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肖風:區塊鏈將明年實現突破,大規模應用落地需滿足3個條件

國家央行發佈數字貨幣可成為區塊鏈支付工具。

——肖風

9月12日,萬向控股副總董事長肖風,在第四屆區塊鏈全球峰會上發表閉幕演講。

萬向肖風:區塊鏈將明年實現突破,大規模應用落地需滿足3個條件


肖風表示:2019年,區塊鏈可能會獲得突破性進展。區塊鏈想要實現大規模落地,則至少需要滿足以下3大條件:

1、區塊鏈技術要繼續提升。提升性能、易用性、可操作性、擴展性等參數,同時產生側鏈、子鏈、跨鏈,分層、分片、分區新技術,推動區塊鏈在技術上的成熟;

2、區塊鏈還需要一個真正的支付工具,作為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價值存儲的載體。比特幣不會成為支付工具,因為它的幣值非常不穩定,穩定幣很有可能扮演這個角色。政府央行可以考慮發行法定數字貨幣,作為通用的區塊鏈支付工具;

3、區塊鏈的監管體系和法律法規也要跟上。用戶的數字資產需要法律保障,參與區塊鏈項目的機構也需要被監管,保證合法合規。因此,區塊鏈不可能絕對去中心化,它的去中心化更多是相對互聯網而言。

除了以上3點,肖風還重點介紹了:數據的隱私保護。

肖風表示,AI技術的發展讓人們越來越明白隱私數據的重要性,意識到它不僅涉及個人隱私,還具有商業價值。區塊鏈和它採用的加密算法,可以實現既保護隱私數據,又能為用戶帶來實際收益。這會成為區塊鏈的重要發展方向。


以下為肖風的演講精要:

在提升性能、易用性、可操作性、擴展性等方面,區塊鏈不斷髮展,產生了新的側鏈、子鏈、跨鏈,以及分層、分片、分區等新技術。

據我觀察,這些新技術和已有技術的改良提升,大部分會在2019年上線。它們的上線,是所有區塊鏈商業應用得以落地的技術前提。如果現有區塊鏈技術在性能、應用性、可操作性、拓展性等方面無法實現大幅提升,那麼大部分商業應用也將難以實現。

僅僅是技術成熟還不夠,區塊鏈DApp想要落地應用,還需要一個真正的支付工具,作為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價值存儲的載體。

人們都說比特幣是一個支付系統,但比特幣其實無法滿足人們的支付需求,因為它的幣值波動太大。不穩定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它不僅影響人們買賣東西,還會影響人們信用評估,影響銀行等金融機構向用戶提供服務。

正在迅猛發展的穩定幣可能會解決上面的問題。最近一些新聞顯示,紐約金融管理部門已經批准了兩家穩定幣發行機構,這兩家機構以美元為本金進行抵押,發行等量的穩定幣。

我相信,如果有國家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那麼它一定會成為區塊鏈支付工具,成為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價值存儲的數字載體。價值穩定的問題也會得到解決。在完成技術成熟、獲得穩定的價值載體之後,大規模的區塊鏈商業應用會很快得到實現。

第三個方面是法律法規的建設,區塊鏈的監管體系和法律法規得跟上。數字資產必須要獲得法律的保障,既要符合監管又要合法合規。在這點上,區塊鏈不可能實現去中心化。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是相對互聯網而言的。互聯網最重要、最核心的不同是它的中心化信用機制,而區塊鏈採用的是去中心化信任機制。我認為,這是它們最根本的區別。區塊鏈要實現大規模商業應用,首先要具備法律的合法性和合規性,而這點是無法去中心的。

2019年,預計以上3項條件會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成熟,整個行業將會出現巨大變化,不僅是技術上的巨大變化,還有激勵機制、法律約束的巨大變化。

除了上面3點,還有一點我想重點介紹,那就是數據的隱私保護。數據隱私保護為何現在被提到如此高的高度?

首先是因為區塊鏈和它背後的加密算法,為隱私保護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那為何大家現在對數據的隱私保護如此重視呢?又是什麼帶來的呢?這是AI帶來的。

2016年之前,沒有多少人在意個人數據如何暴露在互聯網,被他人收集使用。但AI技術的成熟,讓人們突然發現,在機器學習等AI算法的幫助下,收集用戶數據的機構可以拿著我們的數據做很多事、賺很多錢。

我們的數據因為AI算法,突然變得非常有價值。既然有價值,人們一定不希望把數據送給機構,尤其是免費地送給機構。數據是用戶的。機構拿走用戶的個人數據,經過用戶同意了嗎?機構利用用戶的數據獲得那麼多價值,用戶獲益了嗎?

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只有使用零知識證明、同態加密、安全多方計算、可驗機計算等密碼學算法,再結合區塊鏈技術,才能確保用戶數據的隱私性。區塊鏈能將用戶的個人數據變成資產,既為用戶提供收入,又防止用戶個人數據被濫用。

區塊鏈的用戶數據隱私保護是一個新方向,接下來預計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和密碼學專家加入了這個行業,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研究。現在這個方向已經非常明確,通過加密算法保護用戶隱私數據,通過區塊鏈激勵機制在機構和用戶之間分配價值。

這是區塊鏈的優勢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