地今何在

石牌坊細節

由此可見,恭忠親王墓落成後的規模是相當宏大的。除此以外,圍繞恭忠親王墓西側,還建有陽宅四進,和其他福晉、三子載濬、四子載潢,以及幾個女兒的墳墓。遺憾的是,清亡以後,這些墳墓逐漸遭到破壞。至1932年,西南方向大辛峰村的侯顯文公然率眾盜掘恭親王墓,此後該墓又幾番遭到盜劫。至解放初期,恭忠親王墓已經破敗不堪,但遺存的建築還是很多的。再到1958年,政府修建十三陵水庫,將恭王墳遺存石件全部拉走,用作建材。王墓石牌坊由於過重,最終沒能運走。至今,十三陵水庫大堤上安置的一對石獅子,也被認為是恭親王墓遺物,但筆者並未親見,無法判斷。

助慈禧辛酉政變,開辦洋務運動,“鬼子六”恭親王奕訢葬地今何在

石牌坊上的對聯(上聯)

助慈禧辛酉政變,開辦洋務運動,“鬼子六”恭親王奕訢葬地今何在

石牌坊上的對聯(下聯)

至2月20號下午筆者訪尋恭王奕訢墓時,同前輩們的尋訪結果一樣。目前只能找到聳立在田地裡的一架四柱三間三樓漢白玉石牌坊。在石牌坊以後,則又是一塊被圈起來的田地,除了地上還可見散亂的石塊外,已經毫無痕跡,並且這些石塊也不大可能是恭王墓的遺存。原本修水庫取走石材遺留的地宮大土坑,也早已被回填種植莊稼。再看眼下的石牌坊,設計簡潔但十分精美、堅固,且近處觀察,13.3米高,16.46米寬的體量遠比照片中的宏大莊嚴,確實是十分珍貴的一架陵墓石牌坊。另外,2012年有文物販子持假證件冒充文物局人員想騙走牌坊四柱的石獅子,被村民識破,至今柱頂石獅脖子上還掛著當時盜獅者留下的鋼絲。

助慈禧辛酉政變,開辦洋務運動,“鬼子六”恭親王奕訢葬地今何在

石牌坊仿木結構

助慈禧辛酉政變,開辦洋務運動,“鬼子六”恭親王奕訢葬地今何在

石牌坊細節(雀替)

助慈禧辛酉政變,開辦洋務運動,“鬼子六”恭親王奕訢葬地今何在

石牌坊上的石獅子

石牌坊介紹:四柱柱頂石獅均面向中,獅座為須彌座,與柱體相連;頂樓簷下斗拱為單翅單昂五踩樓一間式,平身斗拱兩攢;兩柱之間有二枋相連,枋下有抱柱和雀替,二枋之間望柱雕刻上下排一斗三升斗拱。牌坊底座為青石柱礎,包磚加固,南北兩側有抱鼓石加固裝飾,東西二柱的外側加抱鼓石,以成頂足。整個牌坊上簷中間高、兩邊低,三個樓的樓簷有飛簷,脊為四出九脊,各有吻獸和垂獸;中間兩柱相連的石枋刻有額匾,字為“履祥錫祜”;中間二柱體刻豎聯,東柱為“蘭砌常繞和順氣”,西柱為“芝楣永護吉祥雲”,道光二十八年(1848)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