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北方人囤菜的季節了!這是爹媽堅持一輩子的倔強……

北方的秋季實感短暫,隨著氣溫降低,體感溫度下降,人們的內心已進入冬季。其實,北方入冬的象徵並不是下雪,而是開始囤菜,北方人的冬天從囤菜開始……

昨天:囤菜?那必須滴,生活習慣,一定要買

又到北方人囤菜的季节了!这是爹妈坚持一辈子的倔强……

這種場景在上世紀70年代北方鄉村的深秋時節,可謂隨處可見。

不僅僅在鄉村,曾幾何時,在北方的城鎮,一家三口囤一百斤的白菜不是神話,買五十斤的土豆不是夢話,而是真實存在。

又到北方人囤菜的季节了!这是爹妈坚持一辈子的倔强……

東北冬季氣溫零下三十多度,運輸不方便,冬天沒任何蔬菜,只能靠外運和一點大棚菜,價格很貴,數量也少,所以只能存一些白菜,土豆一類能長時間保存的。

一到深秋,看到運菜的車停到街角,人們便會跑出門排隊買,一買便是百十來斤,那時候的買秋菜,就像現在的“雙11”活動,誰都會參與,不買點兒心裡都不踏實。

又到北方人囤菜的季节了!这是爹妈坚持一辈子的倔强……

白菜,是土生土長的中國菜,種類多樣,包括山東膠州的大白菜、北京的青白、東北的大矮白菜,以及山西陽城的大毛邊等。在中國,白菜的栽培面積和消費量那是穩穩地居於各類蔬菜之首。

白菜在北方是最受寵愛的,可謂是北方冬季裡蔬菜界的王者。一進入深秋,就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充斥著北方,請自行腦補以下畫面:

成車的白菜、土豆、胡蘿蔔、大蔥等蔬菜在沿街叫賣,普通人家都是百斤為單位的買;走進小區,小區已經變成菜地,一排排晾曬的大蔥整齊地擺列在陽光底下,自己找自己家的自留地,不用爭搶,也不會丟少;樓道里,一顆顆用報紙包好的白菜整整齊齊地立在不影響通行的角落裡。

又到北方人囤菜的季节了!这是爹妈坚持一辈子的倔强……

孩子們最大的樂趣就是圍在大人的身邊,幫著往酸菜缸裡遞白菜,自行腦補著鍋裡燉著醃好的酸菜白肉,口水隨之不聽話地流了下來。

家家都有一口酸菜缸,一塊醃酸菜用的大石頭。無論貧苦與富貴,家家如此。醃菜最初的意義不是醃菜,而是貯藏。從前沒有反季節的大棚作物,人們為了在冬天吃到綠色蔬菜而發明了醃酸菜這種冬貯大白菜的方法。

又到北方人囤菜的季节了!这是爹妈坚持一辈子的倔强……

今天:囤菜?咋地也得買點,一種情懷

“八幾年的時候,秋菜可是‘香餑餑’,那時賣秋菜說實話可比現在省心多了。”田大哥回憶說。“以前一家冬天至少買六七捆大蔥,現在一般頂多也就買兩三捆。”

又到北方人囤菜的季节了!这是爹妈坚持一辈子的倔强……

在許多人的記憶中,二十幾年前,每到這個季節,家家戶戶選購、晾曬秋菜的熱鬧場景,已成為秋天一道獨特的風景。而如今,那種全民參與儲菜的“運動”漸漸成為了“非主流”。

又到北方人囤菜的季节了!这是爹妈坚持一辈子的倔强……

隨著種植技術的提高,物流倉儲的便捷,網購、超市的普及,舌尖上的南北美味已經同步了,各種蔬菜隨吃隨買,新鮮又方便。囤積秋菜已經逐漸變成北方人的一種情懷。

又到北方人囤菜的季节了!这是爹妈坚持一辈子的倔强……

如今有不少老人自己種菜自己吃,為了情懷,還挖了菜窖,不是為了囤多少菜,而是為了感受那種當年的感覺。

“酸菜已經不是用缸醃了,而是用玻璃瓶子,想吃多少就醃多少。”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當年的酸菜,已經成為改換口味的菜餚。

又到北方人囤菜的季节了!这是爹妈坚持一辈子的倔强……

明天:囤菜?囤啥菜呀,冬天也能買

“醃酸菜?這種技術早晚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哈哈!”“90後”上班族韓女士,對囤菜並不感冒。

又到北方人囤菜的季节了!这是爹妈坚持一辈子的倔强……

如今許多年輕家庭都沒有儲秋菜的習慣,醃酸菜的技術也在漸漸失傳。快節奏的生活,以及飲食營養價值的考慮,讓秋菜難以開拓年輕人的市場。

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小編既不會醃酸菜,更沒有買過秋菜儲存。但是,卻有過在春節時花高價錢買一棵大白菜的經歷。這些年,人飲食結構及儲存條件的變化,使人們特別是年輕人漸漸冷落了囤菜。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了秋菜市場的蕭條。

又到北方人囤菜的季节了!这是爹妈坚持一辈子的倔强……

如今連真正做餐飲的企業,也不再囤菜。“倉儲成本高,可用價值也低,畢竟說老實話,過冬菜放久了會水分流失,不能入食,扔掉實屬浪費。”餐飲老闆表示:以往每年囤6噸的秋菜,但是近些年,核算一下成本,已經不再囤菜,而是在冬季直接購買。

又到北方人囤菜的季节了!这是爹妈坚持一辈子的倔强……

史軼夫 攝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囤菜觀念也逐漸發生著轉變。囤菜不再是人們為了提防冬季吃不上蔬菜而採取的一種措施,而是成為北方人越冬的一種習慣。現在醃菜成了一種愛好,是為了調節胃口。

又到北方人囤菜的季节了!这是爹妈坚持一辈子的倔强……

囤菜已經少了籌備入冬的激情和忙碌,一車車往家拉的秋菜,一缸缸醃入味的酸菜,囤菜的小樂趣也終將塵封在“80後”的童年回憶裡。囤菜的意義已不再是為了食物,而是一份情懷,一份對過去生活的慰藉。

信息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