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幫第200位烈士“回家”:突然中斷的情書,牽出四十年前讓人淚目的愛情故事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

上世紀70年代,邱愛英在福建省福清縣上的郵筒投遞出的一封信,要穿過長江中下游平原、黃土高原、青藏高原,跨越長江與黃河,最後到達祖國南疆戈壁灘上駐紮著的星星點點的軍營,在那個空郵還未起步、綠皮火車晃晃悠悠、交通欠發達的落後年代,一封信,要走十多天,才能送到鐵道兵黃章森手裡。

收到愛人的來信,是黃章森在軍營孤寂生活最好的禮物。一封信,往往六七頁紙,塞滿了整個信封。

愛人工作變化、家長裡短,甚至女兒的出生,這些生活中的大小事,遠在邊疆的黃章森都是通過信件得知。從1973年,邱愛英和黃章森相愛開始,信件是愛情的使者。

1979年,信突然中斷了。

參軍

65歲的邱愛英,早已退休。她現在的主要工作是帶10歲的外孫。自從外孫出生以後,她就和大女兒一家共同生活。

她和所有幫助子女照看孩子的老人一樣,給外孫做飯,照顧孫兒的飲食起居。晚上6點多,外孫的託管班放學,她收拾出門去接孩子。

不過,10歲的外孫,從來沒有見過自己外公,甚至孩子的母親,對於自己的父親,也沒有記憶。

邱愛英的“愛人”——黃章森,是一位革命軍人。上世紀70年代,他在祖國的南疆修建鐵路。

新中國成立之後,各行各業百廢待興,鐵路建設成為一項國計。此後的30年時間、40萬中國鐵道兵,走出家門,遠赴邊疆,在戈壁與山林等極端艱苦的環境中,用人拉肩扛的方式鑿出一條條“天路”。他們的青春、奉獻與懷念,因鐵路交織在一起。

今日頭條幫第200位烈士“回家”:突然中斷的情書,牽出四十年前讓人淚目的愛情故事

南疆鐵路建設歷史圖片

1969年,高中畢業以後,黃章森沒有跟著當時的風潮上山下鄉,而是選擇入伍參軍,投入到邊疆建設,報效祖國。這是他的理想,也是現實的選擇:他的家境不是太好,父親幼年去世,只靠母親一個人,把黃章森和哥哥撫養長大。

從家鄉福建福清縣到新疆,隔著4500公里,大半個中國。黃章森隨著部隊,在荒蕪的戈壁灘上紮起軍營。他們將在這裡“建功立業。”

當時,黃章森的文化水平比較高、能力出眾,在部隊的發展很好。他當上了所在部隊的政治指導員,“跟著首長後面,做文書工作。”

“十全十美,什麼都要爭先進。”戰友這麼評價他。黃章森是球隊隊長,帶著戰士打球,去北京參加鐵道兵部隊的籃球比賽。

愛情

黃章森參軍那年,22歲,未成家。

1973年,黃章森入伍的第四年,他從部隊休假回家探親。通過自己姑姑的介紹,他認識了19歲、在郵電局工作的邱愛英。

黃章森姑姑單位與邱愛英單位,相距不遠。有一天,下班之後,邱愛英如約來到了黃章森姑姑的宿舍。她眼前的黃章森,“人長得漂亮,一米七四,個子高高的,眼睛大大的。”

兩人一見鍾情。

此後,只要晚上沒有工作,邱愛英都會到黃章森姑姑的宿舍坐一坐,聊一聊。“那時候不知道女孩子都想找當兵的,我們單位好幾個女孩都找了部隊的。其實找當兵的,又照顧不到家裡。” 說到這裡,邱愛英笑了起來。

當然,邱愛英自己也非常出眾。“那時候有工作的女孩很少,我在郵電局工作,條件算不錯的。”

不出意外,“準新郎”黃章森順利得到了邱愛英家人的認可。當時邱愛英的大哥在地方政府工作,對未來妹夫的要求很高,“必須是黨員身份,否則不同意。”黃章森通過了邱愛英的家人的“考核”,對他都很滿意。

兩個年輕人,彼此確定了關係。不過,由於邱愛英年紀尚小,為響應晚婚晚育的政策,沒有立即結婚。到了1974年,黃章森再一次休假回家。兩人成婚,喜結連理。

婚禮在冬天舉行。黃章森坐車把新娘邱愛英接到了他家。那個年代,婚禮簡單樸素,黃章森家置辦了幾桌酒席,招待前來道喜的親朋。

孝子

“他是個好人,是個模範丈夫,是個孝子。”邱愛英這樣評價自己的愛人。遇到晚班,邱愛英晚上9點多才下班,黃章森總會提前到郵電局等著邱愛英,倆人一起回家。

黃章森非常孝順,每年探親在家休養的日子,只要母親下班歸來,他總是立即站起來,出門迎接。對於邱愛英的母親及家人,也是非常尊重。

婚後的邱愛英聽婆婆說過一個故事。黃章森在部隊服役時,一個領導的女兒對他有好感。黃章森在信件中針對此事詢問母親的意見,但母親激烈反對。黃章森的母親說:“我撫養你長大,你找個部隊的女兒,四年才能回來一次,我死了你都不知道。”

黃章森很聽話,就婉拒了。邱愛英說,“他覺得母親很辛苦撫養他長大,他聽媽媽的話。”

“對每個人都很有禮貌,很尊敬。”以前住在郵電局的單位宿舍,鄰居都是邱愛英的同事和領導。只要有人進門打招呼,他就趕緊搬椅子倒水。“特別有修養,我們這很多人對他印象都很深。都說這個人很有素質,很有修養,對每個人都有禮貌。”

在邱愛英眼裡,黃章森是個細心周到的男人。在部隊,補貼不多,黃章森都是把一年的補貼存下來,留著回家探親。每次探親來家,都是給雙方父母置辦衣服、鞋子,給哥哥家的三個孩子帶禮物。“我自己在部隊省吃儉用,一年回來,就花光了。”黃章森對邱愛英說,自己去北京參加比賽打球,戰友買蘋果吃,自己都捨不得吃。“我要是花光了,回來探親就沒錢了。“

邱愛英聽著愛人這麼說,“我都很心疼。”

除了40天的探親假,多數時間,這對新婚夫妻都只能離別。一個在東南沿海,一個在西北內陸,相隔4500公里。

“他很會寫。”說到這裡,邱愛英露出了難得的甜蜜笑容,“每次戀愛信都寫十幾頁,整個信封都是滿滿的。”那個年代的感情含蓄內斂,信的內容多是各自工作與生活。

那個時候,邱愛英在郵電局工作,當話務員。但通訊條件落後,一切都依賴信件。如今說起來,這種交流似乎增添幾分浪漫色彩。

信件很慢,寫信的人卻格外認真。黃章森要求邱愛英一個星期要寫一封信,要知道她每天的生活與工作。“不在一起,想了解今天干嘛,明天干嘛。”

在信中,黃章森得知了女兒的出生。這些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1979年4月,突然,信斷了。

那會恰逢黃章森和邱愛英的二女兒出生,邱愛英正在在坐月子。 “我已經出院了,在家裡照顧孩子。”

縣裡民政局打來電話,通知她和家人過去。在民政局,她見到了兩個部隊的人。

民政局的人說,“我告訴你個不幸的消息。”

“什麼事?”

“你的愛人在部隊犧牲了。”

“怎麼回事?”

“他在部隊出差時出了車禍。”

瞬間,邱愛英的情緒一下子就崩潰了。

邱愛英事後瞭解,兩個戰友,因為知道邱愛英正在坐月子,擔心噩耗對她打擊太大,“兩個戰友在市委的招待所住了二十多天,沒敢打擾我。”

犧牲的消息傳來,邱愛英的整個單位宿舍的人都哭了,說著“怎麼這麼好的人,就犧牲了。”

今日頭條幫第200位烈士“回家”:突然中斷的情書,牽出四十年前讓人淚目的愛情故事

黃章森烈士證明

女兒

在之後的一段日子,邱愛英的體重暴減了20多斤。

“帶著2個孩子,一個才2歲,一個才出生”。悲痛之餘,邱愛英也要思考,以後的日子,怎麼生活。當時部隊給了一些撫卹,每個月給女兒一點生活費。邱愛英盤算著自己的工資,郵電局前三年一個月18塊錢。三年以後轉正33塊,“撫養兩個孩子確實困難。”

邱愛英要工作,同時照顧兩個孩子。婆婆因為兒子黃章森去世,哭的死去活來,無法幫襯她。邱愛英只好回到孃家,跟兩個哥哥去商量,把自己的母親接過來照顧孩子。說到這裡,多年的生活心酸浮現眼底,老人留下了眼淚。

兩個女兒的成長過程中,父親這個角色,一直缺失。“他們也羨慕別人都有爸爸,會說我們為什麼沒有爸爸。”女兒哭訴這些時,邱愛英聽著非常揪心。等到女兒漸漸長大,邱愛英和他們解釋,爸爸在部隊出差時犧牲了。

在郵電局分配的單位宿舍,邱愛英拉扯著兩個女兒,供養她們長大成人。

時間淡化了生活的磨難。到2018年,大女兒42歲,小女兒40歲。愛人犧牲快40年。

今日頭條幫第200位烈士“回家”:突然中斷的情書,牽出四十年前讓人淚目的愛情故事

黃章森烈士之墓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2018年11月20日,今日頭條發佈消息,尋找福州烈士黃章森的家人,消息迅速推到了烈士的家鄉。

很多親戚、朋友以及黃章森的戰友都打電話給邱愛英, “頭條新聞你趕緊看”。邱愛英在消息中見到了黃章森墓碑以及陵園的照片,“看著照片,挺安靜的。”

這是今日頭條“尋找烈士後人”公益項目啟動以後,第200個成功案例。

今日頭條幫第200位烈士“回家”:突然中斷的情書,牽出四十年前讓人淚目的愛情故事

今日頭條推送的尋找黃章森烈士親人的消息

2008年,邱愛英和大女兒,在兩位戰友陪同下,去了一次新疆,“他們戰友都很好,我一打電話,就同意了。”那時,安葬地的環境比較荒涼。2013年,散葬的鐵道兵烈士墓遷往了和靜縣革命烈士陵園,這個消息曾在網上發佈,但是邱愛英並不知情。

他們的小女兒一直沒有去過,這次得知消息以後,她也和兩位女兒說了。等到明年天氣暖和,邱愛英和兩個女兒,去祭奠黃章森烈士。

時間過去了近40年,許多記憶還清晰如昨日。邱愛英保存著黃章森的遺物,部隊送回來的大箱子放在家裡,裡面裝著黃章森穿的棉大衣等衣物。太陽暖和的時候,邱愛英會把這些東西拿出來的曬一曬。

1979年,鐵道兵部隊開始撤編轉業。犧牲之前,黃章森還在信中開玩笑和邱愛英說,“你等著吧,等我轉業,讓你享福。”

意外讓幸福戛然而止。再回憶,老人淡淡地說,“這是我沒福氣,沒辦法。”

這些信件,邱愛英悉心保存著,帶在身邊。有空的話,她會拿出來看一看,“看了還是會傷心、會流淚”,但總有一絲美好浮上心間。

聊到信的內容時,邱愛英露出了少女般的羞澀,時光彷彿回到了1973年,她19歲的年紀。

那時,“……,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落葉歸根,不管漂泊多遠,都希望能夠魂歸故土。在艱苦奮鬥的歲月裡,有許多烈士為了修建鐵路永遠長眠在他鄉的土地上。希望在我們共同努力下,送英雄們的英靈早日魂歸故里!

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今日頭條公益尋人發起“尋找革命烈士後人”項目,為“南疆鐵路烈士尋找後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日頭條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革命烈士後人媒體聯盟”中來。如果您有革命烈士後人的相關線索,或希望共同參與尋找革命烈士後人的媒體,歡迎聯繫頭條尋人(郵箱:xunren@​toutiao.com​;電話:010-58341776)。讓我們一起,緬懷先烈功績、傳承紅色文化。

今日頭條幫第200位烈士“回家”:突然中斷的情書,牽出四十年前讓人淚目的愛情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