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慈禧辛酉政变,开办洋务运动,“鬼子六”恭亲王奕䜣葬地今何在

在满清历史上,并不是只有奕䜣家族一个恭亲王封号。早在康熙十年(1671),清世祖顺治第五子常宁就被康熙帝封为恭亲王。不过该王位并非世袭罔替,至常宁三子海善嗣位时,已经被降级为贝勒。恭亲王封号在清朝前期只出现过这么一代。随后便是清朝后期大家所熟知的恭忠亲王奕䜣了。奕䜣跨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三朝为王,至同治朝又加封议政王。在晚晴历史上可谓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助慈禧辛酉政变,开办洋务运动,“鬼子六”恭亲王奕䜣葬地今何在

恭忠亲王奕䜣像

恭忠亲王奕䜣其人

我们后世了解奕䜣,大体也是从他生前的几大作为开始的。其一是咸丰年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携后妃大臣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独留奕䜣留守京城,奕䜣果然能力出众,他与英、法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挽救了清王朝的命运,也为自己积累了丰厚的政治资本。其二是“辛酉政变”中,奕䜣与慈禧合作,疾风吹劲草般的铲除了咸丰帝的几个顾命大臣,因而取得了慈禧的好感。其三则是为挽救大清命运,亲领总理衙门,兴办洋务运动,捧起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一大批晚清名臣。

助慈禧辛酉政变,开办洋务运动,“鬼子六”恭亲王奕䜣葬地今何在

墓址在北京昌平区麻峪村东

助慈禧辛酉政变,开办洋务运动,“鬼子六”恭亲王奕䜣葬地今何在

遗存的石牌坊

如今很多人假设,如果当年道光皇帝能明白点,让六子奕䜣继承大统,而非四子奕詝,那么大清的国运是否还能再苟延几十年?历史当然无法假设,也很难推断。事实上,究其一生来看,奕䜣也是个悲剧人物。该人虽然才干出色,也深得父亲道光帝宠爱,但是大清朝一直是一个重视孝道的王朝,在帝位争夺战中,年长一岁的奕詝比奕䜣多了一个心眼,就是竭力称孝,这点讨巧的功夫果然哄骗了头脑不怎么清醒的道光,奕詝继位是为咸丰帝,在道光的遗嘱中,奕䜣也一并被立为亲王,算是一种补偿。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奕䜣的恭亲王爵还不是世袭罔替。至同治十一年(1872),恭王才得封铁帽子王,也是慈禧感念其辛酉政变中的功劳。不过奕䜣终究未斗过慈禧太后,其晚年一直处于慈禧的压制之中,郁郁寡欢,此为第二悲剧。

助慈禧辛酉政变,开办洋务运动,“鬼子六”恭亲王奕䜣葬地今何在

不同角度的石牌坊

助慈禧辛酉政变,开办洋务运动,“鬼子六”恭亲王奕䜣葬地今何在

不同角度的石牌坊

那么我们再讲两个问题,一是道光的子嗣问题。道光帝共生有9子。长子隐志郡王奕纬,生性顽劣,活到二十几岁时被道光帝失脚踢死。二子奕纲、三子奕继均未满月就夭折。五子奕誴,不招道光帝喜欢,所以被过继给敦恪亲王绵恺为嗣。七子醇贤亲王奕譞、八子钟端郡王奕詥、九子孚敬郡王奕譓。因为前三子均早死,五子被过继,七子以后还小,所以帝位之争自然落到了四子奕詝和六子奕䜣身上。这是奕䜣面临帝位之争前的诸弟兄情况。另外,醇贤亲王和孚敬郡王墓都在海淀区阳台山一带,笔者去年初秋已经寻访过。八子奕詥墓在昌平,至八十年代还存有遗迹,至今已完全消失。

助慈禧辛酉政变,开办洋务运动,“鬼子六”恭亲王奕䜣葬地今何在

墓葬门狮现存放在十三陵水库

助慈禧辛酉政变,开办洋务运动,“鬼子六”恭亲王奕䜣葬地今何在

门狮细节

第二个问题是恭亲王奕䜣世系的情况,恭亲王奕䜣是晚清最后恩赐的两个铁帽子王之一,其后代亲王爵可以世袭罔替。所以奕䜣之后,尚有两代恭亲王,即恭贤亲王溥伟和恭亲王毓嶦。其中,生于1923年的末代恭亲王毓嶦老先生还在世。奕䜣共有四子,分别为载澄、载滢、载濬、载潢。其中次子载滢被过继给道光帝八子(奕䜣弟弟)钟端郡王奕詥为嗣。另外三子则均早于奕䜣先死,这对于一向疼爱子孙的奕䜣来说又是一大打击。至于第二代恭亲王溥伟则为奕䜣长子载澄养子,三世恭王毓嶦为溥伟七子。

助慈禧辛酉政变,开办洋务运动,“鬼子六”恭亲王奕䜣葬地今何在

门狮细节

助慈禧辛酉政变,开办洋务运动,“鬼子六”恭亲王奕䜣葬地今何在

门狮细节

实地走访恭忠亲王奕䜣墓

就恭忠亲王奕䜣生前的地位来看,其死后陵墓规格绝对不会低。冯其利先生在《清代王爷坟》中记述“东边与履郡王的四爷坟地搭界,南边至大道,西边是大沟,北边为翠华山,占地十几顷。坟地风水取得较远,东青龙,山上有龙泉寺,西白虎(峪),背靠翠华山,南有影壁——大汤山。坟地最南边有三间四柱石牌坊一座。北行有石券桥一座,下有文河,原计划将龙泉寺的泉水引下来,未果,实际是旱河,雨季时东边由太平峪来水。过石桥为碑楼一座,内立光绪谕祭碑一方。碑楼后边有东西茶饭房,再前行有石狮子一对,挨着宫门三间,旁边有红墙开有东西角门。东西墙与两边水沟相距十四丈六尺。进宫门有享殿五间,享殿后月台上有宝顶一座,除正坟葬有奕䜣和嫡福晋瓜尔佳氏外,其余两座为大、二侧福晋墓。后罗圈墙到山脚九十丈四尺。山后盖造花厅一所。”

助慈禧辛酉政变,开办洋务运动,“鬼子六”恭亲王奕䜣葬地今何在

原址保存的石牌坊

助慈禧辛酉政变,开办洋务运动,“鬼子六”恭亲王奕䜣葬地今何在

石牌坊细节

由此可见,恭忠亲王墓落成后的规模是相当宏大的。除此以外,围绕恭忠亲王墓西侧,还建有阳宅四进,和其他福晋、三子载濬、四子载潢,以及几个女儿的坟墓。遗憾的是,清亡以后,这些坟墓逐渐遭到破坏。至1932年,西南方向大辛峰村的侯显文公然率众盗掘恭亲王墓,此后该墓又几番遭到盗劫。至解放初期,恭忠亲王墓已经破败不堪,但遗存的建筑还是很多的。再到1958年,政府修建十三陵水库,将恭王坟遗存石件全部拉走,用作建材。王墓石牌坊由于过重,最终没能运走。至今,十三陵水库大堤上安置的一对石狮子,也被认为是恭亲王墓遗物,但笔者并未亲见,无法判断。

助慈禧辛酉政变,开办洋务运动,“鬼子六”恭亲王奕䜣葬地今何在

石牌坊上的对联(上联)

助慈禧辛酉政变,开办洋务运动,“鬼子六”恭亲王奕䜣葬地今何在

石牌坊上的对联(下联)

至2月20号下午笔者访寻恭王奕䜣墓时,同前辈们的寻访结果一样。目前只能找到耸立在田地里的一架四柱三间三楼汉白玉石牌坊。在石牌坊以后,则又是一块被圈起来的田地,除了地上还可见散乱的石块外,已经毫无痕迹,并且这些石块也不大可能是恭王墓的遗存。原本修水库取走石材遗留的地宫大土坑,也早已被回填种植庄稼。再看眼下的石牌坊,设计简洁但十分精美、坚固,且近处观察,13.3米高,16.46米宽的体量远比照片中的宏大庄严,确实是十分珍贵的一架陵墓石牌坊。另外,2012年有文物贩子持假证件冒充文物局人员想骗走牌坊四柱的石狮子,被村民识破,至今柱顶石狮脖子上还挂着当时盗狮者留下的钢丝。

助慈禧辛酉政变,开办洋务运动,“鬼子六”恭亲王奕䜣葬地今何在

石牌坊仿木结构

助慈禧辛酉政变,开办洋务运动,“鬼子六”恭亲王奕䜣葬地今何在

石牌坊细节(雀替)

助慈禧辛酉政变,开办洋务运动,“鬼子六”恭亲王奕䜣葬地今何在

石牌坊上的石狮子

石牌坊介绍:四柱柱顶石狮均面向中,狮座为须弥座,与柱体相连;顶楼檐下斗拱为单翅单昂五踩楼一间式,平身斗拱两攒;两柱之间有二枋相连,枋下有抱柱和雀替,二枋之间望柱雕刻上下排一斗三升斗拱。牌坊底座为青石柱础,包砖加固,南北两侧有抱鼓石加固装饰,东西二柱的外侧加抱鼓石,以成顶足。整个牌坊上檐中间高、两边低,三个楼的楼檐有飞檐,脊为四出九脊,各有吻兽和垂兽;中间两柱相连的石枋刻有额匾,字为“履祥锡祜”;中间二柱体刻竖联,东柱为“兰砌常绕和顺气”,西柱为“芝楣永护吉祥云”,道光二十八年(1848)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